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解题技巧(2005复习)

2014-5-11 0:25:51 下载本试卷

思想政治解题技巧

200566

一、选择题

首先,要注意审题

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前提和基础。审题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审要求(题目的要求)二是审材料,选择题多数以时事作为背景材料,所以一定要审清材料的意思,明确考察意图;三是审问题,选择题常见的问法有:原因、结果、目的、标志、基础、本质、最、决定、内容包括、这说明等,对原因题不能答结果,对本质题不能答现象,对“最”类题要看是否“最”,对“这说明”类题要弄清楚“这”指代的是什么。

其次,要认真分析供选答案

分析供选答案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分析供选答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要回归教材内容,分析供选答案,把握供选答案的全部内涵;

二是分析题干和供选答案之间的关系,在中考政治中选择题题干和供选答案之间的关系有对立、并列、递进、总分、现象与本质、问题与措施等,对于这些关系要结合具体题目作进一步的分析,在答题时,应有意识地将题干和供选答案连结起来,分析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关系是否正确;

三是要总结不选的情况,排除法是做好选择题的重要方法,排除法有直接排除和逆向思维排除两种方式,排除法的关键是确定不选项的情况,下面对政治中考不选的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1)选项本身错误(关键字词错误、关系颠倒、半句正确半句错误……);(2)选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义、不符合事实、不符合要求(与材料无关、答非所问、供选题肢过宽、供选题肢过窄……)

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城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这体现了

A、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B、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D、可持续发展战略

2、2003年6月1日,三峡大坝下闸蓄水。六年后,三峡电将照亮半个中国。兴建三峡工程的决策是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经过人大代表的充分讨论及专家的反复论证之后作出的。这说明

A、在我国,兴建大型水利工程阻力太大   B、在我国,民主建设的进程太慢

C、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在我国,由人民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3、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表明

①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②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③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处于主体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这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和完成将有利于

①改变我国水资源的不平衡状况;②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③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④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切实保障宪法的贯彻实施。这是因为宪法是

①我国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一切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的法律保障;④规定国家生活中一切问题的法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05年春节海峡两岸达成共识,春节包机采取双方对飞,飞经海港不落地的方式,开始祖国大陆民航客机56年来的首次台湾之旅。据此回答6~7题。

6、大力发展“三通”为主要内容的两岸交往,目的是(    )

①使两岸人民日益接近;②使两岸关系从封闭、隔绝、对峙、走向开放、接触、合作互利;③有利于两岸人民互相了解,降低敌意,消除隔阂,达成共识;④台湾同胞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下掌握我国最高权力的是(   )

A、中共中央   B、人民   C、全国人大   D、中央人民政府和特别行政区政府

8、“十五”计划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届时,东北的人就可以喝上长江的水,上海市民就能烧上新疆的气,广州的企业就能用上四川的电……要把上述的蓝图变为现实,必须

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先基本实现现代化;③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各项政策;④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2004年3月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对我国现行宪法的部分修改的决议,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

A、立法权    B、任免权    C、决定权    D、监督权

10、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下列选项中能直接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A、2003年6月21日以来,淮河流域发生了自1991年以来的特大洪水;

B、2003年8月15~16日,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强调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   

C、2003年12月2日,邓朴方被授予“联合国人权奖”;

D、2003年10月9日,温家宝、江泽民签署公布《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用“始于毛,成于邓,发展于江”这样一个朴实的语言来表达。“在当代中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科学体系。” 据此回答11~12题。

11、邓小平领导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有两个起点,它们是(   )

①乡镇企业的崛起;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③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2、下列现象中,都能反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选项的是(   )

A、浙江省政府实施“五大百亿工程” 、陕西铜川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

B、我国在世界率先完成SARS疫苗I期临订研究、外籍教师加入志愿者队伍

C、宁波举办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周、全省开展清欠农民工工资行动

13、从2001年至今连续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

①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坚强决心;③对我国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④把发展科技作为中心任务的坚强决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这段话表明

①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②艰苦奋斗是凝聚党心、民心,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靠坚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取得的;④实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坚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目标。据此回答15~16题。

1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

C、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        D、发展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集中体现

1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下列各项中能够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①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②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③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④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03年,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生了几件不同寻常的事情。一件是三位青年法学博士以公民名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了对《收容遣送办法》进行法律审查的建议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做出了回应。另一件是在今年深圳市福田区人大代表选举中,有四位公民分别在不同选区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自荐直接参加了选举,并以高额的选票当选区人大代表,这在全国还是首例。据此回答17~18题。

