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广州全年日落最早并不在冬至日。2005年11月28日广州日出时间为6时49分,日落时间为17时41分,与12月21日(冬至)广州日出时间为7时3。5分、日落时间为17时47。5分相比,日落时间提早了6.5分钟(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3题
1、材料中两个星期11月28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广州所在经线的北京时间分别是:
A、12时、12时 B、12时15分、12时15分
C、12时15分 D、12时25.5分、12时25.5分
2、从11月28日到12月22日,地球公转速度:
A、变快了 B、变慢了 C、没变化 D、时快时慢
3、从11月28日到12月22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广州中山纪念堂正午日影朝南且越来越长 B、悉尼歌剧院正午日影朝南且越来越长
C、珠穆朗玛峰日出时的山影越来越长 D、泰姬陵正午的日影朝北且越来越长
4、某天气系统从珠江口附近过境,
A、B、C三地观测到过境时气压与
平均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
图1、2、3所示,则当12时时,风
力最大的一地吹的风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读图4,回答5-7题。
5、若①②两条曲线分别为A、B两
水文站某一年内测到的流量变化曲
线,则该河的大致河流流向是:
A、自东向西流
B、自西向东流
C、自北向南流
D、自南向北流
6、若①②两条曲线分别为B水文站在1998年和1958年测到的河流量变化曲线,据此判断该湖面积和调洪能力的变化趋势分别为:
A、扩大、减弱 B、缩小、增强 C、扩大、增强 D、缩小、减弱
7、为使图中河流洪涝灾害减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三角洲地区大力植树造林 B、退耕还湖
C、截弯取直,使河流不通过湖泊 D、充分利用滩涂发展工农业生产
读图5某锋面示意图,完成8-9题。
8、从图5中可判断出:
A、白天气温①<④ B、夜晚气温④>①
C、气压②>③ D、降水④<③
9、图5中④地的气压变化过程最符合图6中的哪条曲线?
10、①太阳辐射、②地面吸收、③大气削弱、④大气逆辐射、⑤地面辐射,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④② C、①③②⑤④ D、①④③②⑤
11、一艘考察船在太平洋中沿1800经线由600S-600N取水样,测得的海水坡度的变化是:
A、高-低-高-低-高 B、低-高-高-高-低
C、高-低-低-低-高 D、低-高-低-高-低
珠三角桑基-鱼塘生产因十多年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推进,变成了“基崩塘浅无路行”的衰败景象。但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代表的基塘区经过六年的整治,变成了“塘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菜基、果基、鱼塘新格局。据此回答12-14题。
12、“鱼塘-台田”模式与“基塘生产”模式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A、治理低湿地 B、治理盐碱地
C、气候条件相同 D、发展外向型商品农业
13、下列地区与珠三角的基塘生产方式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的是:
A、美国五大湖区 B、潘帕斯草原 C、墨累-达令盆地 D、洞庭湖平原
14、珠三角的基塘生产方式从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变为“菜基、果基、花基、鱼塘”的新格局心要反映了:
A、市场因素的变化 B、交通条件变化
C、科技的创新 D、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图7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轮廓图简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横跨该省南部的高大山脉是我国: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②南方与北方的界线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内、外流域区域的界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某大河流经该省的突出特征是:
A、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B、凌汛频繁
C、多急流险滩,旅游资源丰富
D、河流含水量大
读图8世界城市化进程图,回答17-18题。
17、世界50亿人口日出现在: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18、从1950年至2000年的50年时间里,世界乡村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
A、32.5 B、14.5 C、17.5 D、10.5
读图9,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注:人口负担系数:(14岁以下人口数和65岁及心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回答19-20题。
19、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小于等于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日本、中国、韩国哪一国的“人口机会窗口”最后达到顶点,此时的人口负担系数约为:
A、日本 42% B、中国 40% C、韩国 39% D、中国和韩国 50%
20、关于“人口机会窗口”期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口机会窗口”期社会负担轻,有利于经济发展
B、根据中日韩“人口机会窗口”期可知,该时期人口再生产类型为过渡型
C、三个国家在“人口机会窗口”期劳动力充足且工资低廉
