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卷
地 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由18题单项选择题和8题双项选择题组成,共60分
(一)单项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北京时间),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已准确进入探月轨道,无数中国人为此骄傲。据此完成1—3题。
1.“嫦娥一号”发射时太阳直射在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大洋洲
2.从11月8号下午开始,地面与“嫦娥一号”卫星的通讯受到“日凌”干扰。“日凌”——太阳发出的强烈电磁波影响“嫦娥一号”和地面的通讯。“日凌”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最有可能的是
3.造成“日凌”现象的主要太阳活动是
A.色球层的耀斑 B.光球层的黑子 C.日冕层的太阳风 D.光球层的日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4—7题。
材料一 科学家在重庆巫山发现了一颗距今204万年的牙齿化石,这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比以前发现的元谋人还早30万年。这论证了“东亚人起源于长江三峡”的学说,也说明先前发现的北京人、蓝田人的原籍不在北方,而是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和生活半径的扩大,一支越过秦岭抵达蓝田,另一支则沿着东部平原迁移到了华北的北京,成为了“北京人”。
材料二
4.巫山是我国重要的
A.地形分界线 B.温度带分界线 C.干湿区分界线 D.流域分水岭
5.东亚人由长江三峡北迁的主要原因是古自然地理环境
A.变冷 B.变暖 C.变干 D.变湿
6.影响三峡库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7.长江三峡作为湿地,其主要的生态环境功能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调节气候 C.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D.调蓄洪水
读下列材料,完成8—10题。
材料一 11月11日当地时间4时45分左右。航行在黑海和亚速海之间的刻赤海峡的5艘俄籍船只遭遇时速达108公里的海上风暴而失事、遇险,导致至少8人受伤,约2000吨石油泄漏流入刻赤海峡,引起“环境灾难”, 要恢复刻赤海峡的环境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
材料二 油轮出事地点示意图
8.刻赤海峡两岸的自然带属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9.引起时速达108公里的海上风暴的天气系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风暴过后,在盛行风的影响下,泄漏的石油将向
A.西南漂移、扩散 B.东南漂移、扩散 C.西北漂移、扩散 D.东北漂移、扩散
读“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1—14题。
11.图中①处悬崖的相对高度H
A.150m<H<250m
B.250m<H<450m
C.450m<H<650m
D.600m<H<650m
12.图中①处最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
13.为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图示地区最适宜
A.发展立体农业 B.种植茶果树 C.种植多汁牧草 D.种植水稻
14.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形成并发展为城市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右图为二十世纪后期(80~90年代)某跨国公司对部分国家使用某类产品的普及率所做的调查统计图,经过调查决定在中国上海投资建厂。据此完成15—17题。
15.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可能是下列中的
A.自行车 B.汽车
C.计算机 D.手表
16.该公司首选在中国上海建厂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 B.交通运输便利
C.劳力资源丰富 D.市场前景广阔
17.该产业转移有利于上海市
A.改善环境质量 B.调整产业结构
C.缓解资金压力 D.推动城市化进程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社会发展进程,如今出现急剧变化,城市间快速交通网络呈现出全面接轨态势,农民向城市迁移,经济一体化措施纷纷启动,以工业化为重心的社会发展开始转向工业化与城市化并行的新阶段,“3小时都市圈”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8—19题。
18.影响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科学技术 D.环境因素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仍然根据第18题所用资料完成第19题。
19.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纽约都市圈、北美五大湖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巴黎都市圈、伦敦都市圈六大城市圈的共同特征是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温湿气候 C.平坦的地形 D.便利的海运
读“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完成20—22题。
20.根据等深线和等温线所示信息,图示海域位于
A.南半球大陆的西岸
B.北半球大陆的西岸
C.南半球大洋的东岸
D.北半球大洋的东岸
21.流经该海域的洋流可能是
A.巴西暖流
B.东澳大利暖流
C.秘鲁寒流
D.本格拉寒流
22.与同纬度海域相比,该海域
A.盐度更高 B.渔业资源更多
C.对大气的减湿效用更强 D.石油污染更重
目前,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已在我国形成。风沙带已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30%。读“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完成23—24题。
23.土地严重荒漠化的地区有
A.南疆 B.北疆 C.内蒙古西部 D.辽河上游
24.地区不同,荒漠化的主要成因不同。下列风沙地与成因说法的组合,正确的是
A.河套平原一过度放牧 B.科尔沁草原-过度采矿
C.塔里木盆地—过度利用水源 D.河西走廊—过度垦殖
2005年以来,太湖夏季出现严重蓝藻,其面积大幅南扩和东扩,2007年5月,太湖蓝藻提前暴发,面积基本上覆盖整个太湖,使水体变色发臭。无锡市因太湖蓝藻,引发公共饮用水危机,严重干扰了数百万群众的生活,也再次敲响了中国水危机的警钟。 完成25—26题。
25.2007年太湖蓝藻较常年提前且大面积暴发的原因是
A.地处平原,水体流动缓慢,自净能力弱
B.气候变暖,气温偏高,利于蓝藻生长
C.过度养殖和沿岸的生产生活废水大量排入,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D.夏季风势力强劲,降水偏多,光照强,利于蓝藻繁殖
26.控制太湖蓝藻暴发的有效措施是
A.加大科技投入,推行清洁生产,严控入湖废水
B.实行人工增雨,加快湖水更新,降低氮、磷浓度
C.严禁人工养殖,减少氮、磷来源,降低污染物浓度
