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三册期中复习―――材料题

2014-5-11 0:33:22 下载本试卷

初中《历史》第三册期中复习―――材料题 

1、材料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材料2“我曾考察过硝烟的每一个细节。他们……我们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比执行这一工作更忠实的事”摘自《一位来华传教士观感》

①材料1是谁的名言?生活在什么时候?为官怎样?此人被谁委派为钦差大臣,到什么地方戒烟?

答:林则徐;生活在清朝道光年间。为官正直、清廉,忠心爱国。被道光帝委派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戒烟。

②其主要事迹是什么?答:林则徐在道光帝的支持下于1839年在广州虎门销烟。

③“此事”指何事?此话表达了“本大臣”的什么决心?

 答:此事”指禁烟。此话表达了“本大臣”严厉禁绝鸦片的决心。

④你认为材料2反映的是何事?发生在哪一年?领导人是谁?

答:虎门硝烟;1839年;林则徐。

⑤对其人有何评价?(或读了上述材料有何感想)

答:A虎门硝烟是非常认真,非常彻底的

B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 领导这场斗争取得胜利的林则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D我们应该远离毒品,并与之坚决斗争。

⑥通过历史,结合现实谈一谈对禁毒问题的看法。

答:毒品危及人类生命的杀手,我们应坚决反对毒品,“拒绝毒品,好好学习”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

2、材料1“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

 材料2在战争中“不花一文钱,不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有一天‘是哪年哪月的一天?是什么战争? 答: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

〈2〉材料中的“夏宫”是指什么?答:圆明园。

〈3〉两个强盗指谁?答:两个强盗指英吉利、法兰西。

〈4〉材料1、2中的这个国家是谁?“到更多的好处”指何而言?

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5〉这次战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答: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材料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出现了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物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1〉这是什么事件的口号?答:是洋务运动的口号

〈2〉该事件的起止时间是多少?答:是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3〉“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意思是什么?答: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4〉该运动分为几个阶段?主要活动有什么不同?

答: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5〉该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答在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6〉洋务派和顽固派在本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区别?

答:共同之处:都是维护清朝统治。不同之处: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7〉简要评价该运动。

答: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他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材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的其所,快哉”。

A这是谁的名句?答:是谭嗣同的名句

B“有心杀贼”中“贼”指谁?答: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

C为什么说“无力回天”?答因为维新派没有掌握军队,又不能发动人民群众,所以没有力量来对付反动势力的进攻。

D我们应向材料中的人学习什么精神?答:学习为进步事业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

E为什么说自己死的其所?

答:谭嗣同认为自己是为变法图强、挽救国家民族的命运而献出生命,是光荣的。他说自己死的其所正反映了他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希望用自己的鲜血唤醒更多的中国人。

F有人认为他该逃走,日后再图维新事业,有人认为他做的对,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

答:第一种观点:选择逃走,可以留下维新革命的种子,以后再图维新大业。挽救民族危机的革命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应在危难时,保存自己,以便将来继续奋斗。

第二种观点:为维新事业而牺牲。表现了谭嗣同对维新事业的忠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5、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军过后尽开颜

1)是谁的是诗句?反映了什么事件?“三军”是指什么?

答:是毛泽东的诗句;反映了1934年---1936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三军”是指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

2)在这一过程中召开过什么会议?有何意义 ? 答:是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 

3)按顺序说出红军这一事件经过的地区、地点。

答:有遵义、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腊子口 

4)红军克服了哪些困难?

答: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等等

5)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答:1934--1936年10月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6)从长征的历史中,你受到哪些革命传统教育?

 答: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7)想一想,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

答:A:湘江  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

B:赤水河 红军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C:金沙江 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

6、材料题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1)该材料反映了哪一年的什么地点的什么事件?答:是1919年发生在北平的"五四运动"

2)该运动的口号有哪些?