D、“人口机会窗口”期以后,14岁心上人口比重太大,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大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读图10,回答21-23题。
21、若此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则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B、乙处等压面比甲处同值等压面位置高
C、丙处气压比甲处低
D、丙处气压比丁处低
22、若此力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甲位于爪哇岛,则:
A、甲处多锋面雨 B、①处气流偏转成高空西风
C、③为近地面的偏东风 D、乙处为热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
23、若此图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图,则:
A、加尔各答吹东北风 B、从波斯湾驶往中国的油轮经过北印度洋顺风顺水
C、黄河出现凌汛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突出
商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大城市中常形成多个商业中心,存在许多商业网点。据此回答24-25题。
24、商业街的区位选择一般在:
A、城市人口最密集的居民区内
B、一个城市的几何中心
C、城市市区环路边缘或城市边缘的交通便捷处
D、地形开阔平坦处或河流的交汇处
25、有关商业网点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居民密集点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B、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商品种类的地区差异,从而形成了地区间的商品流通及网点
C、商业网点的形成发展以自然环境为前提,不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
D、随着对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原来没有商业网点的地区会产生新的商业网点
读图11经纬网图,回答26-28题。
26、当甲地新年钟声敲响时,乙地:
A、夜幕深沉
B、烈日当空
C、新年尚未到来
D、新年已过
27、甲、乙两地所在的国家:
A、均属于亚太经合组织 B、甲属于欧洲联盟
C、乙属于阿拉伯合作委员会 D、均不属于东南亚国家联盟
28、有关甲、乙两地所在的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 B、人口都集中在少数大城市
C、均为沿海国家 D、甲为发达国家,乙为发展中国家
海洋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世纪人类进入海洋经济时代,据此回答29-30题。
29、下列现象可能会造成海洋污染的有:
A、三峡大坝的修建 B、工厂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水
C、全球气候变暖 D、农田施用杀虫剂
30、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上,是因为:
A、这里阳光充足,生物逃命作用强
B、这里海水运动规模和强度不大
C、入海河流可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D、工厂排入的污水中富含氮、磷,为鱼类生长繁殖提供了营养
二、综合题(5小题,共80分)
31、(14分)如图12所示,地球为逆时针方向转动,且极圈内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到图12所示的位置之后,出现极昼的纬度范围是: ,AB弧线上A→B的地方时的变化情况是: 。
(2)图12的北京时间是 ,今天与昨天的范围之比是 。
(3)从C点到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是: 。
(4)图12是观测者从图13中 处观测到的,太阳位于图13中地球公转轨道的 (近或远)日点上。
32、(14分)读图14,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国家首都A城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2)图中B处的地形是: ;图中注有“2000”等字的细实线,在地图上称为 。
(3)图中国家2006年2月17日发生特大泥石流,有将近1400人埋在泥潭中。试分析该国易发生泥石流的原因。
33、(15分)读上海市略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上海市建立了A、B、C等卫星城和F 新区,其目的是 。从图中的变化可以看出城市化标志之一 。
(2)上海港日前成为世界和中国第一大港,试分析其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
(3)简析上海市形成的有利的自然条件。
(4)分析将H岛建成国内领先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岛区的区位条件。
34、(18分)如图16所示,A、B、C、D为四条河流的入海口附近,大致范围在200N-350N之间,图中数值为经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地附近2005年遭受台风损失最大的城市名称是: 。
(2)这四条河流入海口中,有一入海口附近有势力最强大的洋流经过。请指出该洋流名称并分析其势力强大的原因。
(3)四河口与巴控克什米尔地震灾区属同一世界地区分区的是: (填字母)。试分析该河口常遭受水灾的自然原因。
35、(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2003年我国消耗了全球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和40%的水泥,创造出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却不足全球的4%。这种浪费型发展模式使煤、民、油、运“荒”声一片。
材料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说,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资源的“透支”获得的,这种代价至今仍存在于我们的经济发展之中。
