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二)
中国地理及国土整治
一.考试说明:
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中国的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3.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4.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长江、黄河、珠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京杭运河概况。
6.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8.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9.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10.青藏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城市
1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12.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
二.主干知识归纳。
1.中国的地形(结合中国地形图记忆)
(1)地形区界线:
山脉名称 | 两侧地形区名称 |
| 山脉名称 | 两侧地形区名称 | ||
西侧 | 东侧 | 南侧 | 北侧 | |||
大兴安岭 | 内蒙古高原 | 东北高原 | 天山 | 塔里木盆地 | 准噶尔盆地 | |
太行山 | 黄土高原 | 华北平原 | 昆仑山 | 青藏高原 | 塔里木盆地 | |
巫山 | 四川盆地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阴山 | 黄土高原 | 内蒙古高原 | |
雪峰山 | 云贵高原 | 江南丘陵 | 秦岭 | 汉中谷地 | 黄土高原 | |
横断山 | 青藏高原 |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 南岭 | 两广丘陵 | 江南丘陵 | |
贺兰山 | 内蒙古高原 | 黄土高原 | 祁连山 | 柴达木盆地 | 河西走廊 |
(2)高原
名称 | 位置和省、区范围 | 主 要 特 征 |
青藏高原 | 位于西南部,介于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 | 世界最高大高原,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
内蒙古高原 | 位于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 | 我国第二大高原,最平坦 |
黄土高原 | 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以长城为界,南到秦岭 | 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千沟万壑。 |
云贵高原 | 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大部分 | 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典型,地表崎岖 |
(3)盆地
名 称 | 位置与范围 | 主 要 特 征 |
塔里木盆地 | 昆仑山与天山之间;新疆境内 | 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最大内流河,封闭、干燥 |
准噶尔盆地 | 阿尔泰山、天山之间;新疆境内 | 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北部有一条外流河——额尔齐斯河 |
柴达木盆地 | 昆仑山、祁连山之间;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 | 我国地势最高内陆高原盆地,有“聚宝盆”之称,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 |
四川盆地 | 东是巫山,西是横断山,北是大巴山,南是云贵高原; | “紫色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地,多低山丘陵,西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 |
(4)平原
名 称 | 范围 | 主 要 特 征 |
东北平原 |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组成 | 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的平原,黑土深广,多沼泽低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
华北平原 | 北是燕山,南到准河,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 | 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淮海冲积而成。地势低平,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巫山以东到海滨,沿江分布呈狭长形 | 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为著名水乡 |
(5)丘陵:(特征:丘陵众多,分布很广)
| 位置 | 风景旅游区 |
辽东丘陵 | 辽东半岛上 | 千山 |
山东丘陵 | 山东半岛上 | 泰山 |
东南丘陵 | 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 | 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 |
①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
②发展旅游业;
③发展林业、畜牧业
2.中国的气候
(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节 | 分布特点 | 形成原因 |
冬季1月 |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 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少; ②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加剧北方的寒冷 |
夏季7月 |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西部等温线相对密集。 |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 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 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地势高 |
(2)温度带(根据积温划分)
温度带 | 范围 | 作物熟制 |
热带 | 琼全部和台南部、雷州半岛、西双版纳 | 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
亚热带 | 秦淮一线以南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 | 一年两熟到三熟。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 |
暖温带 |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 |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我国冬小麦、玉米、谷子及苹果、梨、葡萄等的主产区 |
中温带 | 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大部,北疆 |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谷子、高粱 |
寒温带 | 黑、内蒙古的最北部 | 一年一熟。春小麦、马铃薯等 |
