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中试题
200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计60分)
1、流经三大自然区,流域跨三个经济地带的河流是 ( )
A、长江 B、黄河 C、海河 D、珠江
2、下列地理事物由大到小或由强到弱排列的是 ( )
A、 区位优势:东部、中部、西部 B、作物熟制:东北、华中、华南
C、面积:东部、中部、西部 D、GDP的增长:西部、中部、东部
图1是我国东部某山地地形剖面图及自然带垂直分布图,读后完成3——4题:
3、该山地位于 ( )
A、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B、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C、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D、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4、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5、从卫星云图上能清晰看到台风的中心位置及移动方向,其卫星云图的获取来自 ( )
A、RS技术 B、GIS技术 C、GPS技术 D、观测资料
6、我国国土整治要因地制宜,分层次、有步骤进行是基于 ( )
①国土资源辽阔,地域差异显著 ②国土的开发程度和利用率比较高
③人地关系日趋和谐 ④资源破坏和环境恶化 ⑤综合国力强大
A、①②③⑤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④
下表为我国某地气候统计资料,据表完成7——8题:
月 份 项 目 | 1月 | 4月 | 7月 | 10月 | 全年 | ||
风力≥8级的日数 | 1.5 | 5.6 | 0.6 | 0.8 | 21.4 | ||
平均气温(℃) | —3.2 | 13.7 | 27.3 | 14.4 | 13.2 | ||
降水量(㎜) | 3.3 |
43.2 | 247.3 | 26.2 | 669.4 |
7、该地可能位于 ( )
A、松嫩平原 B、华北平原 C、宁夏平原 D、江汉平原
8、该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荒漠化的防治
C、商品农业基地的建设 D、农业中低产区的治理
移民问题是三峡工程建设中具有艰巨性、复杂性的问题,备受公共关注。回答9——10题
9、三峡百万移民安置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 )
A、库区生态脆弱,环境容量不足 B、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
C、该地区教育科技落后 D、该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
10、三峡库区移民的安置应立足于 ( )
A、扩大耕地面积 B、鼓励移民远迁 C、调整农业结构 D、发展非农产业
读下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12.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
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B.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
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D.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
13.图中铁路运输的物质中,运量较大的物资可能是 ( )
A.煤炭 B.机械产品 C.棉花 D.粮食
读南昆铁路示意图,完成14—16题。
|
14.南昆铁路沿线地区不可能看到的地貌景观有 ( )
A.峰林 B.冲积扇 C.沙垄 D.钟乳石
15.与南昆线相接的铁路线有 ( )
A.成昆 贵昆线 B.湘黔线 黔桂线 C.昆河线 川黔线 D.黔桂线 黎湛线
16.南昆线的建设对下列经济活动有利的是 ①云南磷矿外运 ②贵州煤炭外运 ③红水河水能开发 ④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⑤昆明鲜花出口 (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已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该铁路穿越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将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据此回答17—19题。
17.青藏高原地区青稞、小麦、豌豆等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温高,雨量充沛 B.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条件优越
C.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18.青藏地区的农田、村镇、城市主要分布在 ( )
A.三江源地区 B.横断山及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
C.藏北高原和昆仑山南麓 D.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19.规划中的进藏铁路有青藏、滇藏等线路,目前先兴建青藏铁路的最重要原因是( )
A.滇藏铁路要穿越我国地震、泥石流和滑坡多地区
B.滇藏铁路线路太长、且沿线地区气候恶劣
C.青藏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发达,铁路建设的投资小
D.青藏铁路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开发藏北地区的矿产资源
右下图下部为某岛屿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上部是该区相关地理事物沿线变化图,回答20—22题:
20.岛屿名称 ( )
A.台湾岛 B.海南岛
C.马达加斯加岛 D.古巴岛
21.对该岛生活、生产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 )
A.寒潮、洪涝 B.台风、地震
C.干旱、台风 D.地震、洪涝
22.①、②两条条曲线可能代表的分别是 ( )
|
23、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
A、围湖造田 B、森林破坏 C、兴修水利 D、退耕还湖
24、关于湿地的发展方向,正确的是 ( )
A、通过湿地改造,发展种植业 B、利用湿地自然条件,建立蔬菜、瓜果基地
C、利用湿地水域,合理发展水产业 D、利用湿地大力发展畜牧业
25、引起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 )
A、酸雨严重 B、过度樵采、放牧 C、地震 D、火山
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26—28题。
26.A地形区丰富的新能源是( )
A.水能、风能 B.太阳能、地热能
C.生物能、核能 D.天然气、石油
27.A地形区土地利用主要类型是( )
A.林地 B.草地 C.耕地 D.沙漠
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地形区是华北平原 B.地形区的河流多属内流河A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
C.A是塔里木盆地 D.夏季A、B、C三地,气温的日较差最大的是A地
读下面针阔叶混交林在3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海拔高度分布表,回答29—30题。
29.①②两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降水量
30.②③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量 C.光照 D.坡向
31.自古以来黄土高原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 )
A.使土壤的肥力得以恢复 B.增加了耕地面积
|
32.垂直地带性显著的地区通常( )
A.绝对高度大而相对高度小 B.纬度低,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均大
C.相对高度大而绝对高度小 D.纬度高,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均大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33—34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强沙尘暴次数 | 5 | 8 | 13 | 14 | 23 |
土地沙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 1560 | 2100 | 2460 |
