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练习试卷(八)
一、基础知识题
1. 选出注音全对的一项( )
A.紊乱(wěn) 塞责(sè) B.粗糙(zào) 数来宝(shǔ)
C.镶嵌(sāng) 陡坡(dǒu) D.悼念(diào) 供给(jǐ)
2. 选出各个字的声母相同的一项( )
A. 胳 觥 箍 犷 B. 王 黄 晃 花 C. 且 圈 猜 仓 D. 冷 宁 泥 令
3. 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总有一天会掀开你神秘的面纱。
B.十万大山矗立,也在默默哀悼长眠在她怀中的娇子。战士们庄重地举手致军礼。
C.硬要装腔作势或生搬硬套的发一通感慨,反而会弄巧成拙。
D.此次事件,谁不义愤填膺,谁不奋力反抗!
4.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弛,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缘错综的一条大毡子"句中共有几个错别字(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 选出形声字组合方式相同的一项( )
A. 颈 窍 欺 衷 材 B. 现 驶 谓 唱 议 C. 刚 梨 请 浪 俯 D. 盛 惯 伪 袍 圆
6. "他去早了一个月,蝴蝶树还没有开花,他只能折了一根枝条,_____而去"
上述句中,要在空缺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遗憾 B. 伤感 C. 惆怅 D. 不满
7. 选最恰当的一组填空
①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_____我们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_____睡安稳了。
③万物生灵蓬蓬勃勃,可谓生机万类了,但如果没有太阳的浴泽,它们将逐渐____,以至死亡。
上述各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
A. 鉴赏 居然 枯萎 B. 鉴赏 依然 枯朽 C. 欣赏 居然 枯竭 D. 赞赏 竟然 枯萎
8. 选出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姣艳美好。姹,美丽;嫣,美好。
B.垂询:已故的长者对后辈的厚望。询,教导。
C.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和悦愉快。
D.蔚为奇观:形成罕见、壮观的景象。蔚,荟萃,形成。
9. 选择加点字的正确义项( )
一场争执刚结束,……小李胜利了。争执归争执,他们合作得非常好……
A. 返回、回到原地 B. 还给、归还 C. 趋向 D. 由、属于
10. 感情色彩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琳琅满目 克勤克俭 坚贞不屈 B.明哲保身 孤注一掷 好高骛远
C.德高望重 扬眉吐气 襟怀坦白 D.郑重其事 玉洁冰清 日新月异
11. 形容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都不退缩或屈服的一个成语是( )
A. 百发百中 B. 百孔千疮 C. 百战百胜 D. 百折不挠
12. 句中与短语"矿物质不断地沉淀下来"结构特点不同的一项( )
A.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B.这个重要的会议一定要开。
C.红军过草地的故事连一年级的小学生都知道。
D.老王命令他交出武器。
13.《故乡》中闰土少年时称"我"为"迅哥儿",重逢时却称"我"为"老爷"的原因是 ( )
A."那时是孩子,不懂事" B.现在生活经验丰富了
C.纯粹是出于礼貌 D.精神麻木,打下等级观念的烙印
14."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句的主干是( )
A.我发现道路 B.我加入共产党
C.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D.我发现正确道路,我加入共产党
15. 选出是复句的一项 ( )
A.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
B.目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日子里,多少人不顾个人的得失,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加速我们的革命和建设而不知疲倦地苦干着。
C.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D.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
16. 选出不是陈述句的一项( )
A.先生,种田人可怜,你们行一点好心,少赚一点吧。
B.有一天晚上,火车没有从城里运面包来。
C.故宫是我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D.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
17.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从上小学三年级的第一天起,他就坚持每天写日记。
B.什么事情只要努力去做,才能成功。
C.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
D.为了另外有任务,我今年春节不能回老家了。
18. 从下列关联词语搭配及复句类型进行判断,选出全对的一项( )
A._____土壤中的氮素不够,植物的茎秆_____变得矮小微弱,叶子发黄,结实减少。 (如果…… 就…… 假设复句)
B.沙丘的移动_____慢,_____ 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虽然……却是…… 转折复句)
C.我们向沙漠进军______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______对交通线路起了防护作用。 (既……也…… 递进复句)
D.这种固定的沙丘,_____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_____可以固定下来。 (即使……也…… 条件复句)
19. 选出运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 ( )
A.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B.和平日不同,新的布制服,深灰色的盔式帽,整个装束像出门作客一样。
C.她只是像一个挨了打的狗,夹着尾巴,收敛着恐惧与复仇的眼光,落荒而逃。
D.海浪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
20. 选出问号用得正确的一项 ( )
A.我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公务员要学电脑的问题?
