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能力竞赛题

2014-5-11 0:10:27 下载本试卷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上册语文能力竞赛题

【注意事项】

1、本次竞赛的试题共8页,三大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凡出现学生名、学校名、班级名请用A、B、C等字母代替。

一、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30分)

  1、依次写出下面句中“着”字的读音。(2分)

  今天邻家   )火了,你不要没     )儿没落儿干着急,要马上拿   )水桶奔向起火的地方   )手救火。

2、今年是鸡年,请在下面空格里填上适当的字,使每一横行成为一条成语。(4分)

  

 

  

 

 

  

 

  

 

 

 

 

3、下面一段文字,在表达上存在多处毛病,请找出其中四处,并写出修改意见。(4分)

在最近召开的国际地质大会上,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米歇尔·奈特披露:”全世界至少有5万人每天死于由于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2500多万人死于饮用不洁净的水。”我国的水利专家日前也发出警告:如果不采取迅速行动,在30年内,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饮用水质已经成为12亿中国人生存的尖锐问题。保护环境,改善水质,是当前中国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①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为下面一则报道拟一标题(10字以内)(3分)

  火烧秦陵仅仅是一种燎祭方式,还是项羽所为?这一历史悬疑至今没有结论。

  近日,根据阿房宫遗址考古挖掘发现,前殿遗址20万平方米的勘探面积内只发现了几处红烧土遗迹。专家认为,这表明历史上有关项羽放火焚烧阿房宫的记载是不准确的,媒体也纷纷展开了“项羽没烧阿房宫”的报道。

  “才刚刚开挖,就匆忙下结论,这样搞研究有些糙。”中国秦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学理对此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根据史料记载阿房宫“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占地面积相当大,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宫殿建筑之一。其中仅前殿遗址东西长就达1270米,南北宽426米,总面积超过了5万平方米。而目前对前殿遗址的试掘发掘面积却只有1000平方米,挖掘工作还只是刚刚开始。

  “在对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的挖掘中,1号坑和2号坑都发现了火烧土,而在3号坑中却没有发现,这不能就断定秦陵没有遭到大面积的火烧。”王学理说,只有经过大面积的挖掘工作后,出来的结论才会有科学性。

5.请拟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2分)

6、有这样的一个传说:一个缺衣少食,无依无靠的贫苦妇女,无意中救了一个妖怪。妖怪为了报答她,提出可以满足她三个心愿。但是有个条件:无论她提出什么要求,她的仇人都将得到她所得东西的二倍。于是,妇人首先向妖怪提出了两个心愿:(1)要一笔钱;(2)要一栋房子。这样,她的仇人便得到了两倍于她的财产。在得到了维持生活的东西后,妇人便提出了第三个心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这样,这位妇女通过逆向思维终于惩办了自己的仇人。

  第三个心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将下面的文字概括为表明海洋的重要性的两个比喻句,每句不得超过12个字。(4分)

  大约32亿年以前,原始的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在海洋里,这些原始生命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生存、发展,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逐步形成了原生生物、海绵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以至出现了鱼类这样比较高级的海洋脊椎动物。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直接间接地依靠海洋中的“牧草”——单细胞海藻生存,成为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人类每年从海洋里捕获的鱼虾已达几千万吨,将来每年的海洋食品可望达到两亿吨。

  比喻句(1):

比喻句(2):

 8、在横线上续写一句与画线句子结构相似的句子。(4分)

“问题学生”该不该进特殊学校?

这说明人们在思想上越来越关注问题学生的成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默写,每横线1分。(5分)

 (1)               ?烟波江上使人愁。

 (2) 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睛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往今来,人们多以《爱莲说》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自己,以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自己高洁的品质。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8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 ①   ”,左刻“ ②  ,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把选文中横线上应填的文字写在下面。(2分)

   ① 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4分)

  ①苏、黄共阅一手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很明显,文章的顺序是“船舱----船头----船尾”,为什么不按照“船头-船舱-船尾”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你抓住我的手了吗?(10分)

“有个女孩在桥上,要跳河……”

“这与我有关吗?”诗人冷冷地说,他要挂机了。

“女孩手里拿着本书,你的诗集《命运的手扼住了我》……”

诗人扔下电话,摸了本书冲出家门截了辆的士。

诗人知道现场在什么地方。只要一提跳桥,这座城市大多数人都知道在哪儿。为了方便主跨航标灯的维修,桥梁设计者在主墩所在的位置上伸出了一个小飘台,大桥通车10年来已有20多人从这里跳进湍急的汉江,无一生还。

