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四单元测练题

2014-5-11 0:11:03 下载本试卷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导读与练习

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以“生命”为主题,选取四篇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的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冰心《谈生命》借助于自然界生命成长的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进程,以及生命进程中的幸福和艰难的辩证关系;

王鼎钧《那树》通过描写一棵大树的命运,含蓄地表达对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通过描写“地下森林”这一奇特的景观,抒发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

勃兰兑斯《人生》通过描写虚拟的“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的场景,对人生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述,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些课文的共同特点是:1.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体验、感悟和思考,表达了独特的感觉和体会;2.表达珍爱生命的观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体现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3.在表达种种感受和理念时,都是通过形象化的描述进行的,即描写了生命界的多种现象,细致具体,生动形象,具有生动性、暗示性、含蓄性和可读性的特点。

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掘课文的认识价值。认识生命形式的丰富多彩、生命成长的规律、生命过程的艰难曲折,认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以此达到开阔视野、深化思想的目的。

二、发掘课文的教育意义。提升精神境界,丰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顺境中不骄傲,逆境中不气馁。

三、重视过程和方法。联系个人感受,进行独立的思考,并联系自然、社会中的各种有关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重视联想和想像、思考和领悟,重视思考的过程和方法。还要重视与同学合作,共同探讨有关生命的话题,互相启发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9题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沉湎(miǎn)  倒坍 (tà) 袅( niǎo)袅烟云  主观臆(yì)测

B羸(léi)弱 馈(kuì)赠  浩瀚无银(yín)  一泻(xiè)千里

C攫(jué)取 休憩(qì)  精力充沛(pèi)  万籁(lài)俱寂 

D徘徊(huái) 荫庇(bì)  有条不紊(wěn)  引颈受戳(lù)

2、下列对《谈生命》中的一句话“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

B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

C句中的“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

D句中“美丽的黄昏”比喻人到老年时,幸福和欣慰的景况。

3下列对文学作品和说明性文章在思维和语言上的不同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抒情散文,是用有情的笔调写成的;说明性文章是用理性的客观的笔调写成的。

B抒情散文无须执著于描写生动的形象;说明性文章中处处充满鲜活的生动的形象。

C抒情散文的语言是有文彩的,句式富有变化;说明性文章要求平实、准确。

D抒情散文描写时不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性文章要求准确地说明。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相机行事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B.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C.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像你这样的人才一旦到了那里,一定是大有作为的。

D.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

5.选出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3分

A 一时间,满天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B 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C 他待人谦和,不论遇到谁,总是付之一笑

D 我是集邮迷,不管得到什么时期,什么国家的邮票,我都会如获至宝,惜爱有加。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有的书可供一读,有的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应当      消化。

 (2)我单位原公章已作废,自2002年5月1日起       新公章,特此通告。

 (3)广州地铁三号线18个车站站名经广州市地名委员会       ,已经正式确定。

 A.咀嚼  启用  审查       B.品尝  启用  审察

 C.咀嚼   起用  审察       D.品尝   起用  审查

7. 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线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柯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流出了_____ ,流出了_____ 。
  A.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部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部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部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8.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某种认识或感受。(可根据需要增加词语)(5分)

心平气和   一泻千里  清冷   荫庇  清吟

9.一天,你很着急地去同学李刚家问一道作业题,恰好他们全家正在吃饭,在这种情况下,敲开了门,你的第一句话最好怎么说?(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13小题,共40分)

(一)课内阅读A(9分)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岩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候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迎接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形成一道江流,冲倒两旁的石壁,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10.根据选文内容填空。(2分)

我们的生命历程中,要经历逆境,也要经历顺境,如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会遇到悬岩峭壁、           ,也会遇到            一样。

11.“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一句的含义是什么?(2分)

 

 

12.选文中加点的“再”字有什么作用?(2分)

 

 

13.选文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3分)

 

 

(二)、课内阅读B(14分)

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与树为邻的一位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息,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哮喘病。伐树的工人什么也没听见,树缓缓倾斜时,他只发现一件事: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缓缓的,路面染上旭辉;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树的亲戚。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看那一圈又一圈的风雨图,估计根有多大,能分裂成多少斤木柴。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划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的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毫不紊乱。对着几个睁大了眼睛的同伴,她表现出乡间女子特有的丰富见闻。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