B.他学的是英语、法语还是日语?
C.到齐了吗?去冬泳的同学?
D.学校领导讨论要不要采取措施保护学生的视力?
21. 选出句子出处,作者全对的一项(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陶渊明)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柳宗元)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孟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
22. 选出解说不准确的一项( )
A.《沁园春·雪》 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标题。
B.寓言和童话都是儿童文学,它们通过拟人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育儿童。
C.《桃花源记》、《捕蛇者说》 中的"记"、"说"都是我国古代的文体。
D.实验报告是一种说明性文体,有固定的结构,并表现为一定的格式。
23. 依据课文选出正确的一组诗句( )
A.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
C.好雨知时节,当春应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4. 与"必以分人"中"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以光先帝遗德 B.临崩寄臣以大事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先帝不以臣卑鄙
25. 选出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 )
A.浪迹/江湖/忆旧/游 B.浪迹/江湖/忆/旧游
C.浪迹江湖/忆旧/游 D.浪迹江湖/忆/旧游
二、阅读题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藤野先生》)
26. 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① 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 ② 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
③ 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A.① ② B.② ③ C.① ③ D.① ② ③
27. 下面列出描写藤野先生对"我"的深挚感情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惜别 B.叮嘱 C.时时 D.失望
28."却又难以下笔"的原因是( )
A.多年没有照过相 B.状况也无聊 C.连信也怕敢写 D.经过的年月多
判断对错:
29. 第二段的内容大意是:离开仙台后,"我"没有给藤野先生寄过信。 ( )
30. 按课文填写空缺的字( )远山,( )长江,朝( )夕( )
31. 判断下列解释是否正确 胜状:胜景,好景色。大观:大的观点。( )
三、作文
32. 作文题目:记一场____________比赛
说明:可以写球赛、歌咏赛、朗诵赛、知识赛等等;可以是班级间竞赛,
也可以是校际间竞赛。将题目填写完整后才作文。字数在500字以上。
四、阅读题
阅读下面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七十五公里,东西宽五至十六公里,海水平均深度一百四十六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四百米。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死海不死》
判断对错
33. 死海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这里说的"变化",具体指的是"蒸发"、"沉淀" ( )
34. 死海成为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的先决条件是( )
A. 河水含有很多矿物质 B. 河水不断蒸发
C. 矿物质沉淀下来 D. 经年累月,越积越多
35. 这段文字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
A. 举例子 B. 作比较 C. 列数字 D. 下定义
36. 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
A. 死海处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 B. 死海海水深度为146米。
C. 死海的源头是约旦河。 D. 死海是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域,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以天下之(
)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7. 按课文填写文段中空缺的字
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
判断对错
38. 文中的"君子",指"得道者";"委而去之"的是指"守城的人"( )
39. 这段话概括了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是人和,或得道。( )
40."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为因为君子不打战,战就一定胜利。 ( )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份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之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活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良心责备不过,要逃避也没处逃避呀。
②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个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过的便是苦痛的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③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话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④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苦中得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⑤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由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职责,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头上,如何能躲?不过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判断对错
41. 第①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
42."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句中"这个"指的是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
43. 第③段中"海阔天空,心安理得"所要表现的是完成任务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
44. 第③段中,作者写了两种苦,"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之苦是作者所不主张的。作者认为苦乐不是辩证的。( )
45. 第④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
46. 第④段中"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 ( )
参 考 答 案
一、1. A 2. A 3. B 4. B 5. B 6. C 7. A 8. B 9. D 10. B 11. D 12. D 13. D 14. B 15. D 16. A17. A 18. A 19. C 20. B 21. D 22. B 23. A 24. B 25. B
二、26. C 27. D 28. D 29. 1 30. ( 衔 )( 吞 )( 晖 )( 阴 ) 31. 错 三、32. 略
四、33. 对 34. A 35. C 36. D 37. ( 亲戚畔之 )( 天下顺之 )
38. 对 39. 对 40. 错 41. 对 42. 错 43. 对 44. 错 45. 错 46.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