当诗人赶到桥头时,大桥已被观众堵死。10多个电视摄像镜头焦渴地守望着,更多的人则举着相机。去年全市摄影大赛的一等奖就是一个青年从这儿跳入江中的镜头。

当警察领着诗人挤进飘台时,女孩越过栏杆坐在飘台外沿上,两脚悬空,双手紧攥着那本该死的诗集,胳膊上指甲扣出的伤口蜿蜒出数条殷红的血道。

诗人两袖插在裤兜里,望着江心的波涛,冷冷地说:“把我的诗集还给我。”

女孩惊慌地抬起头:“别过来,别过来!”那是个纤瘦的女孩,面色苍白,眼神迷离。

诗人的眼里弥漫着深深的忧郁,说:“我是这本诗的作者,你可以看看书上的照片……你跳跳我不管,但不能带着我的诗集跳下去,不然,你会把我的灵魂带走的。那本诗集我已经没有了,全烧了。你能帮我,但我不想求你。在我的口袋里还有一本诗集,是刚出的,我想用这本诗集和你交换。”诗人的声音像梦一样遥远、灰暗、冷静、低缓。

诗人往女孩身边挪了挪,左臂缓缓地从裤兜里抽出,轻轻地抖抖袖子,一本新书露出大半截。女孩望着书的封面,上面是一只非常有力的手,书名叫《    。诗人说:“我只是把两个词的顺序颠倒了一下,但不一样,你现在就可以读一首,要不了多长时间,读了再跳也不迟。”

女孩从栏杆间伸手接住书。刹那间,女孩楞住了,她看见诗人持书的左臂光秃秃的,没有手掌,臂端劈开一条口子,书就夹在口子里。女孩惊异的眼神移向诗人仍插在裤兜里的右臂。

诗人一动不动地望着女孩。女孩使劲地欠起身子伸手摸了摸他的袖筒,然后一把抓住,从裤兜里抽出来。整个袖筒都是空的,诗人没有右臂。

诗人说:“写第一本诗集的时候,事故还没发生,我四肢齐全,可我曾三次站在你现在的位置……后来,左手、右臂都没了,我写出了第二本诗集,再也没往这儿来了……现在你抓住我的手了吗?”

女孩紧紧地抓住了诗人空空的衣袖,缓缓站起身。

诗人说:“我们离开这儿,人太多了!”

女孩在诗人牵引下跨过栏杆,离开了飘台。

诗人说:“有首诗,你肯定读过,可是我背不全,你能帮我一起背吗?”

几天后,人们发现飘台上赫然刻着一首诗,题目是《你抓住我的手了吗》,诗文却是普希金的那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是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结合语境,仔细品味和揣摩,分析一下加点词所能传达出的丰富的心理活动。(4分)

  (1)“这与我有关吗?”诗人冷冷地说。(2分)

  答:                                   

  (2)诗人两袖插在裤兜里,望着江心波涛,冷冷地说:“把我的诗集还给我。”(2分)

  答:                                   

2、老师也有点犯难了,你说这文章的主人公到底应该是谁,说说你的理由好吗?(2分)

  答:                                    

3、你真的悟通了文章了吗?那好考考你,结合文段中的某些语句,想想画线句子中所说的诗人的第二本诗集的名字应该是什么?(2分)

  答:《         

4、小说在结尾处巧妙地引用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试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开头,用自己的话为这篇文章设计一个议论性的结尾。(30字以内)(2分)

  答:是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人们对“9·11”恐怖袭击事件还记忆犹新,美国人引以为傲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大厦在不到两个小时完全倒塌。许多人仍然不理解,钢筋铁骨铸就的大厦,为何禁不起一撞?飞机撞击到大楼中部,为何会造成整栋大楼完全倒塌?大楼为何会垂直塌落而不是倾倒?

