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六次月考试题
地理试卷
注意: 1.本卷分卷Ⅰ、卷Ⅱ和答卷,满分值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90 分钟。
2.务必将卷Ⅰ、卷Ⅱ的答案都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卷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植物的生活和分布深受环境的制约。据此判断1—2题。
1.“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地形状况 B.土壤肥力 C.气候状况 D.水源丰歉
2.下列现象与光照条件无关的是
A.沿海大陆架上分布有渔场 B.马尾松生长在天山南坡,冷杉生长在北坡
C.一些地区的树木呈“旗形树冠” D.西双版纳地区发展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
读下列针叶林在不同地点分布高度表,判断3—5小题。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造成①②两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水分
5.造成②③两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水分
读右图,按要求判断6—7题。
6.若①是自然资源,②是能源,则③不可能是
A.常规能源 B.水资源
C.矿物能 D.可再生能源
7.若①是矿产资源,②是燃料原料,则③可能是
A.煤、石油、核能 B.铁矿、水能、沼气
C.地热、天然气、煤 D.石油、水能、铁矿
读我国某地的降水量和干湿状况图,完成8—10题。
8.图中①区域的自然植被是
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寒温带针叶林带
9.图中①→②→③的自然带分布变化,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10.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位于图中①、
②、③、④区域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我国四城市的年降水量变化数据和月平均气温变化数据图”分析判断11—13题。
11.图中四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哈尔滨 B.广州
C.北京 D.武汉
12.下列城市与图示某城气候特点相似的是
A.意大利的塔兰托
B.美国的西雅图
C.澳大利亚的悉尼
D.南非的开普敦
13.由图分析可知:我国①夏季南北温差较大②南方气温年较差较小,北方较大③由南往北气候季风性越来越明显 ④降水南多北少,北方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右图为我国某河流示意图,分析完成14—15题。
14.该河
A.有较长的结冰期
B.在800mm等降水量线以南
C.流域内多涝洼地
D.流域内主要经济作物是甜菜
15.治理该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
A.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B.在上、中游修建蓄洪水库
C.重灾区大规模移民,并不再布局大、中型企业 D.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读“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统计数未包括西藏)统计表”,回答16-17题。
地区 | 资源潜在总值占全国比重(%) | 资源人均潜在值(全国平均数为100) | 资源结构(%) | |
农林牧资源 | 矿产水能资源 | |||
全国 | 100 | 100 | 65.1 | 34.9 |
西南 | 23.3 | 119.2 | 49.4 | 50.6 |
四川 | 14.4 | 147.4 | 43.1 | 56.9 |
云南 | 4.2 | 127.3 | 49.2 | 50.8 |
16.关于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林牧资源总值接近全国的一半
B.人均资源潜在值超过全国19.2%
C.四川省人口多,人均资源总量低于云南省
D.按当地资源配置,本区发展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的潜力巨大
17.限制西南地区资源潜在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湿热 B.地形复杂 C.交通不便 D.经济基础薄弱
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略图,判断18—21题。
18.这种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
A.寒潮 B.干旱 C.台风 D.洪涝
19.能快速有效地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A.建设水利工程 B.营造海防林
C.改进耕作制度 D.改进灌溉方法
20.制约①②两地农业耕作制度的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土壤
21.①地与③地相比
A.酸雨危害更严重 B.无霜期更长 C.日照时数更多 D.水源条件更优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22—19题。
22.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气温较差大,岩石破碎
23.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24.针对山崩、滑波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列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开垦梯田 B.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 D.治理河流
“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由于三市都属于红色砂砾岩山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被称为“红三角”地区。“红三角”地区以广州南沙为平台,牵线“珠三角”,共建华南经济圈规划,形成良好的资源互补。读右图,回答25—27题。
25.图中①②两条铁路线分别是
A.京广线、京沪线 B.京九线、京沪线
C.京广线、京九线 D.焦柳线、宝成线
26.“红三角”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光照 B.光照、水 C.水、地形 D.地形、土壤
27.“珠三角”可以为“红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
A.大量廉价劳动力 B.充足的农林产品
C.丰富的矿产资源 D.资金和技术支持
下图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28-30题。
28.甲、乙两地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A.甲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而乙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
B.若纬度相同,甲地区海拔高度一定大于乙地区
C.若纬度相同,甲地可能位于乙地以东
D.若纬度相同,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区要大
29.常见甲图所示荒漠状况的地方最有可能是
A.呼伦贝尔草原 B.河西走廊 C.塔里木盆地边缘 D.包兰铁路沿线
30.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大自然区的差异仅仅是气候和地貌差异
