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考政治复习初二上册测试卷(含答案)

2014-5-11 0:25:19 下载本试卷

2004-2005学年度初三政治测试卷

    初二 法律常识

               第一卷 (闭卷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下列表中。

题号

1

2

3

4

10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1、2001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法制宣传日”。其主题是:“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过程中的一件大事。这说明  (  )

①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②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惟一方法;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去年,河北省原副省长丛福奎、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王雪冰和光大银行原行长朱小华等腐败分子被依法查处。这说明  (  )

   A、任何人无论职位有多高,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B、道德规则对人们的行为没有约束力;

C、国家权力管辖的范围是无所不在的

3、“无规矩不成方圆”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对此,错误的解释是 (  )

A、规则是的前提和基础          B、公共生活需要有共同规则

C、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时时有规则  D、人人都可以按自己的规律办事

4、“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违反政府禁令,吸食鸦片、注射吗啡等毒品”的行为属于    (  )

①一般违法行为   ②犯罪行为  ③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④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⑤尚未触犯刑律的行为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5、下列属于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是   (  )

①故意毁坏交通标志  ②扰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③明知赃物而购买  ④吸食鸦片  ⑤故意损坏路灯  ⑥扰乱影剧院正常的放映秩序

A、①②    B、③④    C、②⑥    D、⑤⑥

6、不久前,一位上海游客将施行社推向了被告席,原因是在呼和浩特市旅游时没有看到旅行社承诺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观,审判的结果是旅客胜诉。请问,旅行社的做法违背了经济活动中的    (  )

A、平等原则    B、公平原则   C、安全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7、某甲拾到一个钱包,失主刚好及时赶到,这时拾钱者就说:“要拿回钱包,得先给我报酬”。对于拾钱者,有下列不同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

   ①拾金不昧  ②不道德  ③既合情又合理  ④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⑤虽不合法但合情理  ⑥损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⑦违法行为  ⑧应受刑罚处罚

   A、①②④⑦  B、③⑤⑥⑧  C、③⑥⑦⑧  D、②④⑥⑦

8、张家港人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口号,他们从生产的源头杜绝污染,保证了城市的清洁美丽。这种做法主要体现了环境保护中的  (  )

   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  ②公平、合理承担环保责任的原则  ③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制定了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它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0、近年来,我国在保护和治理环境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治理污染等。国家采取这些措施是因为   (  )

①环境问题威胁着生态平衡   ②环境问题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③环境危害着人类健康  ④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阅读材料: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回答第11-12小题。

11、由于环境污染,目前全球有11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这表明,环境污染  (   )

   A、威胁生态环境   B、危害人类健康  C、制约社会发展  D、  

12、我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由于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影响一旦形成,就很难在短期内加以消除,而且治理的代价是昂贵的,所以环境保护必须坚持   (  )

A、预防为主    B、防治结合   C、综合治理

1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学生开始迷恋上网,个别学生陷入“网吧”不能自拔。《国务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指出,要以查处非法经营的“网吧”“游戏机房”为重点整顿文化市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②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③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④家庭、学校、社会、司法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4、2001年11月,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颁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引导我国青少年文明上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宣传、贯彻这一公约。这体现了我国对未成年人的    (   )

A、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     B、社会保护和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和家庭保护     D、司法保护和学校保护

15、某初中学生小勇经常去网吧浏览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严重影响了学习。对这一案例理解正确的有  (   )

①小勇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②小勇的行为违反了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

③网吧老板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社会保护

④小勇有上网吧的自由,但浏览不健康信息怕行为是不对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中学生甲某,不思学习,迷恋网吧,夜不归宿,屡教不改,后竟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结果受到刑罚处罚。这则安全说明   (   )

   A、违法有有可能发展为犯罪    B、只有犯罪才具有社会危害性

C、犯罪不一定违法        D、靠教育不能减少违法

17、某县公安局接到一商店被盗的报警后不及时出警,导致盗贼携赃款逃脱,该店将公安局告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县公安局赔偿该店经济损失1万多元,该县公安局的行为属于  (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   

阅读材料:某法院不公开审理了一桩未成年人犯罪案。被告人郝某在校期间厌学,经常违反校纪校规;后发展到向同学勒索钱财,使一些小同学不敢出门和上学;最终郝某因抢劫、暴力伤人,触犯《刑法》,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请回答18-19小题。

18、郝某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 ,表明 (  )

A、我国法律只通过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利益 B、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只是人民法院的事

C、只要违反法律就要受到刑罚制裁    D、只要违法犯罪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19、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青少年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②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③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④只要净化社会环境就能杜绝未成年人犯罪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20、比较我国宪法和普通法律,二者的相同点是  (  )

