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及其变动

2014-5-11 0:34:48 下载本试卷

地壳及其变动目标测试

一、选择题

  1、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地幔位于:

   A.莫霍界面以上,地面以下 B.古登堡界面以上,地面以下

   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D.古登堡界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2、下列金属元素中,在地壳内含量最多的是:

    A.镁    B.铁    C.铝    D.钙

  3、六大板块中,几乎全在海洋的是:

    A.印度洋板块 B.非洲板块 C.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4、地壳的平均厚度是:

    A.60-70千米  B.33千米   C.17千米   D.6千米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日本群岛的形成是由于:

    A.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形成    B.两个大洋板块相撞形成

    C.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张裂形成 D.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形成

  6、下列地质作用中,属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A.风化作用 B.岩浆活动  C.侵蚀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

  7、亚欧大陆雏形基本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8、破坏性地震是指:

    A.3级以上的地震         B.5级以上的地震

    C.6级以上的地震         D.人有感觉的地震

  9、下列地质年代中,铁矿主要形成在:

    A.中生代    B.古生代    C.元古代    D.太古代

  10、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脉B.阿尔卑斯山脉C.落基山脉  D.安第斯山脉

  11、在沙漠地区常见到的蘑菇石是以下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12、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A.元古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第三纪  D.中生代第四纪

  13、关于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和一个烈度

    B.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大小有直接关系

    C.发生地震时,烈度和震级都因地而异

    D.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中距离没有关系

  14、下列地理事物中,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三角洲    B.沙丘    C.角峰    D.溶洞

  15、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以下哪种作用形成的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16、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变形、变位称为:

    A.地质作用    B.地质构造    C.褶皱    D.断层

  17、如果在野外发现岩石中含有三叶虫的化石,可以确定此岩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8、下列地理现象中,是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

    A.石灰岩溶洞 B.东非大裂谷 C.撒哈拉沙漠  D.长江三角洲

  19、人类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A.新生代第三纪 B.新生代第四纪 C.中生代    D.古生代

  20、在下列岩石中,生物化石只能存在于:

    A.岩浆岩中  B.变质岩中  C.沉积岩中    D.火成岩中

  21、下列我国省区中,地表岩石在温度影响下所受风化作用最大的是:

    A.台    B.琼    C.鄂    D.新

  22、现在世界上的许多高山都是在下列哪个地质年代中形成的: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第三纪  D.新生代第四纪

23、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地壳中的坚硬的岩石组成    B.由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部分构成

C.由地壳和上地幔上部构成      D.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组成

24、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P波传播速度慢于S波

B.P波和S波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C.P波和S波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明显变慢

D.P波只能通过固体,而S波则能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

25、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最大处是:

A.莫霍界面       B.地下1000千米处

C.古登堡界面       D.地下5000千米处

26、到目前为止,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

A.电波测试       B.地震波研究

C.岩石分析方法     D.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

27、地球内部圈层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其划分依据是:

A.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B.各层组成物质的不同

C.各层比重的不同         D.各层的厚度不同

28、地幔的软流层位于:

A.莫霍界面以上  B.上地幔上部  C.下地幔上部  D.上地幔顶部

29、岩石圈的范围是:

A.整个地壳          B.地壳和地幔

C.地壳和上地幔上部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30、下列关于莫霍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地面以下2900千米深处      B.是美国人发现的

C.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纵波速度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部圈层只有水圈和大气圈    B.内部圈层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C.地表以下到地核温度逐渐下降    D.地表以上到大气圈顶部温度逐渐上升

32、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具有一定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就是:

A.岩石   B.矿产   C.矿床   D.矿物

33、既是岩石又是矿产的是:

A.火成岩      B.石灰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34、关于地壳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壳厚度不均,大洋地壳较厚,大陆地壳较薄。

B.地壳上层是硅铝层,主要由花岗岩类组成,呈连续分布状态。

C.地壳下层叫硅镁层,主要由玄武岩类组成,呈连续分布状态。

D.硅铝层主要由玄武岩类组成,硅镁层主要由花岗岩类组成。

35、下列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花岗岩      B.变质岩      C.石灰岩      D.喷出岩

36、花岗岩的主要组成矿物是:

A.方解石、石英、长石      B.方解石、石英、云母

C.长石、云母、方解石      D.石英、云母、长石

37、下列一组全部属于矿物的是:

A.云母、赤铁矿、黄铁矿      B.方解石、长石、石灰石

C.赤铁矿、黄铁矿、花岗岩    D.金刚石、石墨、玄武岩

38、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含量排在第四到第六位的按顺序是:

A.钙、铁、钠    B.铁、钠、钾    C.铁、钙、钾    D.铁、钙、钠

39、最硬的透明矿物是:

A.石墨   B.石英   C.长石   D.金刚石

40、岩石的种类很多,按成因可分为:

A.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     B.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C.大理岩、石灰岩、玄武岩     D.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

41、由氧和硅组成的、透明的柱状或锥状晶体,硬度较大,这种矿物名称是:

A.长石   B.方解石    C.云母   D.石英

42、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排列中,合理的一组是:

A.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   B.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

C.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D.矿物---化学元素---岩石---地壳

43、下列名称哪一组属于地质构造:

A.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     B.火山和地震

C.板块构造和大陆漂移      D.褶曲和地垒

44、确定背斜的最可靠的依据为:

