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初中第六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4-5-11 0:11:00 下载本试卷

 新教材初中第六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演练(14分)
  1.下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 ( )
  A.污秽(huì) 喘气(chuǎn) 蓑衣(suō) 倾注(qīng)
  B.襁褓(qiǎngbǎo) 灼痛(zhuó) 虔减(qián) 祈愿(qí)
  C.雾霭(ǎi) 憎恶(zēng) 田圃(pǔ) 沦亡(lún)
  D.禁锢(jìngù) 街衢(qú) 苦难(nán) 脑畔(bàn)
  2.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2分) ( )
  A.祈愿:请求,希望。 殷勤:热情而周到。 污秽:不干净。
  B.耸立:高高地直立。 灼痛:因为内心焦灼而痛苦。 慈惠:慈善,给人以因惠。
  C.乐疆:快乐幸福的地方。 留滞:停滞、不流通。 襁褓:婴儿。
  D.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雾霁:云雾弥漫、雾气腾腾。 打发:使离去。
  3.对下列各句修辞依次判断正确的是(2分) ( )
  ①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③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④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A.①对比 ②互文 ③拟人 ④夸张 B.①对比 ②对偶 ③拟人 ④拟人
  C.①对偶 ②对偶 ③拟人 ④夸张 D.①对偶 ②互文 ③拟人 ④拟人
  4.下列诗句与原文完全一致的是(2分) ( )
  A.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注视天边/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
  B.把名字刻人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春的野草
  C.一盏盏电灯明又亮/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D.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桅杆弓着身在嘎吱作响……
  5.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国际博物馆日”这天,组织了免费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活动。
  B.练武术和学舞蹈的动作要领有点截然不同。
  C.沉浸在幸福中的人,往往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
  D.少年儿童佩戴的绿色胸卡,是环保活动的志愿者。
  6.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2分) ( )
  A.《有的人》和《回延安》这两首诗,从表达方式上属于叙事诗,从体裁上属于新诗。
  B.《回延安》这首诗紧扣“回”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共写了五部分:到延安,心情激动;忆延安,情深似海;会亲人,心中欢畅;看延安,无比热爱;别延安,十分爱恋。
  C.《回延安》是贺敬之的诗作,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
  D.《黎明的通知》是艾青在1942年那个特殊年代里,向人们发出的令人激动的通知。艾青,原名蒋海澄,诗人,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等。
  7.李明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2分) ( )
  A.同学刘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在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 同学刘欣作文时要找—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呗。”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啊!”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二、阅读(46分)
  (一)(14分)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看上去像水中漩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线纹。各人的指纹除了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即使是父子、母女、孪生兄弟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但指纹也有明显不同。据说,全世界的五十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更有趣的是,指纹是胎儿从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当婴儿长大成人,指纹也只不过放大增粗,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
  ②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③正因为指纹的这些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利用指纹破案。[甲]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乙]指纹在医学上又有了新的用途,有的医生发现,通过检查人的指纹、掌纹,能够查出某些疾病。[丙]近年来,指纹又和电子计算机成了好朋友。[丁]
  ④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又摆在我们面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8.本文主要向我们说明了指纹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分)
  9.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分)
  10.第③段中“指纹的这些特征”是指什么?(概括4点)(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这句句子是从第③段中抽出来的,它应放在[甲)[乙][丙][丁]四处中的______________。处。(2分)
  科学家已研制出—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人的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计算机,计算机就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自动打开了,真神。
  12.对本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久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本文两处运用了“据说”一向,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3分)
  笑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束;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 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纷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地想。
  严密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地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地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在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陇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艳丽。一会儿好容易天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缩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注:①本文作者是冰心。②安琪儿:宗教中神的使者,即天使。西方文学艺术中,安琪儿的形象多为带翅膀的少女或小孩子,常用来比喻天真可爱的人。
  14.理解下列语句。(4分)
