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2014-5-11 0:34:51 下载本试卷

高三地理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题类型(A)涂黑。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栏填写本科目试室号,在“座位号列表”内填写座位号,并用2B 铅笔将相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综合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共70分)

(一)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日某地太阳运行路径图(图1),回答1~2题。

1.该日可能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该地的纬度是

A.0°      B.23.5°N

C.40°N     D.23.5°S

天文辐射是指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下表是地球不同纬度地区在二分二至日所受到的天文辐射日总量(卡/平方厘米)变化情况表,回答3~6题。

日期

90ºN

70ºN

50ºN

30ºN

30ºS

50ºS

70ºS

90ºS

3月21日

0

316

593

799

923

799

593

316

0

6月22日

1110

1043

1020

1005

814

450

170

0

0

9月23日

0

312

586

789

912

789

586

312

0

12月22日

0

0

181

480

869

1073

1089

1114

1185

3.70ºS在6月22日的天文辐射量为0卡/平方厘米的原因是

A.该地处于极夜期            B.受极地冷高压的影响

C.冬季冰川的反射率大          D.太阳高度极小

4.50ºN天文辐射量最小值出现在12月22日,原因是

A.该地处于极夜期            B.受极地冷高压的影响

C.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D.白昼为一年中最长

5.北极与南极天文辐射量最大值不同,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极昼期长短不同            B.极地冷高压强度不同

C.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D.日地距离不同

6.从以上分析,影响天文辐射量的因素有

①日地距离  ②冰川的反射率 ③白昼长短 ④气压高低  ⑤正午太阳高度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    D.③⑤  

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地区内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2完成7~9题。

7.湿润系数可能指

A.降水量     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C.蒸发量     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8.题中的生物多样性降低属于

①土壤退化过程    ②土地退化过程 

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湿润系数在0.05~0.65的地区又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干旱的亚湿润地区三类,导致其自然植被的覆盖也有很大差异。图中A地、B地和C地的植被特征,反映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规律

读“某地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及月均温点散布图”(图3),回答10~11题。

10.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30°N~40°N之间

B.25°N~35°N之间

C.10°S~20°S之间

D.30°S~40°S之间

11.该气候的成因可能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副高与西风交替影响

C.副高与信风交替影响    D.锋面雨带移动的影响

读“我国某城市三口之家2007年各月用电量比较图”(图4),回答12~13题。

12.该三口之家最可能位于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3.该城市居民夏季用电量普遍达到高峰,

直接给城市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A.热岛效应      

B.雨岛效应

C.阳伞效应    

D.绿洲效应

图5~图7四幅图反映影响我国气候成因的各种气候因素,回答14~15题。

文本框: 1

文本框: 图7文本框: 图6文本框: 图5

14.图示图5~图7的气候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地形起伏、季风环流

B.风压带位置、太阳辐射、地形起伏

C.太阳辐射、季风环流、气压带位置

D.海陆差异、地形起伏、季风环流

15.有关气候因素叙述的正确组合是  

①陆面、洋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与水源    

②太阳辐射是大气增温的根本热源

③大气环流既是气候因素,也是天气现象

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属于气候因素中的下垫面因素

⑤大陆东岸三圈环流显著。大陆西岸季风环流显著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读2006年年末广东、广西、新疆、湖南四省区的人口资料,完成16~18题。

省(区)

广东

广西

新疆

湖南

出生率

11.78‰

14.44‰

15.79‰

11.90‰

死亡率

4.49‰

6.10‰

5.03‰

6.75‰

0-14岁

20.5%

22.64%

23.5%

18.70%

15-64岁

72.1%

68.21%

70%

72.03%

65岁及以上人口

7.4%

9.15%

6.55%

9.27%

16.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省区是

A.广西       B.广东      C.新疆      D.湖南

17.广东省65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小的原因是

A.文化水平高    B.自然条件好   C.迁入人口多  D.经济水平高

18.目前,广东省的城市人口比重已达63%,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主要从事的是

A.制造业      B.金融业     C.建筑业    D.第一产业

下表为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草原和新疆塔里木盆地三地检测的表层土壤数据,读表完成19~20题。