答: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3)为何要"外争国权,对内要惩国贼"

答:A中国是胜利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归还在大战时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种特权等合理要求,但在会议上,中国的合理要求被拒绝(以上是外争国权的原因)

 B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与日本签定《二十一条》、山东问题有关系(这是对内要惩国贼的原因)

4)该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有哪些?

答:A迫使北洋军阀释放被捕学生;B撤消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

5)该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答:是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6)该运动有什么标志?

答: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这次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7)该运动的性质是什么?答:是 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8)该材料反映出什么精神?

答:反映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敢于反侵略的伟大民族,体现出爱国救亡的精神

9)该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答:1919年5月4日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7、材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

1)这段文字首先发表于哪一年的什么刊物上?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界正兴起什么运动?

答:发表在1915年的《新青年》上,正兴起新文化运动。

2)"德先生"和"赛先生"实际指什么?此口号是谁首先提出的?

答:"德先生"和"赛先生"实际指民主和科学,是陈独秀首先提出的。            

3)“我们中国用德先生的意思废除了君主”是指什么?

  答: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4)结合当时中国历史情况,谈一谈这"两先生"是怎样"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的?

答:在这两大口号的引导下,新文化运动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在道德上提倡新道德,在学术上,反对旧文学,建设新文学,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思想上,反对腐朽的封建思想。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宣传社会进化思想;俄国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8、阅读下列材料 “二十世纪的群众运动……集中而成一种伟大不可抗的社会力。……凡可以阻碍这新运动的进路的,必挟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拉他们。他们遇到这种不可挡的潮流,都象枯黄的树叶遇到凛冽的秋风一般,一个一个的飞落在地。……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先兆,…‘布尔什维克主义’这个字,…”

〈1〉此引文出自谁的什么文章?答:引自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作者在文中歌颂的是什么?答:歌颂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3〉引文表现了作者的什么信念?答:表达了作者的共产主义信念。

〈4〉概括作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

答:A 1915年,和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B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C 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 

D 1919年《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登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初中《历史》第三册期中复习―――问答题 

1、《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影响。 

答:时间是1842年 

内容:(1)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结合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答: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的影响:(或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①政治上: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中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经济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经济逐渐解体。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马关条约》签订时间、签订双方、内容、影响。

 1)签订时间:1895年; 2)签订双方:中方代表李鸿章、日本代表伊藤博文

 3)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A割台湾岛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

B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开放通商口岸,允许帝国主义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外国侵略。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5、《辛丑条约》签订时间、内容、影响。

1)签订时间:1901年。

2)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影响(危害):《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6、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时间、口号、取得的初步胜利、性质、意义、谈谈从青年学生身上学到了什么?

1)导火线:1919年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2)时间: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口号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6月3日以后,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3)五四运动取得的初步胜利有:释放被捕学生;撤消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政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

4)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5)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919年5月4日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6)从从青年学生身上学到了: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勇于进取创新,努力为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们青年,一定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沿着党指引的道路继续奋勇前进。

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时间、地点、代表、中共一大内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五四爱国运动时,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者,促使马克思主义者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20年陈独秀、李大钊等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2)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3)内容: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并决定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8、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1)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

2)内容:A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B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指挥。

3)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初中《历史》第三册期中复习问答题  ――1――

初中《历史》第三册期中复习―――材料、问答补充题 

9、材料“我办了一辈子的事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图饰,虚有其表。“――李鸿章。

这是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对自己兴办洋务的一番感叹。想一想,李鸿章为什么说练兵、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它揭示出洋务运动哪方面的不足?

