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2014-5-11 0:34:09 下载本试卷

 试卷类型:A

高考地理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式签字笔将白己的姓名和考生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须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制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知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清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70分) 

 

 一、选择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

1、图中P-Q两地间有一座桥梁,该桥梁和

其下溪谷的高差最接近。

A、10米   B、40米

C、80米   D、110米

2、当地环保部门在桥下采样检测水质,

发现有高浓度的农药残留。这些农药最

有可能来自下列哪一个地区?      

A、甲  B、乙C、丙  D、丁

  图2为“亚洲部分地面2005年9月5日近地面等压线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3-5题。

3、 受A处天气系统的影响,B城市的风向为 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

4、 图示时刻,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天气为      

A、大风降温 B、阴雨 C、晴朗 C、雨加雪 

5、 未来几天内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将经历     

A、冷锋过境      B、台风过境

C、寒潮过境      D、暖锋过境 

  图3为某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剖面图,据图完成6-8题 。 

6、图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A、2000m B、1500m C、1000m D、500m 

7、 图中揭示的降水规律是  

A、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

B、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C、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不大

D、在一定海拔高度内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超过一高度则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

8、 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这次暴雨为

A、地形雨 B、锋面雨C、台风雨 D、对流雨 

 图4为“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据图回答9-11题。 

9、 图中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

A、四川    B、广东

C、海南    D、广西 

10、 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差异造成的

B、大城市劳动力短缺造成的 

C、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D、城乡差别大造成的 

11、 从图示信息分析,下列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加快经济发展,调控人口承载能力

B、坚定不移地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

C、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D、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

  电力生产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读“2000年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发电量所占比例统计表”,完成12-13题。 

12、 ⑤地区为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西南地区 

13、 我国核电集中在③④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核能资源丰富

B、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

C、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

D、能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

14、 中、美、英、日四国的共同地理特征是

A、人口再生产类型均已进入现代型,且均拥有世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B、都位于或主要位于30°N以北,属于“北方”国家,处于世界经济的核心地位

C、石油消费量大,均为世界石油进口大国

D、均为或即将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2005年7月,以“合作发展,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泛珠三角(简称“9+2”)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合作洽谈会在成都举行。本着“东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泛珠三角”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据此回答15-17题。  

15、 促进“泛珠三角”区域“东西互动”的前提是    

A、交通状况的改善 B、自然资源的开发 C、人口的流动 D、西电东送 

16、 关于“泛珠三角”部分省(区)区位优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广西水能、铝土矿丰富     B、广东资金技术力量雄厚

C、湖南煤炭、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D、四川水能、天然气资源丰富 

17、 “泛珠三角”所辖海域面积大。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做好的工作有

①加强海洋环境的管理和监测 ②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③保护温带鱼类资源,减少海洋捕捞 ④扶持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下表反映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强度对比情况(能源强度: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电力强度: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据此回答18-20题。

人均能耗吨油当量

能源强度吨油当量/1 000美元

电力强度千瓦时/美元

美  国

8.96

0.27

0.36

英  国

4.24

0.18

0.24

法  国

4.37

0.17

0.27

德  国

4.29

0.16

0.23

意大利

3.50

0.17

0.23

日  本

4.31

0.13

0.22

18、 表中反映出

A、单位产值耗油量最大的是英国  B、单位产值耗电量最大的是美国

C、法国的能源总量比德国丰富  D、发达国家能源消耗量大大超出发展中国家

19、 日本的能源强度和电力强度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都是最低的,这说明

A、日本是世界上能源使用效率最高的国家 B、日本是世界上能源使用效率最低的国家

C、日本经济增长率最快      D、日本一次能源的需求量是最大的 

20、 日本的能源强度与电力强度值对我国的启示是

A、广开能源进口渠道    B、改进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C、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D、节约能源,加强能源储备 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

 图5下部为某岛屿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上部是该区相关地理事物沿线变化图,回答21-22题。 

21、 ①、② 两条曲线分别代表的是 

A、气压 B、光照 C、降水 D、结冰期 

22、 该岛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森林类型的变化,主要由于     

A、深受海洋影响  B、深受季风影响

C、地处低纬度  D、山脉高差大 

  读图6,回答23-24题。 

23、当②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时,此时气候特征相近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4、经海水抽样检测,②附近的海水水质较差,其原因可能与 

