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集体融入社会

2014-5-11 0:25:37 下载本试卷

第五单元 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

一、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二、团结的集体

 只有在思想上高度统一、在行动上目标一致、在情感上共鸣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达到预期目标。

 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强大合力。这种力量不是简单的个人力量的相加,而是一种聚变和升华。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三、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根本上一致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有些情况下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的正当利益。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会促进集体的发展,在集体生活中,集体应当尊重每个成员的个性,尽量满足个人的合理要求。

 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我们必须反对那些为追求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四、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的表现:

 1.需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牢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决不做损害集体荣誉和利益的事。

 2.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更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在生活上要懂得关爱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维护集体团结,尽职尽责地完成集体分配的每一项任务,积极发挥个人的特长,努力作好本职工作,增强集体凝聚力。

 3.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还体现在当集体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4.维护国家的利益和荣誉是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维护国家利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决不能为了满足个人或局部的私立而丧失国格和人格,丧失民族气节,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

五、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社会的发展对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我们只有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亲身实践,才能学到现代生活所必须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的认识社会,辨证地分析问题。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

 2、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从众心理。在社会生活中,个人在周围大多数人的影响和压力下,有时会改变自己的意见从而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是从众心理的表现。

  从众心理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从众可以使人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另一方面盲目从众却是危险的,它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克服盲目从众,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3、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逆境。我们要客观地分析原因,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心理承受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既不能意志消沉,丧失斗志,也不能态度偏激,应该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勇敢地面对困难和逆境,敢于向困难和逆境发出挑战,从而获得成功,实现是生命价值。

第六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一、感受自然之美: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时间、角度,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二、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1、自然物种在减少。

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影响: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自然物种的减少,不仅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破坏,而且还会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

2、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以牺牲生态、破坏资源为代价发展旅游经济,无异与饮鸩止渴。

3、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任意向自然环境排放废弃物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好环境,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就等于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我们应该学会平等地对待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

四、善待自然要做到:(善待自然就等于善待人类,并能让我们感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1.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2.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

 3.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五、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1.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需要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还需要法律保障,依法保护大自然。

 2.我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的立法、执法工作。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题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这为保护、治理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切实保障了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

六、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依法保护环境不仅是国家、政府部门和专业环保人员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青少年是未来环境的主人,是环境保护的最大受益者,更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主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1.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青少年环保意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未来,我们要积极学习环境科学知识,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

 2.增强法制观念,学法,守法,用法,依法保护环境。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要运用法律手段,反对和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保护环境。

 3.从自身做起,积极为保护环境作贡献。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更应该行动起来,从我坐起,从现在做起。要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还要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第七单元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

一、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新科技产品的不断问世,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二、科技推动社会的发展

  1.科技进步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的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科技企业的迅速成长,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有力的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的火车头。

2.科技进步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生活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

  1.信息技术

  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在全球兴起,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信息技术包括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职能化迅速发展。

 2.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技术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

 3.空间科学:空间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空间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开发和应用空间科技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四、创新与科技:

  1.创新既是一种精神,也泛指创造任何一种新的事物,同时也专之科学技术领导领域中的发明创造,它们的共性是创造性。

  2.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科学的本质上创新,科技发展是创新。

  3.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面对世界范围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创新对于我们尤为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反之,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就必然落后于时代变迁的脚步,甚至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

  4.好奇心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只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好奇心需要正确的把握,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的影响。

   ƒ只有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从好奇中谈幽寻胜,才能最终有所发现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 

五、搭起创新的桥梁

1、让创新思维闪光。

(1)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发现不是某些人的专利,只要善于观察,留意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寻找它们的原因,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发现。

(2)想像是创新的先导。伟大的创新皆起源于激发人们创造动机的伟大想像。开发自己的想像力,展开想像的翅膀,首先,要“敢于想”,敢于“异想天开”。其次,要“能够想”。创造想像尤其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最后,要“善于想”。要围绕一点向外发散,打破常规跳出旧框,任想像不受束缚地自由飞翔。

(3)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求异思维的核心是“疑”, 由生疑到存疑,到质疑,到新发现、新发明,这往往是各种创新活动的共同历程。

2、积累知识,勇于实践。

(1)知识是创新的前提。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必须学以致用,勇于实践。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小制作、小发明、科技竞赛、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等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以便为将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3)青少年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满怀豪情地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第八单元 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

一、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它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如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任务等),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

2、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2) 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消和宣布无效。

3、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决定了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二、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表现:(1)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

   (2)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做的事

   (3)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1)在我国,有很多团体和组织,所有团体和组织一般都有自己的章程,而宪法是一个总章程是我国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总章程,是最高行为准则。

(2)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指定了宪法,就必须规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在实践中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3)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不得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1)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其职位的高低、功劳的大小,都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把遵守宪法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依照宪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决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

(2)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公民守法首先就要遵守宪法,不遵守宪法也就意味着其他法律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3)作为青少年,我们首先应当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还要以各种形式想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增强宪法观念。

☆ 辨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代表就享有最高的权力。  

  此观点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与法律,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通过宪法把国家权力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人民代表大会又将部分国家权力分别交给政府、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行使,全国人民代表是人民选举出来的,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即最高权力是属于人民的,而不是人大代表。

