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练习试卷(六)
一、选择题:
1.在下边篇目后的括号内填入有关作者前的英文序号。
A.范仲淹 B.鲁迅 C.高尔基 D.柳宗元
① 《捕蛇者说》 ( )② 《海燕》 ( )③ 《孔乙己》 ( )④ 《岳阳楼记》 ( )
2.下边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① 不辍劳作 ② 深恶痛疾
A.chuò wù B.cuò è C.chuò è D.cuò wù
3.下边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
A.人 汉 娇 天 B.晴 摸 汪 梯
4.下边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油光可鉴 触手可及
A.镜子 等到 B.当镜子照 达到
5.下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
A.君子能够安于贫困 B.君子十分贫穷
6.《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展开故事情节的线索是( )
A.以贾雨村审案为线索 B.以护官符为线索
7.《反对自由主义》的体裁是( )
A.说明文 B.议论文
8.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
A.论点 论据 论证 B.论点 论据 立论
9."只有穿长衫的,才能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一句中,对"踱"的深刻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写出了有闲阶级趾高气扬、大模大样的神态。
B.写出了有闲阶级懒懒散散、无所事事的神态。
10."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这一句中,"模糊"的正确解释是( )
A.不干净 B.马乎、不讲究
11.《"友邦惊诧"论》一文是( )
A.驳论 B.立论
12.下边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① 既克,公问其故 ② 彼竭我盈,故逐之。
A.原因 所以 B.因此 所以
13.下边的对偶句是 ( )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4."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正确的译文是 ( )
A.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B.这种人很微小,我怎会同他们一道呢?
15.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 )
A.希望后主实行法治,赏罚公平。 B.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16.散文诗《海燕》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
A.对比 夸张 B.对比 象征
二、判断题
判断下边说法的正误,在句子括号内用对错表示。
17."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
18.《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 )
19.《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 )
20.完整的议论文通常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 )
21.《藤野先生》是作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散文。( )
22.课文《出师表》是诸葛亮即将北上伐曹,临行之际写给刘备的。( )
23.《"友邦惊诧"论》中的"友邦"是指英法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 )
24.《白毛女》剧中的主人公是穆仁智与杨白劳。( )
25.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
26.戏剧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 )
三、填空题
27.根据课文填写词语、句子。
① 有的人活着,( );有的人死了,( )。
② 母亲是一个( )的人,她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 )和( )中国的历史。
③ 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
④ 故曰,( )民不以封疆之界,( )国不以山溪之险,(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⑤ (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⑥ 新鲜的泥土( ),素淡的蔬菜( ),一阵阵( )。
⑦ 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8.语文知识填空。
① 记叙、( )、( )是写作中三种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 )。
③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可以分为立论和( )两种。
④ 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是( )、散文、戏剧和小说。
⑤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 )、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⑥ 散文诗是诗歌的一种,兼有( )的特点。
⑦ 《孔乙己》是一篇讨伐( )和( )的战斗檄文。
四、应用文
29.祝贺信是对集体或个人在事业上取得优异成绩、单位举行重要会议或庆祝活动时,单位或个人向对方表示祝贺的一种专用书信。
以武钢二小的郑晖、鄱阳街小学的张磊、华师一附中的胡晓君、市外语学校的马佳等四名小选手组成的武汉少年代表队,在第五届华罗庚数学金杯赛上经过激烈角逐,一举夺得"三金一银"的佳绩,并获团体总分第一名,捧回了华罗庚金杯。
读了以上材料后,请在6月10日这一天,以江城中学初三(1)班班委会的名义向郑晖等四位同学写一封祝贺信。
要求:① 格式正确;
② 内容具体;
③ 语言简洁,书写工整;
④ 正文150字内。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藤野先生》中的两段文字,然后答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的,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屋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判断正误
30.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 )
3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
这一句的含义和作用是:( )
A.表达了对东京的感情,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B.引起下文对留学生丑态的描写。
C.表露作者对东京失望之情并引起下文。
判断下边说法的正误,在句子括号内用对错表示。
32. 第一段中有四个"也"字,其中有一个句中的"也"与另外三句用法不同,这个句子是"也有解散辫子……",不同的理由是这句中"也"起连接作用。另外,上两段文字中三个"顶"字有一个不是动词,即"顶得"中的"顶"( )
