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测试卷

2014-5-11 0:33:13 下载本试卷

文本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订…………………………………………线…………………………

淮北市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

提示:审清题意,细心做答,字迹工整,条理分明

一、选择题(共32题,每小题1.5分,2832为判断,填表)共60

1、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的是          

A、西晋  B、北魏  C、隋朝  D、唐朝

2、被李世民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           

A、马周  B、李靖  C、房玄龄  D、魏征

3、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在于             

A、注重纳谏  B、选贤任能  C、发展工商业  D、轻徭薄赋

4、科举制的创建人是                    

A、杨坚  B、李世民   C、武则天  D、李隆基

5、娶文成公主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呼韩邪单于  B、松赞干布   C、尺带珠丹  D、皮逻阁

6、能说明汉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是             

A、文成公主人藏      B、松赞干布接受唐王朝册皇 

C、唐蕃“甥舅会盟碑”  D、金成公主人藏

 
7、右图货币“和同开 ”是             

A、秦半两  B、隋铜币   C、唐朝银币  D、日本铜币

8、对唐朝长安表述最完整的是             

A、政治中心    B、建筑最豪华

C、城市商业繁荣  D、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

9、雕版印刷是在                     

A、东汉  B、唐初   C、唐末  D、宋代

10、将火药配方正式记录在《丹经》书中是          

  A、东汉   B、唐初  C、唐末   D、宋代

11、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保存完好的单孔石拱桥是      

A、泰克河桥  B、安济桥   C、卢沟桥  D、玉带桥

12、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是               

A、两汉  B、唐朝   C、五代  D、两宋

13、敦煌莫高窟位于                    

A、河南西部  B、甘肃西部   C、陕西中部  D、山西南部

14、宋辽和议的“澶渊之盟”订立于             

A960   B1005  C1038  D1044

151044年宋夏议和,下列哪项内容不在其中:       

A、夏对宋称臣    B、北宋每年送给西夏粮、绢、茶叶等“岁币”

C、重新开放边贸市场 D、北宋从此不给西夏粮食供应

16、宋朝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是      

A、“蕃坊”机构  B、“蕃市”机构  C、蕃学机构  D、市舶机构

17、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交子出现在           

A、北宋的四川  B、南宋四川  C、北宋的汴梁  D、南宋的临安

18中国大运河开凿于                   

A589  B601  C605  D610

19、苏伊士运河开凿比中国大运河晚             

A1254  B1249  C1264  D1259

20、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商法》  B、《隋律》  C、《唐律疏议》  D、《大明律》

21、唐后期边区少数民族中哪一个不是的           

A、南诏  B、吐蕃  C、回鹘  D、西夏

22、遣唐使对日本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贡献很大,下列哪项不是介绍到日本的                            

A、唐朝典章制度介绍到日本去  B、建筑技术介绍到日本去

C、制豆腐技术介绍到日本去   D、用火药技术介绍到日本

23、关于对唐代经济社会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粮食以高梁、荞麦为主  B、曲辕犁的运用使生产效率大提高

C、瓷器生产技术高超,以邢窑越窑为代表  

D、玄宗时人口数是唐太宗时的三倍多

2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宋代乡村生活的是           

A、百姓重视元旦寒食冬至三大节 

B、百姓吃年饭饮酒,互相拜年最重要

C、贴春联放爆竹    D、固定的瓦舍,通霄达旦演戏

25、南宋时,对泉州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全国第一大港口   B、意大利商人马河波罗亲自游泉州港

C、十几个国家商人在泉州从事贸易  D、波斯许多商人定居泉州

26、金朝变革女真习俗中哪一项不是的            

A、仿南宋改官制,建中央集权 B、女真人大量南迁到中原发展农商

C、鼓励女真族与汉族通婚  D、大力推广女真语言文字加速女真化

27、党项族与汉族杂居的地区内               

A、农业相当发达   B、仿汉字结构创西夏文字 

C、译中原典籍和佛经 D、用西夏文铸钱

(28—32题)判断正误并改正(正画“√”,误改在括号内)

28、武则天创立科举制度,并亲自面试考生。

                            

29、“唐三彩”特点是薄如纸,明如镜,响如铜。

                            

30702年北庭都护府是唐太宗李世民设置的。

                             

31、辽和西夏的统治者奖励恳荒,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南下,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

                             

3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淮北市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文本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订………………………………………线…………………………


总分记录

 

一、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填表:从581年—1127年间汉族、少数民族建立朝(国)简表(12分)

(国)

建立

时间

建立者

 

民族

①按先后顺序

②汉族政权填4个

③少数民族3个

有详细建制)

二、简答题

(1)画、并标明大运河中心点,南北端点及四段起止示意图(2分)说明大运河开通后的作用(4分)

(2)唐代有哪两位僧人分别到什么国家去?(2分)干什么?(2分)各有何贡献?(6分)

(3)宋代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南迁?(2分)其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三、阅读下列材料

玄宗开元间是唐代鼎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这个局面是怎样出现的?是玄宗重用贤才,实行改革,稳定政局,加快经济的发展。如姚崇提出“十事”成为当时施政纲领。国家的统一,政权的强大,社会的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唐太宗、武则天时期的经济发展已为玄宗时的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最主要的是当时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唐帝国的繁盛也吸引着周边国家、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进步。

请回答:

(1)“开元盛世”的局面主要是谁创造的?(1分)

(2)“开元盛世”的出现,唐玄宗起了什么作用?(3分)

(3)上述材料,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4分)

四、议一议

你知道隋唐前后选官有哪几种方式?(答三种即可)(2分)你认为哪种选官最合适?(1分)为什么?(6分)

淮北市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B

A

B

C

D

D

B

B

B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B

D

D

A

C

A

C

D

D

A

D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B

D

D

殿 试

武则天

北 上

二、简答题

①隋大运河示意图

②填表:从581—1127年间,汉族及有详细建制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朝(国)简表

  (国)

建立

时间

建立者

 

 
民族

古名

今名

581

杨 坚

长安

西安

618

李 渊

长安

西安

北 宋

960

赵匡胤

汴京

开封

南 宋

1127

赵 构

临安

杭州

916

阿保机

上京

左林

巴旗

契丹

西 夏

1038

元 昊

兴庆

银川

党项

1115

阿骨打

会宁

女真

(辽、金都城、今名填不上可)(少3个扣1分)

(1)作用:大运河开通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成为贯通南北的水上交通大动脉。

(2)唐太宗时有唐僧到天竺去求取“佛经精义”。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他又把《老子》译成梵文、介绍到印度(天竺),架起了中印文化的桥梁。

唐玄宗时,鉴真应邀到日本去弘扬佛法。(传授佛经),除讲授佛经外还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北方农民又带来了生产技术、政府兴修水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所以经济重心南移。

表现在:水稻面积广、产量居首位,煤的开采、铜、铁数量均达当时世界最多最高水平。瓷器畅销世界、城镇、纸币出现、外贸范围广等。

三、解析材料

1、劳动人民  2、任用贤才,进行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社会环境、历史发展、人民创造、文化交流

四、世袭、举孝廉、唯才是举、九品中正、科举(殿试)等办法

(对科举可按书上答:即全社会内选拔人才,人才不断更新,增强国家机构活力和办事效率,为读书人创相对平等竞争机会,利于开创新局面等)也可批判,也可提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