大楼倒塌的原因和过程可能要过许久才能调查清楚,甚至可能永远成为一个谜。但是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和图像,专家还是得出了一个初步的塌楼的分析

结果,虽然飞机冲撞对大楼确实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随后燃起的大火才是造成楼房倒塌的直接原因。

建于1973年的世贸中心大楼曾是世界第一高楼,它高约411米,是外框内筒的钢结构体系。美国凭借高强度的建筑钢材和高水平的结构设计技术建成了这个庞然大物。建造时,光是钢材就用了20多万吨,混凝土32万多立方米。

世贸中心钢结构的钢柱非常密集,无论其建筑材料还是结构设计都是当时世界上很先进的。大楼不仅经历了近30年的风雨依然完好,甚至这次飞机的巨大撞击也未能使之立即倾倒。撞击大楼的波音757飞机起飞重量104吨,波音767飞机起飞重量156吨,它们的飞行速度大约是每小时1000千米。可以想像这两架大型客机撞击大楼的冲击力有多么的巨大。但据幸存者描述,飞机的撞击使大楼虽然晃动了近1米,但无论楼内部还是外部并没有严重塌落,这是大量楼内工作人员得以逃生的关键。然而超高层建筑无法回避的固有缺陷,使之最终未能躲过彻底毁灭的命运。超高建筑必须使用钢材建造,而钢材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遇高温变软,丧失原有强度,因此引发的灾难,建筑钢材上都涂有防火涂料等防护物,然而这样低水平的防护,对付一般的小灾小火还可以应付,但遇到如此猛烈的火灾,钢材防火涂层根本不可能应付。长时间猛烈的大火烧软了飞机所撞击的那几个楼层的钢材,而它上部楼层约数千吨到上万吨的重量自然就会落下来,像一个巨大的铁锤,砸向下面的楼层,对下面的楼层结构的冲击力远远大于其原先静止时的重力,下面的楼层结构自然难以承受,是一层层垂直地垮塌下来。

撞击大楼的第一架飞机为波音757,可载45吨燃油;第二架飞机为波音767,可载51吨燃油。由于刚起飞不久,两架飞机所携燃油几乎没有浪费地撒到大楼上,引起熊熊大火。加之第二次撞击位置较低,上层压力很大,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后被撞击的那座大楼反而先倒塌。

也许有人奇怪,为什么1943年美国的一架军用飞机撞击纽约帝国大厦时没有造成大楼倒塌,而且帝国大厦建成年代比世贸中心早40年。这一方面是因为该飞机较小,汽油也比较少,没有引起大火。另一方面,帝国大厦结构的防火性能比世贸中心好。帝国大厦为钢骨混凝土结构,在钢的外面包了一层混凝土,其防火性能比世贸中心在钢结构表面涂防火涂料的效果好。

其实,国际上很多建筑专家早就强烈反对建造超高层大楼,他们特别强调的是超高层大楼的安全性极差,一旦发生火灾、风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和质量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此次纽约世贸中心的受袭倒塌,有可能标志着摩天大楼时代的终结。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2.面对大楼倒塌,人们的三个疑问是什么?(3分)

3.造成大楼倒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4.“建于1973年的世贸中心大楼曾是世界第一高楼”一句中,去掉“曾”可否?为什么?(3分)

5.作者认为大量楼内工作人员得以逃生的关键是什么?(2分)

6.为什么要补充撞击帝国大厦的事?(2分)

7.为什么说纽约世贸中心倒塌,有可能标志着摩天大楼时代的终结?你的观点呢?(4分)

(四)第二单元我们浏览了不少园林建筑,接触了不少文化,开阔了眼界。其实,建筑也可以被作为书来阅读。阅读下文,完成练习。(14分)     

建筑的阅读

对于大多数文学家来说,建筑也许常常被作为书来阅读。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的精巧若《醉翁亭记》。读到精彩之处,读到忘形之时,就有了批注。文学家爱“批”建筑物,诞生了《阿房宫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等传世名篇,于是建筑与文学浑然一体,一并交与读者,阅读由此继续。文学家阅读建筑,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与文学的同构。可以说一种文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建筑与文学某些相同的或是类似的规律,即便我们读出了许多不同,但我们已经懂得,建筑与文学拥有一个何等丰富、天然的“共享空间”。

建筑与文学的构思——

我们走进香山饭店。欣赏它赞美它与山林自然和谐、相得益彰的完美构思,当建筑大师面对香山角下这块尚是空白的山坡时,他的头脑在瞬间所涌现的建筑构思,便已奠定了日后这座建筑物的价值。贝聿铭先生曾说自己是一个“因地制宜”派。我理解大意在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的形式中只有最恰当地体现出功能的需求,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恰如文学作品的构思,其实,取决于那个说故事的人真正想要说出“这一个”故事而不是“那一个”故事。即使是现代主义文学所强化到极致的“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仍然无法与“意味”完全分解。区别只是在于,当一个新的构思形成的时候,它实际已完成了意味的功能。

