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 目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 亚欧大陆分布面积最大的自然带是:
A、 温带森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苔原带
2、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密切,表现在:
A、 沼泽地植物叶片大,叶面覆盖着蜡层
B、 碱蓬的生长反映了酸性土壤的环境
C、苔藓、地衣的生长反映了寒冷、干燥的环境
D、猴面包树的生长反映了干湿分明的热带环境
3、 海拔高度相近的高山地区,垂直分布层次最多的自然带的山区是在:
A、中纬度的东部季风区 B、亚寒带地区
C、亚热带地中海区 D、热带雨林地区
4、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5、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根本原因是:
A、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后,又无机物形式进入周围环境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体中
C、植物根系的生长和穴居动物的活动对岩石的破坏
D、生物在呼吸和分解过程中能把能量输入环境
6、 根据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正确模式应该是:
A、化学能→太阳能→热能→环境 B、太阳能→化学能→热能→环境
C、太阳能→热能→化学能→环境 D、化学能→热能→太阳能→环境
7、 我国南方应“多养山羊”的经济意义在于:
A、 可缩短食物链,减少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消耗
B、 更能保持生态平衡
C、 便于形成金字塔型的营养级关系
D、 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8、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对气候和自然带的影响属于:
A、 纬度地带性因素 B、经度地带性因素
C、垂直地带性因素 D、非地带性因素
9、 造成南美洲南纬40°以南的东西两侧大陆水平自然带明显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洋流 C、地形影响 D、海陆分布
10、 下列各组气候类型中,同组两种气候基本上属同一种自然带的是: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11、 在低纬大陆西岸缺失的陆地自然带失是:
A、热带荒漠带 B、热带雨林带
C、热带季雨林带 D、热带稀树草原带
12、生物圈的核心部分的厚度是: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13、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的主要来源是:
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产生的 B.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时产生的
C.细菌分解有机物时产生的 D.岩浆在活动过程中分异出来的
14、影响植物分布的最主要的条件是:
A.水分 B.土壤 C.气候 D.光热
15、马尾松和冷杉的分布差异,起主导作用的是:
A.地形 B.光照 C.气候 D.水分
16、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根系却并不发达的植物,通常是生长在:
A.沙漠地区 B.寒漠地区 C.内陆干旱地区 D.沼泽地区
17、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相比,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生物圈是各圈层中厚度最小的
B.它是各圈层中唯一由有机成分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
C.它是各圈层中唯一物质不能运动和更新的
D.它是各圈层中唯一没有明显边界的
18、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生物的出现,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绿色植物可以把太阳能转变为热能 D.环境对植物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是决定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B.气候是决定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
C.热带雨林地区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叶子小,硬叶,叶面覆盖蜡层。
D.碱蓬适宜在红壤与紫色土地区生长
20、在地球外部圈层中,全部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A.水圈 B.大气圈 C.岩石圈 D.地壳
21、生物群落是指:
A.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B.所有生物的总称
C.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相互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体。
D.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连续的能量和物质交换的自然界
22、在绿色植物→蝗虫→蛙→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处于三级消费者地位的是:
A.蛙 B.蛇 C.蝗虫 D.鹰
23、一般来说,愈向食物链后端,对生物体的正确叙述是:
A.生物体的总数量愈多 B.生物体的总质量愈大
C.生物体的总能量愈少 D.生物体的个体愈小
24、某地鼠害严重,从长远利益考虑,应该采取的办法是:
A.提高投放毒饵的数量和密度 B.经常发动群众进行围捕
C.禁止捕杀蛇类和猫头鹰等鼠类的天敌 D.保护好大小粮仓,使老鼠断粮。
25、“蛇岛在1KM2范围内生长着数以万计的蝮蛇,同时有大量的青蛙和鸟类,该岛四季长绿”下列对前面叙述的评论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蛇岛的生态系统已失去平衡
B.蛇岛的生态系统处于暂时的相对的动态平衡
C.赶走飞鸟,捕捉青蛙,可使蛇的数量增加。
D.大量的毒蛇和青蛙不可能同时存在
26、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环境好,10年后达到1000只,20年后达到6000只,又过了三年只剩下42只,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气候恶劣,大批驯鹿冻死。 B.大量捕杀,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C.过度繁殖,饥饿而死。 D.漂洋过海,迁移他乡。
27、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
A.太阳 B.大气 C.水圈 D.土壤
28、下列生物在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处于次级消费者地位的是:
A.狐狸和麻雀 B.松树枝叶和果实
C.松鼠和小虫 D.细菌和真菌
29、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是:
A.循环流动 B.单向流动 C.按10-20%增加 D.能量不变
30、下列有关生态平衡的叙述,有明显错误的是:
A.生态平衡就是指动植物数量上的平衡 B.生态平衡就是相对的动态平衡
C.林区滥伐森林,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D.严重污染环境,也会破坏生态平衡。
31、某氮肥厂废水不断排入河中,河中鱼类大量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A.中毒死亡 B.饥饿而亡 C.缺氧而亡 D.缺少饵类