高原气候区 | 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 | 一年一熟。青稞等 |
(3)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基本特点 | 原因 | ||
空间分布规律 |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 我国东部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 |
时间变化 | 季节变化 |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 |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
年际变化 |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 |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 |
降水的南北差异 |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
(4).干湿地区
干湿地区 | 干湿状况 | 主要分布地区 | 气候和植被 |
湿润区 | >800mm | 东南大部、东北的东北部 | 气候湿润,森林 |
半湿润区 | 400-800mm |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 气候较湿润,草原和森林 |
半干旱区 | 200-400mm |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份 | 气候较干燥,主要为草原 |
干旱区 | <200mm |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 | 气候干旱,主要为荒漠 |
(5)主要气象灾害
| 地区 | 季节 | 特点 | 防治措施 |
梅雨 | 江淮地区 | 春末夏初 | 阴雨连绵——降水多;出现“空梅”天气——干旱 | 降水多时——排水;出现“空梅”天气——引水灌溉 |
伏旱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7月 | 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 | 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能缓解旱情 |
春旱 | 华北 | 3-5月 |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河湖水位下降 | 引水灌溉 |
夏涝 | 华北、南方地区 | 6-8月 | 洪涝灾害 | 低洼地排水,疏浚河流,增加入海口 |
倒春寒 | 东部季风区 | 3-5月 | 春季出现强低温和雨雪天气 | 地膜覆盖等 |
(6)在地图上指出我国重要的气候分界线: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②1月00C线(亚热带与温带)
③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④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⑤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与干旱)
3.外流区主要河流水文特征
地区 | 东北 | 秦-淮以北 | 秦-淮以南 |
河流 | 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 | 辽河、海河、黄河 | 长江、珠江 |
流量 | 丰富 | 较小 | 丰富 |
水位变化 | 较小 | 大 | 小 |
汛期 | 汛期较短、季变较小 | 汛期较短、季变大 | 汛期长、季变小 |
含沙量 | 小 | 大 | 小 |
结冰期 | 长 | 较短 | 无 |
4.长江:对照地图指出(1)流经的主要地形区(2)主要支流(3)上中下游的划分
(4)各段的水文特征(5)长江流域洪灾频繁发生的原因(6)主要水利工程
5.黄河:流经主要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划分,各段的水文特征,根治黄河水患的措施
6.自然资源(1)水资源:分布,华北缺水的原因和措施,水能资源的分布,开发状况,
(2)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土地政策
(3)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铁矿、有色金属等矿产的分布
7.农业:
(1)北方地区的农业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雨热同期,水热配合较好。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①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以旱作为主。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东北平原是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棉麦产区
主要农产品:种植业-小麦、玉米、高粱(东北、黄土高原)、谷子(黄土高原)大豆、甜菜、亚麻(东北);棉花、花生
林业-经济林:苹果、梨
(2)南方地区的农业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雨热同期。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利于发展林业生产。③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不利条件: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肥力低,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长江以北一年两熟,长江以南一年三熟。淡水养殖发展很快。海南、云南西双版纳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沈家门港是我国最大的渔港。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②七大商品粮基地、两大棉花基地、热带经济作物基地、糖料作物基地、三大出口农产品基地、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
主要农产品:种植业-水稻(最大产区)、小麦、棉花、油菜籽(长江流域)、甘蔗。
林业-用材林:杉、马尾松、竹。经济林: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蚕桑。
畜牧业-农区畜牧业。
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贝类。
淡水养殖:青、草、鲢、鳙、蟹、虾等。
(3)西北地区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云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②牧场广大;③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不利条件:①冬长夏短,寒潮,春季沙尘暴。②降水少,水源不足。③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牧业区。种植业以旱作为主,灌溉农业突出。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南疆)。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关键词: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重要的灌溉农业区、重要的温带水果产地(吐鲁番葡萄、哈密瓜)、重要的糖料作物基地
主要农产品:种植业-小麦、甜菜、瓜果、棉花、胡麻(内蒙古)。
畜牧业-三河马、伊犁马、三河牛、骆驼、内蒙古细毛羊、新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宁夏滩羊。
(4)青藏地区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积温较高,有水灌溉。②草场广阔