综上所述,此观点是错误的。

三、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核心:依宪治国,因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主体),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标准和依据),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方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客体),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宗旨)。    

 2、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实行依法治国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用法律来引导、规范、制约和保障。只有实行法治,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进行,经济活动中的种种弊端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遏制。

(2)社会的文明进步,不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还表现在能否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3)社会是否稳定、社会秩序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国家运用法律维护社会秩、保持社会稳定是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我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

 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也是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

3、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前提和先决条件),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重要条件),违法必究(重要保障)。

4、青少年应增强法律意识:

 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法治的时代里,就要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5、法律监督的主体:在我国,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都有权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法律监督是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

  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是: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守法监督。

6、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及意义:

  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监督权。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批评权和建议权,公民可以通过提出批评建议、新闻报刊、来信来访等形式来行使这项权利。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我们青少年学生要学会依法行使监督权利,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初中思想品德试题解题方法与思路

 一:选择题

1.审清题干、题肢,抓关键词语。

2一眼看下去就知错误的选项,首先要排除(逆向选择除外)

3题肢本身无错,但不符合题干者,亦排除。

4相信第一选择,除非的确搞错,否则不要随便改动。

二:简答题

1.弄清题目的蕴涵性。通常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把握题目的限制性

3.从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人手,揭示出题眼    4分层

5注意答题的全面性            6行文过程可简洁明了。

三:辨析题 :通常考学生辨证的或阶级分析的知识。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有本质有现象。

(1)运用课文原理(2)用全面观点分析,抓关键词,力求找到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地方。

合理的:原理+扼要分析(说明为什么合理)

不合理的: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不合理,并指出合理的是什么)

三、辨析题

 辨析题要求考生对试题提供的观点和材料,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较科学的分析和辨别。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考查考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它要求考生对试题有辨有析,辨析结合。

常见的辨析题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材料辨析题。它不同于简单的是非辨析题,要求作答时既要辨别,又要分析,还要评判。解答此类题时应先分析道理,再评判是非,其中析是“关健”,是主体,如何把握分析要领:

(1)要顺着试题所指示的问题,找出分析的目标,试题所揭示的问题,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即采用“顺藤摸瓜”的方法。   

(2)透过分析,对相应观点作出评判。(如:电视台记者去一家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修企业进行采访,下面是记者与该企业经理的一段对话。记者:请简要谈谈你对发展经济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看法。经理:发展经济必然带来环境污染。记者: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理?经理:治理环境污染必须首先发展经济。请结合思想政治课中的有关知识,对该企业经理的上述纲点作简要评析。题中所提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发展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二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顺着第一个问题我们应找到课本中相关的论述:经济发展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既是经济的基础,又是其制约因素。如果只讲发燕尾服经济,不顾环境承受能力,必然造成环境污染,但这会严重影响今后经济的发展。只有实施可持续发的发展战略,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才能保证经济健康持久地发展。顺着第二个问题找到教材中的论述: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发展经济,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同时又必须保护环境。因此,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即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既要反对“先污染后治理”的观点,也要反对不准发展的“零增长”的观点。)

(二)错误推理型辨析题。一般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往往列举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后一部分由此推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从而使结论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考生判断时往往容易出错,说明理由时不得要领。这类题型,可分三步作答:

(1)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2)运用所学知识,辨别题目观点的正误。

(3)结合课本原理,有针对性地进行说理论述。

(三)复合型辨析题。这种题型一般是以复句的形式出现,题目包含两层以上的含义,前一个观点可能正确或错误,也可能正误混杂;前一个又是后一个观点的一部分,后一个观点可能正确或错误,也可能正误混杂。这类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解答此类题,必须认真审题,弄清题目到底有几层意思,然后逐层辨析。不能简单的全面肯定,而应该按照“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补充什么”的思路进行析,最后归纳出答案,即肯定题目中的合理因素,然后否定题目中的不合理因素,最后补充题目中的模糊之处。

(如:一切扰乱公共秩序地违法行为都要依据刑法予以惩处。)

(1)(肯定)一切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是否应当予以惩处?如果公共秩序遭到破坏,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败坏社会风气。因此,一切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惩处。

(2)(否定)一切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是环都要依据刑法予以惩处?违法行为有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之分,对那些尚不够刑罚处罚的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示能依据刑法予以惩处,而只能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予以制裁。

(3)(补充)哪些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要依据刑法予以惩处?对那些严重扰乱公共秩序、触犯刑律的犯罪行为)

(四)正误观点辨析题。

 这类题 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答题时只需要对题目作简单的辨加别分析即可。当然,这类题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来说相当严格,它既包含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或解答、推理能力,又包含了对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附加条件型。

 即题目中观点或材料是孤立和抽象的,它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又是错误的。解答此类题时不能笼统地表态,要根据不同条件作具体分析,考虑要全面,要角度分析。

(六)理由不全型。

 题目中所讲的理由是正确的,但不全面,尚需补充其它理由。解答时应先点明题目的正确之外,并说明理由,然后补充所缺理由并阐明根据。辨析题的解答要领总的如下:

(1)如果题目用古汉语、格言、俗语等作材料,先分析其含义,明确题中所述概念.。

(2)审清题目到底有几层意思,以防漏答。

(3)对每层意思的观点先辨后析或先析后辨。辨即说 明该层意思的观点是正确或错误,或什么条件下正确或错误。析即运用教材中正确的原理说明正确或错误的原因,也就是指出理论依据。

(4)指明坚持正确观点的意义,揭露错误观点的实质或危害(这个步骤有的题目不作要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论述题:   

1.审题

(1) 逆向审题:先搞清楚题目问什么?有几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2) 抓关键词语,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义。

(3)一大段材料的要分层并弄清每层意思。(4) 材料的注释包含很多信息,不能忽视。

2.答题时注意:

(1) 凡问现象的,看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展开。

(2) 凡是“分析”、“评述”的,就要求用原理扣材料分析,如是哲学部分的,还要在原理后加方法论要求。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即要分析和解决问题。

(3) 要分层回答,注意行文规范,答案准确。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也是中考试卷中的常见题型,其比分约占全卷的20%左右,它通常称为中考的“爬坡题”。这种题型从宏观上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书中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其目的在于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的思想觉悟。

解答此类题要点有五:

一、是认真审题,阅读分析材料。材料一般都是选自当前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或领导人的讲话,或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报道。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仔细分析,悟出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二、是准确熟练地运用教材中的有关原理并与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整体把握作答(即要求准确使用政治术语)。答题时要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逻辑清楚;同时要做到观点鲜明,语言准确,言简意赅。

三、是答后要反复检查,以免错漏。四、是开放性试题(一般为最后一题)要注意在言之有理的基础上,要特别强调观点正确。五、是不断积累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六、理解说明题

 这类题对考查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一种中难度题。它通常与重要观点、重大时事和伟人名人语录紧密结合的形式出现。答此题要点有四:

一、是仔细审题。要认真分析题目要求,理解题目原文特别是重点词语的意思,并弄清楚要求理解的内容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及重 点应答些什么。

二、是弄清答的常规步骤。些类题一般要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有时题目只要求答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这要因情况而异。

三、是答题要紧扣教材和材料实际,不能将书本知识和材料内容割裂开来,切忌答题内容(原理)与材料搞成“两张皮”。

四、是答案要层次化、要点化、语言要概括、准确和明了。

七、判断说明题

 判断说明题它要求对某一现行的观点进行直接的正误判断说明再说明理由。它以正确、错误和正误混杂三种情况之一情形出现。答此类题要点有三:

一是判断要准确。如果判断不准确,并按错误判断说明理由的答案是不能给全分的。这也是近年来中考说明中硬性规定。二、是说理要有据。这和材料分析题中的“准确熟练地运用有关原理”要求相同。

三是用要准确,言简意赅。这类题一般只答要点即可,这和简答题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若有具体规定的要按规定答题。

七、漫画题

漫画题是一种新颖题型,解答时应注意事项:

第一,全面观察漫画,它包括四个方面:(1)观察画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2)观察画面形成的特定背景。(3)观察画中对特定情景的提示和理解。(4)观察画中的标题。只要全面观察漫画才能准确领会漫画所要揭示的问题。

第二,重视对漫画标题的分析。有的漫画仅从画面是难以确定它要揭示的问题。[这时就要重视标题的分析。标题是漫画的灵魂,它往往反映出漫画的主题思想。

第三,联系教材知识,寻找解题依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这是命题者的意图。漫画所要揭示的问题,往往就是我们在教材中学过的基本知识,因此,要注意联系教材知识,而且思维的角度尽可能多样化,从学过的知识中寻找解答的依据。

解题思路:

1、认真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基础,漫画试题主要是读懂漫画的起直观意义及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联系教材,结合漫画进行全面分析。

3、据试题类型准确作答:

 第一,漫画类选择题。要根据题干的规定性,结合漫画寓意,对题肢逐个分析,然后决定取舍。单选题,只能够选出一个与漫画寓意最符合的选项;不定项选择题,凡符合漫画寓意都要选,排除法是解答此类题的比较好的方法,一般情况下,错误题肢要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与漫画寓意无关的题肢要排除;观点本身模凌两可的也要排除。

 第二,做主观性漫画题。除了要准确珍达出漫画的寓意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教材的知识对漫画所揭示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一析(剖析漫画)、二联(联系教材)、三解(解答问题)是做好主观性试题的三大步。

值得注意的是:做好收敛性试题,要根据题目的相关限制性条件组织答案;做扩展性试题,则要学会运用发散思维答题,即多层次、多角度的组织答案。此外,组织答案逻辑层次要清晰明了,使用规范的语言。从整个答题情况来看,政治答题的关健在于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广泛汲取课外知识,结合当今的热点、焦点问题,并在学习中能熟练运用,通过训练,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现行的中考试题来看,中考题型在变化上更贴近于社会生活实际,试题的难度往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单纯的纯记性的东西在整个中考中并不多见。因此,各位同学在整个复习备考工作中一定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各种题型的训练,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以充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来应会中考,考得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