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初2007级语文月考试题 2005.10
卷首语:炎炎夏日随阵阵秋风而去,收获的秋季随黄叶翩翩而来,初中阶段新的一学年在希望中启航,在努力中开始,相信自己,平心、静气、凝神之间你将会得到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42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8题5分,9题4分,其余每题3分)
1.将下面的字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3分)
品美文若饮甘露,读好书如沐春风。
2.下面各组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溃退 (tuì) 阡陌 (mò) 绥靖 (shuí) 荒谬 (miù)
B.阻遏 (è) 提防 (tí) 疟子 (yào) 憧憬 (chōng)
C.寒噤 (jìn) 诘问 (zhé) 仄歪 (zè) 泅水 (qíu)
D.瓦砾 (lì) 匍匐 (pú) 箱箧 (qiè) 孤孀(shuāng)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自从重庆直辖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一家人到郊外去游玩已经成了人们周末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于是各类渡假村如雨后春笋一般建了起来。
B.金秋十月,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召开在即,可是在我们的城市中还存在很多不尊守交通规则的现象。
C.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中表现出的毛主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英雄气概令人叹服。
D.写文章要力求创新,照搬照套、墨守陈规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4.选择词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 )。
(2)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 )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
(3)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4)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 )在我们眼前。
A.微弱 爆炸 淡薄 呈现 B.薄弱 炸裂 淡漠 展现
C.软弱 爆炸 淡漠 展现 D.微弱 炸裂 淡薄 呈现
5.对下列作品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中,许多语句很文气,同时又有一些语言非常口语化,或雅或俗,各得其妙。
B.《芦花荡》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
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
C.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抛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站在全人类的立场愤怒的谴责了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明了作者对世界和平的向往。
D.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金秋十月,歌乐山上清风浮荡,黄叶飘飘,游人们纷至沓来,领略秀美的风光。
B.姚明的球技要比对方队员略胜一筹,他往往能抓住机会突破重围再次进球。
C.国庆将近,重百、新世纪等商场的电器纷纷降价,刺激了老百姓的消费欲望,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虽然小品演员高秀敏已经猝然长逝,但是她的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却深深的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7.苹果电脑公司打出了一条精彩的广告语:“万有引力,从苹果开始。”请你说说这句广告语好在何处?(3分)
8.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一位曾经参加过凇沪会战的重庆老人写出了这样一副对联,请仔细阅读对联并回答以下问题:(5分)
上联:古都任意屠城,血凝雨花石,南京处处有冤魂,震惊世界;
下联:历史岂容翻案,手改教科书,首相年年参靖国,惹恨亚洲。
(1)通过对对联的阅读,请你说说对联包含了哪几件事情?(3分)
(2)请你就日本的这些行为给小泉首相发一条短消息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或者建议。(2分)
9.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写两句话,与后文构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4分)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 ,
;秋,以她的豪爽潇洒、辉煌成熟夺人魂魄;冬,以她的不畏严寒、纯洁宁静令人深思
(二)诗词积累与赏析(12分)
10.请按要求,默写诗句。(8分,每题2分)
(1)《长歌行》一诗中作者表达的人生哲理是 , 。
(2)《早寒江上有怀》点明诗人写此诗时所处季节的诗句是 , 。
(3)出于对出仕的渴望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到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野望》一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 , 。
11.古诗赏析(4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对上面古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此诗前四句表达了诗人对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
B.在咏黄鹤楼的诗歌中此诗有非常高的地位,并得到李白的赞赏。
C.全诗所表达的主题是物是人非之感和对朋友的怀念。
D.此诗先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
(2)下列诗句表现的主题不同于其余三项的是( )(2分)
A.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B.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每题1分)
①初极狭,才通人 ( )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