(1)据上述材料,我国经济的发展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哪几条原则?试说明理由。
(2)为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中央提出了怎样的发展之路?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007年高考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1、 C 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北京时间=该点日出的北京时间+昼长的一半。
2、 A 此时地球向公转轨道近日点移动。
3、 D 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南移,直射点以北物体的影子增长,反之缩短。日出前时的山影每天一样。
4、 A 在图3中找到12时风力最大的点是A点,而台风中心在B点,据图1分析可知A点吹西北风
5、 B 经湖泊调节后的河流下游流量稳定些。
6、 D 水灾程度相当的年份,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大的,说明湖泊调洪能力减弱了。
7、 B 增大湖面可增加湖泊的调洪能力。
8、 B 白天的气温取决于太阳辐射,夜晚的气温取决于大气逆辐射。
9、 C 冷锋过境前气压低,过境后气压升高。 10、C 11、D
12、A “鱼塘-台田”模式位于珠江三角洲。
13、C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新颖的混合农业。
14、A 15、C 陕西南部的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6、D 17、C 用“总人口数=城市人口数/城市化水平”去算。
18、B 用上题的公式计算出两年的总人口数,再各自减去城市人口数,最后相减。
19、B从图中可看出,中国“人口危机窗口”期最后达到顶点,此时人口负担系数约为40%。
20、A
21、BC 气压始终从地面向高空递减,气压高者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22、BC 低纬环流的高空是西风,地面是东风。
23、BD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说明是北半球的夏季。
24、BC 商业街的布局原则是市场最优和最优。
25、BD 自然条件的差异是商业网点形成的必要前提,用排除法。
26、AC 甲是英国,乙是巴西,且甲在乙的东方。
27、BD 28、CD
29、BD 海洋污染主要来自于陆地产生过程排放的污染物。
30、AC 光合作用强和营养盐类丰富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31、(1)66034‘S-900 越来越晚 (2)12月22日(前后)17日 7:1 (3)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 (4)丙 近(每空2分,共14分)
32、(1)热带雨林气候 (2)海沟 等深线 (3)该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或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2分);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2分);降水量大,暴雨也多(2分);植被遭破坏严重(2分)
33、(1)浦东(1分) 分散大城市的职能 城市腹地规模扩大 (2)上海港背靠长江流域,有中国最大的经济腹地(2分);以最大的城市上海市为依托,有人、财、物的优势(1分)。 (3)平坦广阔的长江三角洲(1分);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长江的入海口(1分)。 (4)位于长江通道的终点(1分);濒江临海,环境质量好(1分)
34、(1)新奥尔良(1分) (2)墨西哥弯暖流(2分)。因南美洲大陆轮廓呈三角形的一角把南赤道暖流的一部分分流加入墨西哥湾暖流之中(2分),使之成为北赤道暖流和部分南赤道暖流的叠加(2分)。 (3)B(2分) 该河口地处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2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进退多有异常,因而多暴雨(2分);孟加拉湾纬度低,多飓风登陆(2分);孟加拉湾呈喇叭口收缩,且处于夏季西南季风的迎风口(2分)。
35、(1)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1分),我国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资源的“透支”获得的,损害了后代人的利益,是代际之间的不公平(3分);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1分),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资源消耗来获得少量的GDP的增长必然是不可持续的(3分)。 (2)为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2分) (3)人口压力大,我国的人均财富和资源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分);由于人多和经济发展快,资源的需求量大(3分);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消耗了全球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的40%的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使资源将长期存在相对短缺(3分);我国经济增长的GDP中,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居多,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深刻的环境危机(3分)。(答对一个要点给3分,本题不超过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