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区石角梓琛中学2005-2006学年
期中考试
地 理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两道大题,总分100分,时量120分钟。
2.总页数为12页。
3.将所有的答案做到答题卡上。
|
1.该天气现象是( )
A.冬天大风寒潮天气 B.东南沿海台风天气
C.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 D.长江流域伏旱天气
2.该天气系统是( )
A.快行冷锋 B.反气旋 C.强热带气旋 D.准静止锋
3.右图是台风移动路径图,图中所示路径不可能的是( )
读《1981年8月27日20时生成的热带气旋中心位置及其移动路径图》,表中反映该天气系统强度演变过程的中心海平面气压值和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值。回答4—6题。
时间 | 27日20时 | 28日08时 | 28日20时 | 29日08时 | 29日20时 | 30日08时 | 30日20时 | 31日08时 | 31日20时 | 9月1日8时 | 1日20时 | 2日08时 |
位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海平面气压hPa | 992 | 990 | 985 | 980 | 975 | 970 | 965 | 955 | 955 | 950 | 965 | 980 |
最大风速m/s | 20 | 22 | 25 | 30 | 32 | 33 | 35 | 40 | 40 | 45 | 35 | 30 |
4.本次热带气旋最大强度出现在( )
A.8月27日20时 B.8月29日08时
C.9月1日08时 D.9月2日08时
5.根据卫星云图测得9月1日20时该热带气旋半径为300千米,此时深受其影响的省区是( )
A.琼、粤、桂 B.台、粤、闽 C.沪、苏、浙 D.浙、沪、闽
6.某地(30°N,121°E)9月1日08时吹( )
A.偏南风 B.偏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
7.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台风过境气压变化的是( )
下图是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地区分布图,完成8—9题。
8.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 )
①季风地区 ②信风带 ③西风带 ④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地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当M地发生洪涝时,可能出现洪涝的地区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是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台风什么时候最接近该地( )
A.14时 B.16时
C.19时 D.22时
11.在19时风速突然降低是因为( )
A.台风减弱 B.台风中心经过
C.台风消失 D.台风停滞不前
12.当台风逐步接近该地过程中,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2004年9月2日至5日,四川省出现了入汛以来最大的一次区域性降雨过程,9月4日,重庆市也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强降雨天气过程。据统计,两省(市)因灾死亡达10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几十亿元。据此回答13—16题。
13.近年来,长江干流的水灾频繁,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B.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气候反常
C.喜马拉雅山阻挡了潮湿空气的流动
D.长江中上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14.从全球范围看,造成经济损失最惨重的自然灾害是( )
A.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沿海地区的风暴潮 D.臭氧层被破坏
15.目前,对暴雨洪涝灾害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 )
A.利用气象卫星 B.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C.利用探测气球 D.气象台人工监测
16.暴雨往往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洪涝 D.滑坡、泥石流
2005年3月28日23时9分(东7区区时),印度尼西亚的尼亚斯岛附近海域发生8.7级强烈地震。不久又相继在该岛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和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发生强烈余震,这些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据此回答17—19题。
17.该8.7级地震发生时,纽约(西5区)为 ( )
A.29日10时9分 B.27日11时9分
C.27日12时9分 D.28日11时9分
18.该岛附近作为板块边界的海沟的走向为 ( )
A.东西向 B.东北——西南向
C.南北向 D.西北——东南向
19.该海沟两侧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2004年12月26 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回答20-21题。
20.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 )
①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 ②特大风暴潮引起的
③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④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 )
①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②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③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 ④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 ( )
23.若不考虑岩性影响,在A、B、C、D四地修建公路,不易出现滑现象的是( )
读我国特大或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据此回答24—26题。
24.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或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 D.华东地区
25.六大区域中发生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少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26.针对这种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B.开垦梯田 C.增加城市建设 D.减少降水
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可以进行预报。如图是2003年9月5日,中央电视台公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图。(3级表示泥石流、滑坡发生的可能性较大,4级表示泥石流、滑坡的可能性大,5级表示泥石流、滑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据此完成27—28题。
27.造成图示中泥石流、滑坡可能发生的原因是( )
A.植被破坏严重 B.降雨量大
C.受工程施工的影响 D.受地震的影响
28.图示中受泥石流、滑坡威胁较大的省(区、市)是( )
A.鲁、冀、辽、陕 B.陕、渝、鄂、豫
C.黔、滇、湘、赣 D.闽、浙、新、藏
1999年9月21日,我国台湾省南投县发生了7.6级地震(如下图),震源深度约1000米,余震不断,造成了台湾地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据此回答29—30题。
29.有关此次地震,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在北京和台北测到该次地震的震级均为7.6级
B.地震发生时台湾海峡一艘海轮上的人先感到海轮上下颠簸,尔后左右摇晃
C.A地与B地震中距相同,但烈度不一定相同
D.台湾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它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上
30.这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原因是( )
①震级高②余震强烈③震源较深④没能准确预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32下列地理现象,哪些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 )