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 农业活动特点:著名的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补充,经济林产品主要有:温带的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省);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的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南部沿海各省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海南椰子;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是我国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8.工业
(1)北方地区的工业工业发展条件:农业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
资源配置-①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资源极其丰富。②松花江上游、黄河中上游水能资源丰富,③长白山地和兴安山地森林资源丰富。资源主要缺陷为水资源不足,尤其是辽中南和京津唐两大工业区。
工业生产:突出特点-工业基础好,重工业突出。
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2)南方地区的工业:
发展条件:农业基础好-关键词:鱼米之乡、商品粮基地、商品棉花产地、天府之国、桑蚕产区。
水陆交通便利-关键词:铁路网、内河航线、沿海港口
资源配置好-①矿产资源丰富、②水能资源极其丰富、③江南丘陵盛产毛竹、茶、油茶、油桐等多种用材林和经济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木材基地、海南、滇南盛产各种热带经济作物。东南沿海地区缺乏煤等能源矿产。
工业生产突出特点——工业基础好,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
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3)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参照《全品》)
| 特点 | 发展条件 | 工业中心部门 | 发展方向 |
辽中南 | 重工业基地 | 工业基础雄厚;矿产资源丰富;便利的交通;能源、水源不足 | 鞍山、本溪钢铁,沈阳机械,大连造船、石油加工 | 适当限制耗能大当地又缺乏资源的工业 |
京津唐 |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能源充足但水源不足 | 北京、天津、唐山,主要部门有机械、冶金、化工纺织、食品、陶瓷 | 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
沪宁杭 |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历史悠久、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交通便利;农产品丰富;能源、矿产缺乏 | 上海、南京、无锡、杭州、苏州。主要部门有钢铁、化工、纺织、机械、造船、微电子、汽车、计算机 | 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使结构轻型化 |
珠三角 | 以轻工业为主 | 交通便利;侨乡多;农产品丰富; | 中心城市有广州、深圳、珠海,主要部门有:家电、服装、食品、玩具等 | 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 |
9.交通:(补充)
(1)主要铁路干线主要铁路干线
南北干线:京哈—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东西铁路干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重要煤炭输出路线:大秦线,神骅线
其他重要的铁路:青藏铁路、南昆铁路
主要铁路枢纽:哈尔滨、长春、天津、乌鲁木齐、石家庄、成都、西安、武汉、南京、南昌、贵阳、昆明、南宁、广州、杭州、上海、长沙
(2)重要河港:
长江航道——重庆、武汉、南京分别是上、中、下游最大的河港。
珠江航道——最大航运中心是广州和梧州。
松花江航道——哈尔滨是松花江上最大的河港。缺点;冬季河流封冻,但可发展冰上运输。东北地区航运价值最大河流是松花江。
海洋运输——沿海运输和远洋运输,沿海运输划分为北方和南方两个航区。北方航区以上海和大连为中心,南方航区以广州为中心。我国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和湛江。
10.旅游资源十大旅游胜地:长城、桂林、故宫、西湖、苏州园林、黄山、三峡、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兵马俑(对照地图记联合国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文化遗产)
五岳:泰山(鲁)、衡山(湘)、恒山(晋) 、华山陕)、嵩山(豫)
四大佛教胜地:九华山(皖)、峨眉山(川)、五台山(晋)、普陀山(浙)
革命纪念地: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井冈山、延安等
民族风情: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
三.国土整治。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地理背景:
⑴特征:①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②千沟万壑,支流破碎
⑵脆弱的生态系统: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a.地理位置特殊,多处过渡地带b.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②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⑶尖锐的人地矛盾:恶性循环
2问题和解决措施:
⑴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 ②过度樵采 ③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④开矿
⑵整治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3.发展农业自然条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利:位于暖温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①位于半干旱区,降水稀少②低温时间长③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④土壤贫瘠⑤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
可持续发展:①控制人口 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④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 ⑤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谷子、小麦、优质苹果
(二)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
1.背景:
⑴位置和范围: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行政区划跨新、宁、甘、内蒙古及吉、辽、冀、陕等省区的一小部分。
⑵地形地貌:以高原、盆地为主,洞中部为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新疆境内)三山夹两盆。
⑶自然特征:①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原因:自然—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地形-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②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以贺兰山为界
