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语段阅读

2014-5-11 0:11:03 下载本试卷

          文言语段阅读

 (一)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聚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③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动盍④救诸?”

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①〔贾人〕商人。   ②〔撞击浮苴〕水中浮草。   

    ③〔薄〕撞击。    ④〔盍〕何不。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渡河而亡其舟  (   )      ②渔者载而升诸陆  (   )

③贾人勃然作色  (   )      ④是许金不酬也   (   )

2.       把下列句子省略的词填入括号内。

(   )立而观之,(   )遂没。

3.       按要求填空。

①   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理由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

②   渔者见死不救的原因是:              。(用文中原话回答)

4.       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要求句中能

5.       运用成语或格言警句。

6.                                    

 (二)

管仲、隰朋①从桓公伐孤竹②,春往冬返,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③。”乃掘地,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指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③[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的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便有水。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从桓公孤竹        (2)蚁冬居山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春往冬返,迷途失道。

译文:                              

3.短文的前一段是一个成语的出处,请写出该成语。

              

(三)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①与期行,期日中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③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④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⑤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⑥之。方入门,不顾。

注释:①[陈太丘]汉朝名士,许昌人。②[日中]中午。③[元方]陈太丘的儿子。④[尊君]古时对别人父亲的尊称。⑤[委]弃,丢下。⑥[引]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后乃至          ②与人       

③待久不至        ④方入门,不       

2.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然后分别用加点词(词义相同或相近)领头写出一个成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去。                    

②与友期,相委而去。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

陶侃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在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

注释:①[陶侃]人名。②[贼]伤害。

1.解释下面句子加点的词。

汝既不(      ) 陶侃出游(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陶侃怒斥、鞭打“戏贼有稻”者,收到了“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的效果,从中可以看出陶侃具有怎样的政治主张?

                                       

 

(五)唐太宗论止盗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 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联当去奢省费,轻徭薄役,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生,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注释:[哂]微笑。[外户]使门向外开。也就是不闭户的意思。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或:                轻:             

2.用现代汉语译写出文中画线的句子:

                                  

3.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的方法是                  

            。(用文中的语句填写)

4.用来“形容社会风气良好”的一个成语出自文中,请写出该成语。

                                 

 

(六)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反,复往,又不受。(      )    曾子衣敝衣以耕。(    )

2.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                                   

   ②                                   

3.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故事的?请谈谈你的感受或思考。

                                        

                                  

                 (七)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 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 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 鬼言:“我亦欲宛市。”遂行。

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 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 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

1.找出下列句中省略部分,将其内容填入相应括号内:

(    )索下,(    )不复听之,(    )径至宛市中下著地,(    )化为一羊,(   )便卖之。

2.解释下列多义字。

(1)。 是  我鬼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 如再三(   )  (2)。定伯曰:“善。”(   )鬼呼(   )

3.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4.本文虚构“定伯捉鬼”的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寄寓着什么思想?

                                      

                                       

(八)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尔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则视左手;右,则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鉞,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右,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知法者,吏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为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趴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 

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1.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    )之十三篇    ②皆中规矩绳墨 (        )   

 ③王(     )好其言    ④北(    )齐、晋,显名诸侯

2.下面两个“使”字在句中的意思分别是

于是孙子使(      )使(       )报王

3.把下列句子中省略的词填入括号内:

可试(      )以妇人乎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卒以为将:                         

5.孙武拒绝吴王赦免宠姬的理由是:                。(用文中词句回答)

5.本文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除列传外,《史记》记述人物的体裁还有:

             。(写出一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