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汗水超过了预算数,有人怀疑已死未朽之木还能顽抗。在陷阱未填平之前,车辆改道,有几个以违规为乐的摩托车骑士跌进去,抬进医院。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14.醉酒者被撞死,交通专家宣判树要偿命,作者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词语或语句可以看出这种态度?(3分)

 

 

15. “在陷阱未填平之前,车辆改道,有几个以违规为乐的摩托车骑士跌进去,抬进医院”一句“有几个以违规为乐的摩托车骑士跌进去,抬进医院”可否删去?为什么?(3分)

 

 

16. “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7.写清道妇讲述蚂蚁国的故事有什么作用?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写这件事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5分)

(三)、课外阅读(17分)

巨木之死

不久以前,在温哥华岛舍间附近,有个人用锯机向一株参天蔽日的花旗松树下手,把这株长了好几百年的大树伐倒了。我在树墩上细数它的年轮,数到七百零三时,这些圈圈——也就是最近时代的记录,已经细得肉眼辨别不出。那人说,他新盖了个车房,这株树挡道,只好把它锯掉。

他是个实际的人,不多思考,也不注意历史。可是任何史学家一见到这个锯断得利落的大树桩,以及地上那大堆断木,就会联想到许多事情。

英国约翰王在伦尼米德签署大宪章时,在一片未知的大地上,林地内许多种子中,有粒种子发了芽,萌生一点儿大的绿枝。哥伦布发现新世界时,那幼苗已是一株两百五十年之久的树了。一柄英国斧斩在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一世的颈上时,这株接近中年的树没有遭受斧头的损伤,在滑铁卢时候,他开始衰老。

这株树有多少次捉住春风,把它化为柔美的竖琴乐;用它数不尽的手指弹出夏日干爽的飒飒声;又在冬日发出风琴般的狂风怒号,却没有人在场聆听!

没有一位数学家能算得出这些年来,它从泥土吸取了多少亿万吨的水,输入树干和树枝。没有一位科学家能说得清楚它如何从土壤里吸取矿物质,把他们变成了树皮、形成层、树心和绿针叶。没有一位工程师能显示这么庞大的树身,怎么能在如此脆弱的树根上,直挺挺地承受了七百年的隆冬寒风和重压的积雪。

在这株树的晚年,头一次见到它的,一定是漫游的印地安人,他的石斧太钝,砍不倒这么巨大的树做柴薪。随后来了钢斧和横切锯的伐木白人,领着一队牛车;他在树干上砍了锯了几下,徒劳无功,只留下一些痕迹。后来有个猎人把一根长钉钉进树干,或许是为了挂起一只鹿来剥皮,多少年来,长钉已经锈烂,我用手指一捏就碎了。

只有用犀利工具的现代人,才能了结一个享年七百多岁的生命。他开始动手,只花二十九分钟就毁掉它。这株大树只稍微摇摆一下,锯开的木头厉声哀叫,枝叶像翅膀那样扑打,仿佛想飞逃,老树跟着倒下,大地像擂鼓般发出轰隆巨响。

那人对自己干的事很满意,而今他可以把自己的车,方方便便开进新车库了。

18. 结合全文看,文章第一段写我细数大树年轮的用意是什么?(3分)

 

 

19.作者对“那人对自己干的事很满意,而今他可以把自己的车,方方便便开进新车库了”持什么态度?“那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20.作者说“可是任何史学家一见到这个锯断得利落的大树桩,以及地上那大堆断木,就会联想到许多事情”,作者这样说到底有何用意?(3分)

 

 

 

21.从“巨木”之死中,你有什么感想?联系《那树》和本文,谈谈吧。(3分)

22.阅读完本文之后请你设计一道题目并作答。(5分)

三、写作(30分)

23、本单元四篇课文对人生、对生命作了深入的思考,学完本单元后,相信你对人生、生命、生活有了自己的思考。请以“对生活的思考”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答案

一、1、C  2、D 3、B 4、A 5、D 6、A 7、D 8、略 9、略

二、阅读(一)课内阅读A

10、巉岩前阻、暴风雨;细细的平沙、晚霞和新月

11、形象地表现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平和宁静的心境

12、连续使用四个“再”字,重现了“一江春水”拼搏不止的形象,展示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13、生命的历程是丰富多彩的,生命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生命的流动过程中总是幸福与痛苦、顺利与曲折想伴随的。(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形象领悟生命的本质)