2.分布: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
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樵采,造成沙丘活化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和樵柴破坏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
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重视环保,荒漠化呈点、线状,面积小而分散,但危害大
3.西北荒漠化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①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
②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 ③大风吹杨
⑵人为原因:①过渡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渡农垦 ④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4.治理:
⑴干旱农牧过渡区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扩大林草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防护林;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
⑵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发展节水农业;建草方格沙障和障内固沙植物相结合;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
(三)长江三峡的综合治理
1.长江三峡工程的意义和作用:
⑴防洪: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尤以中下游洪水灾害最为严重
自然原因:①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汛期长、支流多、水量大;②泄洪能力不足
③降水的年际变化大;④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和蓄洪场所;
人为原因:①上游滥伐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②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⑵发电: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社会经济效益: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地区,少量供应重庆和川东。对缓解华中、华东、重庆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
环境效益:以水电代替火电,大幅度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
⑶航运: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对宜昌以下航道也有改善作用。
2.生态效益:
正面:主要发生在长江的中下游地区(①有效减轻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民的生存环境;②有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的危害)
负面:主要发生在库区(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②移民、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③水库蓄水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区滑坡的可能性增强;④库区、库尾泥沙淤积加重;⑤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⑥对水中生物中的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影响;⑦水库蓄水可能加剧蚊虫孽生,影响人群健康)
(四)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中低产田——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
1.背景:
⑴辽阔的冲积平原——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不平
山麓 缓斜平原 高 山前冲积扇 土地质量高
冲积低平原 主体
海滨 滨海平原 低 地势极低 中低产田集中区
⑵严重的旱涝、盐碱、危害
干旱:春旱4-6月,春泛回升快,蒸发上升,夏季风未到
洪涝: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
盐碱:水盐运动 春秋反盐,夏积盐 冬稳定
原因——气候(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地形(地势低平,洼地排水不畅)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不合理开垦
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地、盐碱地所占的比重较大,对这些土地的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关键所在。
2.问题和措施:
⑴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A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地势低平,洪涝严重,成土母质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
指导思想:因洼制宜;效果:鱼塘—台田模式 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B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
水盐运动:春秋返盐(积盐),夏(淋盐),冬稳定
冶理:调控水盐运动(引淡淋盐—灌溉,降低作物根区土壤含盐量;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农田覆盖—用地膜、作物桔杆覆盖,抑制蒸发;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培肥、改良品种)
⑵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华北河流径流量小;水资源时间变化大,冬春缺少严重,年际变化大;
浪费、污染;工农业和城市需求量大。
⑶风沙危害---沙尘天气
沙尘来源:干旱内陆,施工工地 动力:盛行风 影响地区:下风向地区
形成原因 自然 ①气候干旱 ②植被稀少 ③地表疏松
人为 ①滥垦滥伐 ②过度放牧 ③违章施工 ④过度开采
治理措施:①退耕还草、林 ②合理放牧 ③文明施工 ④植树种草
(五)南方低山丘陵的整治与开发
1、背景:
⑴回归带上的绿洲:
位置范围:在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广大低山丘陵地区。
区位优势:与世界同纬度亚热带地区相比具有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开发潜力巨大。
人地关系:人多地少、经济发展缓慢
⑵资源优势与问题:
气候资源:优-丰富的光热水资源,且配合好 缺-春季低温阴雨,盛夏干热少雨
生物资源:优-品种多,更新快 缺-资源优势没有发挥:品种单一,经营粗放
土地资源:优-多种经营,分层布局;缺-生态脆弱,易产生生态问题,地表切割,地形复杂
土壤是红壤其特点是:瘦——有机质少、肥力低;酸;粘(土质粘重)。我国南方主要的低产土壤之一。
水资源:优-丰富,利于水电、农业 缺-地形多样,开发难度大
