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6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4分)
震悚( ) 惧惮( ) 蹒跚( ) 门槛( )
取dì( ) 交xiè( )xiàng嵌( ) huì气( )
2.选出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 )(2分)
A.长途跋涉 穷愁缭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B.低眉顺眼 生死祸福 呆滞笨拙 破落塌败
C.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触目伤怀 情郁于中
D.切切察察 絮絮叨叨 顺顺溜溜 一片狼藉
3.本单元都是写人的,也都是一些平凡而又善良的人们,结合课文简述你最喜爱谁?为什么?(2分)
4.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2分)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面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5.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①-②题。(4分)
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富予人们最美妙的文章和乐章。但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偕的音乐;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最好的图画;青山绿水,在他读来是大自然抒写的美妙绝伦的山水诗。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①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错别字: 改正: 错别字: 改正:
②这段话中,有一个病句,请在文中用“___”画出,并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6.古诗词中歌颂亲情、眷念亲友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两句。(2分)
二、阅读理解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⑨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⑩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10分)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对阿长并不 ,含有的意味 。(2分)
8.加点的句子表现了我的什么心情?(3分)
9.对“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书的图画很美,拓展了我的视野,并且装帧精美,印刷考究。
B.因为书的内容真实,情节曲折,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是我长久以来所盼望得到的。
C.因为这是阿长特意为我买的,代表了阿长对我的一片深情厚意,也寄托着我永久的怀念。
D.因为此后再也没有看过这么有趣的书了,因此最为珍爱,视若珍宝。
10.我为什么改变了对长妈妈的看法,并相信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3分)
(二)三十年的重量
①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拥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
②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愕愕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了名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那是我三十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他在电话中说,三十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片送给他。那张贺年片已在‘文革”初抄家时遗失,老人说:“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老人的声音,诚恳得有点颤抖。
③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④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了60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那时候,中学教师中很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我们自修课的督课老师竟是著名学者郑逸梅先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侈感。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我的英语老师孙连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不知什么原因躲在中学里当个语文教师。记得就在他教我们语文时,我的作文在全市比赛中得了大奖,引得外校教师纷纷到我们班来听课。穆尼老师来劲了,课程内容越讲越深,而且专挑一些特别难的问题当场向我提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情景十分尴尬。我在心中抱怨:穆尼老师,你明知道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凭孩子们的直觉,这些老师当时似乎都受着或多或少的政治牵累,日子过得很不顺心。到放寒假,终于有了主意,全班同学约定在大年初一到所有任课老师家拜年。那时的中学生是买不起贺年片的,只能凑几张白纸自己绘制,然后成群结队地一家家徒步送去。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嚅地说上几句就走。老师不少,走得浑身冒汗。节日的街道上,一队匆匆的少年朝拜者。
⑥我和曹齐代表全班同学绘制贺年片。曹齐当时就画得比我好,总是他画得多一点,我负责写字。不管画什么,写什么,也超不出10多岁的中学生的水平。但是,就是那点稚拙的涂画,竟深深地镌刻在一位长者的心扉间,把三十年的岁月都刻穿了。
⑦今日的曹齐,已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在一家美术出版社供职。我曾看到书法选集乃至月历上印有他的作品,画廊上也有他的画展。当他一听到穆尼老师的要求,和我一样,把手上的工作立即停止,选出一张上好宣纸,恭恭敬敬画上一幅贺岁清供,然后迅速送到我的学院。我早已磨好浓浓一砚墨,在画幅上端满满写上事情的始末,盖上印章,再送去精细裱装。现在,这卷书画已送到穆尼老师手上。
⑧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三十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中年人的手,卷一卷三十年的酸甜苦辣给你。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跨越时空的人间至情。
⑨凭借着这种至情,我有资格以三十年前的中学生的身份对今天的青少年朋友说:记住,你们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16分)
11.全文共9段,将其划分为三部分,用“/”在下面的序号中表示。(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⑧ ⑨
12.请根据上下文,应填入④段末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2分)
A.这便是老师,一点也含糊不得。 B.这才是学者,一点心眼也没有。
C.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 D.这才是老师,半点机巧也不会。
13.第④⑤两段表现了作者中学生活的什么特点?(2分)
14.老师为什么要求学生补画贺年片,并把它作为“晚年最珍贵的收藏”?学生为什么把为老师补画贺年片当作“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他们这样做共同表现了什么?(4分)
15.品析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2分)
②卷一卷三十年的酸甜苦辣给你。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2分)
16.第③段“卷一卷三十年的酸甜苦辣给你”中的“卷一卷”能不能用“写一写”或
“画一画”代替?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从1950年到1959年,我八岁到十七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十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物质上,母亲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立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赞,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以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认为是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那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我感到“不幸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如故”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父亲迁离北京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那张上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污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醒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8分)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次“放飞”的内容。(3分)
①
②
③
18文中两次出现“丝毫没有犹豫”,表现母亲怎样的想法。(2分)
19.从文中找出作者受到母亲人生启示的两句话。(2分)
①
②
20.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21.“放飞”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
22.阅读本文之后,你认为“母亲”是位怎样的人?(2分)
2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选自哪首诗?作者是谁?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4分)
三、作文(40分)
在你成长中,一定得到很多人的关爱,父母,老师,叔叔,阿姨……请你以“成长中的关爱”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详略得当,情感真挚,600字左右,题目自拟。
第二单元测试题
1.略 2.A 3.提示:扣住人物特点即行。4.提示示例: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适时的看望是一朵花,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5.①富――赋 偕――谐②“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改为:听到的只是声音,看到的只是颜色。6.略7.不抱任何希望 轻视 8.极度震惊 难以置信欣喜异常的心情 9.C 10.阿长为我买来了盼望已久的《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11.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2.C 13.欢乐而清苦。14.老师十分看重当年淳朴少年的一片真情,学生对老师有无限的尊敬与挚爱、师生之间的感情是永恒的。15.①中学生虽然稚嫩,但已经感受到老师们学问的渊博和人格的崇高。②在敬爱的老师面前,学生永远是学生。16.不能,因为“卷一卷”既有形象感,又透露出对30年人生经历的沉重感受,而“写一写”、“画一画”则太直白,不能给人以上两种感受。17.①儿子考上北京师专,本可在家住,她却让儿子去学校住。②举家外迁,却不给儿子留一间作为“家”的房子。③把给孩子做被套当作“义务劳动”。18.表现了母亲认为孩子长大了就应该“放飞”的决心。19.①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道德开始滑落。②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20.母亲有意创造锻炼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条件。21.“放飞”就是对孩子生活能力和处世能力的锻炼,采用了比喻手法。22.她教子有方,育人有道。她身体力行,体现了高层次母爱。23.《游子吟》孟郊(对诗理解能紧扣母爱,回报母爱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