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级地理9月模拟考试
地 理 试 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红三角”区域经济圈,包括湖南郴州、江西赣州和广东韶关三市,区域人口1500万,面积8万平方公里。由于三市同是革命老区,又同属红色砂砾岩地貌,且三地相连成三角形,故被称为“红三角”。读图1,回答1~3题。
1.按成因分类,本区域的红色砂砾岩属于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侵入岩
2.有关图中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B.山脉以南的主要经济作物是油菜
C.山脉以北分布有大面积热带经济作物
D.1月0℃等温线走向与其大体一致
3.图示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气候、水源 B.水源、地形
C.地形、土壤 D.土壤、气候
4.图2四地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是
2006年夏天,重庆、四川连晴高温,最高气温达44.5℃,旱灾、火灾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给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困难,3000万重庆人经历了一场50年不遇特大旱灾的严峻考验。回答5~6题。
5.重庆有“火炉”之称,下列不是“火炉”形成原因的是
A.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B.盛行反气旋下沉气流
C.重庆位于河谷地带,热量不易扩散 D.正午太阳高度在变大,白昼在变长
6.下列不是川渝地区大旱原因的是
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脊线位置偏北偏西
B.全球气候变化让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地发生
C.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加剧了干旱的程度
D.重庆特大旱灾是三峡工程蓄水所致
a、b两地6月22日和12月22日正午旗杆(等高)影长及朝向如图3所示,回答7~9题。
7.关于a、b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地有阳光直射现象,b地没有阳光直射现象
B.6月某日a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b地
C.12月22日a地昼长大于b地
D.a地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b地
8.若a、b两地位于同一大陆上,则该大陆的特点是
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B.世界上最大淡水湖所在的大陆
C.被称为“热带大陆”、“高原大陆”、“富饶的大陆”
D.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冰雪大陆”
9.当a地昼最长夜最短时
A.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B.哈尔滨的昼长大于北京的昼长
C.华北平原多沙尘暴 D.南极考察活动活跃期
读图4 ,完成10~11题。
10.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①到②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11.地表风化壳厚度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5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山东丘陵
C.江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3.该地形区主要自然土壤的特点是
A.矿物质含量低 B.有机质含量高
C.土质疏松 D.酸性较强
14.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今后农业发展中应当
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C.退耕还林,建设商品性林业基地
D.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种植园农业
2007年3月3日~4日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中到大雪,东北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雪,风力达5级至6级,阵风达7级。据此回答第15小题。
15.造成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普降春雪的天气系统可能是图6中的
图7是“沿某段纬线地下震源深度及频率分布示意图”,图中P点以西为大陆,PQ为海洋,QR为岛屿,R点以东为海洋。据此回答16~17题。
16.图示地区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17.结合环境特点,对该岛屿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交通发展要快速化
B.农业发展要机械化
C.居民住宅要高层化
D.工业产品的市场要外销化
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读“潜水等水位线图”(图8)回答18~20题。
18.C处潜水位埋藏的深度为
A.5米 B.10米 C.15米 D.20米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下水流向与等水位线的关系是斜交
B.B处潜水的流向是由东北向西南流
C.C处有固定的潜水位
D.A处地下水流速小于D处
20.若该地地下水位上升最可能导致
A.河水倒灌 B.土壤盐渍化
C.洪涝灾害 D.农作物高产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1.一条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而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则此河的位置、流向与下列图示(图9)相吻合的是
图10是“某地区某日平均气温分布和M地全年降水和昼夜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可用于判断M地位于北半球或是南半球的主要信息有
A.山地走向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纬度分布 D.降水量季节变化
23.该地区
A.分布在中纬度大陆东岸 B.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
C.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D.白昼最长时降水量最多
右图(图11)为等值线图,a、b、c为等值线。回答24~26题。
24.若图示为海水等温线图,图中等温线(数值a>b>c)弯曲是由洋流引起的,则该洋流名称可能为
A.日本暖流 B.加利福尼亚寒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加那利寒流
25.若图示为北半球等压线图,图中等压线数值a<b<c,则