2.农业面临的问题: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恶化 a人多地少,毁林开荒 b能源短缺,砍林取薪
对经济发展影响:措施 推广生活用煤、炉灶技术革新、推广使用沼气、营造薪炭林
3.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调整山区农业结构
⑴走立体农业之路: 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
⑵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山区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六)东北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
1.土地资源
优势:①耕地面积大(总面积大,占全国1/5;人均面积大,是全国2倍;每个劳力负担面积是全国5倍;地势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②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黑土、黑钙土土地生产力水平高)
问题:①黑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原因:过度开垦黑土,破坏自然环境;降水集中,多暴雨
措施: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草肥;种植绿肥化物、牧草;秸秆还田(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培肥的最有效措施)
水土保持——坡面治理、沟壑整治、植树造林
②湿地破坏—沼泽地 禁止开垦,保护湿地
沼泽土:富含有机质,生产潜力大,此处地势平坦
沼泽: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
开发沼泽,要注意有计划地保护沼泽,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沼泽作用(蓄水池,水源地;调节气候,保护环境;丹顶鹤,天鹅栖息地;沼泽植物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负面效应(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气候变迁
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在继续发展种植业,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升值
2.森林资源
优势:①全国最大林区(36%,是全国3倍,人均林地是全国8倍,林地占全区42%)
②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林木畜积量1/3)③宜林地区广
问题:森林资源破坏严重。表现为:①采育失调;②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③森林采伐以皆伐(不分树龄全部砍伐)为主,资源浪费严重。
措施:坚持合理采伐;积极营造人工林;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综合开发措施:挖掘森林工业发展潜力;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深度;发展果园林业和柞蚕生产,加强林业基地建设
(七) 西南交通运输建设
1.背景:
资源优势:①丰富的矿产资源、丰富的能源资源—有色金属矿、四川天然气储量全国首位、水能70%、贵州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广西北部湾油气;②丰富的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少数民族风情;③漫长国境线,发展边境贸易;④丰富的农林资源—四川盆地“天府之国”、云南“动植物王国”等
大西南交通建设障碍:①地势起伏大(三级),跨山跃河;②喀斯特地区,地表崎岖不平;③地壳活动强烈,多地震;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
交通建设的重要性:西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地处内陆边疆,少数民族分布集中,发展交通意义重大。
2.解决措施——交通建设:
①出海公路:成都—贵阳—南宁—北海(过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两广丘陵)
②泛亚铁路:昆明—新加坡
使云南和东盟各国拥有一条贸易通道,缩短我国内陆省分南下印度洋的距离。
③南昆铁路:南宁—昆明
a、 连接西南内陆与南部沿海,实现优势互补,带动经济发展。
b、 利于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c、 加快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d、 促进当地第三产业(商业、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对人、财、物、信息、资金的吸引和集聚作用。
(八)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背景:
天然气的利用:优点:①干净、清洁、使用方便;②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地位:我国将天然气开发和利用作为21世纪初能源结
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重点
天然气的分布(陆上):特点: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分布地区: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开发利用格局:①东部油气田(东北、华北)产量递
减;②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③西部地区油气开发的限制条件(a勘探开发资金短缺日益严重b西部地区对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c现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外运需要);④东部地区对天然气需求市场巨大(a人口稠密、经济增长快,但能源短缺现状
长期未改变;b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使得大气环境恶化、酸雨大面积发生;c煤炭发电和运输占用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资源)——我国天然气产品的最大短
缺地区
2、西气东输深远影响:
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经济格局(轻重工业的调整)
西部地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综合利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
[注意]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参照地理图册)
四.练习题目:
(一)单项选择
下表中的四个地点分别位于我国的四个地区内,读它们的部分气候资料,回答1-3题。
A | B | C | D | |||||
月份 | 气温 (℃) | 降水 (mm) | 气温 (℃) | 降水 (mm) | 气温 (℃) | 降水 (mm) | 气温 (℃) | 降水 (mm) |
1 | 15 | 11 | -16 | 1 | -3.2 | 3.3 | -20 | 2 |
4 | 25 | 45 | 5 | 8 | 13.7 | 43.2 | 0 | 25 |
7 | 28 | 222 | 28 | 40 | 27.3 | 247.2 | 22 | 151 |
10 | 23 | 182 | 5 | 6 | 14.4 | 26.2 | 5 | 25 |
1.关于四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由于临海,所以A地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丰富
