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版初三语文上期末复习指导及期末测试卷

2014-5-20 5:37:24 下载本试卷

初三语文期末试题
第I卷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在题后的括号内。
  1、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不屑置辩(xiāo)  侥幸(jiǎo)  镌刻(juàn)
  B、嗜好(shì)     溺死(nì)   池隅(yú)
  C、任劳任怨(rèn)   玷污(zhān)  星宿(xiù)
  D、不辍劳作(zhuì)  步骤(zòu)  嗟来之食(jiē)
  2、词语中红色字的读音及字义都正确的是(  )
  A、绽出(diàn)裂开、突露    惩前毖后(chěng)小心,谨慎
  B、聊叙(liáo)谈谈       辨伪去妄(wàng)荒诞不合理
  C、屡见不鲜(xiān)新奇     浅尝辄止(zhé)就
  D、卓越(zhuō)超出一般     大声疾呼(jí)急,快
  3、选出填入空白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 )说早期的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历史局限,( )近10多年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全球范围的污染日益加重了。这不是某个国家能独自解决的,( )国际间的共同协调和联合行动,( )实现人类与自然的重新和谐。
  A、尽管  那么  只有  才能    B、尽管  所以  只要  就
  C、如果  那么  只有  才能    D、如果  所以  只要  就
  4、在下面句子中选出与“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这个句子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A、生活中许多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
   B、生活中美的事物能不是劳动创造的吗?
   C、生活中美的事物是劳动创造的吗?
   D、生活中多少美的事物是劳动创造的啊!
   E、生活中美的事物没有不是劳动创造的。
   F、生活中美的事物恐怕是劳动创造的吧!
  5、指出下面单句成分分析有误的一句是(  )
  
  6、复句层次和分句间关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法国人只要航行两点钟就可以到一个邻国,看看这个国家的民族,并且研究一下这个不列颠国旗覆盖着的岛上的风俗习惯。
              (条件)                (递进)
   B、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因果)       (转折)    (递进)
   C、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因为)     (假设)
   D、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并列)   (因果)
  7、文言语句中红色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
  A、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āi)守巴陵郡(jùn)
  B、然得而腊(là)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luán) (wǎn)、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C、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cóng)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wàng)。”
  D、入则无法家拂(fú)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héng)亡。
  8、根据原文填空都正确的是
  (1)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呼嘘毒疠……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登斯楼也,则有( ),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A、(1)冒风雨,犯寒暑  (2)然而不胜者  (3)去国怀乡
  B、(1)触风雨,犯寒暑  (2)委而去之   (3)去国怀乡
  C、(1)冒风雨,触寒暑  (2)委而去之   (3)心旷神怡
  D、(1)触风雨,冒寒暑  (2)然而不胜者  (3)心旷神怡
  9、文言语句与原文完全相同的是(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谨食之,时而献焉。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C、不应有恨,何时偏向何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0、与《岳阳楼记》原文语句完全相同的是(   )
  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②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④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⑤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⑥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⑦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A.①②⑤⑦⑥③④   B.①⑤③②⑥⑦④
  C.①③⑤⑦②⑥④   D.①②⑤③⑦⑥④
  11、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 )
  A、“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成功,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阵地。
  C、经过改革这家工厂的产品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了。
  D、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关键。
  12、修辞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我们脚下,波浪轻吻着岩石。
  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穷困像秋天的阴雨蒙蒙。
  ④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 阅读

  二、阅读
  (一)阅读下文,按要求作答13—16题
  (甲)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是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来到集上,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眼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个嘴巴打将去。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范进因这一个嘴巴,却也打晕了,昏倒于地。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

  13.文段甲选自_______________写的小说_______________;乙段作者是__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两段在描写人物方面使用了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
  15.在孔乙己和范进身边,都围绕着一群人,有的“笑”,有的“看热闹”,请你以此谈谈两篇小说所反映的世态人情。

  16.填表。比较以上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

 

孔乙己

范  进

结   局

 

老来中举

性   格

 

 

揭示主题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7—22小题。

植物也有“脉搏”

   近年,一些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树干增粗速度时发现,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世界”,还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植物树干有类似“脉搏”一张一缩跳动的奇异现象,或许有一些人会问,植物的“脉搏”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每逢晴天丽日,太阳刚从东方升起时,植物的树干就开始收缩,一直延续到夕阳西下。到了夜间,树干停止收缩,开始膨胀,并且会一直延续到第二天早晨。植物这种日细夜粗的搏动,每天周而复始,但每一次搏动,膨胀总略大于收缩。于是。树干就这样逐渐增粗长大了。
  可是,遇到下雨天,树干“脉搏”几乎完全停止。降雨期间,树干总是不分昼夜地持续增粗。直到雨后转晴,树干才又重新开始收缩,这算得上是植物“脉搏”的一个“病态”特征。
  如此奇怪的脉搏现象,是植物体内水分运动引起的。经过精确的测量,科学家发现,当植物根部吸收水分与叶面蒸腾的水分一样多时,_______________。但如果吸收的水分超过蒸腾水分时,树干就要增粗,相反,在缺水时树干就会收缩。
  了解这个道理,植物“脉搏”就很容易理解了。在夜晚,植物气孔总是关闭着的,这使水分蒸腾大大减少,所以树就要增粗。而白天,植物大多数气孔都开放,水分蒸腾增加,树干就趋于收缩。有相当多木本植物都有这种现象,但是,“脉搏”现象特别明显的还当属一些速生阔叶树种。
  17.说明文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本文属于_______________。
  18.上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
  A.植物的树干白天收缩,夜间膨胀。   B.植物的树干雨天几乎没有“脉搏”。
  C.植物树干日细夜粗。         D.植物树干一张一缩的原因。