13. 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每题2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对《桃花源记》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桃花源”是陶渊明理想中的社会,这是在东晋末期战乱纷起的环境里作者的一种精神寄托。
B.《桃花源记》的故事亦真亦幻,特别是后来南阳刘子骥“规往”而“未果”更增添了故事的传奇色彩。
C. 《桃花源记》一文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D.《桃花源记》是作者厌倦黑暗现实生活、渴望归隐的心情的真实写照。
15.下列语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C.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6.我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而在《桃花源记》一文中陶渊明设想了一个自给自足,生活美好,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是否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社会?为什么?(3分)
三、现代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7分)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的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很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双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什么的,但一坐下,我 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遭着了一个霹雳,全体的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 (选自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17.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18.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4分)
19.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我”感到“震悚”的原因有哪些?(4分)
20.文章对于长妈妈买《山海经》的过程只字未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3分)
|
(二)(21分)
让战争之剑干净入鞘
读美国历史,脑海里一直有一团挥之不去的疑云;一场持续了4年、付出了六十多万士兵生命的内战,为何没有给美国留下南北隔阂、互相猜疑、互不信任的后遗症?战败的南方也未成为北方任意宰割的战利品,战败的南方将士也没有被打入“另册”,更没有遭到国家政策或法律上的清算。
近日读了有关资料,历史的迷团终于解开。当战争由最初北方劣势在格兰特将军的统率下转为强势,南方败局已定时,林肯总统和格兰特将军在胜利来临之前不是高兴万分而是忧心忡忡。为何?因为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庆祝胜利,而是应该怎样尽力避免战争留下的后遗症,即不要让战后的美国人民生活在相互敌视、互不信任的阴影之中,更要紧的是要避免南方陷入永无休止的丛林游击战。
美国有幸!几乎在同一时刻,南军统帅罗伯特.李将军也清醒的认识到,游击战必然产生暴力,只会在民众之间积累起仇恨和报复,给同胞带来长期的痛苦和牺牲。他毅然决然地作出了他一生中的重大决策:向北方投降。这个决策影响了整个美国历史,让美国人民避免了一场浩劫。
格兰特将军也给了南军全体将士不同寻常的尊重:南军军官可以携带手枪或佩剑;每个军官和士兵都将得到一份由格兰特将军签署的证明书,证明他们是放下武器的平民,他们可以自由地回到家乡,不予追究、不受歧视。格兰特将军承诺,保障每一位降军个人和家庭的安全与尊严,他们最终都获得了一个普通平民的权利。
一场历时4年的战争就这样平息了——干净利落的平息了。胜利者固然值得赞扬,失败者也同样令人敬佩。前者名垂青史,后者无愧后人。因为胜利者和失败者都在决定国家未来命运的关键时刻,自觉服膺于国家大义,摒弃了个人的私心杂念、荣辱得失,升华到了“道德境界”。
历史远去,伟人已逝。但大洋彼岸的那一幕,不应该被人淡忘。辉煌的一页,不只是美国人的财富,它也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提供了一面不可多得的镜子。
(选自《读者》2005年第6期《让战争之剑干净入鞘》有删改)
22.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说说题目“让战争之剑干净入鞘”的含义。(3分)
23.请你说说文中“历史的迷团”指的是什么?(3分)
24.请结合语言运用方面的知识回答问题。
(1)说说“为何没有给美国留下南北隔阂、互相猜疑、互不信任的后遗症”一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3分)
(2)说说“一场历时4年的战争就这样平息了——干净利落的平息了”一句中加点部分的作用。(3分)
25.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道德境界”。(4分)
26.阅读以下材料并联系文段主题作一次有益的探究,就我国台湾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看法。(5分)
材料一:【中国台湾网9月24日消息】据港媒报道,多名台湾问题专家、学者23日在北京座谈指出,当前两岸局势虽出现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有利因素,两岸关系有所缓和,但反“台独”工作依然严峻,仍需继续加强两岸民间互信。
材料二:据台湾媒体报道 ,陈水扁于当地时间22日上午匆匆离开美国迈阿密,赶赴中南美洲进行“邦交国”“访问”。 据说陈水扁当天在迈阿密声称,愿意邀请大陆领导人“不限时间地点、不设前提条件”、双方握手和解、理性对话、共同开启两岸机会之窗。但是多数人认为陈水扁并无诚意,而是在国际上骗取信任。
材料三:大陆隆重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
【本报北京新闻中心记者邱萍菲23日电】中台办副主任王在希22日在与香港传媒
及台湾传媒驻港机构高层人员访京团会面时表示,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今年10月28日是台湾光复60周年,届时将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香港文汇报 )
材料四:中台办、国台办主任陈云林今年5月3日宣布,大陆同胞向台湾同胞赠送一对象征和平团结友爱的大熊猫。今天国家林业局在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正式启动赠送台湾同胞大熊猫的挑选工作....