B. 表中B地年降水量少的原因是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C. 表中C地夏季多雨的原因主要是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D. 由于海拔高,故而D地气温年较差很大
2.B地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可能是 ( )
A. 亚寒带针叶林 B. 荒漠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关于C地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以水田为主的农业 B. 该地农作物熟制主要为一年两熟
C. 该地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
D. 整治当地盐碱地的模式是鱼塘—台田模式
读右图,完成4~6题。
4.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5.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
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B.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
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D.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
6.图中“神黄”铁路运输的物质中,运量较大的物资可能是 ( )
A.煤炭 B.机械产品 C.棉花 D.粮食
上海浦东新区建设,打破了“城市化地区”与“非城市化地区”的概念,绿色与灰色区域并存穿插,把城市绿化与综合农业开发相结合。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功能区属于“非城市化地区”的是 ( )
A.农产品加工工业区 B.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C.综合农业开发区 D.植物 动物景观园
8.将“城市化地区”穿插“非城市化地区”内的主要目的是 ( )
A.增加城市后备用地,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B.改善和美化农村环境,缩小城乡差距
C.交通更加便捷,城市化速度加快 D.受浦东地形条件的限制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9~10题:
9.图中①-④数码和地理事物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①-石油城市 ②-航天中心 B.②-有色金属 ③-航天中心
C.③-有色金属 ④-石油城市 D.①-莫高窟 ④-航天中心
10.甲地形区发展农业的最有利条件和乙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过渡放牧造成土地荒漠化
B.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上游绿洲超量利用地表水
C.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工程建设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D.多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过樵、过垦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
读《我国西南区某省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为改善该省交通闭塞状况,修建了三条铁路干线,a铁路线是 ( )
A.南昆线 B.宝成线 C.川渝线 D.湘黔线
12.该省最具价值的旅游资源是 ( )
A.火山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 风积地貌 D.冰川地貌
13.目前,该省频繁出现的环境灾害事件是( )
A.沙尘暴 B.臭氧空洞 C.酸雨 D.赤潮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4处国际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读图完成14~16小题。
14.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 )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15.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16.纳帕海20世纪80年代的状态( )
A.影响着云南省的干湿状况
B.增加对长江水源补给
C.破坏当地农业生态,使粮食单产减少
D.改变植被垂直分布,破坏环境的整体性
阅读资料和图,回答17-19题。
资料:旅游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广阔的新兴产业。西藏旅游资源所蕴涵的新奇感、神秘感、粗犷感和原始感,正吸引越来的国内外游客,这是西藏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地的优势所在。
17.在现代旅游中,就目的性来讲,占绝对优势的是( )
A.探亲访友 B.娱乐消遣 C.科学研究 D.调研采风
18.西藏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地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①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低
③交通不便 ④旅游环境的承戴量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下列关于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规模开发西藏的矿产资源 B.加快客货流通速度
C.促进民族团结与区域文化交流 D.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下图为中国5个省市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对比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 与乙丙丁三个省市对应的依次是( )
A苏、鲁、粤 B京、吉、苏 C吉、苏、鲁 D粤、京、吉
21.与全国相比,戊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的关系有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B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C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D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
读下页两幅图,回答22—24题。
22.甲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C.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
23.乙图大致为甲图从A至B一线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据图判断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多少米?( )
A.1800 B.700 C.200 D.500
24.有关特大暴雨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盛行西风带来海洋水汽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B.夏季风带来暖湿气流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C.东南信风带来海洋水汽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对流雨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有关甲地的正确说法是( )