A、航线石油运输量大相关

B、年降水量偏少,海水稀释作用弱相关

C、港口废物的排放相关

D、沿岸盛产石油相关 

  图7为中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年均出现次数的等值线图,读图回答25-27题。 

25、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A、台风   B、寒潮C、沙尘暴  D、干旱 

26、甲地受这种气象灾害影响极少主要原因是

A、地处盆地   B、受盛行风影响小

C、距离海洋较远  D、纬度较低 

27、该气象灾害强盛时

A、澳大利亚农民忙于剪羊毛  B、东北平原正要播种小麦

C、珠江三角洲早稻收割    D、南极科考队正在考察 

  图8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系数和少年人口系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分析28-29题。 

28、 关于四条曲线的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a为发展中国家少年人口系数 

B、b为发达国家少年人口系数

C、c为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系数  

D、d为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系数

29、 从图中可以看出,21世纪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将是

A、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社会压力

B、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巨大社会和生态压力 

C、人口增长缓慢带来的资源开发问题 

D、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带来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 

30、 图9中4城市所在地区都有水稻分布,水稻种植科技含量较高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 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80分 

 

 二、综合题(共65分) 

31、 图10为我国东部某地,该地区最大海拔高度 

为268米,读图回答。(14分)

(1)该地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1分)

(2)简要概括图示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5分)



(3)简述图示地区村落的分布特点及原因。(4分)

(4) 根据图示相关信息,说明图中西部地区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

32、 图11是世界某地的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

(1)C城的地理坐标约为           。(2分)

(2) 当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时,C地气候特征是

              (1分)。 

(3) 图中A到B的地势变化特征是什么?(2分)

 

(4) 该地区为闻名世界的新工业区,其主导工业是工业。试分析刺激其工业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4分)

 

(5)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AB之间的农业带是           。(2分) 

33、 读“进藏铁路线(已建或待建)方案示意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进藏铁路的选线最初有三个方案:北线(青藏铁路)、中线(川藏铁路)、南线(滇藏铁路)。在这几个方案中,有关部门最终决定首先建设青藏铁路,主要原因是因为青藏铁路与其他两条进藏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三条线路的具体情况如下表。 

名称

总里程(千米)

投资(亿元)

建设周期

隧道长度占总长度的百分比(%)

滇藏线

1960

654

10年以上

43

川藏线

2015

768

10年以上

42.5

青藏线

1118

不到200

6年

2.8

(1)滇藏线遂道长度占到了铁路线总长度的43%,其原因主要是       

             。(2分)

(2)青藏线的起止点城市分别是

        ,它们分别位于

    (填河流名称)谷地和

        (填河流名称)河谷中,这两个谷地地区是所在地形区著名的农业区,请分析其发展农业的条件                               。(8分)

(3) 滇藏线和川藏线起止点城市之间的相对高度比较,较大的是    (填铁路名称)。(1分) 

(4)请综合分析有关部门决定首先修建青藏铁路线的主要原因。(4分) 

34、 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小题(15分)

 材料一 据新华社2004年1月报道,2003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2003年中国石油进口大幅度增加,净进口石油9700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36.4%。

 材料二 一般认为,当一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20%-30%时,就面临较高风险。我国将在未来5-10年遭遇“石油安全”问题,10-20年这一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国外经验表明,战略石油储备是石油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建立必要的战略石油储备可以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圈定浙江镇海、舟山、山东黄岛、辽宁大连4个石油储备基地。

 材料三 读下图

 材料四 我国进口原油中的80%都是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航运通道进口的,而一些大国一直染指并试图控制马六甲海峡。国内专家最近提出了从缅甸修一条输油管道到昆明的计划,该路径比我国传统方式通过马六甲海峡至少能减少1200千米的路程,而且要安全得多。 

(1)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原因是什么?             (1分)。

(2)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               (2分)。

(3) 依材料说明:

①石油储备目的:                            (2分)。

② 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升趋势,我国应采取的积极能源政策有    。(从下列五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2分)

a、严格控制石油进口数量,不断提高煤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

b、建设西气东输工程

c、加快西部油气资源开发

d、节约能源,大力开发新能源

e、相应提高国内能源产品价格 

(4)简述中缅石油通道对云南经济的影响。(3分)



(5)综合分析新世纪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选择。(5分)

 

35、 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

 山地对海洋气流的影响,不仅造成山坡两侧的天气差异,而且对山坡两侧的气候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

 材料一 研究小组从M地出发,如图所示。沿途能看到阔叶林、混交林、灌木林、草甸等自然景观。

 材料二 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降0.8℃。海拔1000米后,空气逐渐干爽,气温每百米降低0.5℃。翻过山顶往下,气温每百米升高1℃。

 材料三 气温与所能容纳水汽的关系如图。

(1)计算同一海拔高度A、B两地的气温。(2分)

(2) 在爬山过程中,同学们能观看到下列自然景色吗?试解释你的判断(6分)

①高山积雪:              

②云海奇观:               

