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力与运动复习练习
一、填空
1、足球被踢出去以后还能继续在地面上运动一段时间, 是因为 , 足球的运动越来越慢, 最后停下来, 是因为 。
2、 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在皮带传动中, 张紧皮带的作用 。
4、质量是50千克的物体, 在20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 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 N, 物体受到桌面的支持力是 N。
5、起重机吊着49000牛顿的重物, 当重物匀速上升时, 钢丝绳拉物体的力等于 N; 当重物匀速下降时, 钢丝绳拉物体的力等于 N。
6、汽车的轮胎上、鞋底上、克丝钳口上都刻有花纹, 这是通过 起到 作用;给机器上润滑油,是通过 起到
作用。
7、从空中自由落下的小球越落越快, 是由于小球始终受 力作用, 而力是
的原因, 所以小球运动速度越大。
8、用手拿住拴着钢球的绳子, 使钢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曲线运动, 这时,手还必须不断地用力牵引着绳子, 这个力的作用是: 。 9、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 抛出后小球继续向上运动, 这是因为 , 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 速度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小球受 力作用。
10.利用手边的直尺(或铅笔、圆珠笔等)做一个小实验:如图所示,两只手的食指水平放置,分别向上托住直尺的两端,然后让两个食指向中间靠拢,.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请你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不要求解答).
示例:手指在移动时所受的压力变吗?
提问: .
二、选择
1、回顾历史, 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 ) A、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归纳出的规律;
B、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
C、经过公式推导运算得出的计算结果;
D、在实验研究基础上, 经过深入思考、科学推理总结出来的规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越大, 它受到的力也越大;
B、若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它必然静止;
C、要维持物体的运动, 必须对物体施加力;
D、若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它必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3、关于惯性,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静止时不容易推动, 说明物体静止时比运动时惯性大;
B、物体在速度大时不容易停下来, 说明物体在速度大时比速度小时惯性大;
C、物体受力越大, 运动状态改变越快, 说明物体受力大时比受力小时的惯性大;
D、惯性是物体的特有性质, 一切物体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有惯性。
4、有一气球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气球里脱出一个物体, 这个物 体离开气球后将:---------------------------( ) A、继续上升一段时间, 然后下降; B、立即下落;
C、以原来的速度永远上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某人因故必须从缓慢行驶的车上跳到地上, 为了避免摔倒,他应该:-----( ) A、向着车行进的方向跳出, 着地后立即向前跳几步;
B、逆着车行进的方向跳出, 着地后立即向前跑几步;
C、向着车行进的方向跳出, 着地后立即蹲下;
D、尽量竖直向上跳起,着地后立即蹲下。
6、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这两个力的三素完全相同, 这两个力:-----( ) A、肯定是平衡力; B、肯定不是平衡力;
C、一定是重力和支持力; D、一定是拉力和摩擦力。
7、质量相等的两只降落伞,甲伞以3 米/秒的速度匀速下降, 乙伞以5 米/秒的速度匀速下降, 在下降的过程中:---------------------------( ) A、甲伞受到的阻力大; B、乙伞受到的阻力大;
C、两只伞受到的阻力一样大; D、无法确定。
8、关于摩擦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卷笔刀削铅笔时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B、物体只有在运动起来以后才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C、自行车轮带上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主要是为了美观;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间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9、用50牛的力将重为10牛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 使物体匀速下滑, 则物体所受摩擦力为:--------------------------------( ) A、10牛; B、40牛; C、50牛; D、60牛。
10、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就不能维持运动;
B、物体不受外力作用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 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D、力的作用是使物体运动。
11、关于惯性定律的理解,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 它的运动状态是不会变的;
B、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取决于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
C、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因而定律中的状态不变都是指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D、惯性和惯性定律实质上是一回事。
12、关于惯性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 惯性越大;
B、只有运动着的物体, 突然改变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
C、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仅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D、物体惯性大小由质量和运动速度共同决定。
13、关于惯性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当运动物体突然停止时, 才有惯性; B、只有物体不受外力时, 物体才有惯性; C、物体在任何状态下, 都有惯性; D、物体在受力状态下, 才有惯性。
14、下列现象中, 不属于滑动摩擦的是:-------------------( ) A、用卷笔刀削铅笔时, 铅笔与转孔内壁间的摩擦;
B、传动皮带打滑时, 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
C、自行车刹车时, 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D、推着自行车前进, 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15、某同学站在磅秤上, 下列哪一对是平衡力:----------------( ) A、人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B、人对磅秤的压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承力; C、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压力; D、人的重力与人对磅秤的压力。
16、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说明物体受到的力越大;
B、物体受到的力越大, 物体运动的速度也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它的惯性也越大;
D、以上几种说法均不对。
17、甲、乙两同学各用20牛顿的力拉某测力计, 测力计不动, 那么, 测力计示数为:( ) A、0牛; B、20牛; C、40牛; D、15牛。
18、使用弹簧秤时, 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秤必须竖直放置, 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秤的测量范围。
19、守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 若不计空气阻力, 足球在空中飞行中受力情况是:--( )
A、足球一直受到向上的踢力和向下的重力;
B、足球一直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C、足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向上的踢力;
D、足球在降落过程中才受到向下的重力。
20、在下面的四个例子中, 能说明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是:----------( ) A、用手提水桶, 桶受到重力和手的拉力作用;
B、划船时, 船桨向后推水, 水则向前推船;
C、放在桌面上的书受到了桌面施加的向上的支持力和重力的作用;
D、车在水平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 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21、物重为500牛的物体可能是:----------------------( ) A、一辆卡车; B、一列火车; C、一个中学生; D、一杯水。
22、关于物体的重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是物体的中心点;
B、圆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上;
C、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质量均匀, 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23、用天平和弹簧秤称量同一物体,在地球上和月球上称量的结果:--------( ) A、天平的称量结果相同, 弹簧秤的称量结果不同;
B、天平和弹簧秤的称量结果都相同;
C、天平和弹簧秤的称量结果都不相同;
D、天平的称量结果不同, 弹簧秤的称量结果相同。
24、关于力,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离开了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B、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它必定是施力物体;
C、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 对桌面有压力;
D、物体自由下落时不受重力作用。
25、关于力的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一个力一定要涉及到两个物体;
B、力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C、挂在天空中的月亮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D、物体间不相互接触, 就没有力的作用。
三.实验题
1.由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知,在相同条件下,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运动状态)改变越慢,运动时间越长;反之,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它的速度(运动状态)改变越快,运动时间则越短.
跳高场地,为避免运动员受伤,总是在运动员落地处采用沙坑或加棉垫,以减缓运动员状态的改变,目的是延长运动员与接触面的作用时间,以减小相互作用力;篮球运动员接传来的球时,手接到球后常常采用“缓冲”延长手与球的相互作用时间,减小球与手的相互作用力,以避免受伤.
(1)通过对以上实验结论和生活事例的分析、思考,得出同一物体在运动状态变化相同的情况下,运动状态变化过程中,物体所受作用力的大小与 有关.
(2)玻璃杯从相同高度落到水泥地面比落到松软的土地上更容易摔碎,这是为什么?请用以上结论加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