PH值

有机质含量

SiO2含量

Al2O3含量

Fe2O3含量

CaO含量

MgO含量

6.1

12.4%

62.39%

16.02%

4.84%

2.44%

1.18%

6.9

8.8%

68.58%

2.06%

13.13%

9.87%

1.67%

8.8

1.29%

65.05%

3.63%

11.06%

14.96%

1.96%

19.由数据可以推断,从东到西排列的顺序最有可能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丙乙

20.土壤表层CaO含量不断变化,这说明从甲→乙→丙

A.降水不断增多,物质淀积层中的CaO含量增多

B.降水不断减少,土壤淋溶增强,CaO含量增多

C.降水不断增多,土壤淋溶增强,CaO含量增多

D.降水不断减少,土壤淋溶减弱,CaO含量增多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008年元旦前后,我国某地天气状况。阅读表格,回答21~22题。

日期

天气状况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12月30日

阴转多云

17℃

6℃

12月31日

多云转晴

15℃

5℃

1月1日

晴间多云

15℃

5℃

1月2日

16℃

2℃

21.1月2日比1月1日温差大,原因是

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   B.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小

C.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大   D.晚上气压升高,晚上风力比较大

22.这次天气过程,可能给该地带来的影响是

A.影响了该地人们的元旦出行     B.导致该地水稻遭受霜冻

C.增强了该地太阳辐射        D.该地森林火险等级加大

23.读“1954-2005年某河流域耕地、湿地面积变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流域在1983年之前基本处于原始状态

B.该流域景观多样性不断增多

C.该流域开发历史不长,开发强度不大

D.该流域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农田生产力用农作物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所能累计的有机干物质(包括植物的枝、叶、根、果及枯落部分)的数量来衡量。读“不同地区农田生产力下降的耕地面积比例统计图”(图9),完成24~25题。

24. 我国各地均有不同比例的耕地面积农田生产力水平下降,农田生产力降低面积比例最高的两个地区是

A.黄土高原区   B.黄淮海区   C.西南地区   D.内蒙古地区

25. 我国农田生产力的分布规律是

A.山区高,平原低         B.平原高,山区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南方高、北方低

2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田生产力总体增加,其原因有

A.改良土壤、推广良种       B.施用化肥、农药

C.改善交通、扩大市场       D.修筑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读九大都市圈分布图(图10),完成27~28题。

文本框: ①京津冀都市圈
②沈大都市圈
③吉黑都市圈
④济青都市圈
⑤湘鄂赣都市圈
⑥成渝都市圈
⑦珠江三角洲都市圈
⑧长江中下游都市圈
⑨大上海都市圈

27.九大都市圈都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A.地形开阔、土壤肥沃、水网密集    B.气候适宜、取水方便

C.交通便利、工商业比较发达       D.人口自然增长快、科技水平高

28.关于九大都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九大都市圈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B.九大都市圈交通便利,相互联系紧密

C.九大都市圈社会经济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强  

D.九大都市圈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下表是西藏各站点0.8米深度年代平均地温距平(℃)资料,据此完成29~30题。

年代

拉萨

泽当

当雄

安多

日喀则

1970S

-0.8

-0.2

-0.1

-0.2

-0.5

1980S

-0.1

0.1

0.1

-0.2

-0.2

1990S

0.9

0.1

0.1

0.3

0.6

29.表中数据表明

A.就年平均地温而言,呈逐年升高趋势

B.20世纪70年代西藏地区地壳活动弱

C.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趋势明显

D.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藏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30.根据西藏地区年代平均地温的这种变化,可以推测

A.全球降水量有增多趋势 

B.阿尔卑斯山多年冻土最大深度呈明显增加趋势

C.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冰川面积不断萎缩

D.青藏铁路沿线冻土活动层厚度加大

第二部分综合题 (共8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

31.根据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共8分。)


(1)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           ;(2分)

(2)该地区植被景观的变化规律是           ;(2分)

(3)分析图中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4分)

32.阅读分析下面的图文材料,运用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13分)

  材料一: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太阳公转。在公转过程中,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即下左图中的S1=S2=S3)。

  材料二:图17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8为恒星日与太阳日示意图。

(1)地球从A点运行到B点过程中,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        。(3分)

(2)北极点的极昼天数比南极点      。因为在北半球夏半年,地球运行在距太阳较   的轨道上,线速度    ,历时    。冬半年,则反之。(4分)

(3)太阳日的周期比恒星日要     ,是因为:①地球距太阳较恒星   ;②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在       。(3分)

(4)太阳日平均周期为24小时,实际上在近日点其周期要比在远日点      。其原因是                              。(3分)

33.集装箱航运的发展始于1956年,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全球范围迅速发展。(共15分)

材料一  见图14。

材料二:全球主要集装箱港口类型演化表(数量:个;规模:%)