(二)、课内阅读B

14、作者对要树偿命持批判的态度。从作者把锯树说成“屠杀”,把锯树的人说成“刽子手”,锯树时的描写“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等处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的愤恨、悲哀之情。

15、不能。这些句子再次说明祸不在树而在人自己,锯树是不人道的,没有理由的,也再次表达了对伐树人的愤恨。

16、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愤恨、悲哀之情。

17、作用:创造一种悲壮的气氛,表明动植物界都有友爱,恻隐之心,而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却缺乏这些。有助于作者愤恨、悲哀之情的表达。

 作者是怀着敬意来写的,从“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可以看出对老树的敬意,对蚂蚁与人类民族的等同相待也可看出作者的满怀敬意。

(三)、课外阅读

18、说明树生长时间之长、长成之不容易,与下文“只花29分钟就毁掉了它”形成对比。

19、持批评、讽刺态度;是一个只顾眼前利益、目光短浅的人。

20、突出树生长年代之久远,生长过程之艰难,长成今天之巨木的不容易,也表现出对短视者的愤怒。

21、开放性题。意在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成长的艰难,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进而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22、略

            本第二版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导读与练习

单元导读: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戏剧剧本和影视剧本,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一些特点,更好地欣赏戏剧和影视,丰富对生活的艺术感受,进一步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早期重要剧作,也是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主义内涵。剧中有夸张、对比、悬念、突转等戏剧技巧的圆熟运用,有仁慈与残忍、友谊和仇恨、复仇和报应之间的尖锐对立以及情节发展的波澜起伏,紧张曲折,出人意料,充满着极强的张力;其诗剧的语言,既个性化而又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精练优美,富有诗意。

《变脸》是我国新时期文学中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这场戏在情节安排上以“误会”构成悬念,并随着“误会”的解密、真相的显露而爆发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在戏剧语言上既高度个性化,切合人物的身份,又高度生活化,质朴清新、明白如话、情味浓郁,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剧中人物的对白自然、流畅、贴切、生动;人物的唱词,抒发情感,真切动人。在思想内容上注重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并引发人们对造成剧中人物悲剧命运根源的深层思考。

《枣儿》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全剧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它的象征性。象征是现代戏剧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对此应有所了解。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的描写以及环境的衬托,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9题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3分

A、涟(yī)   (cè)隐之心  越俎代(páo)  鳞次(jié)比

B、(huò)免   无(jī)之谈  中流(di)柱  万恶不(chì)     

C、(zhù)立   (hān)声如雷  顶礼(mó)拜  峥(rong)岁月

D、阴(li)   (yí)然自得  睡眼惺(sōng)  通(xiāo)达旦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作品之一。

B、《变脸》全剧共六场,该剧以表现我国民间艺术为主题,赞扬了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C、《枣儿》全剧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D、电影剧本《音乐之声》,以音乐为重要表演形式,该剧歌颂了主人公冯特拉普上校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戏剧是在舞台上当着观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B. 戏剧利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因素,共同塑造舞台艺术形象。

C.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基础,所以,成功的剧本就等于是成功的戏剧。

D. 没有戏剧文学创造,舞台上其他的一切艺术创造都将失去依据。

4、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章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4分

在生命的旅程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各自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可以是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    ;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A、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B、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C、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D、不停的絮絮叨叨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全球约有8000万被囚禁的动物有机械重复活动的习惯,尽管这与动物原

有的行为大相径庭,但人们还是认为,它有助于动物适应狭窄或枯燥的环境。

B、春秋时期的俞伯牙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的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

C、7月6日遭暗杀的阿富汗过渡政府副总统兼公共工程部部长阿卜杜拉·卡迪尔是阿富汗举足轻重的人物,7月8日,阿富汗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D、暑假一开始,我们就走访了四家工厂。当然,这只是管中窥豹,还不能说已经全面掌握了全市各企业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全面迎接WTO挑战的情况。

6 以下四句话,按语气由强烈到委婉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3

  ①仔细想一想我的建议,谁都会认为它是有道理的。
  ②仔细想一想我的建议,它不是没有道理的。
  ③仔细想一想我的建议,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它是没有道理的。
  ④仔细想一想我的建议,它是有道理的。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选出填入句中横线上不恰当的一项(  ) 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年国际贸易总额已居世界前十位,是否吸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各国有识之士都认为_____________  。
  A.如果没有中国的加入,这样的世贸组织就是一个不健全的组织。
  B.只有中国的加入,这样的世贸组织才算得上是一个健全的组织。
  C.只要有中国的加入,这样的世贸组织就是一个健全的组织。
  D.既然没有中国的加入,这样的世贸组织就是一个不健全的组织。

8、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此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4分

9、 将下面一段描写天气的语言改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述。4分
  清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空渐渐聚集了层层阴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蒙蒙细雨,轻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

二、阅读(共40分)

(一)课内阅读(14分)

鲍西娅 那商人身上的一磅肉是你的;法庭判给你,法律许可你。

夏洛克 公平正直的法官!