建筑与文学的想象——

建筑师和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眺望遥远的澳洲美丽的悉尼歌剧院。我们在大师宏伟而奇特的想象面前叹为观止。那被大洋洲湛蓝色的海水映衬着的白色屋顶,如蓝天上悠悠驶过的白帆,或是扇动着翅膀掠过长空的白色巨鸟,激发起我们无尽的想象。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因着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会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因着建筑师飘忽无涯的想象,才会产生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那样奇丽的建筑作品,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文学家,为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了灿烂的宏篇巨著,填补了人在世俗而庸碌的生活中精神之空白,而在创造过程中每一处惊人之笔,每一线灵感的闪现,均被“想象”的翅膀所牵引蛊惑,“想象”应是灵感之母。

建筑与文学的语言——

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炽热还是冷静,都在倾诉作家的内心情感。一座建筑,同样也用它特殊的方式在表达着建筑师对生活的理解。倾诉和表达都需要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已有通常定义,那么建筑语言究竟是什么?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矗立,象征着十九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胜利。世界都市的一座巨型建筑,第一次使用了全部的钢铁作为建筑材料。在这里,钢铁首先组成了表达所需的最基本的“词汇”,但词汇并不等于语言。词汇必须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表达的内容以后,才形成语言。也许一千位建筑师同时使用钢铁作为“词汇”,但却会产生一千种不同的语言。埃菲尔铁塔雄壮的底座,如同千万条钢筋铁骨的胳膊交叉缠绕而成的塔身,以及在风中微微晃动的塔顶那种可以俯瞰全城的高度,都在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埃菲尔铁塔说出他的叛逆和希望,200年后,埃菲尔铁塔所蕴涵的建筑语言,便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读懂,成为一种“表现”的典范。

黄土作为词汇时,黄土即是黄土。黄土中砌出了窑洞,窑洞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资源的贫乏;青砖筑成的长城,长城诉说着几千处的围困;青砖砌成炮台,炮台表达着顽强。然而建筑的语言将超越建筑的功能,成为与人交流的另一种形式。

1.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与文学相同或类似的规律,其内容分别是什么?每一小点简答不得超过20 字。(6分)

(1) 构思:

(2) 想象:

(3) 语言:

2.第3段中说:“建筑师和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又说“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这两个比喻句在文中的含义各是什么?每一点回答都不要超过20字。(4分)

(1) 建筑师和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

(2) 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

3.用原文中的语言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每一问的回答都不要超过20个字。(4分)

(1)“埃菲尔铁塔”的语言内涵是:

(2)“长城”的语言内涵是:

三、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在一个交叉路口,人行道正亮着“禁止通行”的红色信号灯,但路上并无车辆行驶。此时,一人不顾红灯快速横穿马路,接着另外一位紧跟其后,最后其他人鱼贯而过。所有的人都违反了交通规则。

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常见,这就是典型的“从众效应”。

对于“从众效应”,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可以直接阐明自己的高见,也可以通过一件生动的生活小事,一个富有启迪意义的故事,一次历久仍记忆犹新的经历来诠释你的观点。请以“从众效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题自拟、600字左右。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上册语文能力竞赛题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30分)

1、zháo zhāo zhē zhuó(2分,每个0.5分)

2、(1)鸡肠小肚(鸡毛蒜皮、鸡鸣狗盗、鸡犬不宁、鸡皮鹤发) 

(2)闻鸡起舞(金鸡独立、偷鸡摸狗、杀鸡取卵、杀鸡吓(儆)猴、指鸡骂狗、嫁鸡随鸡) 

(3)鹤立鸡群(鼠肚鸡肠)

(4)呆若木鸡(嫁鸡随鸡、牛鼎烹鸡)(每个1分,共4分)

3、①将“有5万人每天”改为“每天有5万人”;

②将“大约有2500多万人”改为“大约有2500万人”或“有2500多万人”;

③将“不采取迅速行动”改为“不迅速采取行动”;

④将“发生干净水源枯竭”改为“发生干净水源枯竭的危机”;

⑤将“成为……的尖锐问题”改为“成为威胁……的尖锐问题”。

(4分,每处1分,选四处修改。)

4、谁燃秦宫火未有定论(3分)