   A、具体内容   B、法律效力    C、阶级本质    D、制定程序

21、下列行为中,既应受到道德谴责,又应受到法律制裁的是  (   )

①在黄鹤楼上刻写“XX到此一游”  ②借防非典之名推销“三无”消毒液  ③给班上同学起外号  ④故意损毁公用电话  ⑤私拆、毁弃他人信件  ⑥在公共汽车上与老人争抢座位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⑤⑥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下列答题表中。错选、多选的均不得分,少选且正确的得1分。

题 号

22

  23

  24

 25

 26

 27

答 案

22、我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旗法等特别写明“以宪法为根据制定本法”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说明   (   )

   A、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B、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C、增加公民的宪法意识是保障宪法实施的思想基础

D、宪法规定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具体法律问题

23、犯罪行为必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却不一定是犯罪行为。判断一个人是否犯罪,要看他的行为是否   (  )

A、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违反刑事诉讼法

C、触犯刑法             D、受到刑罚处罚

2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具体说它包括   (   )

   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D、社会主法法制建设

阅读材料:某企业利用宣传广告谎称开展让利酬宾活动,推销过期的劣质产品,受到有关部门的查处。回答25-26小题。

25、该企业的行为    (    )

A、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和市场秩序  B、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原则

C、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D、应受到法律制裁

26、上述材料说明,市场经济活动中应遵循公平的原则。这里的“公平”是指 (   )

   A、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之间的地位一律平等;    B、不允许开展让利酬宾活动

C、买卖公平、竞争公平             D、任何企业都没有特权

27、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受其影响,我国宪法、婚姻法等法律中都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说明  (  )

A、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

B、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的行为都是法律所要求的行为;

C、有些法律规定不仅是法律上的义务,而且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D、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可以互相代替。

2003-2004学年度初三政治测试卷

      初二 法律常识

              第二卷 (开卷部分)

三、简答题(10分)

28、材料一:我国宪法第1条第2款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材料二:我国刑法、民法通则、公司法等法律,均特别写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材料三:我国1982年宪法是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进行投票表决的,结果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3分)

(2)上述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2分)

(3)阅读上述材料后,你有何感想?(5分)

四、案例分析(8分)

29、案例一:某校学生王斌在看足球比赛时与邻座刘江发生争吵,其好友李明主动提出要为王斌出这口气,并对刘江进行殴打,导致刘江一只眼睛几乎失明。后来,李明因故意伤害他人被人民法院头版有期徒刑两年,缓期两年执行,并赔偿刘江各种损失13683元。

案例二:中学生王艳,在下晚自习回家时路遇歹徒,歹徒捂住王艳的嘴,扭住她的手,将她往附近的巷子里拖。王艳恐惧之极,挣扎中右手摸到一块石头,她随手将这块石头向歹徒头上砸去。王艳不仅未受刑事处罚,反而受到了有关方面的表扬。

(1)李明和王艳的行为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法律后果?

(2)看了上述两组材料,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辩析题(10分)

30、目前,在中学生中出现了一股“上网热”。关于学生上网,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学生上网就是好,不应加以任何限制。

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学生上网容易迷恋游戏,受不良信息影响,危害太大,应严厉禁止。

(请你对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评析)

六、分析与论述题(30小题12分)

31、为了配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教育活动,某中学进行了一次以“公民道德与法律意识”为主题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三道题,严星同学是这样选择的:

(1)拾到他人钱包,你会  (  )

A、据为已有    B、找到失主,交还钱包    C、交还钱包,索要报酬

(2)爸爸妈妈拒不爷爷奶奶,你会  (  )

A、视而不见    B、心里不满,无可奈何    C、说服爸妈,改变态度

(3)假如你是推销员,明知你推销的商品有缺陷,你会对顾客 (  )

A、讲清商品的真实情况 B、只讲优点,不讲缺陷 C什么也不说,由顾客自己决定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严星同学的上述三个选择逐一进行分析说明。

2004-2005学年度初三政治测试卷

    初二 法律常识

               第一卷 (闭卷部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下列表中。

题号

1

2

3

4

10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1、2001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法制宣传日”。其主题是:“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过程中的一件大事。这说明  (  )

①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②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惟一方法;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去年,河北省原副省长丛福奎、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王雪冰和光大银行原行长朱小华等腐败分子被依法查处。这说明  (  )

   A、任何人无论职位有多高,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B、道德规则对人们的行为没有约束力;

C、国家权力管辖的范围是无所不在的

3、“无规矩不成方圆”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对此,错误的解释是 (  )