鲍西娅 你必须从他的胸前割下这磅肉来;法律许可你,法庭判给你。

夏洛克 博学多才的法官!判得好!来,预备!

鲍西娅 且慢,还有别的话哩。这约上并没有许你取他的一滴血,只是写明着“一磅肉”;所以你可以照约拿一磅肉去,可是在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

葛莱西安诺 啊,公平正直的法官!听着,犹太人;博学多才的法官!

夏洛克 法律上是这样说的吗?

鲍西娅 你自己可以去查查明白。既然你要求公道,我就给你公道,而且比你要求的还要公道。

夏洛克 那么我愿意接受还款;照约上的数目三倍还我,放了那基督徒。

巴萨尼奥 钱在这儿。

鲍西娅 别忙!这犹太人必须得到绝对的公道。别忙!他除了照约处罚以外,不能接受其他的赔偿。

葛莱西安诺 啊,犹太人!一个公平正直的法官,一个博学多才的法官!

鲍西娅 所以你准备着动手割肉吧。不准流一滴血,也不准割得超过或是不足一磅的重量;要是你割下来的肉,比一磅略微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即使相差只有一丝一毫,或者仅仅一根汗毛之微,就要把你抵命,你的财产全部充公。

葛莱西安诺 一个再世的但尼尔,一个但尼尔,犹太人!现在你可掉在我的手里了,你这异教徒!

鲍西娅 那犹太人为什么还不动手?

夏洛克 把我的本钱还我,放我去吧。

巴萨尼奥 钱我已经预备好在这儿,你拿去吧。

鲍西娅 他已经当庭拒绝过了;我们现在只能给他公道,让他履行原约。

葛莱西安诺 好一个但尼尔,一个再世的但尼尔!谢谢你,犹太人,你教会我说这句话。

…… ……

夏洛克 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10、本剧情节大开大合,曲折有致。鲍西娅的台词“且慢,还有别的话哩。”,这句话对剧

情发展的作用是(3分)

11、鲍西娅要夏洛克坚持“履行原约”的原因是               ( 3分)

12、夏洛克与葛莱西安诺对鲍西娅的称赞先后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3、试分析“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一段文字,说说你对它的理解,并说说这段文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二)、课外阅读A(9分)

  ①如何才能让人讲诚信?经验告诉我们,诚信也要两手抓。
  ②一手就是靠法律法规。诚信,首先应是一种制度建设。如无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和约束,诚信难以实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讲诚信,就要讲法治。讲法治,靠制度,靠监管,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诚信建设就有了坚定的基础。
  ③然而,仅仅依靠刚性的约束,诚信不一定能够得到完全的保障。门虽有锁,依然有失盗之事;厂虽有纪,依然有违纪之人;国虽有法,依然有犯法之徒。这说明,法律法规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局限性。即便是监管制度十分严格的国家,不照样还是出了欺诈丑闻吗?这就启发我们,诚信建设还要抓另一手,就是抓道德、抓修养、抓教育。诚信的深层基础在道德。道德是无形的手,是依着信念、习惯、传统发生作用的。“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行,乘桴(注:在水上行驶的小筏子)浮于海”,说的都是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在起着作用。修者,善也。修养,是靠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锻炼和培养的。道德与修养都离不开教育,而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教育必须立足于恒久,必须超越教育或再教育过程中的“蜜月效应”,力争发挥出长期效应,使人内心生出自我约束力,不断克服人性中背离社会道德准则、背离人民利益的一己之欲,使人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使社会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共同体。
  ④诚信建设的两只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记得一位作家在一篇文章中曾讲过这样一句话:“道德,可以而且应该走在规章制度的前头。”诚哉斯言!同样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又可以不断地促进人们的道德和修养水平的提高。相信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只要两手并举,锲而不舍,我们的诚信大厦就一定能逐步矗立起来。
  14、要想让人们讲诚信,要从哪些方面抓起?(2分)
  答:                                            
  15、对下列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法律法规,是国家用来向天下人宣告最大诚信的。
  B、道不同,不相为谋。
  信仰,志趣不同,不能与其商量大事。
  C、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道路不好走,就坐着小筏子在海上漂浮。
  D、诚哉斯言。
  这话的确(不错)啊。
  16、第③段中所说的“蜜月效应?是指(2分)
  A、短期效应B、长期效应C、情感效应D、约束效应
  17、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第④段中“诚信建设的两只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理解(不能照抄原文)(3分)