5.“真情流淌,血脉相通”、 “民族在奉献中崛起,生命在热血里绵延”、“献出的血有限,献出的爱无限”、“鲜血诚宝贵,救人品更高”、“好人献上一滴血,病者除却万分忧”(2分)

6、把我吓个半死。(2分)

7、这道试题的题干有三点应该引起注意:一是对语段要进行 “概括”,即 “压缩”;二是概括的内容要“表明海洋的重要性”;三是概括的句子应该为:“比喻句”。三者都得兼顾,否则,就会出现答题错误的现象。如“海洋是生产副食品的工厂”“海洋是原始生命与自然的搏斗场”“海洋的形成是生物进化而来的”“大海就像母亲的怀抱”等句子就属于概括不准确,未表明海洋的重要性;“海洋里诞生生命”“人类从海洋里获得食品”“海洋动物依靠单细胞海藻生存”“单细胞海藻是动物的依靠”等句子就没有用到比喻修辞手法。

其实,语段中“表明海洋的重要性”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海洋孕育了生命”,二是作为人类副食品的鱼虾等海洋动物依靠被称为“牧草”的单细胞海藻生存。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可这样形象地表述: (4分,每句2分,内容1分,比喻1分)

 (1)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2)海洋是天然的牧场。

8、七成人认为应该 (2分)  

在观念上越来越重视特殊教育的意义(或:越来越认同特殊教育的作用)(2分)

9、(1)日暮乡关何处是? (2)波撼岳阳城。(3)便引诗情到碧霄

(4) 惟吾德馨。(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分,每处1分,错字、漏字、多字不给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8分)

1、(1)水落石出(2)清风徐来   (2分,每处1分,错字、漏字、多字不给分)

2、(1)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 (2分)

  (2)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2分)

3、文章重点在于突然人物惟妙惟肖,船舱只是交代一下环境,船头坐的三人是重点,所以写了船舱后先写了船头再写船尾。(2分)

(二)(10分)

1、(1)表现了诗人对此漠不关心; (2分)

(2)表面的冷淡是了为缓解女孩紧张的心理,内心却充满了对女孩的关切;(2分)

2、诗人; 因为作品主要通过诗人的言行,集中体现了面对人生种种的不幸,用自己的信念和毅力扼住了命运,战胜了挫折这一主题;(2分)

3、《我的手扼住了命运》;(2分)

4、略(评卷教师斟酌打分,2分)

(三)(18分)

1.世贸中心大厦倒塌的原因。(2分)

2.钢筋铁骨铸就的大厦,为何禁不起一撞? 飞机撞击到大楼中部,为何会造成整栋大楼完全倒塌? 大楼为何会垂直塌落而不是倾倒?(3分)

3.碰撞随后燃起的大火是造成大楼倒塌的直接原因。(2分)

4.不行。曾代表过去是,并不代表永远是,去掉,语言就变得不准确、不严密了。(3分)

5.飞机的撞击使大楼虽然晃动了近1米,但无论楼内部还是外部并没有严重塌落,这是大量楼内工作人员得以逃生的关键。(2分)

6.补充证明上文所述造成大楼倒塌的两个因素是完全正确的。帝国大厦一未引起大火,二防火性好,正是因为这两点没有倒塌,这不会成为上例的反例,恰恰起到了补充证明的作用。(2分)

7.人们从中深刻地认识到了高层大楼的弊端,彻底反思和接纳专家的建议,因此,不会再有摩天大楼诞生,所以说,可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4分)

(四)(14分)

1.(1)构思都充分地考虑到其功能和价值。(2分)

(2)创作中都依靠想象产生灵感。(2分)

(3)都以特有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内心情感(或“都以特殊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理解”)。(2分)

【注】第(1)小题包含“功能”和“价值”两个要点。

第(2)小题重在说出“想象”与“灵感”的关系。

第(3)小题,包含“语言”和“倾诉情感”(或“对生活的理解”)两个要点。

2.(1)两者都离不开想象;(2分)

(2)想象在两者艺术生命中的意义(或“作用”“价值”等)。(2分)

【注】第一个比喻中“左眼和右眼”是说建筑师和文学家“阅读”建筑的角度可能不同,“一双眼睛”是说明两者“阅读”建筑的共同点,即都离不开想象。

第二个比喻中的“酶”原义是指生物体的细胞产生的有机胶状物质,由蛋白质组成,作用是加速有机体内进行的化学变化。“生命中的酶”即指想象的意义和作用。

3.(1)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或“用铁塔说出他的叛逆和希望”)(2分)