17、这两件事共同说明了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B、公民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C、宪法是人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D、因为是不同寻常,所以得到了法律的认可

18、这两件事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是

A、不同程度地推进了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   B、说明了我国法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C、公民要学会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D、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19、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中国坚持的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大海,大海容纳百川,永不枯竭。”社会主义的大海之所以不会枯竭,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相适应;②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力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④社会主义的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下列事实能够印证“当今世界并不太平”这一观点的是

①2003年10月6日,刚果东北部一个村庄发生部族杀戮事件,造成65人丧生;②2003年10月31日,第58届联合国大会举行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③2003年11月15日,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发生了两起针对犹太教堂的汽车炸弹袭击事件,造成23人死亡,200多人受伤;④2003年12月1日是世界爱滋病日。2003年世界爱滋病日的主题是“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21、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

①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③社会文明进步的唯一标志;④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

22、2003年1月17日,我国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结束。调查情况显示,在全部企业单位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虽然占14.9%,但其资本金及年营业收入分别占56.2%和49.6%。私营经济总量实力增强,私企规模也明显扩大,平均拥有资本金106.3万元,比1996年增加37.6万元。上述材料表明

①、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②私有经济异军突起,在国民经济占主导地位;③私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我国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3、“多党合作制好比是一支交响乐,谱曲的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中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   )

①各民主党泊在一切问题上都听从共产党的安排;②各民主党派和工产党有合作的政治基础;③多党合作必须以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④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共同领导国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4、“科技,以人为本”这一句话蕴涵着(   )

A、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因素的观点B、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因素的观点

C、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因素的观点D、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的观点

2004年在中央一号文件的引领下,农民人均收入达2936元,全年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9%,扭转了连续五年下降的局面。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据此回答25~27题。

25、之所以重视“三农”问题,是(    )

①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②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③有利于维护政治和社会的稳定;④能为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26、中国共产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坚持(    )

A、与时俱进   B、党的先进性  C、执政为民   D、发展生产力

27、工业反哺农业,加大支农力度是(   )

①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②实施宏观调控的表现;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④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针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国应该(    )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不动摇;②积极扩军备战;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④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简答题

命题主要表现在:

(1)在命题中较多地采用了图表题和材料题,联系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命题突出了对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对基础知识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还应懂得“为什么”,能进行简单的判断、转换和推理。

(3)命题中增强了对参与政治生活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把自己摆进去谈自己的认识或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之所以称简答题,就是因为答案只需答出要点既可,不用展开论述,但要全面。这样,如何把握简答题的“度”就成为学生解答的一个难点。

简答题易出现的问题:①观点错、漏、乱;②词不达意;③繁琐累赘;④格式不规范。如何做好这种以时事为背景资料的材料型、图表型简答题呢?

答题的基本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第一步:“是什么”。首先,材料讲的“是什么”。要学会捕捉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然后对每一个关键信息逐条分析,避免疏漏。

第二步:“为什么”。在分析完材料后,一定要联系材料,简要列举课本上的相关观点。这一步要求学生从课本上开的观点必须紧扣材料中心,语言简练,简明扼要,面面俱到,点到为止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小题大做、画蛇添足,更不能“韩信点兵”,展开分析,没完没了,大做文章。

第三步:“怎么做”。如果材料或图表中谈的是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结论中一定要指出我党既定的政策、措施、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得结论、谈做法;如果材料或图表中谈的是成就,一定要赞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成就。如,应该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三个代表等等类似的词句。

在整理答案时,做到要点分明,一问一答且问答顺畅;格式规范,一般讲答案分三点就够了。如:答:(1)……;(2)……;(3)……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回答“为什么”这一层次时,遇到课本上该知识点有几个要点时,一定要注意把总括性的语言也要写上。在表述时,切忌含糊其词和口语化,注意运用专业术语。

三、分析说明题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材料。要做到下列三点要求:(1)分清材料共有几层,读懂每层大意;(2)从每层材料或引文中概括出其中的观点;(3)把握每层材料或引文意思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概括出全部材料的追踪的意思。

第二步,审问题。通过对所提问题的分析,弄清问题的限定条件及指向,把握答题的范围、所运用的知识,最终达到把材料和问题结合起来弄清问题的中心要求的目的。这样做就不会脱离理论依据以及对事物精髓的整体把握,从而造成丢三落四、颠三倒四的现象了。注意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时,思维有发散性,角度应多一些。

