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10

2014-5-11 0:10:28 下载本试卷

  八年级(上)期末考试题2005年1月)

语文

6.按要求填空。(5分)

①《归园田居》(其三)中能表达诗人宁可隐居躬耕,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一句是                       。 

②《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          

                     

③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豁然开朗”一词,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与之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④《黄鹤楼》中包含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的诗句是                            

                                

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的诗句是                         

                                       

7.某餐馆门口贴有一副对联,上联是                    ,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请你将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的有关语句填入上联,使之完整。(2分)

8.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人的一组句子是(   )(2分)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      ;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诚,       ;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    

①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②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A.③①①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④③①②

10.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人的恰当句子是(  )(2分)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         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几声猿啼,有如日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C、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11、仿照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方法,仍以“她”为开头补写两个句子。(2分)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她                    

12、请写出一句你最喜爱的警句格言,并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

                                       

二、按要求修改短文。(4分)

①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立方米的年平均含沙量35千克。②古人称黄河是“一担水,六斗泥”。③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④泥沙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⑤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却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呀!”

13.

14.

15.“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和月亮距离的3倍”,这是上文中的一句话。它应放在第      句后面。

16.第⑤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把关联词      改作      

三、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2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读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于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3分)

(1)有仙则(  ) (2)是陋室(  ) (3)惟吾德(  )

18、“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山川美,古来共谈。      B.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渔人甚异。          D.君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19、用文中原句填空.(3分)

(1)写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                       

(2)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于是                       

(3)写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的句子是                   

20、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2)孔于云:何陋之有?

译文:                                。 

2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列语段,然后答题。(6分)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隔,界而未界,因而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22、苏州园林的花墙和普通的墙壁有什么不同?(2分)

答、                                    

24、下边是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2分)

A、在适当的位置上装镜子的目的是要增加景致的深度。

B、在适当的位置上装一面大镜子,就能使整个园林的景致翻一番。

C、装上镜子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表现更多的层次,但必须选择恰当的位置。

D、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镜子,园林的实际空间并没有扩大,但在视觉效果上,园林的景致丰富多了。

(三)、阅读《生命与气候》一文,回答问题。(18分)

生命与气候

⑴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主要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⑵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到处都是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

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所以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⑶但是,植物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未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⑷动物又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物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而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⑸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再次反击,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⑹过去约4000万年来,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⑺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使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早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⑻也许,地球上的整个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在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地参与其中了。

25、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  )  撞(  )  参(  )   生物(   )

26、第⑤段中“再次反击”照应的是前文的哪一句?(用原文回答,限10字)(2分)

   

27、第⑥段“地球逐渐降温”一句中,为什么用“逐渐”一词,请在本段中找出根据简要说明。(限40字)(4分)

2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植物越发展,地球温度越高;动物越发展,地球温度越低。

B、动物和植物均衡发屉,就能使地球避免温室效应和严寒期。

C、青草比森林保存的二氧化碳多,所以草地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含碳量还多。

D、“寒武纪大爆炸”时,大片森林消失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

29、指出本文所使用的三种说明方法:(3分)

(1)        , (2)         , (3)       

30、读了本文后,你联想到当今人类关注的一个什么问题?面对这个问题,你觉得人类应该怎么办?(5分)

                                            

                                           

四、作  文 (30分)

以“家”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小家”即家庭生活;也可以写“大家”即集体生活,如以校为家、以厂为家、兄弟民族是一家;还可以写“大方之家”即各类懂方法技能的内行人;写水陆动植物“需要一个家”也未尝不可。体裁不限,宇数600宇左右。  

4.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6.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二)门的悬念(共16分)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 门,早已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

新门似乎挺带"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

16.校长说"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意味深长。为什么说这门是最坚固的?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说,"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这"易碎的梦"具体指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这句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对"如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这一问题,教导主任和校长持不同的观点主张,根据文意分别概括回答。(6分)

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___。(2分)

