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命题探析(原创)

2014-5-11 0:33:30 下载本试卷

中考历史命题探析(原创)

山东省胶南市第十中学 丁守东 266400

综观2006年各地课改区中考历史试题,其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试卷安排新颖,增设“导考”语,体现人文关怀

试卷在卷首设置“温馨提示”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开始审题,如:“历史是石,能敲击出智慧之火;历史是火,能点燃希望之灯”。把选择题改名为“精心选择,慧眼识真”、材料解析题改名为“依托材料,思考建言”、活动探究题改名为“以史为鉴,学科实践”。另外还有“史学判断,知识闯关”、“历史诊断 请你把脉” “史林释意,请你分析” “探究实践,请你参与”等等。有的在具体试题前设指示语,在解答题中设若干小问,,每一问前根据考查内容写出相应的提示语,像“走进历史,形成知识结构”“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变化”“经历变化,感受历史脉搏”等提示语,以学法指导考试。总之,这些“导考”性质的语句,关注学生心智,改变了以往严肃的面目,拉近了试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试卷增强了服务意识和试卷的亲和力,既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又指导了学生做题的方法,充满人文关怀。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对学习方法和过程的重视。

二、试题角度新颖,贴近学生认知,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时代性、科学性特点

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客观题上。设置的情境,或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时政、文献资料、评语、名人名言、歌曲、实践活动、研究课题,或是一段文字说明,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进而引申出对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识记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的考查。“题引”的设置,既体现了命题者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又体现了命题者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反映了历史学注重史料、史实,讲究科学性的特点。

1.用材料切入题。用文献资料、评论、图表资料等材料入题,考察学生感知、感悟历史的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这种切入题的方式在选择题中大量存在,所引材料新颖接近学生认知水平,易于激发学生兴趣。

【例1】(2006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了西周(B)

A.实行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确立世袭制  D.推行郡县制

【例2】(重庆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右图杂志创办于(D)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运动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

2.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切入题。命题体现了课改贴近生活的要求,考查学生感知、感悟历史的能力。

【例1】(重庆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五一长假,小聪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元谋人遗址在我国(A)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

【例2】(2006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现年17岁的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是一位爱国爱教的年轻活佛。“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源于清朝哪一位皇帝的赐予(B)

A. 顺治帝 B. 康熙帝 C. 雍正帝 D. 乾隆帝

【例3】(同上)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一五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图片资料,哪一项不适合采用(D)

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 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 C. 武汉长江大桥 D. 葛洲坝水利工程

3.以时政或“周年”纪念问题切入题。此类试题时代感强,体现了贴近社会、关注现实的新课改理念。在今年的中考试卷中,此类命题屡见不鲜。

【例1】(2006年胶南市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东京2006年2月4日电日本外相麻生太郎4日下午在福冈市发表演讲时又一次大放厥词,美化日本占领中国台湾时进行的殖民教育,并称台湾是“国家”。

材料二:人民网北京2006年2月27日讯 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今日下午宣布,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运作,终止“国家统一纲领”适用。

此前,中国国民党、亲民党和无党团结联盟等岛内主要政党、团体和社会各界,对陈水扁操作这一议题表示强烈反对和谴责。

材料三:我们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努力决不放弃,但是,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动摇,决不允许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温家宝总理 2006年3月14日答记者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占领中国台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种状态到什么时候结束的?

(2)如果让你提供“抨击台独,维护祖国统一”的相关法律或文献,你准备提供哪个?

(3)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请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影响祖国和平统一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5)有人说,台湾问题是大人关心的事,和青少年没有关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参考答案:(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2)《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及《反分裂国家法》等,写出其中一个即可。(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4)主要因素有台独分子的分裂行径和国际上的阻力等。(5)不同意这种说法,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青少年应从小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将来为中华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例2】(同例1)2006年4月18日,应美国总统布什的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了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并发表题为《全面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重要讲话。课后,一位同学在查阅中美关系资料时发现了“小球转动大球”这一说法,他理解小球是指美国乒乓球应邀访华,却不知道“大球”指什么。请你为他指出( D )

A.周恩来与尼克松实现历史性的握手  B.毛泽东接见美国乒乓球队

C.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4.创设活动情境入题。创设情境或历史场景,即“题引”,设置探究性课题。 “题引”有利于学生走进历史、体验历史和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此类创新题更多的出现在选择题中,体现了课改命题思想。

