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 年 级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中国近代史是列强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历史。完成下列各题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关天培 D.林则徐
3.1860年,指挥太平军在青浦大破洋枪队的将领是:
A.洪秀全 B.石达开 C.李秀成 D.陈玉成
4.“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颂扬谁的伟大业绩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林则徐
5.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戊戌变法运动
7.清政府被迫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中国近代史也是向西方学习、进行近代化探索的历史。完成下列各题
8.中国近代有许多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但目的各不相同,其中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西方军事,武力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C.学习西方思想,改革清朝制度
D.学习西方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9.19世纪60年代,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
A.孙中山 B.李鸿章 C.洪秀全 D.谭嗣同
10.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1.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C.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1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光绪帝颁布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C.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D.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3.“康有为---梁启超---林旭---杨深秀”按照这四个人物归类的标准,再从以下四个人物中选一个
A.李鸿章 B.谭嗣同 C.孙中山 D.林则徐
14.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 )
A.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15.“他既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将’,又是中国共产党初期的中央局书记。”此人是
A.鲁迅 B.李大钊 C.毛泽东 D.陈独秀
16.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
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新民主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完成下列各题
17.“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南昌起义
18.董必武于1961年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请问,董老诗中写的是哪一次会议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一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 C.云南讲武堂 D.黄埔军校
20.中国第一次提出的彻底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A.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B.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C.中共一大的纲领 D.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
二.列举题:
1.列举近代前期对中国社会性质变化影响最大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2.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列举中国历史进入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标志。
4.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过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事件。请你写出下列反映北京历史的有关史实。
⑴.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
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⑶.要求“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爱国运动
5. 请写出与下列历史结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⑵.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⑶.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三.材料解析题:
1.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条约主要签订在 战争前后,其面积相当于____________个山西省?____________ 个英国?____________ 个比利时?在战争期间,英法联军还火烧了中国古代的宏伟建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西省面积为15.6万平方公里,英国面积为24.2万平方公里,比利时面积为3.05万平方公里)
2.读《公车上书》,联系所学知识完成:
⑴.“公车”又称____________。
A.秀才 B.举人 C.进士 D.翰林
直接引发上书的事件是《____________》的签订。
⑵.领导这次上书的核心人物是康有为和 。
⑶.上书的主要内容是反对____________,请求变法。
⑷.这次上书的意义是揭开了____________的序幕。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能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⑴.你认为文中“本志”是指《____________》(杂志)。它的创刊,标志着____________ 运动的开始,其矛头直指尊孔复古的封建专制文化。
⑵.文中的“赛先生”及“德先生”分别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⑶.上文的作者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九十年代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
“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⑴.材料中这场“革命”指____________ 革命。“先生”是____________ 。
⑵.“先生”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为中国民主革命所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
A.组建了革命团体____________ 。
B.在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政党____________ 。
C.在机关报《民报》上阐发的革命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 。
D. ____________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⑶.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原因是____________。
⑷.这场革命失败的一面是___________ 。
四.分析探究题: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艰辛的历程。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⑴.中国反抗西方列强的斗争为什么会一再失败?请至少答出两点原因。
⑵.近代化的探索,向近代社会转型包括哪些事件?中国向西方学习为什么屡受挫折?请归纳出两点以上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A | D | C | C | C | B | D | B | B | D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D | D | B | B | D | D | B | C | D | D |
二.列举题:
1.《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2.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4.公车上书 义和团运动 五四运动
5.南昌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三.材料解析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 9.6 6.2 49.2 圆明园
2.⑴A(举人) 《马关条约》 ⑵ 梁启超 ⑶同日本议和 ⑷维新变法运动
3.⑴《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 ⑵ 科学 民主 ⑶ 陈独秀
4.⑴辛亥 孙中山 ⑵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⑶三民主义 1912年
⑷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 ⑸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了。
四.分析探究题:
⑴.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国力的贫弱;资本主义列强在军事上占有优势;当时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等。
⑵.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原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而是希望中国成为他们的殖民地;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们思想的严重束缚;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中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