  三色堇、金鱼草这些只在春天才会开的花儿,也在寒冷的天气里绽开美丽的笑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冬日的西湖被装点得春意盎然。  B.西湖被装点得春意盎然。 
C.将冬日的西湖装点得春意盎然。D.将西湖装点得春意盎然。 

6.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       。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一事。(4分)

7. 仿照画线句式,续写两个句子,要求与划线句构成排比。(4分)

我爱这色彩丰富的世界。我爱红色,因为它是热血的颜色,象征着忠诚和热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写出三句描写古今战争的诗词名句。(3分)

                             

                             

                               

(三) 零点降生(14分)

(1)我的家乡有一种说法,凡是子夜零点降生的女孩都是十分幸运的,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业有所成;村里就有一个零点出生的女孩,她家境优裕,工作顺利,婚恋幸福,是全村女孩子羡慕的对象,是大家心目中零点降生幸运儿的有力例证。

(2)我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都不怎么好,所以我从懂事起对自己就没有信心。村里那个幸福女孩更让我相信:生死由命,成败在天。上天既然已经安排好你的命运,你再努力也没有用。我变得对一切都无所谓,在惰性的驱使下,整日无所事事,随波逐流。任凭母亲怎么劝说也不回头。一次,母亲被我气急了,忍不住狠狠责骂了我一顿。我居然满不讲理地顶撞她:“你怎么不把我生到零点?那样我就有福气了,还用你操这么多心!

(3)母亲怔住了。

(4)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坐到我的床边,温柔地掖着我的被角,轻轻地告诉我:“妞妞,其实你也是零点生的。这些年妈一直没有说出来是,是因为你的心太浮,怕别人的好话捧坏了你。不过,你要知道,即使你是零点出生的,也并不是生下来什么都有的。天上掉不下白面馍。咱村的那个女孩要是不学好,现在也不会是这样子。你要是不努力,将来照样没出息。”

(5)我哭了。我开始后悔自己以前的自暴自弃。那一夜,我没有睡。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今后决不吝惜自己的心血与汗水,决不辜负自己零点降生的这份幸运。

( 6 ) 8年以后,我考上了大学。我是村里第一个正式大学生——一这时我已经完全相信自己是命运的宠儿了。临走的那一天,恰好是我的20岁生日,母亲给我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郑重地告诉我:“妞妞,其实你不是零点生的。”

(7)我吃惊地看着她,好一会儿才明白她在说什么。我早已不在乎零点不零点的事了,可她却还一直放在心上——也许只有母亲才会把这样的事情放在心上。

(8)“我不过是为了给你鼓鼓劲儿才那样说的。”母亲解释的神态像一个犯了错误 的小孩子,愧疚而不安。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8年前的那个夜晚,耳边也一字字地响起了母亲当初的话语。我忍不住泪如泉涌。其实愧疚不安的应当是我,不是吗?

(9)从那一刻起,我彻底觉悟了:如果一个人只听从上天的安排而忽略了自己的力量,是多么愚蠢啊!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人都没有理由听天由命。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潜藏着许多好机会,但你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挖掘。天会刮风天会下雨但是永远也不会掉下白面馍,你只能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开掘出一眼源源不绝的幸运之泉。

  1、从文中看,“母亲”有哪两个方面的特点?(2分)

    答:①                              

       ②                             

2、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请根据原文词句作答。(30字以内)(3分)

     答:

 3、为什么说愧疚不安的应该是我?(3分)

    答:                                。

  4、母亲怔住了为什么怔住了?(2分)

    答:                                 。

  5、有人说,上帝如果给你关上了一扇门,那他一定会在另一个地方为你打开一扇窗。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感受。(4分)

                                          

                                         

                                          

三、作文(60分)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等待。等待亲人的归来,等待朋友的问候,等待春天的到来,等待赞许的目光,等待假期的来临,等待2008奥运的召开,等待宝岛台湾的回归……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是一种希望,等待是一种无奈,等待也是……

  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荷花之迷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①’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褒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古莲子辜苍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死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注】①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24.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3分)

                                                