  ①第1段中“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4段中“严密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这个比喻句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安琪儿”“孩子”和“老妇人”三个形象的相通之处足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对第四段和第六段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 ( )
  A.五年前的一幕/十年前的一幕
  B.我骑着毛驴在泥泞的古道上行进/我在农家茅檐下避雨。
  C.雨过天晴,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雨过天晴,月儿从海面上升起。
  D.孩子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我微笑/老妇人倚门微笑,想归还我丢失的鲜花。
  17.文章的结尾说:浮现在眼前的三个笑容“看不分明了”。这是什么原因?(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对冰心的这篇散文,你最欣赏的是哪—点?(町从构思、意境、语言等方面选取一个角度来淡。50字左右。)(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9分)
  “多才多艺”的气象卫星
  ①如今,浩瀚的太空又多了一颗新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气象卫星在增强我国监测灾害性天气的能力,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延长预报时效方面,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气象卫星在非气象领域也有卓越的贡献。
  ②我国从1985年开始研究利用气象卫星云图资料探测森林和草原火灾的方法。经过几年努力,现在,中国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可以利用卫星云图照片,随时发现热源目标,经过放大处理后,能清晰地显示出森林或草原火灾发生的位置、范围和强度。
  ③我国海洋渔业部门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分析鱼群活动已获得成功,使研究区当年的鱼产量比原来提高5—7倍。此外,根据气象卫星红外遥感资料与被测表面温度密切相关的原理,可以制作海水表层温度场分布的等值线圈。而渔场的形成、鱼汛旺发的迟早与海水温度有关。因此,可以根据温度场的分布特征来确定或预测渔场的中心位置。这样,单是缩短渔轮在海上找鱼的航行时间,使之少费柴油一项,就可节省大量开支。
  ④利用气象卫星进行农作物生长的动态监测在我国已成为事实,其中包括农作物病虫害及冻害监测、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测算、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预报等、,利用我国气象卫星地面站接收麦区作物光谱卫星图,能得到小麦生长的准确情报,目前已在北方11个省份应用,每年对小麦产量的预报准确率均在95%以上。
  19.从全文看,本文说明的重点内容是什么?请用第①段中原话回答。(2分)
  答: 。
  20.请仿照下面的形式,分别概括③④段所介绍的气象卫星的功能。(3分)
  第②段:探测森林和草原火灾。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对本文标题引号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特指卫星在气象领域的功能 B.标明引用别人的话
  C.强调说明的主要内容 D.否定“多才多艺”的说法
  22.第④段列举的两个数据,各有什么作用?(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0分)
  秘诀
  据我所知,常常有一些年轻人写信给某些艺术家、作家,要他们传授“秘诀”;作家、艺术家们接到那样的信,常常只好苦笑。
  最近,我听说有一个少年人去请教一个善于玩转碟子的杂技演员:熟练这门工夫的秘诀在哪里。杂技演员除了告诉他一些经验外,还带他去看自己床铺底下的一大堆摔破了的碟子,告诉他说:“秘诀就在这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艺术工作上,没有秘诀。如果杂技这类工夫都全靠勤学苦练,那么,更不要说要求有高度思想性和生活经验作基础的其他艺术部门的工夫了。
  有些人所以以为艺术工作有什么秘诀,是因为他们把艺术和什么“祖传丸散”、“秘制膏丹”或者什么纯技术性的事情(如绘画时用几种颜色配出某一种颜色)混同起来了。我们可以读到各式各样的美学论文、艺术工作经验谈,然而,那都不是“秘诀”,那不过是一些艺术工作的根本规律的探讨,或者一些个别的经验之谈罢了。它们,如果是正确的话,就像是一块块指路的“将军箭”,告诉人们,通过什么道路就可能达到什么结果。至于“走路”的事情,仍得靠各个人自己去走。对于不肯付出辛勤劳动的人,这些美学理论、艺术经验之谈并不能起什么作用。
  然而,有些人不是这样想,他们以为某些艺术家掌握了一些“秘而不宣”的手段,当作看家本领,当作“杀手锏”,不肯告诉旁人。在他们心目中,这种手段有点像《天方夜谭》里面的神奇的咒语,谁掌握了它,念上几句,宝山的石门就会自动启开。这种观念是十分荒诞的。但是奇怪得很,社会上有并非很少的人对艺术工作存在这样的观念。只要你去探询一些艺术工作者收到的信件的内容,就可以发现这种情况。
  对于那些经验丰富的人是直接经验的事物,即使它们被写了出来,对于经验缺乏的人仍然是间接经验。这正是一切“经验谈”所以不能起神奇的作用,而只能起一点指路作用的原因。我常常想:如果把古今一切优秀的艺术家勤学苦练的故事搜集起来,编成一本书,那内容该是多么惊心动魄呵!前辈们流血流汗积累了经验,当他们将火把传递给后人的时候,后人又必须以生命的火焰去点燃它,那艺术的火把才能够继续熊熊燃烧。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前人的经验才能够化为自己血管里的血液。高尔基曾经意味深长地说:“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能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如果说世间真有所谓艺术“秘诀”,也许应该算这一类的言谈了。
  (秦牧《秘诀》,有删节)
  23.第2段中“秘诀就在这儿”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5段画线句中的“火把”和“点燃”,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2分)
  ①“火把”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点燃”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6.第5段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种论证方法。(2分)
  29.文中最后一句是“如果说世间真有所谓艺术‘秘诀’,也许应该算这一类的言谈了”。“也许”和“应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创新作文(60分)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十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请以“我生活在——之中”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从材料中选取一个加点的词语或者另外选一个更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填写在题目的横线上,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C 6.A 7.D 8.特征;用途;9.分类别;打比方 10.①各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②指纹的形状特征固定不变;③指纹感觉非常敏锐;④指纹能增加皮肤的摩擦作用 11.丁; 12.B; 13.不能。因为用“据说”表明所举事例并无确切依据,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14.①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②比喻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了 15.他们都有相似的美好笑容(用微笑给人爱意;微笑出自美好的心灵) 16.D 17.因为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 18.答案略。构思精巧:从联想、画面的联接、插叙的运用等方面考虑;意境幽美: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方面考虑;酒言优美:从炼字、修辞的运用、诗化的语言、表达的效果等方面考虑19。气象卫星在非气象领域也有卓越的贡献 20.探测森林和草原火灾;分析鱼群活动,预测渔场位置;监测农作物生长动态 21.C 22.①说明应用的范围广;②说明预报准确率高 23.熟练地转碟子的秘诀就是勤学苦练 24.①“前辈积累的艺术经验”;②“发扬光大” 25.艺术的秘诀是自己的努力劳动和勤学苦练 26.比喻论证;道理论证 27.“也许”与“如果”照应,表推测与假设,不作肯定,行文有分寸;“应该”是针对“真有”而言,表明了自己赞同高尔基的话,两词用得准确,行文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