答:李鸿章认为,中国的制度远远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只是武器落后。因此他们谋求富强之道,只是学习西方先进的制枪制炮技术,建立军事工业。而没有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思想。而他们所谓“自强”“求富”的真实目的,只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注定它必然失败。洋务运动后,清朝依旧屡战屡败,中国依旧贫穷落后,所以,洋务运动没有也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0、材料一:英国的一位作家这样评价他所看到的乾隆时期的中国,中国人根本没有准备与欧洲列强打仗,因为它到处充满着贫困。

材料二:乾隆帝是这样看他统治的国家的,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

1)同一时期的中国,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一与材料二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你认为哪一种看法更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答:所处环境不同。清政府当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第一种。

材料三:如果把中国与西方列强在19世纪的军事遭遇和中国赔款的结果尽述一遍。未免有些单调乏味,但首次遭遇的这场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逐渐给中国带来了重大的象征意义。

问题: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重大象征意义是什么?答: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四:当着英国人的面迅速将其销毁。问题:材料中“将其销毁”与历史吻合吗?指的是哪一件事?

答:吻合。指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材料五:《台湾行》 黄遵宪 问题:请推测《台湾行》是在什么背景下写作的吗?

答:1894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在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11、阅读下列材料:①________________;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______、厦门、______、宁波、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将上述材料补充完整。2)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文件?何时签订?答:出自《南京条约》,1842年签订。

3)上述材料是什么战争引起的?发动这次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材料中最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是什么?

 答:鸦片战争。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第三条。

4)文件内容说明中国丧失了哪两大主权?文件的签订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答:领土主权、经济主权。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南京条约》;赔款最多的是1901年《辛丑条约》

3)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学习了这段历史,你对其中哪一次反帝反封建斗争或哪一位爱国志士印象最深?从中你受到了哪些教育?

答:“有公足壮海军威”指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简述这次战役的情况:1894年9月,在黄海大东沟,日本军舰袭击清军运兵船。我国由邓世昌领导的致远舰奋起反抗。在我舰队被包围并且在船身损坏的情况下,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撞去。被日舰鱼雷击中,壮烈牺牲。我们学习他:热爱祖国,沉着冷静,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4)从这部屈辱史中,你看到清政府的本质是怎样的?答:腐朽、黑暗、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面对列强的侵略,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当时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答:变法图强,投身革命。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13维新派掀起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A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B 巩固清朝统治C 救亡图存D 促进思想解放

14、北洋军阀统治中国开始于(  )

A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B袁世凯组织责任内阁C宣统帝下诏退位D1912年4月孙中山宣布解职

15、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的大旗,其直接目的是( )

A反对愚昧B反对专制C反对旧道德D反对旧文学

16、下列小说中,属于白话小说典范的是( )A《说孝》B《狂人日记》C《药》D《孔已己》

17、材料一: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富”

材料二清朝中期,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材料三:引进国外资金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1)根据材料一,清朝前期统治者实行的是什么政策?此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答:“闭关锁国”政策。不能及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看不到世界形式的变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2)根据材料二,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是什么?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答:是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3)根据材料三,我国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答:是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比如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资金等。

4)结合上述问题的有关结论,谈谈你的认识。答:在当今的改革开放中也引进不少西方技术,结果使我们的国家更加昌盛,这是因为我们拥有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8、列举中国近代史,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侵略者、时间、战争名称、条约、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    英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英法美俄  《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日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     补充――1――

19、“中国正处在一次伟大的民族运动的前夕,只要是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势”――孙中山

 1)“一次伟大的民族运动”是指什么?答:是辛亥革命。

 2)为了造成“燎原之势”,他做了哪些工作?答:创建革命党,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

 3)简要概括孙中山的伟大功绩。

答:1)思想方面: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政治方面: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领导、组织了一系列反清起义:领导、组织了多次反清起义, 1911年领导了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政府,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20、材料:普遍设立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次改革?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主要发起人有哪些?他们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是戊戌变法。是在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进行的。主要发起人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救亡图存,维护清朝统治。

2)变法志士为推行变法开展了哪些活动?结果如何?

  答:1895年领导“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创办《万国公报》宣传维新思想;创办维新团体――强学会;发布一系列变法法令。结果:失败了。

3)你能说说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吗?

  答;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4)戊戌变法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当代青少年应该从中获得的启迪是什么?