A、规则是的前提和基础          B、公共生活需要有共同规则

C、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时时有规则   D、人人都可以按自己的规律办事

4、“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违反政府禁令,吸食鸦片、注射吗啡等毒品”的行为属于    (  )

①一般违法行为  ②犯罪行为  ③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④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⑤尚未触犯刑律的行为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5、下列属于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是   (  )

①故意毁坏交通标志  ②扰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③明知赃物而购买  ④吸食鸦片  ⑤故意损坏路灯  ⑥扰乱影剧院正常的放映秩序

A、①②    B、③④    C、②⑥    D、⑤⑥

6、不久前,一位上海游客将施行社推向了被告席,原因是在呼和浩特市旅游时没有看到旅行社承诺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观,审判的结果是旅客胜诉。请问,旅行社的做法违背了经济活动中的    (  )

A、平等原则    B、公平原则   C、安全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7、某甲拾到一个钱包,失主刚好及时赶到,这时拾钱者就说:“要拿回钱包,得先给我报酬”。对于拾钱者,有下列不同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

   ①拾金不昧  ②不道德  ③既合情又合理  ④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⑤虽不合法但合情理  ⑥损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⑦违法行为  ⑧应受刑罚处罚

   A、①②④⑦  B、③⑤⑥⑧  C、③⑥⑦⑧  D、②④⑥⑦

8、张家港人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口号,他们从生产的源头杜绝污染,保证了城市的清洁美丽。这种做法主要体现了环境保护中的  (  )

   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  ②公平、合理承担环保责任的原则  ③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制定了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它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0、近年来,我国在保护和治理环境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治理污染等。国家采取这些措施是因为   (  )

①环境问题威胁着生态平衡  ②环境问题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③环境危害着人类健康  ④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阅读材料: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回答第11-12小题。

11、由于环境污染,目前全球有11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这表明,环境污染  (   )

   A、威胁生态环境   B、危害人类健康  C、制约社会发展  D、  

12、我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由于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影响一旦形成,就很难在短期内加以消除,而且治理的代价是昂贵的,所以环境保护必须坚持   (  )

A、预防为主    B、防治结合   C、综合治理

1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学生开始迷恋上网,个别学生陷入“网吧”不能自拔。《国务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指出,要以查处非法经营的“网吧”“游戏机房”为重点整顿文化市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②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③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④家庭、学校、社会、司法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4、2001年11月,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颁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引导我国青少年文明上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宣传、贯彻这一公约。这体现了我国对未成年人的    (   )

A、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     B、社会保护和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和家庭保护     D、司法保护和学校保护

15、某初中学生小勇经常去网吧浏览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严重影响了学习。对这一案例理解正确的有  (   )

①小勇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②小勇的行为违反了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

③网吧老板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社会保护

④小勇有上网吧的自由,但浏览不健康信息怕行为是不对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中学生甲某,不思学习,迷恋网吧,夜不归宿,屡教不改,后竟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结果受到刑罚处罚。这则安全说明   (   )

   A、违法有有可能发展为犯罪    B、只有犯罪才具有社会危害性

C、犯罪不一定违法        D、靠教育不能减少违法

17、某县公安局接到一商店被盗的报警后不及时出警,导致盗贼携赃款逃脱,该店将公安局告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县公安局赔偿该店经济损失1万多元,该县公安局的行为属于  (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   

阅读材料:某法院不公开审理了一桩未成年人犯罪案。被告人郝某在校期间厌学,经常违反校纪校规;后发展到向同学勒索钱财,使一些小同学不敢出门和上学;最终郝某因抢劫、暴力伤人,触犯《刑法》,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请回答18-19小题。

18、郝某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 ,表明 (  )

A、我国法律只通过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利益 B、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只是人民法院的事

C、只要违反法律就要受到刑罚制裁    D、只要违法犯罪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19、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青少年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②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③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④只要净化社会环境就能杜绝未成年人犯罪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20、比较我国宪法和普通法律,二者的相同点是  (  )

   A、具体内容   B、法律效力    C、阶级本质    D、制定程序

21、下列行为中,既应受到道德谴责,又应受到法律制裁的是   (   )

①在黄鹤楼上刻写“XX到此一游”  ②借防非典之名推销“三无”消毒液  ③给班上同学起外号  ④故意损毁公用电话  ⑤私拆、毁弃他人信件  ⑥在公共汽车上与老人争抢座位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⑤⑥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下列答题表中。错选、多选的均不得分,少选且正确的得1分。

题 号

22

  23

  24

 25

 26

 27

答 案

BCD

ACD

AB

ABCD

CD

AC

22、我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旗法等特别写明“以宪法为根据制定本法”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说明   (   )