D.加大引江济太力度,稀释污染物浓度,提高自净能力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
27.(12分)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l)图中B为 ▲ 平面;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甲处时,其日照图为下列三幅图中的 ▲
(填序号)。
(2)比较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乙、丙两处时的地理现象:
地球公转至 | 乙处时 | 丙处时 |
日期 | ▲ | ▲ |
公转速度变化 状况 | ▲ | ▲ |
海门(约31°N)正午太阳高度 | ▲ | ▲ |
昼夜长短变化 规律 | ▲ | ▲ |
(3)简述②、③两日照图的相同点。 ▲
28.(10分)读“我国锋面雨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2)今年6月开始,我国锋面雨带经历了“华南开始—北抬—南落—再北抬”的变化过程。由此可推测,今年我国夏季风势力偏 ▲ ,6月份我国的锋面雨带位置较正常年份偏 ▲ , ▲ 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3)我国洪涝灾害大多由暴雨酿成,而我国的暴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 ▲ 地区的暴雨常出现在每年的春夏之交;北方暴雨常出现在 ▲ ;受台风影响形成的狂风暴雨常出现在 ▲ (填月份)。
(4)简析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
29.(12分)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03年新增的商品粮基地主要集中在三大自然区中的 ▲ 地区和东部季风区中的 ▲ 地区。
(2)A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其主要范围由80年代的 ▲ 平原和 ▲ 平原,扩大到 ▲ 。
(3)与C商品粮基地相比,B商品粮基地发展的区位优势有 ▲ 。
30.(12分)读“美国城市、铁路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美国不同地形区内铁路线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
地形区 | 平原与低缓的高原 | 高大山地 |
分布地区 | ▲ | ▲ |
铁路线形态特点 | ▲ | ▲ |
铁路线布局特点 | ▲ | ▲ |
(2)美国城市主要分布在 ▲ 。
(3)简述美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 ▲
31.(14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初步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通过优化工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使工业发展在高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目前珠江三角洲通过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着力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及其产业结构演变图
(1)简述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发展“三来一补”企业的区位优势。 ▲
(2)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图”可知,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由开始的 ▲ 指向型工业发展为 ▲ 指向型工业,目前升级为 ▲ 指向型工业。
(3)珠江三角洲产业向 ▲ 转移;这种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
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由18题单项选择题和8题双项选择题组成,共60分
1.C 2.B 3.A 4.A 5.B 6.B 7.D 8.C 9.D 10.D
11.A 12.C 13.A 14.C 15.B 16.D 17.B 18.B 19.BC 20.AC
21.CD 22.BC 23.AD 24.CD 25.BC 26.A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
27.(12分)
(1)赤道 ②
(2)
地球公转至 | 乙处时 | 丙处时 |
日期 | 12月22日 | 9月23日 |
公转速度变化 状况 | 逐渐加快 | 逐渐加快 |
海门(约31°N)正午太阳高度 | 35.5° | 59° |
昼夜长短变化 规律 | 由南极圈向北到北极圈白昼时间由24时逐渐缩减为0时;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 全球昼夜平分 |
(3)晨昏线均与经线斜交成23.5°;太阳直射的经度相同(120°E),日出的标准时相同;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赤道上昼夜平分,极圈中均有极昼或极夜现象(答对其中二点即给2分)
28.(10分)
(1)春旱 伏旱(2)弱 南 南方(3)华南 7、8月份 8、9月份(4)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
29.(12分)(1)西北(北方) 北方(西北) (2)商品谷物农业 三江(松嫩) 松嫩(三江) 东北平原 (3)纬度低,热量条件好;距海近,降水丰富(水热组合好1分);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经济发达,相互协作条件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场。
30.(12分)(1)
地形区 | 平原与低缓的高原 | 高大山地 |
分布地区 | 中东部地区 | 西部地区 |
铁路线形态特点 | 网状 | 线状 |
铁路线布局特点 | 连结经济发达的城市 | 沿地势较低的山谷延伸 |
(2)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 沿海地区
(3)由于城市人口高度集聚,导致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郊区因商业和制造业不断外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交通条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答对二点得1分、三点得2分、四点得3分、五点及以上得4分)
31.(14分)(1)劳动力廉价而丰富 土地房屋租金低廉 毗邻港澳和东南亚 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 (2)资源 劳动力 技术(每格1分,共3分)(3)粤东、粤西和粤北 (2分,答对1格不给分,答对2 格给1分,全对得3 分) 对移出地区,有利: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了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减轻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分) 对移入地区,有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答对二点1分、三点2分、四点3分)不利:加重当地环境污染,加剧了生态破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