类型

1975

1985

1992

2003

腹地型港口

港口数量

84

75

67

63

集装箱规模

81.1

77.9

52.4

58.7

中转型港口

港口数量

16

25

33

37

集装箱规模

18.2

22.1

47.6

41.3

材料三:国内外集装箱生成能力和价值比较见表(单位:TEU/百万美元、万美元/ TEU)

国家

项目

1970

1980

1992

1998

2003

美国

集装箱生成率

14.8

17.1

13.1

14.3

15.5

集装箱价值

6.8

5.9

7.6

7.0

6.4

日本

集装箱生成率

6.2

9.7

15.1

9.7

13.8

集装箱价值

16.2

10.3

6.6

10.3

7.2

韩国

集装箱生成率

15.9

17.4

28.6

33.2

集装箱价值

6.3

5.8

3.5

3.0

中国

集装箱生成率

9.3

24.9

40.2

56.6

集装箱价值

10.8

4.0

2.5

1.8

       注:集装箱生成率——单位贸易量的集装箱生成量

         集装箱价值——单位集装箱的贸易价值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1)关于世界集装箱港口的演化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正确项字母)。(3分)

A.1970年全球集装箱港形成两大集群:北美和西欧  

B.1975年全球集装箱港形成三大集群:北美、西欧和东亚

C.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成为全球集装箱港口体系的重心

D.21世纪以前全球集装箱港口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E.21世纪以来中国集装箱港迅速崛起

(2)全球主要集装箱港口类型演化过程中,最先兴起的是   型港口,20世纪90年代始,区位对集装箱港的影响日益显著,    型港口日益增多。我国的香港和东南亚的新加坡属于   型港口。(3分)

(3)从集装箱生成率看,呈持续提高趋势的国家是    ,说明这类国家集装箱生成能力很   (高或低),港口规模不断    (提高或降低)。(3分)

(4)从集装箱价值看,我国呈   趋势,说明主要是  (高或低)附加值货物。(2分)

(5)港口是海运的起讫点,货物是其发展的源泉;而货物生成能力取决于腹地经济(港口集散物资的地域叫做这个港口的腹地,即为港口提供出口物资和进口销售商品的范围。),因此腹地是决定港口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结合以上资料,说出世界制造业重心的转移轨迹;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发展经验,并指出我国今后工业发展的方向。(4分)

34.1993年之前,广东一直是我国最大的糖料种植及食糖生产省份。近几年来,广西对糖业进行深化改革,提高制糖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国内、国际竞争力。2003年全区平均吨糖含税成本为2650元,比广东低200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见图15。

材料二:见图16。

材料三:1996-2003年中国甘蔗主产区种植面积情况(万亩)

省区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广西

640

700

810

700

700

762

970

1027

云南

280

315

400

370

375

400

390

425

广东

306

310

294.21

245

210

182

214

190

(1)根据材料可知甘蔗生产分布在我国      气候区。(2分)

(2)简单描述我国糖价波动与产量变化的关系。(4分)

(3)简述1996-2003年我国甘蔗主产区种植面积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6分)

35.无定河是黄河中游的一条大型支流,由风沙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河源梁涧区组成。为了研究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情况,选择了该流域风沙区的海流兔河和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大理河为代表。读“无定河流域地貌分区及主要沟道分布图”(图17),完成下列问题。(共22分)

(1)根据图18中海河兔河和大理河的降水量-流量过程和月均含沙量-月均流量过程的资料,完成下表:(12分)

河流

(水文站)

分布

地区

年内降水量

变化过程

流量变化

月均含沙量变化过程

海流兔河

(韩家峁站)

1-4月微增

4-6月微增

6-8月显著增大

8-12月逐渐减小

1-4月微增

4-6急剧降低

6-8月显著增大

8-12月逐渐减小

大理河

(绥德站)

(2)试归纳无定河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2分)

(3)综合以上分析,风沙区河流的含沙量远   (小于或大于)黄土沟壑区河流的含沙量,无定河流域的泥沙主要来自    ,原因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8分)

3637小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作答前,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写选做试题的题号。

36.生理气温指标能够客观地揭示旅游气候实况。生理气温指标所对应的感觉程度可划分为暴热、炎热、热、暖热、暖、舒适、凉、冷凉、冷、酷冷、可能冻伤等11个级别。下表为青藏铁路沿线地区生理气温指标多年月均逐月评价(下午2时)表,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生理气温指标逐月评价(下午2时)

地点(海拔)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西宁(2295m)

冷凉

冷凉

冷凉

舒适

舒适

舒适

舒适

舒适

冷凉

冷凉

格尔木(2809m)