 25.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竟然”一词,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3分)

                                                

  26.这段文章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请一一概括回答。(2分)

                                                 

                                                    

  2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2分)(  )

  A.荷花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花瓣表面尽是疙瘩,十分毛糙。

  B.因为荷花细胞内有能发热的线粒体,所以荷花的花朵能保持较高的温度。

  C.文章用“古莲发芽”这一例子,说明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就是指能修理细胞本身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的“酶”。

三、作文(30分)

  28.题目:启迪  。

  生活中,老师、朋友的几句良言,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自然界中的某一景致……都会感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深切地感悟生活,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1.以记叙为主,也要有适当的抒情、议论。

       2.不少于600字。

(一)  林尽水源,便有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①桑竹之属(  ) ②具答之(  ) ③乃不知有汉(  )

  ④处处志之(  ) ⑤寻病终(  ) ⑥无问津者(  )

  12.翻译下面的句了(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3.概括第2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分)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话,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4分)

                                                

                                                

  15.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结构上的表达作用。(3分)

                                                   

                                                  

   16.“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3分)

                                                  

                                                

(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这是一篇      的骈体散文,借莲表达了自己的人格追求。(2分)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叙事明理  D.寓情于理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盛蕃  蕃: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19.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上。(2分)

  2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1.“陶渊明独爱菊”,请你举出相关的诗句证明这一点。(3分)

                                                   

  2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

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日:“儿痴如

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

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

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车

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①蹊(灯):践踏。②策:通“册”。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④

恬:心神安适。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⑦被:披。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2分)

   A.听已辄默记(完毕)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开)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

   D.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躲藏)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依僧寺以居      以君之力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暮归,忘其牛     其真无马耶

   D.录为弟子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25.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曷不听其所为?——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想法呢?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在车子后面。

6.从这两段文章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依次填人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英国自然杂志   一了爱丁堡罗斯栋研究所威尔莫特等人的研究成果。

②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   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③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   棕树蛇繁衍的天敌。

   A.宣告  支持  控制   B.公布  支持  扼制

    C.宣告  支援  扼制   D.公布  支援  控制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⑦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晓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旱l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a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b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是温和,春天反而寒冷。c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d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e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时节,烟台要到立夏。f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轫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海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9.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4分)

                                      

                                      

  10.画出②一⑤段的中心句。(3分)

11.这几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3分)

                                                 

                                                 

  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怎样用文中的知识来理解这首诗?(3分)

                                                  

                                                   

  13.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那么大连的春天一定比北京来得早,对吗?为什么?(4分)

                                                  

                                                  

  14.在第③段中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举例说明。(3分)

                                                 

                                                 

  15.第⑤段中“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4分)

                                              

                                               

(二)

  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乌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要重要得多。不适应寒冷气候的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但人们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爬行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30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I)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和其他恐龙时代繁盛的动植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l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十分之九的冰在南极。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因此,             ,为板块漂移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16.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要重要得多。

  这个发现:                                          

  (2)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泛大陆:                                           

  17.用自己的话说说“板块”运动与“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的关系。(4分) 

                                                 

                                                   

  18.根据你的理解,将最后一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因此,               为板块漂移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有句歌词唱到:“回家的感觉真好!”一提到家,就会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家是我们人生的起点,也是我们成长的避风港和归宿。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家,小到血亲之家,大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扩而广之,乃至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整个生物群。我们每个人都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充当着不同家庭的成员。

  根据提示,请你围绕“家”这个话题,写一篇650字左右的文章。(30分)

  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3.中国河南境内有一条高速公路旁有这样两则标语:“抢劫警车是违法的”、“光纤没铜,偷也没用”。试分析一下这两条标语各有什么问题?(2分)

答:                                  

                                     

4.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             ,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请你将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中的有关语句填入上联,使之完整。(2分)

5.王维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其中“  ”、“  ”两字用得逼真传神,《红楼梦》里香菱评论说“再找不出两个字来”替换。(2分)

6.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                         。”这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杜甫的这种独特感悟。(2分)