(3)研究小组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           规律。(2分) 

 三、选做题:(共15分) 

  36、37题为任意选答其中一题,两题分值均为15分。如果两题都答按36题计分。

36、 读某地旅游资源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 图中可以开发利用的人文旅游资源有

          。(1分)

(2) 为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准备修建公路,图中A、B两条路各有利弊,其主要表现在:       

                  。(4分) 

(3)请你根据图中相关信息,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简要的评价。(5分)

(4)当地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可能会对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5分)

 

37、 读图18,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1) ①地区草场退化严重,其自然原因是         ,该地区淹没在沙漠中的古代文明遗址有      。(2分) 

(2) ①-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我国正在该地区建设的巨大的生态工程是     。(4分) 

(3)③④⑤三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是

                       ,原因是               。(3分) 

(4) ④⑤地区也是我国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酸雨对土壤的危害是             。请你为该地区酸雨的防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6分)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70分) 

 (一)单项选择: 

1-5:CBACA 6-10:DDABC 11-15:CDBAA 16-20:CBBAB

 (二)双项选择: 

21-25:BC、CD、CD、AC、BC 26-30:AB、BD、CD、AB、AC

 二、综合题(共80分) 

31、 (1)水稻。(1分)

(2) 地处低纬度地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丘陵,东部是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足,河网密布。(5分) 

(3) 特点: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与平原区。(2分)

原因:地势低平,水源充足,农业发达,交通便利。(2分) 

(4) ①在山地丘陵植树造林,注意防治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

②发展以林果业为主体的立体农业,粮食生产与林果经营协调发展。(4分) 

32、 (1)34°N、118°w(2分)

(2)温和多雨(1分)

(3)A、B两侧高,中间低(2分)

(4) 微电子(1分);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捷;全世界人才高地;市场稳定;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每点0.5分,共3分) 

(5)蔬菜、水果灌溉农业区。(2分) 

33、 (1)滇藏线是从云南昆明到西藏拉萨,途中穿过山河相间分布的横断山区。(2分)

(2) 西宁、拉萨;湟水、雅鲁藏布江(必须与前面的城市一一对应,每空1分,共4分);有利条件:谷地地势低,气温高,风力较小;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原丰富等。不利条件:气温低,热量不足。(合理即可)(4分)

(3)川藏线(1分) 

(4) 青藏线建设里程短;沿线地势平坦,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工程量小,投资少;工程技术难度已基本解决(冻土施工技术);周期短;可以加快青海、西藏两省区民族经济的发展和促进民族的团结。(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得4分。)  

34、 (1)储量丰富,开发利用难度较小。(1分)

(2)受石油资源条件限制,增产困难;国内石油消费增长加快,供需缺口越来越大。(2

(3) ①防止进口石油中断,保障产业和国家安全。(2分)②cd(2分) 

(4) ①促进云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1分)

② 加强了我国边境贸易的发展,促进中国贸易通道的形成,增强云南及西南地区的经济活动;(1分) 

③ 扩大西南地区的国际、国内影响,加强本地的对外联系,促进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1分) 

(5) 进口地区多元化,增加战略石油储备,石油市场国际化,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竞争,节能和提高效益,发展多种形式的替代能源等。(每点1分,共5分) 

35、 (1)A:22℃  B:28℃(2分) 

(2) ① 高山积雪:看不到,因为根据气温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山顶的最低气温约为13℃,因此不会形成高山积雪。 

② 云海奇观:可以看到,根据材料可知,海拔500-1000M为饱和、过饱和空气,容易成云致雨。登山1000M以上时,可以看到云海现象。(每题判断正确1分,解释2分)  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2分) 

 三、选做题 

36、 (1)傣族风情(1分)

(2) A线路短,建路成本低,但经过农田,会减少耕地;B线路长,会加大成本,但节约耕地。(4分) 

(3) 优势:自然风光秀丽,人文风情独特,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资源种类多样,搭配协调,经济价值高;独特的地质地貌及傣族文化,具有科学考察及文化研究价值。(3分)

不足:交通不便,通达性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小。(2分) 

(4) 1、交通、食宿、游览等会带来各种生活污染;

2、对当地生物资源产生危害;

3、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

4、各种建筑物导致自然风光视觉效果的破坏;

5、 对当地传统文化风俗的破坏。(每点1分,共5分。只要能结合图中的相关信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37、 (1)降水少,气候干旱;楼兰遗址(罗布泊)。(2分)

(2)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三北防护林。(4分)

(3)土壤侵蚀严重;山地丘陵地形,人口密集,过垦严重。(3分)

(4) 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肥力降低;(2分)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加大科研力度,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限制高硫煤的开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分)(其它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