①云南某地发生的地震 ②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的特大洪水
③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 ④上海地面下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3.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季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办法有( )
A.缩减良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B.加大地下水开发的力度
C.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D.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34.下列现象中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有( )
A.火山爆发 B.工业“三废” C.土壤盐碱化 D.交通拥挤阻塞
35.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污染
C.不利的国际环境 D.庞大的人口数量
36.关心和保护生物群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竞争性原则
历史上,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曾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当前世界人类仍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结合相关的知识回答37—39题。
37.图2是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请阅读分析说明图中a、b、c分布区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a为森林破坏严重区 B.b为酸雨严重区
C.c为荒漠化严重区 D.发达国家这些问题较少出现
38.图2中,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b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 )
①森林的砍伐 ②工业排放的废气 ③建筑工地上的扬尘
④汽车排放尾气 ⑤家庭炉灶 ⑥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②⑤
39.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在20%,6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只剩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急剧增长 B.盲目垦荒及商业性的采伐
C.长江流域洪灾频繁,造成水土流失 D.“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
读图5,完成39—40题。
D.①、②两地区均为我国的粮食主产区
40.有关该地区生态环境或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B.②区水土流失严重
C.①区应退耕还林、还草,维护生态平衡
D.②区在纬度较低的区域应大力发展林业,提高森林覆盖率
清城区石角梓琛中学2005-2006学年
期中考试答题卡
地 理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两道大题,总分100分,时量120分钟。
一、 选择题: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答卷中,本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答案 |
|
|
|
|
|
|
|
|
|
|
41.读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9分)
⑴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从南至北依次为 _ _______流域、 ______ 平原和 平原,从干旱季节分布看,春旱常出现在 _ 平原,主要原因是 。伏旱常出现在 平原,主要原因是 ____ 。
⑵我国旱灾多发生在气候比较湿润的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我国干旱频次>30的三个地区又是我国洪水灾害多发地区,水旱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⑷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中,沙尘暴多发地区是 ,形成沙尘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防措施是 , 。
⑸为减轻旱灾,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⑹说明东部地区旱灾损失严重的原因。
42.读“受不同海平面升高影响下某国土地变化图”(图中虚线为国界线)(图13),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⑴图中A为 国,B为 国。
⑵A国水灾特别多的原因是什么?
⑶海平面升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⑷该国为避免因海平面升高造成土地减少的危害,可采取的措施是
⑸分析该地区风暴潮比较严重的原因?
43.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北纬3.9度、东经96度)发生8.7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0公里。地震引发强大的海啸,给印度洋北岸国家造成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根据以上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1分)
⑴地震发生时,处于震中海面上的轮船上的乘客 ( )
A.只感觉到上下颠簸 B.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后感觉到左右晃动
C.只感觉到左右晃动 D.先感觉到左右晃动,后感觉到上下颠簸
⑵中国救援队到达灾区后,看到的以下情形,哪些是真实的?( )
A.去印尼的救援队说灾民们饥寒交迫,蜷缩在凌厉的寒风里
B.去泰国的救援队说看到许多着黄色佛袍的僧侣
C.去马尔代夫的救援队说这儿地势低平,有许多的岛礁
D.去印度东部沿海的救援队说这儿雨水太多,经常阴雨连绵
⑶受本次海啸袭击严重的印度东部沿海(图中字母C一带)农业发达,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⑷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经常遭受飓风、海啸和风暴潮的袭击,并造成巨大损失。请简要说明其自然原因 。人类可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
⑸中国与A、B半岛上的国家开展经济合作时,提出了合作建设泛亚铁路和合作开发澜沧江流域的意向或方案,请根据所学有关地理知识在建设泛亚铁路和开发澜沧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的关系?
⑹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都很丰富的金属矿是______矿。
⑺此次地震发生后引起了海啸,斯里兰卡东部沿海出现海啸的时间约在地震产生后___ ___小时左右。可见人类面对此类海啸灾害,只要加强对______________的监测与预报,建立好________系统是可以预防或减轻灾害的。
⑻孟加拉湾沿岸地区比暹逻湾沿岸地区离震中远得多而受海啸的破坏和影响却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地震发生后引起海啸,海浪在到达沿岸港湾和海滩时浪高比在大洋中要高很多,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⑽自然灾害的产生往往具有关联性,这次自然灾害的主灾害是___________,产生的主要关联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等。
⑾据报道: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海啸中,丧生和失踪的外国游客中以北欧人居多利用所学的旅游地理相关知识试分析其原因?
⑿由印度洋海啸可以看出,地质灾害具有( )
①地域性 ②季节性 ③关联性 ④人为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4.读1992-1993年中国年平均降水pH值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1)在我国,酸雨的主要类型是________型酸雨。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地区,其中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酸雨对淡水养殖业造成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我国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酸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