(一)(13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9.“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1分)

  答:                                

  10.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         。(2分)

  11.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2分)

  答:                                 

  12.“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2分)

  答:                                 

  13.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2分)

  答:                                 

14.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2分)

答:                                 

15.请说一说画“  ”线句子的含义。(2分)

答:                               

 

(二) (17分)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②她从巴颜喀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九省区,注入hàohàn的大海。③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fányǎn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hòuyì,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荚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B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6.根据拼音填写词语,依次为              。(3分)

17.文中横线上的九个省区,是黄河流经的地方,其中两省位置顺序有误,请改正为:              (2分)  

18.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黄河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2分) 

答:(1)                               

(2)                               

19.将“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一句,还原于“A、B、C”三处中最恰当的一处,这处是    处。(2分)

20.文中加点的词“相传”和“之一”用语准确有分寸,请简要说明。(2分)

答:                                

21.给文章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答:                                

22.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站在黄河岸边,面对浊浪滚滚的河水,沉思良久,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如何治理好母亲河,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三)认识父亲(12分)

①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有的为了儿女更好的活着,他们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一次的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②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③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④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⑤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爸爸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着一双筷子,它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

⑥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上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等待着,寻觅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

⑦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

⑧但也有一些不谙世事的儿女们被花花世界所迷惑,有的甚至被投入了牢房,让青春定格在冰凉的小屋里。对此,他自己倒不感到什么,总是以为以后的路还长,可他们没想到,这给父亲带来了多么大的不幸与悲哀。有个中学生囚犯盗窃罪而被捕,他的父亲与我是老相识,但碍于面子,一直瞒着我,他想儿子想得几乎发疯,实在迫不得已才来求我,想托我找找人,让他去狱中看看儿子。

⑨我去了,看守所所长答应他们父子在二号房会面。

⑩那是一间长方形的小屋,两头都有铁网,即使见面,也只能相隔十米,望儿兴叹。

11儿子见到父亲,大声呼唤,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声声像利刃剜着我的心。但父亲却神色木然,不住地点头,摇头。儿子哪里想到,当父亲第一次得知儿子被捕的消息时,仿佛感到有一千面锣在耳边轰响,两只耳朵顿时发麻,接着便什么也听不见了——他聋了!

12聋子怎么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呢?他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好好的,儿子,你好好的,呵——

13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蠕动的嘴唇。

14我告诉那少年,你父亲聋了,是为了你才聋的。少年一下子蹲倒在地上,一只手死死地抓住铁丝网,胳膊被划出了一道血口子,鲜血把袖子染得通红,看得出,他的心在流血。

15那少年被遣送到长江边的一个农场服刑,他的父亲每个月都要到千里之外看儿子。农场离车站还有十里,得走一个多小时。一次回来的路上,不知是碰上了风雨,还是因耳聋听不见汽车的鸣笛,父亲被一辆大卡车撞死在路旁。也不清楚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知道不知道。

16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之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17歌德说:“能将生命的终点与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我想说,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亲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整个人类。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23.第①段文中画线句的含义是:(2分)

答:                                 

24.为什么说世界上父爱更崇高更伟大?(摘引原文语句回答)(2分)

答:                                

25.在儿子死后,钢琴家寄托哀思的方法:(4分)

                ②                

                ④                

26.“读不懂父亲”指的是:                     

  “认识父亲”指的是:                      (2分)

2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2分)

答:                                 

(四) (1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8.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念:           ②但:         

29.“于”字的意思和用法与“相与步于中庭”一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其一犬坐于前      B.贫者语于富者曰

C.又留蚊于素帐中     D.生于淮北则为枳

30.找出文中的一处比喻,这处比喻的本体是     ,喻体是    ,相似点是    。(3分)

31.《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结合这一背景,体会结尾一句的丰富内涵,试回答:

①“闲人”之“少”实为        的人少,作者的叹息表达了对        之人的不满。(2分)

②两问一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2分)

答:                             

三、作文(50分)