   A、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B、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C、增加公民的宪法意识是保障宪法实施的思想基础

D、宪法规定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具体法律问题

23、犯罪行为必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却不一定是犯罪行为。判断一个人是否犯罪,要看他的行为是否   (  )

A、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违反刑事诉讼法

C、触犯刑法             D、受到刑罚处罚

2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具体说它包括   (   )

   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D、社会主法法制建设

阅读材料:某企业利用宣传广告谎称开展让利酬宾活动,推销过期的劣质产品,受到有关部门的查处。回答25-26小题。

25、该企业的行为    (    )

A、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和市场秩序  B、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原则

C、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D、应受到法律制裁

26、上述材料说明,市场经济活动中应遵循公平的原则。这里的“公平”是指 (   )

   A、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之间的地位一律平等;    B、不允许开展让利酬宾活动

C、买卖公平、竞争公平             D、任何企业都没有特权

27、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受其影响,我国宪法、婚姻法等法律中都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说明  (  )

A、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

B、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的行为都是法律所要求的行为;

C、有些法律规定不仅是法律上的义务,而且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D、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可以互相代替。

2003-2004学年度初三政治测试卷

      初二 法律常识

              第二卷 (开卷部分)

三、简答题(10分)

28、材料一:我国宪法第1条第2款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材料二:我国刑法、民法通则、公司法等法律,均特别写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材料三:我国1982年宪法是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进行投票表决的,结果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3分)

材料一说明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材料二说明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材料三说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2)上述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2分)

上述三则材料共同说明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3)阅读上述材料后,你有何感想?(5分)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我们要增强宪法观念,维护宪法的最大权威。

四、案例分析(8分)

29、案例一:某校学生王斌在看足球比赛时与邻座刘江发生争吵,其好友李明主动提出要为王斌出这口气,并对刘江进行殴打,导致刘江一只眼睛几乎失明。后来,李明因故意伤害他人被人民法院头版有期徒刑两年,缓期两年执行,并赔偿刘江各种损失13683元。

案例二:中学生王艳,在下晚自习回家时路遇歹徒,歹徒捂住王艳的嘴,扭住她的手,将她往附近的巷子里拖。王艳恐惧之极,挣扎中右手摸到一块石头,她随手将这块石头向歹徒头上砸去。王艳不仅未受刑事处罚,反而受到了有关方面的表扬。

(1)李明和王艳的行为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法律后果?

   ①李明将同学的眼睛打伤,构成了故意伤害罪,应该承担刑事责任。②王艳面对非法侵害奋起反抗,虽将罪犯砸死,但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应该受到表握手。

(2)看了上述两组材料,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作为青少年要努力好学法律常识,增强法制观念,养成自觉守法的好习惯;要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与违法犯罪作斗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辩析题(10分)

30、目前,在中学生中出现了一股“上网热”。关于学生上网,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学生上网就是好,不应加以任何限制。

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学生上网容易迷恋游戏,受不良信息影响,危害太大,应严厉禁止。

(请你对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评析)

上述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

第一种。它只看到了上网的积极方面,忽视了上网的消极方面。如果对上网时间不加以限制,会影响身体健康,影响学业;如果对上网内容不加以选择,则会受到不健康信息的影响,甚至因此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所以,对中学生上网应加以必要的限制。

第二种。它只强调了上网的消极方面,忽视了上网的积极方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上网成为日益准能的学习、交流方式,可以快速获得多种信息,开阔视野,提高学习能力、交流能力。所以对中学生上网不应一律禁止。

因此,作为中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自律,文明上网。

六、分析与论述题(30小题12分)

31、为了配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教育活动,某中学进行了一次以“公民道德与法律意识”为主题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三道题,严星同学是这样选择的:

(1)拾到他人钱包,你会  ( B  )

A、据为已有    B、找到失主,交还钱包    C、交还钱包,索要报酬

(2)爸爸妈妈拒不爷爷奶奶,你会  ( C  )

A、视而不见    B、心里不满,无可奈何    C、说服爸妈,改变态度

(3)假如你是推销员,明知你推销的商品有缺陷,你会对顾客 ( C  )

A、讲清商品的真实情况 B、只讲优点,不讲缺陷 C什么也不说,由顾客自己决定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严星同学的上述三个选择逐一进行分析说明。

  (1)严星同学懂得拾金不昧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的,也是守法的表现,应给予表扬。拾到遗失物据为已有是违法行为,索要所酬则是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表现。

(2)严星同学懂得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应尽的义务。成年子女拒绝赡养父母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3)销售者应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星同学选择的行为既违背了诚实信用的道德规范,也违反了法律规范经济活动的诚实信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