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卷

2014-5-11 0:34:29 下载本试卷

广东东莞东华高级中学2005-2006学年上学期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卷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依据太阳和太阳活动有关知识,分析回答1~4题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A.太阳    B.月球    C. 地球    D.火星

2.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黑子、耀斑  B. 黑子、磁暴  C. 黑子。极光 D. 耀斑、极光

3.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

A.70年     B.13年  C. 11年  D.1年

4.下列现象中,可能是受到太阳活动影响的是

A.有线电话突然中断    B.沙尘暴频繁  

C.有线广播声音清晰,短波收音机声音不清楚      D.某地连降暴雨,导致洪涝灾害

5、图1是北半球某城市在春分、夏至和冬至三天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指出下列排序与图中相符的是

             图1

A、①夏至日 ②春分日 ③冬至日

B、①春分日 ②冬至日 ③夏至日

C、①冬至日 ②春分日 ③夏至日

D、①冬至日 ②夏至日 ③春分日

  6、下面四幅图(图2)中,表示北半球冬至日的是

  

图2

  7、下列日期中,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是

    A、1月1日  B.10月1 日  C、5月1日  D.8月1日

  8、下列日期中,北京最接近昼、夜长短相等的是

    A.国庆节  B.八一节  C.五一节  D、春节

  9、6月22日下列各地正午太阳最高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广州  D.武汉

  10、下列城市中,6月22日前后,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武汉  D、广州

 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1-13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1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丁丙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

1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4.读下图“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折线乙表示阳光直射B点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B.当太阳直射A纬度时,AB之间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C.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B点移动过程中,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

D.太阳直射点由A点向B点移动的过程中,北纬10°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15.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地球上则看不见

  ①阳光    ② 极光    ③ 彗星    ④ 流星现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6.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量来源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读右图,回答17-19题:

17.指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四种辐射中的

A. A       B. B     

C. C       D. D

18.上图中箭头C 的意义是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D.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9、影响上图中箭头C 的强弱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B、太阳辐射穿过大气路程的长短

C、云量的多少          D、水汽、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20.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又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

  A.氮  B.臭氧   C.二氧化碳  D.氧

21.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

  A.散射作用      B.吸收作用

  C.反射作用      D.保温作用

22.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弱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天气状况          B.地面状况

  C.昼夜长短           D.太阳高度角

23.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不同地区间的地势高低差异    B.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不同地区间的干湿程度差异    D.不同地区间的冷热不均热量差异

读下图回答24-25题

 甲      乙         丙         丁

24、在上述气温的垂直变化示意图中,对流运动旺盛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25、若该地气温垂直变化由甲依次演变到丁,可推知该地:

10km

 
A、大气污染减轻          B、大气污染加重 

 

C、大气污染状况没有改变物    D、大气污染彻底消除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读“热岛效应”示意图,回答26~28题。

26.“热岛效应”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co2温室效应,导致城市变暖      B.臭氧层的破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

C. 城市大量工厂、家庭炉灶、交通车辆大量消耗能源释放废热

D. 城市水域面积小,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不大

27.很多城市在市区与郊区之间广种花草林木,其主要目的是

A.避免市区大气污染物污染郊区        B.对市区降温、增湿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28 .在图示城市郊区拟建一大型火电站,火电站与市中心距离不应低于

A.30km     B.45km       C.20km    D.65km

我国北方冬季常有低温冻害,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回答29~30题

29.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地区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   10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

B、   10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C、   10月6日易出现霜冻

D、   三天的夜晚都不可能出现霜冻

30.深秋时节,农民有时会在农田里燃烧秸秆制造烟雾,这是为了    

A、  增强大气逆辐射,避免农作物受到冻害。

B、  增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利光合作用。

C、  增加地面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

D、  增加空气中的水汽,满足植物对水的需求。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关于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在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B.太阳耀斑在色球层,耀斑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黑子多少变化周期大约11年

  D.通常太阳黑子数目最多时期也是耀斑出现频繁的时期

32.下列现象中,与地球公转有密切关系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B.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3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与下列哪些有关

  A.黄赤交角存在  B.地球大小  C.日地距离  D.地球公转

34.在下列各纬度中,一年之中有太阳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分别是

A.10°N  B.35°S    C.65°N    D.75°S

35.大气对流层的特点有:

  A.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C°

  B.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对高空飞行有利

  C.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D.上部暖,下部冷  

36.对流层大气中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红外线的主要是:

  A.二氧化碳  B.水汽   C.臭氧   D.氮气

 

 37.太阳高度角大,则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高,这是由于:

  A.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多    B.大气逆辐射强

  C.地表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D.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径短,被削弱的少

 

  38.地球上的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是因为

  A.大气中的臭氧强烈吸收紫外线

  B.大气中的水汽和CO2,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通过大气逆辐射直接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

  D.大气中的水汽和CO2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39.有关“气温垂直分布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B.③层利于飞行

 C.②层里有大量臭氧吸收太阳的紫外线

 D.①层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旺盛,天气复杂多变

40.大气水平运动要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在上述三种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下图中4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北半球风向的是正确的是

B

 
1010(hpa)                  1010(hpa)

A

 


              1020                    1020

              1030                     1030

D

 
              1030(hpa)                  1030(hpa)

C

 


              1020                     1020

              1010                     1010    

A. A   B. B      C. C          D. D

  

               


.读图分析、绘图、表述题(共25分)

  

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上图),完成下列要求:(每项1分,共15分)

   ⑴下列各地中,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的地点是(  )

     A、20°N,  30°E  B、25°N, 25°E 

C. 23.5°N, 60°W  D. 40°S,  120°W

   ⑵ 画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

   ⑶写出①②③④点的节气名称及其日期。

     ①          ②          

     ③          ④            

   ⑷ 画出③位置时昼半球、夜半球的状况(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⑸ 当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它刚好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附近。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⑹ 当地球位于⑥位置时太阳直射的位置正处于图7中的    段。

                   

   

⑺ 当地球运行到⑤位置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               

  ⑻ 当地球运行到①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       B. 北半球昼夜等长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D. 南极圈内为极昼

 ⑼ 当地球运行至① 位置时,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

  A.上海    B.广州    C.海口    D. 北京

2、请表述当地球运行至① 位置时,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情况。(10分)

(1)昼夜长短的变化:(5分)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5分)

                                        

 

                                         

 

四.实验题探究(共10分)

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写出实验用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共10分)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答案:

一  1—5  AACCA       6---10  CAACA  

11---15  DBACD     16---20  BBDCC

21---25  ADDAB     26---30  CBDBA

二 31  CD   32 AC   33 AD   34 AD   35 AC   36 AB   37 CD   38 BC   39 CD   40 BC

三 1(1)A   (2) 略  (3) ①夏至日 6月22日 ②秋分日9月23日 ③冬至日 12月22日 ④春分日 3月21日

(4) 略   (5) C   (6)  a 

(7)昼短夜长  昼渐长夜渐短 (8)23°26N    A  (9) D

2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都有极昼现象. 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南半球反之.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其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小.

实验器材

一瓶胶水,一个地球仪和少量墨水

实验步骤

1.    在胶水中加入少量墨水,并搅拌均匀.

2.    将少量搅拌好的混合物倒在地球仪表面,使其在地球仪表面自然流动

3.    流动一段距离后,沿地球自转方向转动地球仪,约转动几十秒后,再观察混合物流动的路线.

实验结论

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由于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