  答:体现的时代精神是:变法图强。启迪:A救国于危难中,是每个人应做的;B树立爱国思想,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技术来建设祖国;C要不断改革、创新,树立创新意识。

21、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面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分别进行了哪些重大活动?意义如何?其结局说明了什么?(通过侵略与反抗,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①农民阶级:在1856――1864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在1899年掀起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矛头直指帝国主义。1900年英勇地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运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②康有为、梁启起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改变现状实行维新变法,于1898年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③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广泛地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于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反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的临时约法,它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上述运动最后均归于失败。

启示:这表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领导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也说明了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深刻道理。

22、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

答: 1)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渐解体,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3)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3、有人说洋务运动成功了,也有人说洋务运动失败了,对此,你怎么看待?

  答:对于以上两种观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说洋务运动成功了,是因为:在洋务运动中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说洋务运动失败了,因为: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他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25、通过“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请表达出来。

答: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面对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人民高举奋发图强的旗帜,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许多仁人志士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

中华民族100多年来抵抗侵略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要改变落后的命运,就要奋发图强。要实现国家独立,就必须有先进政党和科学理论的领导。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领导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26、评价洋务运动(课本第30页)

初中《历史》第三册期末复习―――材料、问答题(2004年12月)

1、材料题“毛泽东的到来,使整个重庆改观,不只是表面上,即在人民心理上也起了剧烈的变化,大家认为毛泽东的到来,是民主中国的曙光”----《华西晚报》

“倭寇投降,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

1)“倭寇”、“陪都”各指什么?答:“倭寇”指日本。“陪都”指重庆。

2)上述材料指的是什么事件?答: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 

3)指出这一事件的时间和结果

 答:1945年8月,国共双方经过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双十协定》;

4)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的理由是什么?蒋介石为什么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其真实用意是什么)?

答:理由是:共尚国家大计。真实目的是为了赢得内战的时间,为了欺骗人民。

5)毛泽东为什么到重庆参加谈判?陪同毛泽东到重庆的还有谁?答:毛泽东到重庆参加谈判是为了争取国内和平,为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表明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陪同毛泽东到重庆的还有周恩来 。  

6)通过这一事件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中共是真正反对内战,维护国内和平。共产党的举动向各国以至向全世界表明了自己的主张,使美蒋陷入被动,共产党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2、材料一“不抵抗命令:无论日军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

1)述材料是谁给谁下达的命令?答:是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命令 

2)该材料发生的背景是什么?答;该材料发生的背景是1931年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3)该材料造成的后果是什么?答:造成了东北三省沦陷 

4)下发该材料的人在下发该材料时,正在集中全力干什么?

答:正在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 

5)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此人对待外来侵略有何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答:此人对日军发动侵略的态度是妥协投降,原因是蒋介石坚持反共立场。 

6)接受此命令的人对外来侵略有何态度?此态度带来了什么后果?

答:服从蒋介石命令,造成东北三省沦陷   

7)当时外来侵略者是谁?当时在东北主要军事行动有哪些?

答:外来侵略者是日本;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随后占领沈阳。 

8)问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联合抗日局面的到来。

拓展材料二“政府只有牺牲到底”此材料的背景是: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该材料提出后产生的后果是:该事件发生不久,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

3、材料"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抗日通电  1)上述通电的背景是什么?

答:是1937年7月7日,日军发"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2)该材料表明中共的什么态度?

答:表明中共坚决抗日的决心和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

3)国民党政府对此作出了什么反映?

答:国民党政府表示准备抗战。这样,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①“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时期?答:是解放战争时期。

②“三十年以来”又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起点?答:指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答;指1840年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④列举出上述三个时期牺牲的英雄人物:(每个时期至少2个)(5分)

A.“三年以来”牺牲人物:董存瑞

B.“三十年以来”牺牲人物:

C.“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牺牲人物:关天培、邓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