|
|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6页。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时允许使用CZl206、HY82型函数计算器。
3.您答卷前,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位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考试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小框内。
4.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5.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K-39 Ca-40
亲爱的同学:
化学是关于物质的科学。是化学,使沙子变成了芯片,才有了你喜欢的计算机;是化学,使你今天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就连你的生命和整个生长过程也是原子参加化学反应的结果。一学期的化学学习之旅,你一定学到了不少化学知识和方法,也初步学会了用化学的眼光认识物质世界。在下面的90分钟里,相信你一定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得分 | 评卷人 |
一.选择题(1-12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13--16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出结论
3.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北京市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4.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姜宇同学在家中建立了小小化学实验室,他收集了许多物质,其中有:①生铁;②生石灰;③醋酸;④熟石灰;⑤酒精;⑥铜;⑦石墨;⑧氧化铁;⑨蔗糖;⑩尿素。
对上述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
A.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⑤⑨⑩ B.属于单质的有⑥⑦
C.属于混合物的有①④ D.属于氧化物的有②⑧
5.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灭火实例 | 灭火原理 | |
A |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B |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 隔绝空气或氧气 |
C |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 隔绝空气或氧气 |
D |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
6.下表列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 】
A.上表中,8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B.S、C1、Ar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C.上表中,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
D.从Na到Ar,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
7.右图的漫画反映了一氧化碳具有 【 】
A.可燃性 B.还原性 C.剧毒性 D.氧化性
8.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是一种气体或两种气体的混合物。点燃时,有蓝色火焰,罩一干燥的烧杯,有水雾;向燃烧的集气瓶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可能是 【 】
A.甲烷 B.氢气和氧气 C.一氧化碳 D.氢气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A.氢气有可燃性 | B.CO能和氧化铁反应 | C.天然气有可燃性 | D.铝能在氧气中燃烧 |
10.我国的汉代器物上和秦俑彩绘用的颜料“汉紫”,直到近年来人们才研究出来,其成份为紫色的硅酸铜钡(铜为+2价),它的化学式为:BaCuSi2Ox,则x的值为 【 】
A.3 B.4 C.5 D.6
11.在反应A+3B=2C+2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11,已知1.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1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
A.2:1 B.3:4 C.12:11 D.1:1
12.下列有关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仅用一盒火柴就可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
B.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均能与石灰水反应
D.氢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类型都属于置换反应
13.下列物质中含有相同原子团的一组是 【 】
A.KMnO4和Na2MnO4 B.MgCl2和NaCl
C. (NH4)2SO4和NH4NO3 D. NaOH和Ca (OH)2
14.某元素R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8之间,已知R2-的核外有x个电子,则R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及与钠化合时的化学式为 【 】
A.x,NaR B.2x,Na2R C.x-2,Na2R D.x+2,Na2R
15.氢气、碳、一氧化碳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
①都能在空气中燃烧 ②常温下都较稳定 ③常温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
④都具有还原性 ⑤都具有氧化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16.以下观点中,与科学知识相违背的是 【 】
A.玉兰花香扑鼻而来,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物质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D.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事实,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
17.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铁不能完全溶解在足量的稀硫酸中
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用稀硫酸可以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铁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铁
18.化学实验应遵循操作的顺序,以保证实验顺利完成。下列对氢气的有关实验中先后顺序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进行实验
B.进行氢气的可燃性实验时,应先验纯,再点燃
C.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开始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给氧化铜加热
D.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通氢气,再停止加热
19.现有3.2克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该有机物中( )
A.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
B.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C.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D.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有氧元素
20.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相同的烧杯,分别注入相等质量的稀硫酸与盐酸(稀硫酸的密码度大于盐酸的密度),各放入一小块形状质量相同的木块,两木块均漂浮(如图所示),然后投入相同质量的锌粒和镁条,待锌粉和完全溶解后,左右两杯中所受浮力F左和F右的大小关系是 【 】
A.F左 >F右 ,指针右偏 B.F左 =F右 ,指针右偏
C.F左 >F右 ,指针左偏 D.F左 =F右 ,指针左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得分 | 评卷人 |
二、填空及问答题:(共21分。)
21.用数字与符号表示:
(1)醋酸 ,2个甲醇分子 ,钢中主要成分 金刚石 ,m个铵根离子 ,铜绿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2)现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氢气、酒精,活性炭等物质,其中常可用作内燃机中燃料的是 ,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气体 ,可作冰箱中除臭剂的是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是 ,既能排空气法,又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
22.对知识的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现有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
①H2CO3==H2O+CO2↑
②CuSO4·5H2O CuSO4+5H2O
③Cu2(OH)2CO3 2CuO+H2O+CO2↑通过比较发现:
(1) 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写出其中的两条:
; 。
(2) 它们也有许多不同,请指出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化学方程式间的不同之处
(答一条即可)。
23.我国发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火箭使用了一种叫做“偏二甲肼”的有机物作燃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为(CH3)2N2H2。四位同学表述了如下的说法,请你将说法③、④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说法③:表示偏二甲肼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法④:表示每个偏二甲肼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有一瓶气体,它由H2、CO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用它进行以下实验:
A.将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未见出现沉淀。
B.在导管口将气体点燃,气体安静燃烧,火焰呈蓝色。用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壁上出现水珠;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用化学式填空回答问题:
(1)气体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的组成可能是(有几种可能就填几种,可不填满):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
2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可燃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如下:(1)取一支大试管,往里加2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2)用镊子取一块白磷投入到试管中,可看到白磷并不燃烧;(3)往试管里滴加5滴1mol/L碘化钾溶液,不一会儿,可观察到白磷先熔化,继而燃烧起来,发出火光,并伴有白烟生成。
(提示:过氧化氢(H2O)易溶于水,在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一种常见液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试回答:
(1)碘化钾的作用是 ;
(2)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3)通过该实验的探究,你总结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为 。
26.我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制造出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电脑芯片“龙芯一号”和“龙芯二号”。芯片的核心部件是用高纯度的单质硅为原料制造的。用化学方法制备高纯度硅的反应原理如下: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其反应类型。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得分 | 评卷人 |
三、推断题:(每空2分,共11分)
27.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的原子是自然界中质量最小的原子;B元素的游离态占空气体积的21%;C元素的一种单质是天然物质里硬度最大的晶体;D元素以化合态广泛存在于石灰石等矿物中,它的阳离子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回答:
(1)推断A、B、C、D元素的名称。A B C D 。
(2)在横线上写出B与C两种不同的价态化合物的化学式,在括号里说明各自生成的条件。 、( ); 、( )。
(3)写出由CB2 →DCB3的化学方程式。 。
28.已知X是有毒且不溶于水的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Z是不溶于水的固体,X、Y、Z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Z和稀盐酸反应生成Y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是重要的化学思想。气体X、Y都含有____元素和________元素,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不同。请举出X、Y性质不同的一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 评卷人 |
四、实验题:〔第25小题8分,第28小题11分,共19分〕
29.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到所得溶液是无色的。在B烧杯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氢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右图)。几分钟后,同学们看到了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不一,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假设,请你仔细阅读下表中的示例,然后填写有关空格。
作出假设 | 实验探究 |
示例:A烧杯中的溶液要过一会儿才变色,与B烧杯无关 | 向洁净烧杯C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 |
(1)大烧杯壁 种物质,散发出肉眼年不见的微粒与A烧杯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 |
(2) |
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出哪些有关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1) 指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 b______。
(2)A、B、C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某些气体:
①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A”“B”或“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制取氢气,在B装置中装有锌粒,那么长颈漏斗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B装置中装有石灰石和稀盐酸,则该装置可用于制取____________气体。如果用C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___端进入(填c或d),收集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法。
(3)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选用 装置制取甲烷,收集气体时可选用 或 。
得分 | 评卷人 |
五、计算题:(第27题4分,第28题6分,共10分)
31.右图是市售某品牌牙膏包装盒上的部分说明。其主要活性成分单氟磷酸钠(Na2PO3F)是牙膏的常用添加剂之一,试验表明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的质量分数达到0.76%~0.80%时,防龋齿的效果较好。(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二位)
(1)求单氟磷酸钠中F元素的质量分数。
(2)通过计算判断,该牙膏是否有较好的防龋齿效果。
32.某科技活动小组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一定量氧气.混合27.6g氯酸钾和2.0g二氧化锰加热制取一定量的氧气后,使反应停止,测得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10.0%.请计算:(1)剩余固体的质量;(2)制得氧气的质量;(3)未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