(三)、课外阅读(17分)

与爱情无关

郭老师高烧不退。透视发现胸部有一个拳头大小的阴影,怀疑是肿瘤。

同事们纷纷去医院探视。回来的人说:有一个女的,叫王端,特地从北京赶到唐山来看郭老师,不知是郭老师的什么人。又有人说:那个叫王端的可真够意思,一天到晚守在郭老师的病床前,喂水喂药端便盆,看样子跟郭老师可不是一般关系呀。就这样,去医院控视的人几乎每天都能带来一些关于王端的花絮,不是说她头碰头给郭老师试体温,就是说她背着人默默流泪,更有人讲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奇事,说郭老师和王端一人拿着一根筷子敲饭盒玩,王端敲几下,郭老师就敲几下,敲着敲着,两个人就神经兮兮地又哭又笑。心细的人还发现,对于王端和郭老师之间所发生一切,郭老师爱人居然没有表现一丝一毫的醋意。于是,就有人毫不掩饰地艳羡起郭老师的“齐天之福”来。

十几天后,郭老师的病得到了确诊,肿瘤的说法被排除。不久,郭老师就喜气洋洋地回来上班了。

有人问起了王端的事。

郭老师说:王端是我以前邻居。大地震时候,王端被埋在了废墟下面,大块的楼板上面一层层压着,王端在下面哭。邻居们找来木棒铁棍撬那楼板,可说什么也撬不动,就说等着用吊车吊吧。王端在下面哭得嗓子都哑了——她怕呀,她父母的尸体就在她的身边。天黑了,人们纷纷谣传大地要塌陷,于是就都抢着去占铁轨。只有我没动。我家就活着出来了我一个人,我把王端看成了可依靠的人,就像王端依靠我一样。我对着楼板的空隙冲下面喊:王端,天黑了,我在上面跟你做伴,你不要怕呀……现在,咱们一人找一块砖头,你在下面敲,我在上面敲,你敲几下,我就敲几下——好,开始吧。她敲当当,我便也敲当当,她高敲当当当,我便也敲当当当……渐渐的,下面的声音弱了,断了,我也迷迷瞪瞪地睡去。不知过了多少时间,下面的敲击声又突然响起,我慌忙捡起一块砖头,回应着那求救般的声音,王端颤颤地喊了一声我的名字,激动得哭起来。第二天,吊车来了,王端得救了——那一年,王端11岁,我19岁。

女同事们流下泪来,男同事们一声不吭地抽烟。在这一份纯洁无瑕的生死情谊面前,人们为一粒打从自己庸常的心空无端飘落下来的尘埃而感到汗颜。

18、故事开端便疑窦丛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结局,这一切便都烟消云散。(2分)

19、你选择哪种情感来体现郭老师和王端的感情(2分)

A.忘年交  B. 酒肉交 C.患难交  D.青梅竹马 

20、女人们为什么流泪,说说你对这泪水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最后一句中“庸常的心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无端飘落的尘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谈谈“王端”这个人物给你的印象。(5分)

三、写作(30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题目:生活中的几朵小浪花 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

(2)“温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又是一种具体的感受;它可能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上的那一杯牛奶;也可能是考试失利时老师向你投来的那一束鼓励的目光;它可能是熟睡后的你嘴角的一抹微笑……请你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C  2、C  3、C  4、B D A C  5、B  6、C 7、C 8略 9、多云转阴,午后有小雨,风力1—2级。

二、阅读

(一)课内阅读A

10、使剧情急转直下。11、为了使夏洛克陷入绝境,使恶人受到惩罚,从而有力地表现主题思想。12、形成鲜明的对照,对夏洛克进行无情的嘲讽。13、吝啬、嗜钱如命。

(二)、课外阅读A

14、从两个方面抓起,一方面是抓法律法规,一方面是抓道德、修养、教育。 15、C(2分)16、A  17、道德修养的养成会使人们内心产生自我约束力,自觉遵守法规;而法律法规的约束又可以促进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

