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下册综合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大致和纬线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2.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A.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B.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C.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D.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
3.就东部地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最高 B.是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带
C.能源、原材料不足,水资源相当丰富 D.拥有较多的高等院校,具有科技文化优势
4.华北平原和南疆都是我国棉花基地,两者相比不同的生长条件是( )
A.春播期雨水少 B.夏季高温多雨
C.秋季晴朗少雨 D.沙质土壤
5.下列叙述中,三大经济地带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
A.都临海,都有大河入海口 B.都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
C.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 D.都有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6.关于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的正确叙述是( )
A.水分条件的变化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B.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冬小麦
C.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D.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土壤的肥力较好
7.下列关于经济区的的区位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位于东南沿海,靠近东南亚,距港、澳也不远,便于引进外资,具有改革开放的前沿门户优势
B.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地处东南沿海,有铁路通过,海运十分便利,经济腹地广大,经济影响几乎遍及全国
C.环渤海经济区位于我国北方,既可通过海运与东北、华东、华南及至海外往来,又可通过铁路和内河航运与占全国1/3人口的长江流域各省市沟通
D.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地处沿海中段和长江口,经济腹地广大,外引内联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显著
8.有关我国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及我国三大自然区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兰州—昆明—西藏东南部,它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
B.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它是东部季风区内华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和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界线
C.2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从东北的大兴安岭起,斜向西南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它是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
D.16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其西段是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分界线
9.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差异有( )
A.甘新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 B.陕甘宁地势低平,云贵川地形崎岖
C.新疆的河流皆为内流河,西藏的河流皆为外流河
D.青海高寒干旱,甘肃温暖湿润
10.关于三大自然区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是以地貌、水文这两大要素作为依据划分的
B.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是以气候、水文这两大要素作为依据划分的
C.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是以地貌、气候这两大要素作为依据划分的
D.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东北部地区
11.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及该地区导致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 )
A.黄土高原——自然因素 B.黄土高原——人为因素
C.南方低山丘陵——自然因素 D.南方低山丘陵——人为因素
12.下列严重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灾害是( )
①水旱灾害 ②台风 ③寒潮 ④土壤侵蚀 ⑤火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13.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
A.植被破坏 B.人口过渡增长 C.贫困 D.环境恶化
14.下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中,属于农业技术方面的是( )
①深耕改土 ②打坝建库 ③培植草木 ④轮作套种 ⑤地膜覆盖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15.开矿也能造成水土流失是因为( )
A.小煤矿的采煤效率太低,浪费严重
B.为了挖煤人们采用轮荒等耕作制度
C.采矿破坏了地下含水层的正常运行
D.露天煤矿建设中,大面积挖开原生地面破坏植被
16.关于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应重治理轻开发
B.提高植被覆盖率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
C.注意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其原因是黄土高原小流域广布,且易治理
D.从黄土高原现代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分析,人为因素绝对高于自然因素
17.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土流失不可治理 B.人为因素是黄土高原现代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C.修筑梯田是做好水土保持的基本前提 D.开矿会加剧水土流失,故应少开矿
18.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的多种方式中,最为严重的是( )
A.樵采 B.营造宫殿 C.过度放牧 D.毁林开荒
19.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是( )
A.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B.科技兴农
C.压缩农业用地 D.封山育林
20.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B.粮食作物以谷子为主
C.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年降水量在800mm左右 D.黄土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
21.我国目前荒漠化仍在蔓延的主要地区是( )
A.水田地区和旱作地区 B.旱农地区和草原牧区
C.河谷灌区和草原牧区 D.旱农地区和高原地区
22.内蒙古草原载畜量的分布特点是( )
A.从东向西逐渐降低 B.从西向东逐渐降低
C.从南向北逐渐降低 D.从北向南逐渐降低
23.导致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条件由东向西逐渐变干 B.水分条件由西向东逐渐变干
C.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D.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加
24.2001年3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因
D.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25.下列位于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的沙地或沙漠是( )
A.科尔沁沙地 B.呼伦贝尔沙地
C.腾格里沙漠 D.巴丹吉林沙漠
26.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雨年有利于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7.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 )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的土地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 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2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荒漠化是荒漠扩张的过程
B.荒漠化的防治战略和对策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恢复自然植被
D.土壤有机质减少是荒漠化迹象之一
29.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设置沙障 B.引水拉沙
C.恢复自然植被 D.禁止放牧
30.预防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是( )