第三步,阐原理。在阐明原理时注意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要完全照搬照抄,而且在涉及基本概念或战略、国策时要进一步阐明其含义或内容,否则容易失分。

五、问答题

1、说明、反映类。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说明(表明)了什么”或“上述材料反映(体现)了什么”等,多用于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这类试题的解答对策是:先回答材料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了什么。

2、启示类。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察学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这类题目的解答对策是:先找出材料所叙述的问题(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的特点,也就是先回答出“材料反映了什么”,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回答出怎样学习好的、摈弃坏的。

3、理解、认识类。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对上述材料如何理解(认识)”或“谈谈你对某某的认识(理解)”等,重点是考查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这类题目的解答对策是:如果所给出的材料较长,应对材料进行分层并概括出每一层的意思(即明确它属于哪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是概念性的,还要回答出“这个问题是什么”,然后,再回答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等。但我们在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时,思维要有发散性,角度应多一些。

4、评析类。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对某某进行简要评析”或“你对某某是怎样的态度”等。这类题目的解答对策是:先进行正与误或好与坏的总体评价,然后,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其依据。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但重点考查的是学生的觉悟目标。

5、打算类。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作为中学生面对某问题应怎么办(怎样做)”或“你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应对某问题”等。解答这类问题的对策是:先想想国家和社会对该问题的态度、导向和对策,然后依此联系自己应该如何应对或落实,即如何“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通常其涉及的内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四有”新人;正确树立成才目标,肩负历史责任;增强法制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等。总之,解答此类题目应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在思想上树立什么观念,二是在行动上具体有哪些做法。这类题目重点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体现的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觉悟目标三者的统一。

6、建议类。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对某问题请提出几点建议”或“对某问题你认为该怎么办”等。解答这类问题的对策是:在阅读材料发现问题后,找出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再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该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或建议。但应注意建议的角度(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制、环保等不同方面)和所提建议的可行性。这类题目重点是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创新的能力。

总之,问答题的设问方式很多,针对不同的设问方式,可以采取不同的对策,但大致应做到以下五点:一是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材料,全面准确地把握其含义;二是找出背景材料和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明确题意;三是找出相应的知识点,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四是书写要有层次,涉及到多个知识点的题目要用序号标示清楚;五是思考回答的角度要多。

【习题】

1、今年入夏以来,东部沿海某省遭遇大面积“电荒”,停电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以下是与停电有关的一组材料:

  材料一:该省是一个缺油少煤的省份,该省省长亲自率领代表团去山西、内蒙古购买发电用煤。

  材料二:该省风力资源极为丰富,海岸线长达1840千米,大小岛屿星罗棋布,这些都为风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该省省政府准备投巨资加快风力发电厂的建设,预计在两年后,停电现象将有所缓和。

  材料三:该省省政府一再强调:在电力供应安排上,优先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用电,优先保证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设施用电。

  问:(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的什么资源问题?结合材料二回答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2)材料二做法符合哪些战略?该省省政府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国家职能?

   (3)6月6日是该省的节能宣传日,请你为该省节能宣传日设计两条口号或标语。

2、材料一:自1995年以来美国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9%的年均增长率,几乎为20年前的两倍。美国生产率的提高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术(IT)的迅猛发展。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培育的优良杂交水稻,从推广种植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材料二:请看下表

             美、日中三国科技实力对比表

国家

美国

日本

中国

分值

89.30

58.57

32.5

 

             三国(地区)符合科学素养条件人口比例表

国家(地区)

美国

欧盟

中国

占总人口比例

6.9%

4.4%

0.3%

             

 材料三: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中共富阳市委召开认真贯彻十六大会议,决定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初三思想政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我国国情,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根据你当地的经济、科教和群众文化素质的一些实际情况,为富阳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3、请根据已提供的信息,在表格空白处填写相关内容。(8分)

政策措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理论依据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生产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最后的决定作用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4、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提高资源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回顾我国5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资源、能源的高消耗上。研究表明,20年后中国经济总量将是现在的四倍,以资源高消耗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已难以继续维持。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建立循环经济模式,这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出路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循环经济实质是属何种经济增长方式?其优势在哪里?

 

(2)为实现循环经济模式我国政府必须贯彻落实好哪些战略和国策?

 

(3)面对循环经济,我们中学生可从身边的哪些小事做起?

5、其它:

经济类:先富带动后富、市场经济方面(宏观调控)、政治方面(国体、政体方面、国家职能)、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几次重要会议(容易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结合)、和平发展两大主题、四大问题(科学的发展观)、政治多极化的演变、美办争霸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