A.年降水量多于400 mm B.降水主要来自西南季风
C.可能是贺兰山地 D. 1月份均温高于0 ℃
26.关于图中河流在A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泥沙含量大 ②水流湍急
③有结冰期 ④水位季节变化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读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完成27—28题。
27.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大致呈( )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非地带性规律 D.大致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28.红花、番茄、枸杞是图示西部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该区适宜发展“红色产业”的自然区位优势是( )
A.纬度较高、晴天多、天气少变
B.海拔高、空气稀薄、能见度好
C.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靠近兰新铁路线、交通比较便利
上右图是黄淮海平原部分地区高、低产田分布图,读图回答29--31题。
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地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B.该地有河流凌汛现象
C 该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该地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
30.①地区为高产田,②地区为低产田,形成该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降水条件不同 B.热量、蒸发条件不同
C.地形、土壤条件不同 D.农业技术水平不同
31.引起黄淮海地区水盐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A.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 B.河流水位的涨落
C.土地结构的季节变化 D.不合理的灌排
32.在治理该地区土壤盐碱化的方法中,最不宜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是( )
A.完善排灌系统 C.植树造林 B.引淡水淋盐 D.培育耐盐作物
(二)综合题
1.下图为中国政区空白地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写出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名称,并观察其轮廓、周边省区。
(2)在图中用铅笔画出东经80、90、100、110、120、130度经线和北回归线、北纬30、40、50等纬线。
(3)用粗黑线(铅笔)画出“阿尔泰山、阴山、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秦岭、喜马拉雅山、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小兴安岭、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贺兰山等山脉,并用红色笔大致圈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江南丘陵、两广丘陵、浙闽丘陵(东南沿海丘陵)、河西走廊、秦巴山地等地形区。
(4)用蓝色笔大致绘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1月均温00C线、年降水量400毫米、200毫米线,指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地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地区。
2.下页图为我国气候资源类型图。每个气候资源类型以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左起第一位为水分资源,中间一位为热量资源,右边一位为光资源,数字1~4分别表示资源的质量等级。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分析青藏高原、西北内陆、四川盆地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各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
青藏高原 | 西北内陆 | 四川盆地 | |
优势 | |||
劣势 | |||
农业发展策略 |
(2)从图中看出,华北平原并不十分缺水,请你具体分析一下华北平原缺水的原因。
3.读材料及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中国水稻创新育种技术在“十五”期间获得重大突破,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在杂交水稻的基础上又提高了20 30%,其中辽优系列在新疆获得亩产1077公斤的超吨记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依据水稻的生长习性,a、b、c、d四地最适宜建立超级杂交稻试验基地的是 ,试分析其原因。
(2)布局水稻种植业,一般应具备哪些条件?
(3)新疆的优势农产品是棉花,其棉花产量高、质量好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降水量丰富,有利于棉花生长 B.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
C.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 D.土壤疏松,有利于养分吸收
(4)国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将以棉花为原料的加工业,大量迁移新疆棉花主产区,这是为了:( )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依靠先进的技术 D.依靠充足的劳力资源
(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请你谈谈新疆农业的发展方向。
3.材料一据历史资料不完全统计,自汉代以来珠江流城性的洪灾发生了40多次,近百年发生的较大洪水灾害就8次。洪水出现的机率日渐增大,洪灾造成的损失也随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日益加重.
材料二 长期以来,广东与周边及珠江上游的8个省区(福建、海南、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在交通运输、物资交流、能源开发,科研技术及文化旅游等众多领域都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时期以来,广东与入省区签订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超过8000个,协议金额累计达到5500亿元.
(1)从气候和水系特征两方面分析珠江洪水多发的原因。
(2)我国重大工程之一的西电东送南线工程分布在该区,在线路建设过程中的困难有哪些?
(3)在A、B两省区间的南昆铁路的建设,对图示地区的资源开发和调配有哪些积极意义。
4.读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的三大主要通道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形成①河谷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有哪些?
(2)山西煤炭通过三大通道运到港口后主要运往我国哪
些地区?
(3)山西等省区的煤炭除了通过铁路、公路、海运等运
输方式外运外,还主要通过哪种形式向外输送能源?
这种形式有何好处?