32.请以下面的句子开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合情合理的文章:“多年以后,我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学习的经验……”,文章必须提及与情节有较密切关系的一处游乐场所、一串钥匙、一种动物和任意一部文艺作品。题目自拟。

10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①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②。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训学斋规》

注:①漫浪:随随便便。 ②急:要紧。

1.解释词语。(2分)

(1)可以有得。    得:         

(2)其义自见。    见: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回答)(2分)

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     的重要,这是因为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2分)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2分)

   答:                                   

二.下面具体场合中女主持人所说的一句话应该是               

            。(2分)

晚会帷幕徐徐拉开,女主持人姿态优美地步出舞台,不小心跌倒在地,观众哗然。此时,女主持人从容站起,神态自若地说了一句话,场内立刻掌声四起。

仿照下面的句式和内容补写句子。(4分)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是没有             ,

是没有            

( 三 )  相逢 (10分)

我挺着胸,昂着头,从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走过。

不时有人向我投过羡慕的目光。我知道,这是我的校徽吸引着他们――要知道,是全国名牌大学哩。

天真热,口渴了,买根冰棍。

“同志,买根冰棍。”我走到一个冰棍箱着,递上钱。

“是你,刘健!”卖冰棍的女青年居然喊出我的名字。

啊,原来是她,我中学时的同学王敏。

十年未见,今日相逢,很有感慨。

“怎么,你考上大学了?”这问话,既惊喜,又羡慕。

“七七年考上的。”我并不掩饰内心的得意,记得在中学时,在班级,她总是考第一名,我怎么用功,也只是第二名,一直不服气,可如今――我感到了两人间的距离。

“你现在做什么?”好像是明知故问,话一出口,我自己也觉得不妥。

“待业青年,卖冰棍。”她不卑不亢,却微笑着。

“呃,为啥没考大学?”

“准备考,偏超上考试那几天,病倒了。”

不幸,一件偶然的小事,往往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我沉吟了一下,说:“机会还是有的,你基础很好,自学也可以成才嘛。”

是安慰,是怜悯,还是鼓励,我也说不清。

“你学什么专业?”她一面给人拿冰棍,一面漫不经心地问。是满不在乎,还中故作镇静,真猜不透。

“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

“哎呀,太巧了,有个杨天民教授,他在校吗?”她突然兴奋地问。

“怎么,你认识杨天民教授?”杨天民教授是全校师生敬仰的老教授,她居然打听起他来,真让我惊惑不解。

“我考上了他的研究生,今天才接到的通知。”她平静的说。

我愕然了,霎时间,看到我同她之间真正的距离……

14.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两个人的态度。 (4分)

A.对“我”(刘健)的态度是:                                      B.对“她”(王敏)的态度是:                                     

15.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3分)

答:                             

  16.谈谈你在这篇文章中领悟到的做人道理。(4分)

  答:                                

                                                            

语文试卷 4页(共8页)

(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11分)

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生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名叫鸣沙山,即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这里设有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坐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农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便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且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佛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17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回答。(2分)

答:                                      

18、这段文字所说的鸣沙现象产生的条件。(4分)

 ①                            

 ②                            

 ③                             

 ④                            

19、作者引用“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句古人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3分)

答:                                    

20、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具体说明“鸣沙”这一怪异现象?(2分)

答:                                    

得  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一)(14分)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语文试卷 5页(共8页)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屋舍俨然  俨然:          (2)便还家 要:         

(3) 便扶路  向:           (4)太守 诣:          

22、 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2分)

                                  

23、翻译句子  (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4、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二)(6分)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上,称物以载之,则校(比较)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2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智意所及 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   B欲知斤重  其:指代“他”

C、莫能出其理 咸:都        D太祖    悦:高兴

26、翻译“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一句为现代汉语。(2分)

译文:                                 

27、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2分)

阅读《最珍贵的废书》一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天,收拾屋子,找出两本布满尘土的小学课本。女友说还不扔了?我抚摩着书半晌没说话。