A.岩层向上拱起

B.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相对较老。

C.在地形上往往成为山峰和山岭

D.中心部分岩层相对较老,两翼部分岩层相对较新。

45、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这种构造是:

A.地堑   B.地垒   C.背斜   D.向斜

46、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

A.太阳辐射能和引力能     B.潮汐能和引力能

C.重力能和风能        D.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47、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变位,称为:

A.地质作用      B.地壳运动    C.地质构造    D.断层

48、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侵蚀作用      B.变质作用    C.风化作用    D.沉积作用

49、有关地壳运动的正确叙述是:

A.岩层因受力而发生弯曲,叫褶皱。

B.背斜中心部分岩石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C.岩石首先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断裂构造,叫向斜。

D.水平运动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50、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察觉。

B.地壳运动是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C.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D.地质作用可引起地形变化,而地壳内部结构的变化与地质作用无关。

51、从地质构造来看,东非大裂谷带是:

A.地垒    B.地堑    C.流水侵蚀地区     D.岩浆活跃地区

52、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

A.裂谷或海洋  B.海沟和海岭  C.岛弧链和海岸山脉  D.褶皱山脉和高原

53、板块构造学说中,意见还不一致的问题是:

A.板块构造是指地壳还是岩石圈      B.板块构造运动的方向

C.板块运动能否引起火山、地震      D.板块持久大幅度运动的动力

54、在南极洲人们发现了巨大的煤层,在非洲和印度发现古冰川的痕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是南极洲有耐寒的森林,非洲和印度气温很低。  B.是板块张裂的结果

C.是板块碰撞的结果               D.是大陆漂移的结果

55、科学家依据下列事实推断海底在扩张:

A.离海岭越近,岩石年龄越轻,离海岭越远,岩石年龄越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

B.海底有高原、盆地、海岭、海沟等多种地形。

C.大陆会漂移

D.海底有火山爆发

56、有关岛弧链和海岸山脉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

B.两个大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C.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互碰撞,大陆板块受挤上拱而隆起形成的。

D.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大洋板块受挤上拱而隆起形成的。

57、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叙述是:

A.板块内部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B.板块之间不会出现碰撞现象

C.在板块相碰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高大山脉。 

D.各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最稳定的地方

58、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时,则:

A.必有一个板块俯冲向下成为海洋

B.必有一个板块隆起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C.两个板块合拼成一个板块

D.碰撞处形成巨大的山脉

59、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叙述是:

A.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B.深海沟都是由板块张裂而形成的

C.红海处于板块的消亡地带    D.喜马拉雅山处于板块的生长地带

60、有关大地构造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陆漂移学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

B.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C.板块构造学说是在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产生的

D.联合古陆是在地幔层上漂移、分离的。

61、有关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的表现总是进行得极其缓慢   

B.外力作用的表现总是不易被人们所察觉

C.许多内外力作用都难以发现,所以不会使地壳发生显著变化。

D.内外力作用都可能进行得非常激烈,如地震和泥石流。

62、关于背斜和向斜,经过长期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叙述正确的是:

A.背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B.背斜顶部因受张力,物质容易受侵蚀,常形成山谷。

C.向斜槽部因受张力,物质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D.向斜顶部因受挤压,物质容易被侵蚀,常形成山谷。

 63、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箭头②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
 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D.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64、从图4中可以看出,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有:

图4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B.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C.地壳厚度不均

D.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二、综合题

1、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解答:


(1)图中数码①代表    板块,数码②代表       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板块③与

           (板块名称)相撞形成的;

(2)图中字母A处与B处相比,地壳稳定的是   处,原因是                

 图中字母C处与D处相比,岩石年龄较轻的是   处,原是                

2、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1)图中地震波E是    F是     判断理由               

(2)图中分界面A是    B是   

(3)在界面A上地震波波速变化情况          

   在界面B上波速变化:横波       、纵波      

(4)图中圈层C是   D是   H是   

(5)物质状态:D层   H层  

(6)岩浆主要发源于  层,岩石圈是指  层以上(或由        组成)的圈层。

3、读地壳结构示意图,回答:


(1)图中各层A是    B是   C是   

(2)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大陆部分平均为  ,大洋上平均为  

(3)A层主要是由含  较多的   类物质组成。

  B层的组成中  减少、    增多,由   类物质组成;其分布特点     

(4)C层的组成      

(5)地壳结构特点:             

4、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回答:


(1)图中字母表示的岩石:A      B      C      D     

(2)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分别是:H       I        

   J        K       N       P        Q      

(3)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是指由岩浆到     再到     的过程。

5、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

(1)图中板块是A   B   C   D   E   F  

(2)基本上分布在海洋上的板块是    

(3)图中板块之间的分界类型M是    N是   

(4)板块漂浮在   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之间,地壳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5)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的成因:

东亚岛弧:                      

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                      


6、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

(1)图中板块A是    B是     

(2)图中海底地形C是    D是   

(3)由C处到D处,海底岩石年龄越来越  

(4)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板块向下俯冲而形成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

   而形成       

(5)图中板块的俯冲带E又是    带。

7、读地质构造图,回答:

(1)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理由是             

(2)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理由              

(3)甲处地形是   

   其成因是            

(4)乙处地形   

   其成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