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卷

2014-5-11 0:10:07 下载本试卷

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卷

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你可要认真审题,仔细答题了。请赶快拿起笔,将累累的硕果记录在这张试卷上,把这份快乐和老师、家长、同学一起分享吧!

说明: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按顺序做在答题卷上。

一、用正楷或行楷抄写(3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二、积累与运用(27分)                       

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锐不可(dǎng) 震(sǒng) 荒(miù) 琐(xuè)

B. (sài) (piē)见 惊(hài)  使(chāi)

C.垂(yán)三尺  取(dì)   然(yǎn)  门(kǎi)

D. 午(xiǎng)(cù)然 幽(yè)  荒(p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一项是(   )

 A.名副其实 富丽堂皇 再接再厉 眼花缭乱 

 B.杀戮 莫名其妙 张皇失措 垂手可得

C.号淘大哭 脍炙人口 荡然无存 自惭形秽 

D.贻笑大方 大庭广众 世外桃源  满院狼藉

3、 句中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她虽然占领了全床,但也有情有可原的地方,于是我开始退让她。

B.他穷愁潦倒,当了几年的车夫, 现在也是一无所有。

C.小红长得低眉顺眼、乖巧伶俐,很逗人喜欢。

D.圆明园,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煞是美丽。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   )

A.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

B.“七千多人呀!”莫马继续告诉我,“一天之内,全杀光了!”

C.她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D.白菜、土豆、东瓜……等蔬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营养。

5、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首先   安庆、芜湖线。

(2)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  便往往触他之怒。

(3)那个苏联人孤零零地躺在那  的方场上。

(4)回言在倾泄的雨中  。天地亦与人同哀。

A.越过 琐屑 一无所有 缭绕不绝

B.突破 烦琐 毫无遮掩 连续不断

C.冲过 小事 孤苦伶仃 经久不绝

D.突破 琐屑 毫无遮掩 缭绕不绝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生活中,一定要让自己豁达,因为豁达的自己才不至于钻入牛角尖,也才能乐观进取;                           。

a.为了让生活中的气氛显得更加愉悦,开朗的自己才有可能把快乐带给别人,所以还要开朗些。

B.为了让生活中的气氛显得更加愉悦,还要开朗些,因为开朗的自己才有可能把快乐带给别人。

C.还要开朗些,因为开朗的自己才有可能把快乐带给别人,让生活中的气氛显得更加愉悦。

D.还要开朗些,因为开朗的自己才有可能把快乐带给别人,生活中的气氛显得更加愉悦。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外国友人来到杭州时,受到杭州人民的热烈欢迎。

B.在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纳米电池”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C.这里面陈列着各色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D.是否具有安全保障措施,这是韩、日两国保证本界世界杯足球赛成功的重要条件。       

8、古诗文默写(四句选三句)

(1)感时花溅泪,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___,______。

(4)         ,芳草萋萋鹦鹉洲。

9、仿照下面这个比喻句式,分别以“勇敢”、“勤奋”为开头,写一个比喻句。

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时鼓舞你对事业的进取精神。  

(1)勇敢                                  

(2)勤奋                                

                                         三、现代文语段阅读部分(24分)

(一)《老王》片断(12分)

⑴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⑵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⑶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⑷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⑸他只说:“我不吃。”

⑹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⑺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⑻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⑼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⑽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⑾⑴“早埋了。”

⑿“呀,他什么时候……”

⒀“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⒁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⒂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0.说说第一段中“直僵僵地镶嵌”运用了什么修饰方法?有怎么的表达效果?(2分)

11.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用了什么描写?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一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12.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是收了钱?(2分) 

13.在选文中,作者对老王的关爱之情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3分)

(二)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回答问题。(12分)

               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

    ①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校给家里写信。”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只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不住又看了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汽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我站在车门口,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

   ②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父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找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③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只得一个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正躬着腰。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疑心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块石头,一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问:“回来啦?”“回来啦。”“回去吧?”“不,锄一会儿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听见有节奏的锄地声。

   ④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父亲站起身,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向山脚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住了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亲。

   ⑤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但我却犯起了踌躇,左思右想总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是热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些惊讶,却没有问。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和我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口了:“我想读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双亲,看看古旧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父亲长时间地沉默着,脸上仍是那平静的表情,母亲停止了纳鞋,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父亲,嘴张了几下终于没说。屋子里一阵凝固般地寂静,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

   ⑥父亲打破了沉默,声音很安详:“考吧,别担心家里。”我刚想张嘴,父亲又说:“读书是好事,不能误了。坐了一天车,早点歇吧。”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了。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向里屋走去。

   ⑦第二天父亲送我上路了,我们一前一后走着,和第一次送我上大学一样,所不同的是,没背行李,但我却多了份重压。车来了,父亲道:“到学校好好考。”我使劲点点头。车已经开得老远了,我还能看见父亲仍站在那儿。

   ⑧父亲,回去吧。

 

 15.“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句中,将“我的”去掉是否不影响原意?(2分)

 16.在第②段中哪处体现了“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 (2分 )

 17.在第⑤段中哪些文字说明了“我”的“踌躇”和开口的“艰难”?(2分)

 18.“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为“父亲”什么?为“自己”什么?(2分)

 19.怎样理解第①段中父亲说的“到学校给家里写信”,“我答应了声”;第⑦段中父亲说 的“到学校好好考”, “我使劲点点头”。 “我”的“反应”互换位置是否可以? (2分)

  20.文中说父亲“木讷”,怎样理解木讷的父亲“是座耸立的山”呢?(2分)

四、文言文阅读(16)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 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释]①干:岸边。 ②圮(pí):倒塌。 ③阅:经历。 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 ⑤柿 fèi):木片。 ⑥颠:颠倒、荒唐。 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4分)

  A.沧州南一寺河干(面对)       B.二石兽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二石兽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

  B.以为顺流下矣         自以为大有所益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坎穴      对联、题名并篆文,字共三十有四

  D.如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    ②沿河求,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         ④果得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五、写作(30) 

  李大钊的《今》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过去未来皆是现在。”是啊,把握现在,拥有未来;把握机遇,走向成功;把握原则,赢得尊敬。把握亲情、友情,把握规律、方法,把握进程、分寸……

请以“把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