  19.联系课文,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
  ①植物也有“脉搏”( )
  ②这也算得上是植物“脉搏”的一个“病态”特征(  )
  20.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逻辑顺序     C.空间顺序
  21.根据文意,在文中“_______________”补上一句合适的语句。

  22.“在夜间,植物气孔总是关闭着的,这使水分蒸腾大大减少”一句中,“总是闭着”与“大大减少”是否矛盾,为什么?

  (三)阅读下面议论文,按要求完成23—29小题。

谈自立

  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园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成功多么重要,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极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会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精神,这就决定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这一点,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们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

  23.从论证方式的角度看,该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方式, 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 
  24.给文章划分层次,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5.“球王贝利认识到这一点”一句中“这一点”指_______________

26.全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
   A.举例论证  B.引用论证 C.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
  27.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②、③两个论据的主要意义(各不超过8个字)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请给本文,再补写上一个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议论文中,常常穿插一定的记叙,请用线和“_________”分别划出第②段中的叙述句和议论句。

  29.文中“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大树”与“乘凉”分别指什么,请各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或短语回答。 

  (四)文言文阅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0.本文议论的中心十分明确,开头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为例,暗示______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造就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______更应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正是从______面充分论证了这点。
  31.从行文上看,文章第一部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子。全文先后使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2.本文中心论点在结论部分,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全文看,作者着重强调或议论的重心应是其中的“_______________”一句。
  33.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两句分别从人们的________与_________两方面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的道理。如果译为现代汉语,前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4.第二段文字说的是( )
  A、困境能造就人材的道理
  B、只要肯吃苦,就没有一个不成材的道理
  C、只有穷苦出身的人,才能成为人材的道理
  35.第三段文字的段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Ⅲ卷

  四、作文:以“人,无论谁,都有一两件感到后悔的事”作为开头,结合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自拟题目; 2、以记叙为主,要写出真情实感; 3、字数600左右。 

答 案

  一、
  1、B
  2、C
  3、C(A“尽管”表示转折关系的联词,先退让步,带有退让的假设之意,后面和“可是”“那么”搭配,但选段没有转折的意思,所以排除A、B,关联词“如果”和“所以”构不成“因果关系”;再根据文段意思可排除D。然后把C项带入原文,文章通顺,合乎事理,可确认。)
  4、E(此句为双重否定句,表明了“所有一切生活中的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这个判断。B项中没有包括“所有”的意思。)
  5、C(“重复”应为状语,“出现”应为谓语,多次应为补语。改成正确的,应是:有一个故事[在明清人的全记中][重复]出现了<多次>)。
  6、C层次错了,应颠倒。即第一分句后为第一层,第二分句后为第二层。
  7、C(A谪应为zhé,B腊应为xī,D拂应为bì)
  8、B
  9、D
  10、B
  11、A 
  12、B 
  二、阅读
  (一)
  13、鲁迅《孔乙己》 清朝  吴敬梓
  14、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15、孔乙己所处社会的世态人情是冷酷无情、麻木不仁的,范进周围是张张“趋炎附势”的嘴脸
  16、孔乙己  范进
    结局:穷困落魄 老来中举
    性格:好喝懒做,自欺欺人,迂腐可笑 逆来顺受、甘受屈辱、醉心功名
    提示主题: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摧残
  (二)
  17、事理说明文  
  18、D 
  19、①指植物树干的一张一缩。 ②异常现象。 
  20、B
  21、树干基本不会发生粗细变化
  22、不矛盾。“大大减少”是相对白天的强烈蒸发而言的,同时,也说明“还存在少量蒸发”,因为,在“气孔总是关闭”的情况下,植物通过叶面仍会有极少量蒸发,这与“大大减少”不矛盾。
  23、立论 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24、B 
  25、下一代在富足的环境下会产生依赖思想,缺乏吃苦精神。  
  26、ABC
  27、①爱迪生自立成才②贝利自立成才(或不自立,难成才)③略
  28、第1、2句、最后一句是议论,其余为记叙  
  29、“大树”指“富足的环境”,“乘凉”指“依赖”。 
  30、逆境;治理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反。
  3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32、生于忧患
  33、内心;外表;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34、A
  35、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经受磨难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