书是我上高中时妈妈为我买的。妈妈是个一字不识的苗家妇女。家乡有种风俗,一个女人在去世时,口里必须含银(或金)才能入土为安。所以在贫困人家,攒钱置办一件小小的银饰便成了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那一年,妈妈起早摸黑喂了两口猪,终于置了一对银手镯。

在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妈妈时常进城给我送些吃的。她知道我复习忙,每次都是匆匆来匆匆去。有一天,妈妈去了不久却又回来,拉我到僻静处:“孩子,我替你买了两本考大学的书。”

“什么!”我心里格登一下。常听人说学校外面时常有人用假书、假资料来骗那些来自山区一字不识的家长。

“人家说,只要用这书,考大学包中。”

“哪来的钱?”

“镯子换的。”

我抢过书,撕去包装,一阵巨大的绝望顿时袭上心头:两本小学课本竟然骗走了妈妈的镯子!

“孩子,行吧?”

望着满怀期望的母亲,我强压下泪水和屈辱,“行,妈,行的!”

后来我考上大学,妈妈高兴极了,说是两只镯子花的值。她甚至想找卖给她书的人道谢!

“你妈后来知道真相了吗?”女友问。

“没有。我永远都不会让她知道。”

1、本文的主人公是    ,线索是       

2、本文题目是“最珍贵的废书”,“珍贵”体现在何处?“废书”的意思是什么?

                                   

3、当“我”看到母亲给我买的书是“废书”时,为什么还说:“行,妈,行的”

                                   

4、对于两本没用的“废书”我为什么一直保存至今,且不舍得扔掉呢?

                                 

5、在你的生活中,肯定也有值得纪念的物品,请选择其中最有意义的一件并交代它的来龙去脉。(不超过80字)             

 

解释加点的词。

1略无处(   ) 2晓雾将(   ) 3人物不相睹(   )

4是日更(   ) 5溯迎而上(   ) 6无与为乐者(   )

7晨兴理荒(   )8拄杖无时夜叩门(   )

三.写作能力(30分)

33.两题选一,文体不限,选择第二题需将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500字;

⑴.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等待。等待亲人的归来,等待朋友的问候,等待春天的到来,等待赞许的目光,等待假期的来临,等待2008奥运的召开,等待宝岛台湾的回归……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是一种希望,等待是一种无奈,等待也是……

    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⑵.      ,我长大了


松柏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语   文

一、识记能力(25分)

1.依音写出汉字戓依字注音:(5分)

jū(鞠)躬     (尴)ɡān尬   吊yàn(唁)  pán(蹒)跚 

lín(嶙)峋   qī(栖)息    yū(淤)泥   荒miù(谬)

销声nì(匿)迹           胸中有丘hè(壑)         

2.在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下加点,并在括号中写出正确的字(2分)

无动于(衷)  污(秽)  狼(藉)  案劳形(牍)

3.按要求填空。(8分)

⑴《归园田居》(其三)中能表达诗人宁可隐居躬耕,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一句是 衣沾不足惜   , 但使愿无违 。 

⑵《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  会当临绝顶   一览众山小 

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豁然开朗”一词,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与之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⑷《黄鹤楼》中包含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的诗句是:

    昔人已乘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的诗句是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⑹王维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

⑺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

⑻某餐馆门口贴有一副对联,上联是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请你将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的有关语句填入上联,使之完整。

4.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应是( C ) (2分)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      ;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诚,       ;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    

①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②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A.③①①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④③①②

5.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人的恰当句子是 ( B ) (2分)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         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几声猿啼,有如日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B、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C、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D )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凯旋”即含有“归来”之意。)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C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8.根据下面的例句,仍以“人生”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排比句。(2分)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

    作题要求:①要写与例句相同句式的两句,以共同构成排比;②所写句子中应注意头一分的喻体与后二分句所展开的议论在内容上要合适一致;③后二分句应构成对比。

二.阅读理解(45分)

文言文部分(20分)