(4)山西煤炭的开发对全国和山西都带来许多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影响,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山西煤炭的开发给山西环境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5.历史上四川盆地与东部地区的物资运输主要靠长江水运和陆路马车,长江三峡多险滩,水流湍急,犹如一道天险,横亘在川江与长江中下游之间,使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了延展黄金水道,修建了襄渝铁路。近年来,还修建了三峡水利枢纽及渝怀铁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D铁路线的名称 , AB铁路的名称 。依据图中信息分析CD线铁路建设中的不利因素。
(2)重庆市我国西南最大商业中心,试分析原因。
(3)试分析修建三峡水利枢纽和渝怀铁路对该地区交通方面的主要作用。
6.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P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
(2)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3)简要分析鄂尔多斯内流区的形成原因。
(4)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是 。指出图示地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分别简析原因。
7.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略图和珠江三角洲略图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一部分劳动力指向型和原料指向型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远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材料三 继日本三大汽车企业本田、丰田、日产分别落户广州黄浦、番高、花都区后,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汽配产业迅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全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
(1)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请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
(2)河口地带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河口却没有形成大城市,为什么?
(3)简要叙述两三角洲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
(5)为什么日本汽车产业集团近几年来纷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投资设厂?
8.读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数值为“160”的等值线,在A位置和B位置的分布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
⑵C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试分析沼
泽的形成原因。
⑶试分析图示地区成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
地的原因。
⑷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停止了在C地区的农垦项目,试分析这一措施的生态意义。
⑸本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D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该能源基地的发展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的哪些成功经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CCB 6—10:ACBBD 11—15:DBCCD 16—20:CBCAC
21—25:DCBBA 26—30 :CDCBC 31—32:AB
二.综合题
1.题略
2.(1)
青藏高原 | 西北内陆 | 四川盆地 | |
优势 | 光照 | 光照 | 水源 |
劣势 | 热量 | 水源 | 光照 |
农业发展策略 | 光照转化为热量(如大棚农业、生态农业) | 节水型灌溉农业 | 生物技术 |
(2)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不属于严重缺水,但是降水集中夏季,春旱严重;人口众多、工业、农业发展,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综合这些原因,华北平原缺水严重。
前3.(1)C 临近水源,光热充足 (2)高温多雨的气候,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3)C (4)A
(5)因地制宜,依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发展相关的农业类型;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荒漠化
后3(1)地处亚带季风气候区,受东南、西南季风影响,雨季长,降水多。流域面积广,支流水系发达,水量大。 (2)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不利于建设物资运输,不利于协作;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
(3)促进沿线地区矿产、林业等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旅游业发展;加快物质调配、流通。
4(1)地壳运动和流水冲积作用。 (2)华东、华南
(3)建坑口电站(火电站),变输煤为输电。缓解铁路运输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
(4)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污染水资源;造成大气污染。
5.(1)成昆线 襄渝线 不利因素:地处西南山区,地势起伏大,板块交界处多地质灾害,不利于工程建设。经济不发达,不利于建设协作。
(2)背靠大西南腹地广阔地处四川盆地物产丰富,商品生产能力强,水陆交通便利。历史上是进出西南最重要客货流集散地。
(3)拓展与东部地区通道,加大货物调动能力,加强经济联系,减轻襄渝铁路压力。
6.(1)河谷地带,地势较低(2)山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易形成降雪天气
(3)地形封闭,降水少,蒸发旺盛
(4)水源不足 土地荒漠化 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风力大;地表物质松散 ②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与水资源利用
土地次生盐碱化 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
7.(1)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
(2)黄河口泥沙淤积严重,通航条件差;黄河历史多次改道,河口位置不确定;黄河三角洲农业生产条件较差
(3)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降水变率过大容易产生旱涝灾害
(4)劳动力价格和房租、地价上升;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
(5)占领中国市场;避开关税壁垒;土地及劳动力价格低;经济发达,制造业基础好;社会协作条件好
8.⑴等值线在B位置基本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说明纬度位置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等值线在A位置明显向北突出,主要是地形(大兴安岭)的影响。
⑵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小,地下存在冻土层影响水体下渗,河流的凌汛。
⑶热量满足一年一熟,雨热同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均耕地面积大,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⑷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具有的蓄水、调节气候、河川径流的功能。
⑸大庆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科技,消除污染,美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