(三)、课外阅读B

18、如:郭老师与王端是何种关系,如此亲密,为何敲饭盒等。19、C 20、为其真情所感动 21、男女同事用世俗的观点来猜疑郭老师和王端的情感,这样的心怀当然庸俗平常。

22、王端:感情真挚,纯洁。

名著导读

天河区教研室语文核心组 广州市天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董海燕

一、为什么要读名著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老师们越来越清楚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然而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在这个知识膨胀的时代,外面什么样的书刊都有,“如果不加引导,完全让他们‘自由选择’,那么,就可能会有相当多的学生只愿意读一些通俗文艺、消遣作品,而终身和经典名著无缘。如果我们培养了这么一代人,这将是一个绝大的悲哀。一个民族,如果经济上是富足的,而文化上是贫乏的,那就绝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应该站在这个高度上来看待中学生的阅读导向问题。”(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蒋绍愚先生语)确实,只有让学生读一点高于自己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课程教材研究所王涧老师在诠释新课标教材中“名著导读”的设计中说:“课外阅读,尤其名著的阅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训练思维品质的最好范本。”因为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以真善美为目的的理想的艺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启迪人生,熏陶品德,塑造和净化心灵。名著则更讲究以情动人,寓教于乐,通过形象的故事与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和人格的陶冶。

二、读什么名著

1、《课程标准》建议

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2、《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各册名著导读内容

七年级上册 《爱的教育》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

七年级下册:《童年》苏联作家高尔基

《鲁滨孙漂流记》英国作家笛福

《昆虫记》昆虫学家法布尔

八年级上册《朝花夕拾》鲁迅

《骆驼祥子》老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八年级下册《西游记》明 吴承恩

      《海底两万里》法国作家凡尔纳

九年级上册《水浒》明 施耐庵

《傅雷家书》傅雷

培根随笔

九年级下册《格列佛游记》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简.爱》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

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

三、部分名著介绍

1《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 1522 —1566)时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 ,《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西游记》 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在这无数充满斗争的幻想情节中,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2《水浒传》作者 明 施耐庵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3、《朝花夕拾》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朝花夕拾》目录:《小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琐记》《 藤野先生》《范爱农》《 后记》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4《骆驼祥子》 长篇小说《骆驼样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样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小说通过祥子周围人物及人际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以及由他们织成的统治之网对祥子们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一种变形反映。

5、《繁星春水》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6、《鲁滨逊飘流记》 的作者笛福被称为英国小说和报刊文学之父。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出生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但是他毅然抛弃安逸舒适的家庭生活,甘愿与海浪为伍,去实现自己的航海梦想。在一次去往非洲的航行中,不幸遇上大风暴,全船覆没,只有鲁滨逊一人幸免于难,飘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八年的孤岛生活。在苍凉寂寞的荒岛上,鲁滨逊以其勇于冒险,敢于创造的开拓精神,独自一人与种种困难作斗争,最后终于重获自由。作者热情洋溢地赞颂了鲁滨逊不畏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他既是一个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冒险家,又是一个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实干家。鲁滨逊的故事颂扬了劳动,颂扬了人与自然的斗争精神,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志气,有毅力,勇于创造,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7《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小说是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的,这样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恶劣条件下,以坚强的毅力,花费三年时间创作的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小说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英雄的事迹以及苏联老一辈布尔什维克为革命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的崇高精神,不知激励、鼓舞了多少代年青人走上了革命道路。保尔·柯察金是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坚定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作者通过对保尔·柯察金形象的描写热情地赞扬了他为捍卫无产阶级政权而奋斗不息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顽强的革命斗争意志和共产主义战士的高贵品质。书中有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9、《格列佛游记》是18 世纪英国杰出的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1667 —1745)的代表作,是一部游记体的讽刺小说。作品通过主人公离奇的经历和遭遇,反映作者对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敏锐的观察力,揭示了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黑暗和不断向外扩张的野心家的面貌及对国内人民的残暴性,并极力宣扬人们应“脚踏实地”地活着,不要迷恋于未来可能实现的美梦之中,寓意非常深远。《格列佛游记》内容丰富,想象奇特,把读者引入一个神秘离奇、生动滑稽、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里,读者随着主人公的怒、喜、惊、忧,与他一起激动震惊。它通俗易懂,幽默讽刺,有一定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