(2)诉说着几千年的围困。题目中“语言”实为埃菲尔铁塔和长城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意蕴。(2分)

四、话题作文“从众效应”导写 

  【材料】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幢办公大楼的电梯门口,有个人很耐心的等候电梯。电梯门打开时,他看见电梯内的人都面朝内,于是他踏进电梯,也是面朝内。

  在一个交叉路口,人行道正亮着“禁止通行”的红色信号灯,但路上并无车辆行驶。此时,一人不顾红灯快速横穿马路,接着另外一位紧跟其后,最后其他人鱼贯而过。所有的人都违反了交通规则。

  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常见,这就是典型的“从众效应”。

  对于“从众效应”,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可以直接阐明自己的高见,也可以通过一件生动的生活小事,一个富有启迪意义的故事,一次历久仍记忆犹新的经历来诠释你的观点。立意自定、文题自拟、800字左右。

  [题解]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知“从众”的意思是“按多数人的意见或流行的做法(行事)”,再查《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知“从众”的意思是“个体对大众意见、舆论或行为附和,顺从,如从众心理等”。从这两个多少有一点区别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众”可以是积极的行为或心理,也可以是我们必须摈弃的行为或状态。

立意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点选择:

(1)、一味从众,没有自己的观点,就会失去自我;

(2)、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3)、我行我素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不一定就好;

(4)、好的事情值得我们去从众的,从众一次又何妨;

(5)、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要失去了自我。

 【作文评分标准】(40分)

等级

标准

分值

一类卷

立意新颖,结构精巧,内容具体生动,感情充沛,语言流畅并有较强的感染力。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37——40分

二类卷

立意新颖,结构精巧,内容具体生动,感情充沛,语言流畅并有较强的感染力。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32——36分

三类卷

立意正确,结构合理,内容具体实在,语句较通顺。书写清楚,卷面较整洁。

28——31分

四类卷

符合题意,观点正确,结构完整,内容比较具体实在,语句基本通顺。书写基本清楚,卷面较整洁。

24——27分

五类卷

凡存在以下问题,均在23分以下酌情评分。

1、 不合题意,没扣住话题;  2、 文章表达的观点严重错误;3、结构混乱或严重不完整;  4、全篇语言东拉西扯,不知所云

23分以下

作文扣分的几种情况说明:

1、在600字以内,每少50字扣1分; 2、错别字每3个扣1分;扣完3分为止;

3、缺标题扣2分

【构思示范】

  例文:          等待地震

  这简直是一个笑话,不过,当有人说你脚下这片土地就要发生地震时,你是什么感受呢?首先,突然剧烈震动的应该是你的心吧。【巧妙设问,引出话题。】

  晚自习的时候就听同学说要地震,我的心也为之一震。开始不相信,后来全班的同学都议论了。因为今天的天气非常坏,六七级大风,飞沙走石,漫天灰蒙蒙的。这更渲染了传言的气氛。更有人传出了地震的征兆:“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有一口枯井,近来涌出水来。”不久,终于整个学校闹得沸沸扬扬,人心惶惶。【叙写各种地震征兆,制造悬念。】

  放学的时候,有的同学打电话告诉父母将要地震的消息,嘱咐晚上睡觉时小心点。有一个女孩子要她父母立刻来接她。我也想打电话,但怕人笑话。好像我们的整个小县都被地震的威慑气氛笼罩住了。【写人们的惶恐,制造一种紧张气氛。】

  回到宿舍,躺在床上。听着外面鬼哭狼嚎的风声,真有些害怕。阿芳绝望地说:“我还没结婚呢!”我们都被逗乐了,阿芳总是这样无聊。阿英提议:“每个人许个心愿吧,就像真的即将永别一样。”阿英希望家人能够平安,别无所求。我说我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们都笑我,临死了还有这种野心。我觉得不可能发生地震,但又有些担心和害怕。我想,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阿月讲起了唐山大地震,说那时候用大炮在山上炸了个大洞,订做了几十万只的草袋子把死人装了,全部埋入大坑里。我边听边想象着那些可怕的情景。末了,大家又都恨阿月讲出这样恐怖的故事来。【写每个人的害怕心理,尤其讲唐山地震更增添恐怖感。】