四、作文(55分)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常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争斗。在生活中,有同学之间的争斗,有你与家人的争斗,更大的范围内还有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种种纷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请你以“争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 自选体裁,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班级名。
3.不少于600字。
命题人:刘 畅
审题人:张 鸣
重庆一中初2007级语文月考试题答卷 2005.10
一、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42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8题5分,9题4分,其余每题3分)
1.
2. 3. 4. 5. 6.
7.
8.(1)
(2)
9. , ;
, ;
(二)诗词积累与赏析(共12分,10题8分,每题2分;11题4分,每题2分)
10.(1) (2)
(3) (4)
11.(1) (2)
二、文言文阅读(共15分,12题4分,每题1分;13题4分,每题2分;14、15题各2分;16题3分)
12.① ② ③ ④
13.①
②
14. 15.
16.
三、现代文阅读
(一)(共17分,17题2分;18、19题各4分;20题3分;21题4分)
17.
18.
19.
20.
|
(二)(共21分,22、23题各3分;24题6分,每小题3分;25题4分;26题5分)
22.
23.
24.(1)
(2)
25.
26.
重庆一中初2007级语文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2005.10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2.D, A项绥靖(suí); B项提防(dī); C项诘问(jié);
3.C,A项渡(度)假村;B项尊(遵)守;D项墨守陈(成)规。
4.D(为书中原句)
5.C,表明了作者对中国人民遭受的空前劫难的同情和对世界文明成果的珍视而非对世界和平的向往。
6.C,(炙手可热:指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利大,不能用于指商品)
7.(1)广告语与品牌名称巧妙结合;
(2)运用了语义双关的方法,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8.(1)南京大屠杀;恶意篡改历史教科书(能说到篡改教科书即可);参拜靖国神社(为战犯招魂)
(2)开放性试题,只要言语通顺,表达清楚,说理明确同时措词、语气恰当即可。
9.春,以她的盎然生机、秀丽妩媚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炽热强悍激人奋发 。(选自杭州市2005年各类高中招生考试题有改动)
(二)诗词积累与赏析
10.(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3)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1.(1)C ,本诗反映的是思乡的主题。
(2)B,其余三项均是思乡主题的诗句,而B项是对朋友、故人的怀念。
二、文言文阅读
12.①仅仅 ②交错相通 ③与世隔绝的地方 ④邀请
13. ①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②(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14. D,因为此时作者已经在农村隐居多年,因而并不存在对隐居的渴望。
15.A,正确划分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16.和谐社会的定义:讲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答题要点:桃花源更强调人与人的和谐,是较封闭的、小范围的共耕社会,有一定的复古倾向;我们现在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开放的、大范围、进步的现代社会。)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7.“我”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18.“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同时认为她对我是不够关心的,这表明了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于轻视的心理。
19.想到不识字并与自己有矛盾的阿长会给自己买书;别人不肯做或做不到的事,她居然做成了。
20.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减去她所花的心思和劳累,在想象中更觉得那是一种“伟大的神力”。)
21.必须说到作者、作品名称及简单介绍作品主要内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二)
22.如果战争无法避免,那就不要让战争给国家和人民留下后遗症。
23.是指一场持续了4年、付出了六十多万士兵生命的内战,为何没有给美国留下南北隔阂、互相猜疑、互不信任的后遗症?
24.(1)a.隔阂指思想感情上不能沟通或存在距离,猜疑指缺乏根据的猜想、怀疑。南北在这里既指交战双方,又表示有空间距离,用隔阂恰当,猜疑在这里,承前表示因隔阂产生的不信任。
b.猜疑较隔阂的程度更轻,从文段看来是程度逐渐减轻的顺序,所以不能互换。(两个答案任意一个答对均得分)
(2)通过反复的手法,强调了这场战争平息的重要意义,“干净利落”突出了没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后遗症的结果,表达对两位将军的敬意。
25.这里的“道德境界”是指:面对决定国家未来命运的关键时刻,应摒弃了个人的私心杂念、荣辱得失,要自觉服膺于国家大义。
26.应当简单陈述台湾问题的现状(可以通过材料读取信息)然后谈个人的看法。(看法需与阅读文段的主题产生联系同时不可太过激。)
例如:大陆与台湾都是中国人,双方应当以民族大义为重,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冷静思考,避免战争,共同致力于统一的事业,早日实现国家统一,将分裂的危害及可能减到最低的程度。
四、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