(一)9.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

1不独其亲。    亲:      2尝余核舟一。  贻: 赠送 

3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亵:     4其两膝相者。  比:  靠近   

清涟而不妖   濯: 洗涤,荡涤  ⑥可爱者甚蕃   蕃:多 

(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①桑竹之( 类  )    ②答之( 详细 )   ③欣然往(计划)

  ④不为外人道也( 值得 )  ⑤处处之( 作标记 )  ⑥太守( 到 )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老人和小孩都现出满足快乐的神情。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 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12.写出出自本文段的成语四个: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2分)

13.指出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词语四个: 交通、妻子、绝境、无论  (2分)

14.以下四句中存在一个共同的语言现象是: 通假 (1分)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③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④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5.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答: 作者借桃源中人的话,含蓄地表明了写作主旨,表达对纷乱现实的批判和对安宁自足生活的向往。结构上能与上下文形成照应(上有桃源美景,下有“不足为外人道”)。 

(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①蹊(灯):践踏。②策:通“册”。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④恬:心神安适。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⑦被:披。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C、D )(2分)

   A.听辄默记(完毕)       B.冕因,依僧寺以居(离开)

   C.安阳韩性闻而之(不同)

   D.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躲藏)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1分)

   A.依僧寺居         君之力

   B.被古冠服随车后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暮归,忘其牛       其真无马耶

   D.录弟子         齐无人耶?使子使

  18.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C、D )(1分)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曷不听其所为?——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想法呢?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在车子后面。

19.从这两段文章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1分)

 答: 勤奋好学,奉孝豁达(能正确回答一个方面即可)  

现代文阅读(15分+15分)(30分)

(一)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②她从巴颜喀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九省区,注入hàohàn的大海。③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fányǎn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hòuyì,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荚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B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20.根据拼音填写词语,依次为  浩瀚  繁衍   后裔  。(3分)

21.文中横线上的九个省区,是黄河流经的地方,其中两省位置顺序有误,请改正为: “山东”与“河南”位置对调。 (1分)  

22.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黄河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2分) 

答:(1)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2)  黄河流域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人类生存。    

23.将“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一句,还原于“A、B、C”三处中最恰当的一处,这处应当是  C  处。(2分)

24.文中加点的词“相传”和“之一”用语准确有分寸,请简要说明。(2分)

答:“相传”表明材料来源于传说,并不可靠。 “之一”表示并非惟一,还有其他地方。

25.给文章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答: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末句是即是本文的中心句)

26.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站在黄河岸边,面对浊浪滚滚的河水,沉思良久,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结合当前实际,如何治理好母亲河,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与此意思相近即可)。

(二)(共15分)

门的悬念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已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

新门似乎挺带"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

27.校长说“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意味深长。为什么说这门是最坚固的?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3分)

答:__因为这是一扇用信任和爱心制造的,能够使人懂得珍惜和呵护的心灵之门。

28. "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这"易碎的梦"是指(2分)

答:__用经不起踢打的玻璃门达到感化教育的目的___

29.你是如何理解这“美丽的忧惧”的?(2分)

答: “忧惧”是指孩子们会担心弄碎了玻璃门,用“美丽”来形容这种忧惧,一方面赞美门本身的美丽,更重要的是赞美孩子们在这种忧惧中成就了珍惜与呵护的行为和心灵。  

30."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这句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答: 形象地写出对学生倾注充分的爱,以及学生沐浴在爱的氛围之中

31.对"如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这一问题,教导主任和校长持不同的观点主张,根据文意分别概括回答。(4分)

答:教导主任:用铁门阻止踢打,主张用硬堵的方式教育学生。

校长:用信任和爱心使学生懂得珍惜,主张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32.你认为本文最显著的一个写作特色是什么?并请简要分析说明。(2分)

答: 设置悬念(丢包袱):从开始的门被踢破要换新门,及至换上新门后孩子们的转变,作者均没将所换的新门到底是一扇怎样的门告诉给读者,这门何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力量,以激起读者的阅读的兴趣和好奇。到小说的最后,作者才将这个包袱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