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2014-5-11 0:33:10 下载本试卷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0*1=30分)
1、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  )
A、房玄龄   B、魏征   C、张玄素   D、杜如晦
2、“开元盛世”是指谁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       (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李渊
3、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是在谁统治时期   (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高宗   D、唐玄宗
4、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李渊   D、唐太宗
5、“诗圣”指的是                  (  )
A、李白    B、杜甫   C、李春   D、白居易
6、被后世称为“画圣”的是              (  )
A、吴道子  B、阎立本   C、赵孟?nbsp; D、张择端
7、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  )
A、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8、澶渊之盟是(  )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9、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是              (  )
A、杨业  B、岳飞   C、文天祥  D、戚继光
10、12世纪时,阿骨打建立了金政权,他属于哪个民族  (  )
A、契丹  B、党项   C、女真   D、汉族
11、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
A、开封  B、临安   C、广州   D、泉州
12、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13、元朝的建立者是                 (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赵匡胤 D、皇太极
14、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发明的是          (  )
A、造纸术和火药    C、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B、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5、《资治通鉴》的主持编写人是            (  )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司马睿   D、司马炎
16、《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  )
A、吴道子   B、张择端   C、阎立本   D、董其昌

17、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      (  )
 A、畏兀儿   B、蒙古族   C、回族    D、女真族
18、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  )
A、废除丞相  B、设立东厂  C、分封藩王  D、迁都北京
1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名言? (  )
A、岳飞    B、文天祥   C、范仲淹   D、黄宗羲
20、明朝中期抗击倭寇侵略的民族英雄是       (  )
A、李纲    B、戚继光   C、于谦    D、文天祥
2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2、军机处创设于                 (  )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23、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24、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  )       
A、广州    B、漳州   C、宁波   D、云台山
25、明长城东西起讫地点是            (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临洮,东到山海关
C、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D、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
26、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编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                        
A、《周髀算经》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27、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是     ( )        
A、《水浒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28、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 )        
A、《水浒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29、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的一个行政区域最早出现于      (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0、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到(   )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完成了南移?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二、多项选择题(5*2分=10分)
1、明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设置的厂卫特务机构有(  )
A、禁军   B、东厂   C、西厂   D、锦衣卫
2、明朝时,从美洲引进的高产作物有          (  )
A、烟草   B、玉米   C、甘薯   D、马铃薯
3、下列人物中,可以称为民族英雄的是         (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4、中国的三代石窟艺术是指              (  )
A、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B、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C、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D、新疆龟兹石窟
5、下列统治者属于开国皇帝的有            (  )
A、隋炀帝杨广  B、唐太宗李世民  C、宋太祖赵匡胤  D、明太祖朱元璋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中国隋朝时建造的     。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出现于     (朝代)时中国的   地区的“   ”(当时纸币的名称)。
3、元朝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    ,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4、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中国人发明的“    ”,   (朝代)时,制成了指南针。
5、元朝最杰出的剧作家是    ,他的代表作是《     》。
6、明成祖时,派郑和先后   次下西洋。
7、“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是对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表现的典型概括。这种现象出现于    (时期),首先出现在   、松江等地的   (行业)当中。
8、我国四大古典小说是    、《水浒传》、    、     。
四、识图填表题(4+2=6分)
(题目见答题卷)

1、在右图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地名
 
 
 
 
 
在图中,无锡的古运河应当属于
隋朝大运河的     (哪一部分)。
2、请写出下图农具的名称
 
五、材料分析题(2+3+8+3+7=23分)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是谁引用古人的话说的?
 (2)他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
2、“庆历年(1041~1048年)……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铁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熔化)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选自《梦溪笔谈》)
 (1)这段史料是谁记载的?
 (2)这段史料记载了何种发明?发明者是谁?
3、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
材料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材料四:下面是两同学对科举制的看法
甲: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
乙: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
(1)中国的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
(2)科举制到明朝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3)想一想材料四中两位同学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4)请联系现在的考试,谈谈你的看法,科举制对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可供汲取?
4、“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1)上述材料中的“妈港”是现在的什么地区?
(2)它是在哪个朝代被哪个国家侵占的?
(3)它又是何时回归祖国的?
5、材料一:我国三峡工程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三峡电力已经输送给许多省份,初见成效。南水北调工程也正在实施,已经使一些地方收益,这充分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能力。
材料二:人类在活动的过程中,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当前,人类面临十大环境问题:水危机、土地荒漠化、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酸雨肆虐、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环境带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
材料三: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同学甲:宋应星说的不对。只要通过人力和科学技术,什么资源都可以开发,什么东西都可以制造出来。
同学乙:宋应星说的很对。如果人与自然不相协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无法生存。再说如果人力不与自然力互相配合,那也休想制造出什么东西,开发出什么资源。
问题:结合上面材料,你认为材料三中的同学说的对吗?你认为人类应当怎样和自然相协调?
六、问答题(7+7=14分)
1、“唐初政府控制的人口不足三百万户,唐玄宗时,增加到一千多万户。”是唐朝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之一。请你谈谈古今人口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假设岳飞举行记者招待会,你做为新闻记者参加并有机会向他提一个问题,你会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