32、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认为: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那么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环境
33、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
A.土地 B.庄稼 C.耕牛 D.农民
34、生态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动态平衡,其发展变化过程呈现为:
A.不平衡---平衡 B.平衡---不平衡
C.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D.平衡---不平衡---平衡
35、破坏生态平衡的方式多种多样,从全球角度看,当前尤以:
A.火灾为重 B.污染为重 C.地震为重 D.台风为重
36、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
A.地理环境 B.自然带 C.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
37、世界上经度地带性最明显的是在下列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
A.北美大陆 B.南美大陆 C.亚欧大陆 D.非洲大陆
38、自然带明显呈带状且南北对称分布的是:
A.南美大陆 B.亚欧大陆 C.北美大陆 D.非洲大陆
39、下列属于纬度地带性现象的是:
A.横断山区植被的垂直变化
B.东北平原至塔里木盆地植被的变化
C.亚欧大陆出现的亚寒带针叶林
D.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山麓出现的荒漠
40、苔原带内代表性动物是:
A.河马 B.驯鹿 C.长颈鹿 D.骆驼
41、根据大陆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北纬250—350之间的大陆东部的自然带是:
A.热带季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42、南半球缺少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3、有关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带性包括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B.地带性只指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C.非地带性的环境不会受到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地带性特征明显的地区绝不会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44、下列各选项中,能反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特征的有:
A.红壤是典型土壤 B.夏季炎热干燥
C.森林茂密多层,藤本植物繁多。 D.驼鹿、紫貂是代表性动物。
45、在各自然带和气候类型中,自然带相同而气候类型不同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46、若山体的高度大体相同,垂直自然带最复杂、最典型的地区是:
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高纬地区 D.沿海地区
47、下列分布属非地带性现象的有:
A.黄河中下游的落叶阔叶林带 B.亚欧大陆中部的温带草原、荒漠
C.天山山麓地带的绿洲 D.安第斯山区的高山植物区
二、综合题
1、 读生态系统内部的能量流动图,回答:
(1)图中生态系统的组成是:A B C D E
(2)生态系统内部的能量流动过程:由 → →
(3)太阳能通过 进入生态系统,经消耗后,通过各种途径释放到
环境中的 , 被生物重新利用。
(4)图中字母FG表示
(5)生态系统内部的能量流动特点是 和
2、读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图,回答:
(1)图中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各组成:
A B C D
(2)营养物质来自 ,经过 后贮存在 体
内,经过生物消费,最后由 分解为 物
而归还到 中去。
(3)物质流动的特点是 。
(4)通过物质的流动,维持生物圈营养物质的 。
3、读池塘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流动图,回答:
(1)根据池塘生态系统内的物质流动过程,指出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含义
A B C D E F G H
(2)生态平衡是 的 的动态平衡,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总是由 --
-- 的过程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推动自身的发展和变化的。
(3)生态平衡是指:物质和能量的 与 的相对稳定,生产、消费与分解
过程的 ,还表现在系统中动、植物 和 的相对稳定上。
4、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1)图中自然带:A D F
(2)自然带A-B-C-D-E的变化体现了
分布,其成因是由于 引起 差异;
在地球上的 和 地区表现最明显。
(3)自然带E-F-G的变化体现了 分布,
其成因是由于 引起 差异。
这种规律主要表现在 地区。
(4)图中一种自然带有两种气候的是 。
(5)比较南北半球的自然带分布,南半球缺失
带和 带,其分布属 分布,
这是由于 因素造成的。
5、读珠穆朗玛峰的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1)图中自然带:A B C D
(2)这种自然带的分布属于 分布,其成因是: 。
(3)为何山地南坡的雪线比北坡低: 。
6、读我国大兴安岭山脉及其两侧自然环境剖面示意图(图5―3), 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5―3
(1)比较甲、乙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指出:甲地应为 气候;两地降水的明显差异是 。
(2)山脉以东的自然带为 带,以西为 带。
(3)在农业生产方面,山脉以东主要发展 ,山脉以西发展 (选择填空)。
A.水田种植业 B.旱地种植业
C.草原畜牧业 D.山地畜牧业
7、读图5-4,完成下列要求:
图5-4
(1)填出图中ABCDE五个字母所代表的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名称
A B C D E
(2)细箭头F代表的含义是:生态系统各部分通过 作用把能量输出系统以外。
(3)若A处的能量为100,则B处的能量为A的 。
(4)能量流动的特征是: 、 。
8、读图5-5,完成下列要求:
图5-5
(1) 用单线箭头代表物质流动的方向,适当连接图中方框,使之成为正确的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的示意图。
(2)物质流动的特点是 。
9、读图5-6 “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图5-6
(1) 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及其对应气候类型是:
A ,对应气候类型 。
气候特点是 。
B ,对应气候类型 。
气候特点是 。
C ,对应气候类型 。
气候特点是 。
D ,对应气候类型 。
气候特点是 。
E ,对应气候类型 。
气候特点是 。
其特征成因是 。
F ,对应气候类型 。
气候特点是 。
其特征成因是 。
G ,对应气候类型 。
气候特点是 。
H ,对应气候类型 。
气候特点是 。
其特征成因是 。
I ,对应气候类型 。
气候特点是 。
(2) F的典型植被是 。
(3) 图中自然带A-B-C的逐渐更替,反映了 规律。
(4) 图中自然带G-H-I 的逐渐更替,反映了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