B.东部季风区与地势的第三级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C.青藏高寒区基本上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读我国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31-32题。
31.图中甲、乙两地气温高低及影响因素的正确叙述是
A.甲比乙受冬季风影响小,一月均温高于乙
B.甲地海拔低于乙地,一月均温甲高乙低
C.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一月均温大致相等
D.甲深居内陆,乙距海较近,一月均温甲低于乙
3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地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甘蔗等 B.乙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
C.丙地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山脉 D.丁地有我国重要的常规能源基地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4处国际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读图完成33~35题。
33.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C.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34.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35.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36—37题。
3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区春分日日出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 D.丁乙丙甲
37.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漫长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C.丙地降水集中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下表反映了粤、渝、新、晋四省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四种灾害发生的强度(☆号越多代表灾害强度越高),据此回答38——40题。
38.有关甲、乙、丙、丁四种灾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代表水土流失 B.乙代表酸雨
C.丙代表寒潮 D.丁代表土地荒漠化
39.与省区粤相比,灾害丁在省区晋的成灾强度大,其主要原因是
A.山地面积广大 B.植被覆盖率高 C.缓坡修筑梯田 D.土层深厚疏松
40.治理灾害甲的有效措施有
A.退耕还林还草 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C.发展智能灌溉 D.禁止工业的发展
卷Ⅱ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读“中国近海2月表层水温和盐度分布图”,回答问题:(8分)
(1)在中国近海2月水温分布图中黄海海域等温线呈舌状自南向北凸出,其原因是: ▲ 。
(2)近年来,我国近海频繁出现“赤潮”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
(3)影响中国近海海域盐度等值线向西递减的主要因素是 ▲ 。
(4)图中天津、上海等城市曾发生过地下水水质变咸的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 。
42.读下面两幅,回答问题(8分)。
(1)请写出图甲中的山脉名称,概括图乙中E-Q-F一线的地势特点并说明理由 ▲ 。
(2)读图乙,写出P海和Q湖的名称,将Q湖在图甲中的位置用标注,并简析此湖的成因。 ▲
43.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17分)。
(1)图示B地区在一年中 ≥10℃的日数
多于A地区,但积温反而低于A地区,分析其原因。 ▲
(2)在B地形区,降水的局部差异明显,简述造成该地降水局部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
(3)分析B区土地利用中最主要的不利因素。
▲
(4)描述C河段水文特征。 ▲
(5)B地区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的原因是什么? ▲
44.读下面北半球“各纬度带风化壳发育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风化壳发育最好的地区是
▲ (用数字代号)
(2)图中④地区的纬度范围大致是 ▲ 。由于 ▲ ,该纬度地带植物生长量较小,其最典型的地区是 ▲ 。
(3)图中四条曲线中,与风化壳发育的厚度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的是 ▲ 和 ▲ ,由此可见:就风化过程来说,风化强弱与各地气候的关系是 ▲ 。
45.读某幼年云杉密林在夏季晴天时的辐射平衡和气温状况示意图,完成:(10分)
(1)从图中信息看,林间气温日较最小的区域是 ▲
A.近地面 B.树干区
C.郁闭林冠 D.树顶区
(2)上述区域中,白天气温最低的是
▲ ,原因是 ▲ ;夜间气温最高的是 ▲ ,原因是 ▲ ;
(3)示意图反映出的森林对环境的作用主要是 ▲ 。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答案 | C | C | D | A | D | B | A | D | B | B | A | C | B | C |
题号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答案 | B | B | C | B | A | B | C | D | B | C | D | D | D | C |
题号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答案 | A | C | A | C | B | D | A | B | C | C | D | B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8分)(1)受黄海暖流(自南向北流)的影响 (2)生产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 (3)陆地径流注入(4)天津、上海等城市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出现水质变咸现象
42.(8分)(1)长白山(1分) 低-高-低(1分) 结合图甲剖面图和图乙中的河流流向及等高线变化确定(2分) (2)黄海(1分) 天池(1分) Qˊ标在图甲中的128°E,42°N的山顶(1分) 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1分)
43.(17分)⑴ B区域高原地形,海拔偏高,夏季温度低,积温数反而较少。A区域盆地地形,夏季温度高,积温高(4分) ⑵自东南向西北和由南向北的递减趋势。 海拔高度与地面坡向变化 (4分) ⑶山地多,平地少,耕地面积少;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层贫瘠;水土流失严重。(3分) ⑷水量大,落差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3分) ⑸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但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而且多暗河。(3分)
44.(7分)(1)⑥(2)150N—300N 地处副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气候十分干旱,植物生长困难 北非撒哈拉地区 (3)降水量 植物生长量 岩石的风化作用受水和植物的影响巨大
45.(10分)(1)A(2分)(2)近地面 树冠、树叶等阻挡了太阳辐射,大大削弱了到达地面的辐射(3分);近地面 林区较湿润的空气和树冠等增强了大气逆辐射(3分) (3)调节气候(或气温)(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