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阴晦(hui ) 恣睢(sui) 腹诽(fei ) 栎树(le )
B.蟾蜍(chu ) 孱弱(chan) 贻害(yi) 肆意(si )
C.跻身(ji) 马厩(jiu ) 殷盛(yin ) 搦管(nuo )
D.捷径(jing) 逾时(yu) 讨乞(qi ) 请帖(tie)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挑拔离间 蝇莹狗苟 卑鄙恶劣 万里迢迢
B.阿谀拍马 忠心耿耿 跨跃重洋 躬亲示范
C.饴害后人 地大物博 大声急呼 愚昧无知
D.肆意行猎 茶毒生灵 风雨如磐 艰苦朴素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酩”查字典应查“酉”六画,按音序查“n”,音节是“nao”
B.“凸”字一共5画,按音序检字应是“t”,读音“tu”。
C.“长”字的最后一笔是一捺,这是一个多音字。
D.“襟”①、怀②、坦③、白④”四字按音序排列顺序应是④②①③。
4.下列形声字结构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情 魂 记 住 批 B.精 期 纲 稿 眠
C.赞 讽 固 筋 税 D.摆 波 织 臂 拢
5.下列作品体裁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故乡 ②有的人 ③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④什么是生态系统 ⑤论雷锋塔的倒掉 ⑥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A.①②/ ③⑤/ ④/ ⑥ B、①/ ②/ ③/ ④⑤⑥ C、①/ ②/ ④/ ③⑤⑥ D、①/ ②④/ ③/ ⑤⑥
6.点明《马说》一文主旨的句子是( )
A.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其真无马邪?其不知马也。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的句子,都是复句。
B.复句中的一个分句,在结构上是可划出句子的主干或主干的主要部分。
C.如果调换前后分句次序,句意不变,这复句都是并列复句。
D.一个句子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点符号,这个句子一定是复句。
8.下列各句中不是复句的是( )
A.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 B.我们不懂的东西还很不少,都迫切需要学习。
C.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系起来。 D.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
9.下列各句中加点部分语序正确的是( )
A.错误并不可怕,感伤、叹息、畏惧是大可不必的。B.改革需要自已的努力去实践、探索、开拓、创造 C.不要因为惧怕错误而缩手缩脚,畏首畏尾。 D.在这全过程中是难免出现错误和缺陷的。
10.对下列文言句意理解有误的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不因日行千里而出名。
B.且欲与常马而不可得— 想要跟着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办不到。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吆喝它,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D.其真无马邪—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二.填空(22分,每空1分)
1.____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论文的灵魂。
2.论文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____组织起来的,_____是运用_____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3.一般说来,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____(引论)-------分析问题( )-------____(结论)。
4.退之,是____的字,也是_____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
5.《______》一文选自___朝____《白鹤堂录》一书,原题是_______。
6.“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其中“迎着”表达了母亲_______的心情,“飞出了”表现了宏儿的________的形象。
7.《记一辆纺车》中引用曹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说”是古代的一种______,可以____,也可以_______,目的是______,“说”的写法灵活多样,讲究文采,和现代文______大致相近。
三.判断(20分)
1.议论文的论点必须反映社会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它是议论文的灵魂。( )
2.“他偏恶敛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 — 那简直是一定的” 其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
3.《论雷锋塔的倒掉》以记叙为主,插入议论,记叙为议论服务,议论文以记叙为基础。( )
4.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文中不应有记叙说明的表达方式。( )
5.《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采用了正反对比、比喻论证的方法。( )
6.《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是一篇议论文,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
7.《记一辆纺车》的文体是散文,表达方式运用了记叙、说明、描写、议论相结合的方法。( )
8.《我的小桃树》一文,小桃树的经历是作为暗线在文中出现的,还有一条明线就是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 9.“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捷径呢?这是许多初学的人时常提出的问题”是设问句。( )
10.《哨子》一文是作者根据亲身经历的生活实例提出论点的。( )
四.阅读分析(16分)
(一)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学什么,教的人定要从易而难,逐步深入的把知识教给学生。因此,好的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应该给学生一个印象,觉得入门不难,往后才能越学越有信心。而学生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教师一脚踢开,那么,他什么也学不成,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他以为从此不必自请老师了。殊不知他根本不曾入门,只学一、二、三,对于所谓“六书”等起码知识一点也不懂,所以他父亲叫他给姓万的写请帖,他就闹笑话了。
实际上,一、二、三这三个字的确很好认,而从三到万,从文字结构上说却经过了复杂的变化。要懂得这些变化,也好像其它各种知识一样,必须逐渐学习,并且需要老师教,不可能只凭什么天才就可以很快学会的。如果完全没有人教,倒很可能什么也学不会。我们之所以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理由也就在此。
1.(3分)“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就是__、__、__、__、__、__。
2.(3分)这两段文字的论点是( )
A.教师是要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 B.学生如果自命不凡,就什么也学不到。
C.要懂得文字结构上的变化,需要老师教。D.学习过程中应当重视教师的作用。
3.(3分)文中画线的部分是论据,直接证明了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分)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正确的答案的括号内画“√”
A.举例论证( ) B.道理论证( ) C.对比论证( ) D.比喻论证( )
5.“要懂得这些变化,也好像其它各种知识一样,必须逐渐学习,并且要老师教,不可能只凭什么天才就可以很快学会的”一句中,加点的“必须”和“只”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二)(12分,每小题3分)
①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锋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②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锋塔,破破烂烂的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锋夕照”,西湖十景之一。③“雷锋西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1.文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引用 B.表特定称谓和强调 C.表强调 D.表引用和讽刺
2.作者反复强调“听说”,“听说而已”目的在于( )
A.唯恐雷锋塔倒掉的消息不确凿 B.对塔倒掉表示关心。
C.对雷锋塔表示冷淡,厌恶。 D.塔倒掉的消息确凿
3.“但我却见未倒的雷锋塔,破破烂烂的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这是一个________描写的句子,作者采用_______的对比手法,含有强烈的________意味。
4.第③句的表达方式是( )
A.记叙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五.作文(20分)
就你感触很深的一件事,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要求:1.态度鲜明,是非分明。
2.论据充足,有说服力。
3.论点准确,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