A.AB线的西侧吹偏南风 B.AB线附近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此气压系统可能形成台风或飓风 D.在此系统控制下我国北方是“秋高气爽”天气
26.若图示为等高线图,且在AB间有河流流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 B.a<b<c C.AB处为山谷 D.AB处为山脊
读图12中①、②、③、④四图“两组同纬度地区等降水量线图”,回答27~30题。
27.①图和②图所示地区降水差异大的原因是
A.②图地区受台风影响 B.①图地区深处内陆
C.②图受到湿润气流影响 D.①图地区接受太阳辐射量大
28.③图所示地区
A.降水沿河谷方向递减,说明湿润气流从上游吹来
B.该区的河流以雨水补给方式为主
C.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小
D.该区局部地点比同纬度地区降水量丰富
29.④图所示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A.外向型特色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30.②图所示地区和④图所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差异有
A.水热条件 B.地形土壤条件 C.海陆位置 D.国家政策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
31.读下图(图13),回答有关内容:(17分)
(1)A图表示的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 地貌。(2分)
(2)B图是 地貌,往往形成于 地区;近年由于人类 等不合理的活动,造成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 。(6分)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 ,判断理由是 ; 根据岩层露头的新老关系判断,图上的地质构造是 ,判断理由 ;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9分)
3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读图14和表1~表3,回答:(15分)
表1: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变化(%)
东部 | 中部 | 西部 | |
1991年 | 55.07 | 28.62 | 16.31 |
1999年 | 58.71 | 27.53 | 13.76 |
表2:2002年我国和中部地区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全国 | 14.53 | 51.74 | 33.73 |
中部地区 | 17.69 | 46.65 | 35.66 |
表3:2002年中部地区部分农矿产品占全国的比例(%)
产品 | 粮 | 棉 | 油 | 原煤 | 原油 |
所占比例 | 41.91 | 34.85 | 44.40 | 37.38 | 36.84 |
(1)据图14,中部地区包括 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兼有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流域的省区是 省。(2分)
(2)中部各省区主要位于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其中完全处于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 (填简称),该省所处的地形区名称是 。(2分)
(3)从资料中可以看出,与东部地区相比,从1991年到1999年中部地区的发展速度相对较 ;与全国相比,2002年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是 。(3分)
(4)中部地区资源丰富,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农矿产品。请选择中部地区重要农产品基地和矿产地,填入下列表格:(8分)
重要基地或产地名称(每项填2个) | ||
农产品 基 地 | 商品粮基地 | |
商品棉基地 | ||
矿产地 | 重要油田 | |
重要煤矿 |
33.读下图(图1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图中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补给,径流量随 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分)
(2)该河完全断流的时间是 月,断流的原因是 。(3分)
(3)这类水体补给为主的河流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地区。(1分)
34.读右图(图16),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A、B两图所示区域共同的地势特点是
,判断依据是 ;A图所示地区的地质灾害有 (至少写出二种)。(3分)
(2)B图所示区域的主要自然带类型包括:
P1 、
P2 。(2分)
(3)A图、B图所示岛屿就成因类型来说都是 ,导致两岛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3分)
(4)试分析P2地气候类型的成因:
;和P2地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同的地区还有
(试举一例)(5分)
35.读下图及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图17)全线通车开始试运行。“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乘坐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高原列车,游客不仅能饱览青藏高原绚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品味充满浓郁宗教气息的藏民族文化。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高原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通;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千米于2005年10月15日铺通,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到了昆仑山,两眼泪不干;到了唐古拉,伸手把天抓。”有民谚如此形容青藏线恶劣的自然环境。从昆仑山到唐古拉山,沿线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这里高寒缺氧,但景色摄人心魄。高原天空瞬息万变,时而碧空如洗,时而乌云密布,真可谓是“六月飞雪、一天四季”啊。
材料二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三 青海省气象局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温度平均每10年升高0.16℃,而过去的100年,世界平均气温仅上升了0.7℃。
材料四 日前地质部门在青藏高原羌塘地区所有勘探、报告等基础工作已经全面完成,1000米以内的浅钻调查工作也已告一段落。……羌塘地区100亿吨石油储备量相当于两个大庆油田,其重大意义可想而知!据悉,国家石油部门有望在2~3年内,对羌塘地区石油储备进行5000米深钻探测。几年后,这块西部荒原将有望“变身”为全国石油基地!