【例1】(海淀区2006年初中毕业考试历史试题)《虎!虎!虎!》是一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片,它的主要内容是描写(D)

A. 慕尼黑会议 B.德国闪击波兰 C.苏德战争爆发 D. 日军突袭珍珠港

【例2】(南京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目前南京市中小学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这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种技术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D)

A.航天技术 B.原子能 C.生物工程 D.计算机

【例3】(2006年安徽省历史中考试题)在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会上,小明同学引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位思想家是(D)

A. 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例4】(同上)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中东问题的由来与现状》历史图片展,下列材料中不应该选用的是(C)

A.《巴勒斯坦地区图》 B.阿拉法特相片 C.《科索沃战争示意图》 D.《中东战争示意图》

三、主观试题具有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特点。

1.试题开放、答案开放、评价开放。开放性是今年课改区中考试题的一大突出特点,开放性试题突出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运用能力、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具体表现在:一是要求知识的开放性。如(2006年青岛市中考试卷)举出影响二战进程的重大事件三例。二是对能力、情感和价值观考查的开放性。如(2006年福州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第三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众多“礼物”,请你选择一个,谈谈它对我们的影响。(2006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教学质量检查试卷)在“感受长征精神”板块中,请写出:学习了红军长征的历史以后,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从这一历史事件中,你感受到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2.试题体现活动性、探究性,关注现实,服务社会。各地中考试题都善于捕捉时政和现实热点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问题,历史的问题现实的思考,现实的问题历史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例1】(2006年安徽省历史中考试题)活动与探究题: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一改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挺直了民族脊梁,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中国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某校九年级(2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小论坛

活动准备:如果你是该班的一员,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历史溯源:请你帮助小海同学完成“新中国外交成就”知识卡片

时间

外交成就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日、中美建交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初

加入WTO;APEC会议在我国成功召开

图说历史:

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胡锦涛主席与布什总统会谈

(1)图二中的国际组织是在     会议上决定成立的。针对图二反映的史实,小华同学认为“中国是在1971年加入联合国的”;小刚同学认为“中国是在1971年重返联合国的”。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2)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有同学认为美国常给中国制造麻烦,我们不应该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还有同学认为中美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斗争,但有更广泛的合作领域,应该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活动总结:通过探究新中国外交发展的风雨历程,同学们认识到中国国际法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附参考答案:

活动准备:教科书、图书资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信息等(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活动过程:

历史溯源: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成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香港、澳门回归,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答出其他正确的外交成就可酌情给分)

图说历史:(1)雅尔塔;同意小刚的观点,因为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是在美国等操纵下,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答出主要内容即可)

(2)中美两国是世界上的两个大国,两国间因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等到方面的不同和差异,必然存在矛盾和分歧,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美有着更广阔的合作前景,两国应加强合作,发展友好关系,无论是对中美,还是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活动总结:综合国力的提高(答出意思相近的内容亦可)

【例2】(江苏省宿迁市2006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探究与实践题: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

(1)红军为什么要“远征”?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难?

(2)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体现。请你围绕“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写出能体现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古训(可以是诗句、成语、对联、谚语、俗语等形式。至少两条)。

(3)为在全社会倡导学习、践行“八荣八耻”,你校开展“知荣明耻,从我先行”倡议活动。请你完成倡议书提纲的相关内容。(写出两条)

我们倡议:

第一、

第二、                             

第三、                             

附参考答案: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摆脱敌人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路途遥远,行程两万五千里;协调各种矛盾等。

(2)如《锄禾》;居安思危、戒奢从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能反映为什么、怎么样做到艰苦奋斗、戒除骄奢淫逸均可。)

(3)(只要考生能围绕“八荣八耻”向全社会成员或青少年学生发出倡议,且有一定逻辑层次,填写两空即可得分。可以涉及“八荣八耻”具体内容,可以涉及倡导的意义,可以涉及具体要求或做法,不作统一规定。本题只提供参考思路。)

第一、从我做起,认真学习,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二、从小做起,面向未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从现在做起,移风易俗,积极投身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新旗帜。

第四、从本职做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实现宿迁突破的新动力。

总之,中考命题是考试评价改革重要的环节,可以说它对平时的教学直接起到指挥棒的作用,成功的考试评价会促进课改教学。因此,历史教师要有前瞻性,不断深化课改,善于创新,让我们共同描绘历史课改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