A.建立早期预警系统 B.消除贫困
C.营造防护林 D.迁移人口
二、双项选择题:
31.有关东部季风区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较平坦,海拔均在500米以下
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在800毫米以上
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D.河流均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32.有关我国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及我国三大自然区分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一兰州一昆明一西藏东南部,它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界线
B.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一淮河一线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它是东部季风区内华北温带湿润地区和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界线
C.200mm等降水量大致从东北的大兴安岭起,斜向西南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它是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界线
D.16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其中广东,台湾的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可达2000mm以上
33.关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为主,新疆的地形有“三山夹两盆”之说
B.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C.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
D.内蒙古高原东部的草原是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我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
34.关于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垦殖历史很早 B.人地关系缓和
C.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D.宜农荒地较少
35.黄土高原注重小流域综合治理,其原因有( )
A.小流域数量多、分布广 B.小流域是泥沙源地和水土流失地
C.小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D.小流域的植被破坏最严重
36.关于西北地区西部荒漠化的特征,正确的表述是( )
A.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B.乌兰布和沙漠是自然因素、地质时期形成的原生沙质荒漠
C.土地退化、下伏沙层裸露是科尔沁沙地荒漠化的特征
D.塔克玛干沙漠水资源贫乏或很难利用,几乎寸草不生,改造难度大
37.常见斑点状土地荒漠圈的地方是( )
A.塔里木河下游 B.呼伦贝尔草原
C.锡林郭勒草原 D.科尔沁沙地
38.由于工矿开发等基本建设过程中,引起荒漠化的地区是( )
A.呼伦贝尔 B.科尔沁
C.内蒙古东胜 D.内蒙古准格尔
39.下列不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的是( )
A.气候干旱少雨 B.地表反射率增加
C.大风日数多 D.沙尘暴频繁发生
40.关于沙漠形成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原生沙漠
B.毛乌素和科尔沁沙地属原生沙质沙漠
C.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退化——沙丘活化,属次生沙漠
D.乌兰布和沙漠是典型的原生质沙漠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二、双项选择题: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答案 |
三、综合题:
41.读下图表,按要求回答问题:
城市代号 | 一月平均气温(℃) | 七月平均气温(℃) | 年降水量(mm) |
① | -4.0 | 4.6 | 500 |
② | -4.7 | 26 | 641 |
③ | 3.3 | 27.9 | 1220 |
④ | 12 | 20 | 81 |
(1)图中A、B所在的区域为_____________区,C为___________区,D为__________区。
(2)C、D区的交界线上有________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_____山脉。
(3)A、B间以_______________为界,自然环境差异明显。
(4)A与C相邻处的温度带为_______________带,B与C相邻处的干湿地区属____________地区。
(5)表中数据分别为我国四大地区四城市的气候资料,其与图的对应关系是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6)C与其他地区比较,夏季气温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气候特征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涵盖的地区中,可分属我国哪些经济地带?(按_________经济地带——××省、××区列出)
(2)下列四种作物中,在本图所示地区内有分布的是( )
A.冬小麦 B.春小麦 C.茶 D.甜菜
(3)在图中用文字标出“石太线”和“石德线”。
(4)在图中用虚线画出新建成的以运煤为主的两条铁路线,一条正在修建的铁路线,并注出起止地名。
(5)国内工业区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工业区,该区属_____________经济地带,自然区属_____________区中的_______________地区。
(6)图内发展纺织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分析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总量
地带 | 国内生产总值(%) | 人口总量(%) | 人均GDP(元) |
东部 | 58 | 41.2 | 7594 |
中部 | 28 | 35.7 | 4426 |
西部 | 14 | 23.1 | 3456 |
材料二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年份 | 1980 | 1985 | 1990 | 1995 | 比重增减 |
东部 | 52.3 | 52.9 | 53.8 | 58.3 | +6.0 |
中部 | 31.2 | 31.1 | 29.8 | 27.6 | -3.6 |
西部 | 16.5 | 16.0 | 16.4 | 14.1 | -2.4 |
(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三个地带GDP的人均差异比总量差异要_____(大、小)一些。材料二也告诉我国各地带GDP所占比重只有__________在逐年增加,而
__________和________则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的______________差距进一步拉大。
(4)反映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 )
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GDP
B.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
C.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
D.GDP、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
44.根据下图所反映的人地关系问题,将下列合适的选项填入相应代码后的横线上。
(1)人口增加 (2)水土流失 (3)粮食短缺 (4)人均耕地减少
(5)需要更多劳力 (6)植被破坏 (7)燃料需求增加 (8)乱垦荒地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 F.__________ G.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
45.读“沙坡头试验站的流沙固定”图,回答问题:
(1)ABC三地中______________是沙坡头。
(2)图中河流是_______________,山脉是_____________,沙漠是______________。
(3)沙坡头位于宁夏____________县,为防御流沙对铁路的侵袭,科研人员中这里设置了________________沙障。
(4)沙障的功能,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选修下册综合练习(二)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C | A | C | B | D | C | D | B | A | C | B | A | B | D | D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D | B | A | A | A | B | A | A | C | A | C | D | A | C | A |
二、双项选择题: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答案 | CD | BD | CD | AD | AB | CD | BC | CD | AC | AC |
三、综合题:
41.(1)东部季风 青藏高原 西北干旱半干旱
(2)昆仑 阿尔金
(3)秦岭——淮河
(4)暖温 湿润
(5)A一② B一③ C一① D一④
(6)低温 地势高
42.(1)东部经济地带——京、津、冀、鲁、辽 中部经济地带——晋、内蒙古
西部经济地带——陕
(2)ABD
(3)略
(4)图略(大秦线、焦石线、神黄线)
(5)京津唐 东部 东部季风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
(6)原料充足,接近棉花产区;能源丰富(有煤、石油);交通便利(铁路、海运);老纺织工业基地,消费市场大。
43.(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2)经济发展速度 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3)小 东部 中部 西部 经济发展水平
44.A(1) B(4) C(3) D(7) E(8) F(5) G(6) H(2)
45.(1)A
(2)黄河 贺兰山 腾格里沙漠
(3)中卫 草方格
(4)增加地面粗糙度,削减风力 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利于固沙植物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