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题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将下列我国境内的发现的原始人类,按距今时间的远近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人④山顶洞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③② D②③④①
2、懂的人工取火的原始人类有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④河姆渡人⑤半坡人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④⑤
3、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不包括
A使用磨制石器 B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C饲养家畜 D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4、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A炎帝、黄帝结成联盟 B禅让制的实行
C禹建立夏朝 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5、下列制度在西周实行的是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奴隶制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从夏商两代的灭亡中,我们可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国力
7、齐桓公建立霸权的主要方式是
A管仲改革 B尊王攘夷 C组织会盟 D通过战争
8、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许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A管仲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 B召集诸侯会盟
C齐桓公本人的能力 D齐国盛产鱼盐,是东方大国
9、战国七雄中,其领土主要在山东境内的是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燕国
10、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对诸侯国发展的趋势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数量越来越多 B由分裂到统一 C数量由多到少 D由弱到强
11、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子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
A孔子的弟子主张务农 B当时牛耕开始普及
C当时牛耕是财富的象征 D以农为本的思想基本确立
1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和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A是否涉及军事方面 B是否涉及经济方面
C是否涉及政治方面 D是否由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4、下列文字的继承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A金文-竹帛书-大篆―小篆-隶书
B大篆-金文-竹帛书―隶书-小篆
C竹帛书-大篆-金文―小篆-隶书
D金文-大篆-竹帛书―小篆-隶书
1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的共同点是
A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 B反对掠夺战争
C主张实行法制 D主张放宽刑罚、轻徭薄赋
16、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与下列哪些生产因素密切相关?①铁农具 ②石器 ③青铜器 ④牛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使用青铜工具 B使用磨制石器
C重视使用肥料 D铁农具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18、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和哪一家的思想主张最为为接近?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19、最后推翻秦朝的农民起义军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 B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C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20、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A秦朝的暴政 B陈胜吴广起义 C秦朝赋税沉重 D项羽、刘邦起义
21、决定秦王朝成与败的两次战役是
①城濮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夺取河套之战 ④巨鹿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下列是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变革时期
B分裂混战导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C兼并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D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冖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 商君列传》
(1) 文中的“卫鞅”是谁?“孝公”是指哪国国君?
(2) 这次变法的内容有哪些?其中核心内容是什么?
(3) 这次变法对这个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
(4)这一时期,各国的变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
(1) 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
(2)当时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道家、法家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3)儒家、道家、法家中,哪家的思想更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6、秦始皇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建立了对我国封建社会影响深远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局面。因此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人物。自上自古以来如何评价秦始皇众说纷纭.迄今为止主要有以下三各意见:一是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二是认为秦始皇过大于功;三是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有大功、有大过的历史人物。请谈谈你对秦始皇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