  阿芳说出去“探听”一下。不一会儿,只听咣当一声,阿芳气喘吁吁闯进来说:“大事不好了!”我们问怎么了,她说她的朋友说电视台已经下了通告,今晚有6.8级地震。犹如一颗炸弹投入室内一样,当即,空气凝固了。“快跑啊!”阿芳喊道,像立刻要地震似的。我们开了灯,忙乱地收拾包裹。这时,别的寝室也骚动了。不知是消息长了腿,还是怎么的。有人已经跑出了宿舍楼。阿芳自己也先跑得无影无踪了,只剩下我与阿月和阿英。外面太冷了,我们想来想去没地方去,如果老在外面非得冻死不可,目前形势是宿舍楼中还有很多人没有离开。“天塌大家死嘛。”我们决定“等待地震”。事实上,我们并不十分害怕。【传来“可靠”消息后的反应,有人离开,有人无奈,只好“等待”。点题。】

  苦苦的等待着地震,无聊的坐在床上,盯着屋顶是否晃动。我们做好了准备:随时冲出去。但现在总得有点事做呀,阿英找来了录音机,一听才知道是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越听心里越不舒服。忽然阿月大叫:“哎呀,太晦气了,陈百强都死了,怎么能听死人唱歌呢?”又换一盘黄家驹的,再听一盘张雨生的,又找出的是邓丽君的。“完了,这可不是好兆头。”终于,我找出了一盘摇滚乐。震撼人心的音乐终于赶走了恐惧。我们把话题转到了“摇滚”上。谈“何勇”、“张楚”,说“零点”、“黑豹”……说着说着入了迷。后来大家都坚持不住了,困得打哈欠。全上床了,阿月说:“震死怎么办啊?”我说:“死就死吧,死了什么也不知道了。”【此段描写得很精彩,用音乐来消磨时光,但不巧这些音乐都是死去的歌手唱的,更预感征兆不祥。】

  渐渐地大家都睡着了。大约是天快亮了,阿月忽然从床上跳了起来,大喊:“地震了,我的床晃荡了!”我醒了,说:“地什么震,纯属造谣。”阿月又惊魂未定的倒了下去。可怜的阿月,她可能被吓出了神经病。【细节描写,静中有动,一“跳”一“喊”,情节又起波澜。】

  天亮了,整个世界依然如故。【出人意料,平安无事。】

  我真不敢相信自己怎么会相信这样一个谣言,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故事啊。【原来是谣传,解除悬念。】

  【点评】

  正是因为有了可怕的“从众”,才制造了可怕而又幽默的“等待地震”。文章开头记叙了同学们听说晚上要地震的消息后,接着就描述很多反常的地震前兆,制造悬念让人担心害怕。随即写同学们回到宿舍后的种种遗憾和种种预感,讲唐山大地震的可怕故事和听死者歌曲的情形,描写细腻真实,更增添了恐怖感,也更显示了“从众”的可怕效应。就在大家无奈入睡时,文章又起波澜,一“跳”一“喊”又令人惊恐不安。然而结尾却告诉人们说地震是谣传,到此解除悬念。文章既让人紧张,又给人一种深深的启迪。

  例文一:          见义还需“勇”为

  最近看了一则新闻报道,说首钢共产党员杨宏本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迹。11月16日深夜,杨宏本像往常一样拖着疲惫的身子踏上了回家的公交车。他刚想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就看见一黑脸大汉瞪着大眼睛挥动着拳头殴打一男一女两名乘客。从大汉的满身散发的酒气可以断定他饮了不少酒,而这两位乘客也显然是外地人。这时,女乘客已被打得实在急了,就哭喊着救人。但车上三十多个乘客竟然无动于衷。杨宏本实在看不下去了,断呵一声:“住手!”但歹徒凶相毕露,从腰间拔出一把刀向杨宏本身上刺去,杨宏本一脚踢落歹徒的刀,并在众人的配合下把歹徒扭送到派出所。

  看了这则报道,我在表达对共产党员杨宏本由衷的敬佩之情外,最想对那些“无动于衷”的看客说一句:见义还需“勇”为!

  曾经读过鲁迅先生的诸多杂文,知道鲁迅先生眼中的诸多“看客”是需要“疗救”的那个时代的不觉悟的“国民”。而我们今天的“看客”已不是那个时代的“看客”了,我中的很多人都受过高等教育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甚至有些人还是某些单位的领导同志。但我要问一问:这“无动于衷”与你的思想、你的身份一致吗?

