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期中考试理综试卷化学部分

2014-5-11 0:30:19 下载本试卷

灵宝市2006-2007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期中考试

理综试卷化学部分

总分50分

题号

总分

分数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化学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的发明或发现不能归为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C ( )

2.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C ( )

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3. 安徽省盛产茶叶,“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等绿茶享誉海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分子含76个碳原子

C.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   D.一个分子中含23个氧分子

4. 一种高效食品保鲜剂、环保型消毒剂由–2价氧元素和+4价氯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 )B

A.Cl2O7     B.ClO2      C. O2Cl       D.Cl2O 

5.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B( )                           


 

6. 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D( )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

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

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

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B( )

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动

8.研究表明,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可从海带中补碘。这里的“碘”是指  D( )

A.碘原子     B.碘分子    C.碘离子      D.碘元素

9.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D ( )

A.动物呼吸   B.酿造米酒  C.食物腐败   D.红磷燃烧

10.右边图示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 )B

A.①单质、③氧化物  B.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C.①单质、③化合物  D.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11. R元素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

A.该粒子容易得电子      B.该粒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

C.R元素为金属元素      D.R元素的原子有11个电子

12. 小丽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D( )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地记录、表达、交流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氢气分子________;二氧化氮________。 (2) 2Na的化学含义_____________。

(3)+3价的铝元素________。(4) KClO3 的名称__________及划线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文本框: +3
Al
2H2  NO2 ;2个钠原子;   氯酸钾; +5

2.木炭、镁条、红磷都能在氧气中燃烧,其变化的本质和现象有不少共同之处,如反应都需要点燃。请你再归纳出它们的三个共同点:

(1)            ;(2)             

⑴化合反应 ⑵氧化反应 ⑶放热 (4)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3.氧气是我们须臾不能离开的物质。关于氧气的叙述有: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②通常情况下,氧气无色无味;③氧气能支持燃烧;④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⑤氧气能供人呼吸;⑥氧气可使钢铁制品生锈。回答下列问题(填写序号):

(1)描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2)描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3)描述氧气用途的是      。①② ③④⑥ ⑤

4.有A、B、R三种元素,在空气中A的单质约占总体积的21%,B元素能与A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该氧化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R元素的单质能在A元素的单质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对大气有污染的气体D。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元素符号为    ,B的名称为     ;(2)D的化学式为    ,其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O  氢 SO2  +4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每空1分,共11分)                

1.没有水,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小华与同学们为了探究水的组成,他们用如下图所示电解水的装置进行实验。通电后两电极都有气体放出,一段时间后,a试管中气体体积是b试管气体体积的两倍。经检验a试管里的气体能燃烧,b试管里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你认为上述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事实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在通电的情况条件被分解成H2和O2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4)电解水生成的H2和O2的体积

比是2:1(5)氢气可以燃烧(6)氧气可以支持燃烧(7)……

2.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

(2)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________,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3)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 (1)过滤 (2)活性炭 (3)ClO2 (4)加热煮沸(或蒸馏)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先在集气瓶里加入少量水,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后,发现红磷还有剩余。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中,液面上升到图中A位置。

(1)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氮气约为4/5。能够得到该结论主要是运用了氮气的有关性质,请写出其中两点:

                      

                           

(2)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该实验中,A内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试问导致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                                  

(1)氮气不能支持燃烧、难溶于水⑵装置漏气、红磷不够、未等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钙片

[主要成分] 葡萄糖酸钙 [(C6H11O7)2Ca]

[药品规格]  2.5 g

每片含:

(C6H11O7)2Ca 0.2 g

[用量]  每日2次,每次1片

 
四.综合应用题(每空1分共11分)

1. 市场上某补钙制剂的说明书如图所示,请计算

(不要求写计算过程):

  (1) 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葡萄糖酸钙中碳、氢、氧、;钙四种元素的质量

比为        

 (3)每天需补充的钙为       

 (4)此钙片中含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430 (2)144:22:224:40 (3)0.037g (4)8%

2.小强、小超等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

(1)请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反应的类型属于_    反应(选填“化合”或“分解”);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3)若用E排空气来收集氧气应从   处进气;若用E排水来收集氧气应从     处进气。

(4)实验结束后,小超问:“我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为什么不会复燃?”请你帮助小超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写一个)

(5)用B制取氧气比A制取氧气的优点有(写两点):                

(6)实验室常用金属锌粒和稀盐酸溶液混合反应来制取氢气,且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那么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发生装置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选择此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1)试管、酒精等、水槽、集气瓶

(2)B、C、过氧化氢水+氧气 分解、催化作用

(3)a、b (4)氧气不纯或装置漏气等 (5)不需要加热、操作简便、装置简单、安全等

(6)B、C、氢气难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