33.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34.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35.2000年8月—9月,三峡库区首批外迁移民7000多人迁到沪、浙、粤、苏等省市,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峡移民的基本方针是异地安置 B.三峡移民外迁是自发外迁
C.三峡库区土地容量严重不足 D.迁入区人少地多,生产资料十分充足
2002年7月4日,我国首次利用黄河上人工水库拦蓄的水形成人造洪水,对黄河下游“地上悬河”进行冲沙减淤试验。据此回答36—37题。
36.此次试验所用的水主要来自( )
A.三门峡水库 B.小浪底水库 C.刘家峡水库 D.丹江口水库
37.关于利用人造洪水冲沙减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措施是治黄之本 B.人造洪水能冲沙减淤是因为提高了水流速度
C.人造洪水能冲沙减淤是因为抬高了水位 D.人造洪水能减少水土流失
38.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
)
A.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B.重灾区大规模移民,并不再布局大、中型企业
C.在中、下游修建蓄洪水库
D.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
品有 ( )
A.木材
B.蔬菜
C.花卉
D.水果
40。自然保护区名称与主要保护对象相对应的是 ( )
A.鼎湖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B.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C.盐城-红树林生态系统
D.锡林郭勒-绿洲生态系统
|
一、选择题答题栏(共6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41、图13为上海市21世纪产业沿轴线发展模式图,
从市中心向外围依次为中心商务区、第三产业为主
的综合功能区、第二、三产业为主的综合功能区、
第一、 二产业为主的综合功能区。读图分析回答
下列问题:(12分)
(1)据统计,1992年底,仅占全市土地面积4.4%的
原市区的工业企业、职工人数和工业总产值分布占全
市工业的41.57%、54.79%、56.63%。这表明上海的
产业布局最集中在 ,占据了 产业
的最佳区位。这种布局状况,可能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
的题有:① ;② ;
③ ; ④ 。
(2)上海市的道理交通网为 式布局。
(3)上海市外围发展第一产业,应建成 基地。
(4) 上海市成为我国最大商业中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
在进行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阶段,专家们将长江三峡工程与曾因生态和环境问题引起国际上很多争议的埃及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工程作了对比研究,认为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对三峡工程有借鉴意义。
(1)在图中用“∥”标出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从图中看该工程位于长江 游。
(2)试从气候条件和水系条件分析流经三峡工程的年径流量远高于流经阿斯旺工程的年径流量的原因:
①气候条件:三峡工程
阿斯旺工程
②水系条件:三峡工程
阿斯旺工程
(3)阿斯旺工程建成后,导致海岸线退缩,请分析其成因:
(4)阿斯旺工程的首位目标是 的需要,长江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是 的需要。
|
(1)将下列备选答案前的数字序号分别填在相应的经济地带后的括号内:
|
④秦山核电站 ⑤河南省 ⑥二滩水电站
A经济地带有( )。B经济地带有( )。C经济地带有( )。
(2)从三大经济地带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考虑,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其他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适宜建立在
经济地带;出口商品基地宜建立在 经济地带。
|
读图7和图8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土资源公报报道,全国现有耕地面积为23396.22万公顷,园地1108.16万
材料: 据2003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全国现有耕地面积为23396.22万公顷,园地1108.16万公顷,林地23396.76万公顷,牧草地26311.18公顷,其他农用地2550.83万公顷,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535.42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14.52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356.53万公顷,其余为未利用地。
(1)写出图中字母或数码所表示的自然地理单元名称。
三大自然区:A 、B 、C 。
自然地区:① 、③ 、⑤ 。
(2)我国自然区划划界的主要依据是 。
(3)图8表示的主题是( )(填数字代码)
①天然气资源的分布 ②主要贫困县的分布 ③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分布
④森林资源的分布 ⑤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
(4)在图8中用图例/////画出西部大开发的地理范围。
(5)在西部的开发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
期中试题答案
表格 1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B | A | D | B | A | D | B | D | A | C | C | A | A | C | A | B | B | D | A | A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B | C | A | C | B | B | B | D | A | B | D | B | D | C | C | B | B | D | A | B |
41.(12分) (1)原市区 第三 ①工业用地紧张,企业无发展用地 ②工业污染严重
③工业用地过多,影响城市职能转换 ④工业加重了市区的交通压力(每空1分,共6分)
(2)环行放射状(1分)(3)花卉、蔬菜、肉乳禽蛋(任意答对两个得1分)
(4)上海本身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2分)
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集散的优越地理位置。(2分)
42.(10分) (1)画在三斗坪的西侧;上(2分)
(2)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雨水补给量大;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雨水补给少;(2分)②支流多,水系庞大,汇集的水量多;支流少,汇入干流的径流少。(2分)(3)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大量泥沙在库区淤积,入海的泥沙量和水量都大为减少,导致海浪侵蚀作用增强。(2分) (4)灌溉;防洪(2分)
43.(5分)
(1)①④ ②③⑤ ⑥(每空1分共3分) (2)B A (每空1分共2分)
44.(13分)
(1)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B东部季风区 C青藏高寒区 ①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⑤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每空1分)
(2)地貌、气候(1分) (3)③(1分) (4)略(1分,画错两处不得分)
(5)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整体,一种资源的破坏会造成其他资源,乃至整个环境的变化。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一旦破坏,则很难恢复。(2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是相互依存的,经济发展应以保护生态为前提,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经济效益的丧失。(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