  话又说回来,我们这些“看客”可能会有如此的想法:“我”何尝不想“见义勇为”?“我”甚至拳头握得紧紧的,嘴巴已张得大大的,“我”早就想出手了,早就想大喊了,但“我”见别人都“无动于衷”,就……多么可怕的“从众心理”啊!

  其实,亲爱的“看客”们,歹徒毕竟是“邪”,既然是“邪”,心中必然有“鬼”。只要我们勇敢地“为”一次,我们一定能轰轰烈烈地“正”一回。还有,作为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她的子女也应该是出类拔萃的。见义勇为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一份责任。我们不是几岁的孩子,我们不能去用“见义勇为”要求,反而,我们对孩子要更多的关心,教育他们要见“义”而要“智”为。但是……面对你们这些我也想鄙视的“看客”,我真的是满腔的愤怒!

  “邪”不压“正”这是大大的真理!

  “无动于衷”的“看客”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吧,因为见义还需“勇”为!

  【点评】

  文章是从一篇新闻稿出发引出本话题的,很有点杂文的风格。当然现在看这篇文章,我总感觉不够深入,也就是说力度还不够。你说呢?

  例文二:            错位的从众

  英国伦敦有雾都之称,四季多雾,导致人们上的不便,经常因塞车而迟到。一家公司在了解了这一事实后,制定了一个册子让迟到者写下自己迟到的原因。大家的原因通常是一样的——“雾大,塞车。”所以后来者为了简要,便写下“同上”二字。这似乎成了一个习惯。一日,一位年轻的妇人是第一位迟到者,她行色匆匆地写下一行字:“我丈夫生了病,我陪他去看医生了。”第二位迟到者满心以为第一位的理由仍是“雾大,塞车”呢,便不以为然地写了“同上”二字。就这样,事态正常进行,所有的迟到者都写下了“同上”二字。可是,亲爱的读者,你是否知道那些人中有的是男士,有的则是未结婚的小姐呢?

  上述虽是一个笑话,但大家在乐呵之余是否发觉它别有深意呢?它就是在向人们揭示着一个现象:可怕的“从众效应”。

  “从众”不是特殊的称谓,但它有特殊的效应。它能让人们融入正义的海洋,也能让人跨入歪理的轨道。你不知道它是否正确,只知道大家都这样做,便一无所获知不到走进一个群体。

  不能说从众不好,一群人闯进了敌人的陷阱里,炸弹如流星般坠落,一人大呼“卧倒”!接二连三几乎所有人都爬下了,只有你昂首挺胸地站着接受炮弹的洗礼,显示自己的不平凡,做了一个“我行我素”的英雄,没有人歌颂你,只会说你是个大傻瓜。

  也不能说从众好,一伙人在树林里迷路了,周围没有捷径,到处是荆棘。走到悬崖绝壁,一人大呼:跳下去吧!死是我们的选择!接二连三,所有的人都跳了下去,连同你。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只要人活着,就没有出不去的希望。但是你理智的大脑被瞬间的从众思想占领了,做了高崖下孤魂野鬼,没有人同情你,只会说是个大傻瓜。

  其实,人有很多的奇怪处:人为什么要用右手写字?也许我们的第一位老祖先突发奇想用了右手,从此延续至今,乖巧的我们只有顺从了众人的意愿都成了右撇子。岂不知,用左手可以开发我们的右脑,挖掘潜藏的智慧。还有我们可以进一步假设,如果当初坐在苹果树下的不是牛顿,而是你,当苹果砸到你的头上时,你一定如别人一样一边埋怨苹果的重量太重,砸肿了你脑袋,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这上天的恩赐。如果真是如此的话,我敢保证:别说是登月了,就连我们为什么会活在这个星球上都无从知道了。

  从众与否往往就在于你思想跳跃的那一瞬间。交叉路口,人行道上亮着“禁止通行”的红色信号灯,但路上并无车辆通过。此时,一人横穿马路而过,其他人也成了第一“英雄”的追随者,你呢?朋友,我不需要教你如何过马路,我只需要你摆正好从众的位置。可千万不要让从众错位啊!

  【点评】

  本文从众应有的心态,然后又运用几个事例进一步论证了要有自己主见的重要性,从而得出“千万不要让从众错位”的中心论点。文章逻辑性强,主题也较为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