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试题

2014-5-11 0:33:10 下载本试卷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

1. 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条件包括:

①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江南经济的发展 ④大运河的开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          B.全长四、五千公里

C.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D.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 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 隋炀帝开通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        B.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5. 下列表述中,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是:

A.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B.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全国大统一。

C.统治者十分残暴            D.繁荣而短暂 

6. 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农民有一定的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D.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

7.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8. 与唐朝诗人杜甫情况不符合的是 

A.他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B.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复杂、动荡的历史时期,被称为“诗史”

C.“三吏”、“三别”是诗史名篇

D.他的诗气魄雄浑,人们称他为“诗仙”

9. 郭沫若所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对谁的业绩的称赞?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10.下列关于唐都长安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安城内可遇到身着各式服装的西域人B长安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C在长安波斯人的酒店中有胡人歌舞   D在住宅区有许多店铺,商业繁荣

11. 隋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特权

12. 按因果关系排列唐朝前期的经济方面的顺序:    

① 社会经济繁荣 ②唐朝农业生产发展③ 调整统治政策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13.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政绩相似处有:

①重用人才 ②完善科举制度 ③虚怀纳谏 ④发展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使吐蕃与唐朝结盟               B.使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C.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两族友好关系  D.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15.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事,不是发生在贞观年间的:

A.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游                    D.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16.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 有的频繁局面,原因是: 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对外交通发达 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 ④西欧处于文化低潮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在隋唐与各国的交往中,中国有两位高僧作出重要贡献,他们是

①一行②鉴真③玄奘④法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8. 下列科技成就中,哪一项是隋朝时期出现的?

A.设计建造赵州桥    B. 发明活字印刷术   C.发明地动仪

D.《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19.“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幅对联称颂的是: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20.下列对我国石窟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石窟是封建统治阶级宣传佛教的产物。②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宝库。 ③莫高窟是世界艺术宝库之一。 ④石窟艺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30分)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①简要说明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2分)

②述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2分)

③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6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3分)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2分)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1分)

3.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

  材料二:“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阅读后回答:①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什么朝代逐渐完善?最关键的人物是谁?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获得第一名的叫什么?什么朝代被废除的?(10分)

②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1分)

③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3分)

三、简答:(10分)

2. 唐朝实行了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概括指出这一政策产生的影响。对我国今天有什么启示?

一、1~5 DBDBD 6~10 DDDDD   11~15 BCDCB   16~20 BDACB

二、1、(1)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他对此持否定态度。(2分)

(2)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以至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此基本持肯定态度。(2分)

(3)两种观点都不够全面。

    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也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虽然大运河的开凿也有加重人民负担的一面, 但是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众多暴政的综合结果,并非只是因为开凿大运河所致。

2. ①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3分)

②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2分

 ③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1分)

3. ①科举制度1分; 隋朝1分;   唐朝时期1分;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3分;

   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2分;   状元1分;   清朝1分

②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1分)

③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人们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