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嘉定区九年级数学学业考试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总分 | |||||||
1-12 | 13-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得分 |
一、填空题(本题共12题,每题3分,满分36分)
1. 9的平方根是 .
2. 计算:= .
3. 函数的定义域是 .
4. 已知、是方程的两个根,则 .
5. 点P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6. 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则此函数解析式为 .
7. 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直线,则= .
8. 若一组数据1、2、4、5、的平均数是4,则数为 .
9. 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2,则此菱形的边长是 .
10. 在直角ABC中,=900,AC=8,,则BC= .
11. 半径分别为2cm和3cm两圆的圆心距为1cm,则这两圆的公切线共有 条.
12. 在RtACB中,C=900,A=300,点D(与点A不重合)在边AC上,且AD<CD,若经过点D的直线截ACB所得的三角形与ACB相似,则这样的直线共有 条.
二、选择题(本题共4题,每题4分,满分16分)
13. 在下列化简中,正确的是 ( )
(A)(B)(C)(D)
14. 一次函数的图象不经过下列各象限中的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5. 下列命题中,假命题的是 ( )
(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矩形的对角线相等www.1230.org 初中数学资源网 收集整理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16. 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A)角 (B)线段 (C)等边三角形 (D)平行四边形
三、(本题共5题,第17、18题每题9分,第19、20、21题每题10分,满分48分)
17. 计算:;
18. 解方程组:
19. 最近某学校九年级某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测验,
其成绩大致分布情况如图1,此图是频率分布直方图
(每组含最低值,但不含最高值).
请根据图形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这个班级的学生共有 人;
(2)在图1中,频率最小的分数段是 ;
(3)在图1中小长方形的 表示的是频率;
(4)这些成绩的中位数所在的分数段是 ;
(5)若成绩在80及80分以上的学生为优秀,
则这个班的优秀率为 (用百分比表示).
20.如图2:在□ABCD中,A=1400, 直线BE交AD于点E,交CD的延长线于点F,且DE=DF.求F的度数.
21.如图3:在RtACB中,C=900,AC=8,BC=6,CD是斜边AB上的高.
若点P在线段DB上,连结CP,=.求CP的长.
四、(本题共4题,第22、23、24题每题12分,第25题14分,满分50分)
22.已知关于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的取值范围;(2)当取最大整数时,求方程的两个根.
23.如图4:AB是⊙O的直径,点P是AB延长线上一点,PD是⊙O的切线,切点为点D,连结OD,点C是⊙O上一点,且PC=PD.
(1)求证:直线PC是⊙O的切线;
(2)连结BC,CB=BP,PD=,求⊙O的半径.
24.将二次函数(如图5)向右平移1个单位所得的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点D,并与轴交于点A.
(1)写出平移后的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与点A的坐标;
(2)设平移后的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与函数的交点为点B,
试判断四边形OABD是什么四边形?请证明你的结论;
(3)能否在函数 的图象上找一点P,
使DBP是以线段D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若能,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能,请简要说明理由.
25.如图6:ACB与DCE是全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ACB=DCE=900,AC=4,BC=2,点D、C、B在同一条直线上,点E在边AC上.
(1)直线DE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6(1)若DCE沿着直线DB向右平移多少距离时,点E恰好落在边AB上,求平移距离DD,;
(3)在DCE沿着直线DB向右平移的过程中,使DCE与ACB的公共部分是四边形,设平移过程中的平移距离为,这个四边形的面积为,求与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
一、1.;2.;3.;4.;5.;6.;7.;8.8;9.2;10.4
11.1;12.3.
二、13.C ; 14. A; 15.D; 16.D.
三、17.解:原式= 4分
= 3分
= 2分
18.
解:由(2)得: 1分
即或 2分
所以原方程组变为:
, 2分
解这两个方程组得: , 4分
19.(1)40;(2)40~50;(3)面积;(4)70~80;(5)40%. 每格2分
20.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F
∴∠3=∠F 2分
∵DE=DF
∴∠2=∠F 2分
∵∠1=∠2
∴∠3=∠1 2分
∵∠3+∠1+∠A=1800 1分
∵∠A=1400
∴∠3=200 2分
∴∠F=200 1分
21.解:在RtACB中,
∵C=900,AC=8,BC=6
∴AB==10 2分
∵CD是斜边AB上的高
∴
又
∴ 2分
∴CD= 2分
在RtCDP中,= 1分
∵=
∴ 1分
∴CP=5 2分
四、22.解:(1)= 1分
=
= 1分
根据题意得: 1分
2分
又 1分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且. 1分
(2)根据题意得: 1分
把代入原方程得: 1分
即: 1分
解此方程得:, 2分
所以当取最大整数时,此方程的两个根分别是:,.
23.(1)证明:连结OC 1分
在和中
∴≌(S、S、S)2分
∴∠OCP=∠ODP 1分
∵PD是⊙O的切线
∴OD⊥PD 1分
∴∠ODP=900
∴∠OCP=900 1分
又OC是⊙O的半径
∴直线PC是⊙O的切线 1分
(2)∵CB=BP
∴∠1=∠2
∵∠OCP=900
∴∠4+∠2=900
∠1+∠3=900
∴∠3=∠4 1分
∴BO=BC
又BO=OC
∴是等边三角形
∴∠3=600 1分
∵直线PC是⊙O的切线
PD是⊙O的切线
∴PC=PD 1分
∵PD=
∴PC=
在RtPCO中
1分
∴
∴OC=2 1分 即⊙O的半径为2
24.(1)平移后的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直线 1分
点A的坐标(0,2) 1分
(2)四边形OABD是矩形. 1分
证明:把代入得:
∴点B的坐标为(1,2) 1分
|
∴顶点D的坐标为(1,0) 1分
∴OA=DB=2
OA∥BD
∴四边形OABD是平行四边形 1分
又∠AOD=900
∴四边形OABD是矩形 1分
(3)能. 1分
当∠DBP=900时,∵四边形OABD是矩形∴∠DBA=900
即点P在直线AB上,直线AB为:
把代入得:(正值舍去)
即点P的坐标为 2分
当∠PDB=900时,∵四边形OABD是矩形∴∠BDO=900
即点P在轴上,又点P在函数上,
所以点P与点O重合,
即点P的坐标为 2分
所以点P的坐标为、
25. (1)直线DE与AB垂直. 1分
证明:延长DE交AB于点F
∵ACB与DCE是全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D=∠A 1分
∵ACB=900
∴∠A+∠B=900
∴∠D+∠B=900 1分
∴BFD=900 1分
∴直线DE与AB垂直.
(2)设平移距离DD,=
则CC,=,BC,= 1分
∵AC∥E,C,
∴ 1分
又BC=2,EC=E,C,=2 AC=4
∴ 1分
∴ 1分
所以平移距离DD,为1.
(3)在DCE沿着直线DB向右平移的过程中
第一种情况:
如图当点E落在ACB内部或边AB上
设D,E,与边AC交于点G
∵DD,=
∴CD,=
由题意可知:D,G∥DE
∴∽
∴
又 CD=4,
∴
∴ 1分
∴
∴ 1分 定义域为 1分
第二种情况
如图当点E落在ACB外部,且点C与点B重合或在CB的延长线上,
点D在线段CD上(与点C不重合).
设D,E,分别交边AC、AB于点G、F
由第一种情况可知:
由(1)可知:D,F⊥AB
∴D,FB =ACB=900
又ABC=D,BF
∴∽
∴
又 AB==
BD,=
∴
∴ 1分
=
即: 1分 定义域为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