冷凉

舒适

舒适

舒适

舒适

舒适

冷凉

冷凉

沱沱河(4534m)

酷冷

酷冷

冷凉

冷凉

冷凉

酷冷

安多(4801m)

酷冷

酷冷

冷凉

冷凉

冷凉

冷凉

酷冷

那曲(4508m)

冷凉

冷凉

拉萨(3650m)

冷凉

冷凉

冷凉

舒适

舒适

舒适

舒适

舒适

舒适

冷凉

(1)从表中资料来看,青藏铁路沿线地区舒适的旅游气温集中出现在  月份,部分地区(如:沱沱河)   季不适宜开展户外旅游活动。旅游气候适宜期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逐渐   。(6分)

(2)沿青藏铁路旅游生理气温指标的空间差异也显著,旅游气候条件最优的是  

  等地区,全年均较适宜旅游。(4分)

(3)旅游列车开通后,促进了青藏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假如你是导游,会给游客几点温馨提示:①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如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必备物品;②衣物中,最好带上鸭绒服和防水服等;③心、肺、脑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不宜进入高原;等等。针对①、②两项建议,试分析其地理背景。

37.图19描绘的是矿场的景观。仔细阅读该图,并完成下列要求。(共10分)

(1)从图中找出工矿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把它们列举出来并说明产生问题的来源。(6分)

列举项目

问题的来源

噪声污染

矿场机器运作发出很大噪声

(2)对上述环境破坏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4分)

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7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C

D

B

B

D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A

A

B

D

C

A

A

D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B

AD

AD

AC

BC

AB

BC

AC

AC

C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

31.(8分)

(1)自东向西逐渐减少。(2分)

(2)自东向西由草原变为荒漠草原、荒漠。(2分)

(3)该地区自东向西年降水量逐渐减少,导致植被由草原变为荒漠草原、荒漠,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4分,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32.(13分)

(1)先加快,至最快,然后变慢(3分)

(2)多 远 慢 长(4分)

(3)长 近  同方向绕太阳公转(3分)

(4)长(1分)  完成一个太阳日要自转一周,另加一个太阳日里地球绕日公转的角度。(1分)近日点公转角速度大于远日点,故近日点太阳日周期长于远日点。(1分)

33.(15分)

(1)ABC(3分,选对一个给1分,选错一个本题得0分。)

(2)腹地,腹地,中转(3分)

(3)中国和韩国,高,提高(3分)

(4)持续下降,低(2分)

(5)世界制造业重心的转移轨迹:西欧——美国——日本——东亚(中国)、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2分,答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不给分。)方向: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2分)

34.(12分)

(1)亚热带、热带季风(2分)

(2)随着食糖产量的上升糖价下降,随着食糖产量的下降糖价上升;市场波动是影响食糖产量的重要因素。(4分)

(3)情况:种植面积总体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广西和云南总体呈上升趋势;广东呈不断减少的趋势。(3分)

原因:①市场变化;②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广东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③广东农业生产结构导致整个蔗糖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致使中国的食糖生产向广西、云南转移。④劳动力价格低⑤政策(3分,答出其中三点给满分)

35.(22分)

(1)(12分,每空2分)

河流

分布

地区

年内降水量

变化过程

流量变化

月均含沙量变化过程

海流兔河

风沙区(或①)

1-3月,缓慢增大;3-6月明显减小,6-8月急剧增大,8-12月明显减小

大理河

黄土丘陵沟壑区(或②)

1-3月增加

3-6月增加

6-8月急剧增加

8-12月逐渐减小

1-3月增加

3-6月减少

6-8月急剧增加

8-12月逐渐减小

1-7月,其月均含沙量都在增大;8-12月,其月均含沙量都在减小

(2)全年降水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7~8月)。(2分)

(3)小于 黄土沟壑区  夏季的暴雨 有可侵蚀的黄土层  。(8分)

36.(10分)

(1)5~9,冬,缩短(3分)

(2)西宁,拉萨 (2分)

(3)①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缺氧,造成游客体力消耗大;②戴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是因为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③是因为高原上气温日较差大;5~9月为雨季。(5分,答对两项得4分)

37.(10分)

(1)①大气污染: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

②水污染:工业生产、洗矿等排放的废水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渣、废弃尾矿等

④自然景观破坏:开矿造成植被破坏、地表塌陷等

答案合理,酌情给分。(6分)

(2)从“三废”的治理、循环利用、恢复自然景观等方面回答,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既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