33.作者写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主要抓住打辫子、学跳舞的细节来进行形褒实贬的描写,其描写角度,除视觉角度外,还从听觉角度进行,如"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就是这样。 ( )
34."实在"表示"的确"、"确实"的意思,它的词性是副词。用"实在"来修饰"标致",其作用增强了讽刺效果,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鄙夷和反感的感情。 ( )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然后答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5.本文议论中心十分明确,开头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为例,暗示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造就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 )更应如此,"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正是从( )面充分论证了这点。
36.从行文上看,文章第一部分中的"( )"一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子。作者认为,对那些将要委以重任的人物,应该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磨炼, 最终达到今天人们常说的"铁不炼不成钢","玉不琢不成器"中的"成钢"或"成器"的境界。
判断对错
37.全文先后使用的论证方法有摆事实,讲道理。 ( )
38. 本文的中心论点在结论部分,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全文看,作者着重强调或议论的重心应是其中"( )"一句。
39."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两句分别从人们的内在与外在两方面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的道理。如果把它译为现代汉语,前一句的意思是内心困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
七、比较阅读,阅读下边两首词,然后答题。
〔甲词〕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毛泽东
北国风光, 江山如此多娇,
千里冰封,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万里雪飘。 惜秦皇汉武,
望长城内外, 略输文采;
惟余莽莽; 唐宗宋祖,
大河上下, 稍逊风骚。
顿失滔滔。 一代天骄,
山舞银蛇, 成吉思汗,
原驰蜡象, 只识弯弓射大雕。
欲与天公试比高。 俱往矣,
须晴日, 数风流人物,
看红装素裹, 还看今朝。
分外妖娆。
〔乙词〕
浪淘沙 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 往事越千年,
白浪滔天, 魏武挥鞭,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东临碣石有遗篇。
一片汪洋都不见, 萧瑟秋风今又是,
知向谁边? 换了人间。
[注释]①〔幽燕〕指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南部一带,古称幽州,春秋战国时属燕国,所以称"幽燕"。②〔魏武挥鞭〕曹操跃马扬鞭。魏武即魏武帝,就是曹操。③〔东临碣(jiié)石有遗篇〕(曹操)东征乌桓来到碣石山,曾经写过诗篇留传下来。诗中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名句。④〔萧瑟〕风声,常用来形容秋风。
40.甲乙两词出于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从表现的内容上看,两词上阕都是写景;下阕都是( ),而重在( )。两词都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或表现方法。
判断下边说法的正误,在句子括号内用对错表示。
41.两词都有点睛之笔。表示甲词主旨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示乙词主旨的句子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
42.下面几句中,能准确表现两词景物特色的是( )
A.甲词描写妖娆的雪景,乙词描写滂沱的雨景。
B.甲词描写寒冷的冬景,乙词描写浩淼的水景。
C.甲词描写壮丽的雪景,乙词描写壮阔的海景。
43.词中的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前提和基础,它可以是概括描写,也可以是具体描写;可以是描绘实景,也可以是虚拟想象。甲词描写雪景的三幅画面中,以"( )"领起的第二幅画面具体描写了( )的实景;两词各有一幅画面是诗人想象或联想而来的,即甲词中的第( )幅画面和乙词中由"(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句子展现出的历史画面。
44.在写景方法的运用上,两词各具特色。甲词中有动景描写,也有静景描写,"冰封"是( )景,"雪飘"是( )景;也有化动为静的,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诗句即是。在写景方法的运用上,两词各具特色。 乙词上阕寓情与景,其中"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的句子就是这样描写的,句中倾注了诗人( )的深情。
八、作文
45.阅读下段文字,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以"爱是无私的奉献"为题写一篇作文。
爱是这样真,爱是那般纯。
爱让枯枝长满了鲜果,爱让沙粒变成了珍珠,爱让受灾的群众重新唱起欢乐
的歌,爱让心灰意冷的人点燃了希望之火……
爱是这样广阔,爱又是那般深沉。
爱国家,爱集体;爱老师,爱同学;爱得"差班"变模样,爱得小树成材结
出丰硕之果……
爱的实质在哪里呀?
不用我去寻找,也无须我去回答,爱就是无私的奉献。
要求: 1.记叙、议论文体不限,但不能写成诗歌;
2.中心明确,观点正确,内容要有积极意义;
3.结构完整,书写工整;
4.全文五、六百字。
参 考 答 案
一、1.①. D ②. C ③. B ④. A 2. A 3. B 4. B 5. A 6. A 7. B 8. A
9. A 10. B 11. A 12. A 13. A 14. A 15. B 16. B
二、 17. 对 18. 对 19. 对 20. 对 21. 对 22. 错 23. 错 24. 错 25. 对 26. 对
三、27. ① ( 他已经死了 )( 他还活着 )② ( 平凡 )( 创造了 )( 创造着 )③ ( 亲戚畔之 )( 天下顺之 )④ ( 域 )( 固 )( 威 )⑤ ( 君将哀而生之乎 )⑥ ( 气息 )( 清香 )( 沁人心脾 )⑦ ( 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命于危难之间 )
28. ① ( 说明 )( 议论 )② ( 见解或主张 )③ ( 驳论 )④ ( 诗歌 )⑤ ( 音乐 )⑥ ( 散文和诗 )⑦ ( 封建制度 )( 封建文化 )
四、 29. (略)
五、30. 对 31. C 32. 错 33. 对 34. 对
六、35. ( 治理国家 )( 反 )36.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7. 对 38. ( 生于忧患 ) 39. 对
七、40. ( 评古论今 )( 论今 )41. 对 42. C 43. ( 望 )( 北国风光 )( 三 )
44. ( 静 )( 动 )( 对人民大众无限关切 )
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