材料五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洪涛在2007年1月24日宣布,中国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铜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新增铜资源量2678万吨,有望缓解中国铜资源过度依赖进口的紧张局面。这一最新发现位于雅鲁藏布江和西南三江两个主要成矿带,包括西藏驱龙、云南普朗和云南羊拉三大铜矿。
(1)在这条“神奇的天路”中,一座座桥梁成为雪域高原上靓丽的风景;在藏北高原没有河流和高山峡谷的部分地段也架设桥梁。采取“以桥代路”交通方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其原因除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外,还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试列举3种。(3分)
(3)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大致位于图18中的 点附近;地球运动到图18中 点附近时,拉萨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3分)
(4)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2分)
(5)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对本区可能产生什么影响。(3分)
(6)试从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青藏高原对亚洲局部地区地理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
(7)青藏高原地区的温度变化对该地区河流水源补给将产生怎样影响?(2分)
(8)除石油外,青藏高原重要的能源还有 、 等可再生能源(填二种)。(2分)
(9)如果我国对青藏地区石油、铜矿等资源进行开发,请简述开发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4分)
36.读“水循环示意图”(图19),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由②、③、④、⑥、⑦等环节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 ,其中环节③的名称是 。(2分)
(2)在图示各环节中,人类活动可对其施加影响的环节主要是 (填代号),我国对此环节施加影响的著名工程有 (举一例)。(2分)
(3)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水循环 的数量与速度,或者使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 。(2分)
高三级9月模拟考试地理答题卡
三、综合题(共80分)
31.(17分)
(1) , (2分)。(2) ,
, ,
(6分)。
(3) , ,
, ,
(9分)。
32.(15分)
(1) , (2分)。(2) , (2分)。
(3) , (3分)。
(4)(每个1分,8分)。
重要基地或产地名称(每项填2个) | ||
农产品 基 地 | 商品粮基地 | |
商品棉基地 | ||
矿产地 | 重要油田 | |
重要煤矿 |
33.(6分)
(1) , (2分)。(2) ,
(3分)。(3) (1分)。
34.(13分)
(1) , ,
(3分)。(2) , (2分)。
(3) , (3分)。
(4)
, (5分)。
35.(23分)
(1)
(2分)。
(2)
(3分)。
(3) , , (3分)。
(4)
(2分)。
(5)
(3分)。
(6)
(2分)。
(7)
(2分)。
(8) , (2分)。
(9)
(4分)。
36.(6分)
(1) , (2分)。(2) ,
(2分)。(3) , (2分)。
9月月考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B | A | C | A | D | D | B | C | B | B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B | C | D | B | A | A | C | A | D | B |
二、双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AC | BC | AB | AC | BC | BC | BC | BD | AB | AB |
三、综合题(共80分)
31.(17分)
(1)流水沉积(1分) 三角洲(平原)(1分)
(2)沙丘(1分) 干旱、半干旱(1分)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2分) 退耕还林还草,严禁过度放牧(2分)
(3)丘陵(2分) 地势起伏不大,坡度比较和缓,等高线数值小于250米(2分) 向斜(1分) 中心岩层较新,四周岩层较老(2分)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侵蚀(2分)
32.(15分)
(1)8(1分) 河南(1分)
(2)晋(1分) 黄土高原(1分)
(3)慢(1分) 第一、第三产业比重略高于全国,第二产业比重相对较低(2分)
(4)(每个1分,8分)
重要基地或产地名称(每项填2个) | ||
农产品 基地 | 商品粮基地 |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
商品棉基地 | 江汉平原、豫北(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商品棉基地一部分) | |
矿产地 | 重要油田 | 大庆、中原(吉林) |
重要煤矿 | 大同、平朔(鹤岗、鸡西、阳泉、西山、淮南、淮北、平顶山) |
33.(6分)
(1)冰雪融水(1分) 气温(温度)(1分)
(2)1~2(1分) 气温在0℃以下(气温低),河流封冻(2分)
(3)西北(1分)
34.(共13分)
(1)东部高,西部低(东高西低)(1分) 河流自东向西流(1分) 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1分)
(2)热带草原带(1分) 热带雨林带(1分)
(3)大陆岛(1分) 纬度差异、大气环流差异(2分)
(4)①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增温增湿作用;(2分)②东南信风遇地形阻挡抬升而成的地形雨(2分) 澳大利亚的东北部或巴西高原的东部(任选一个)(1分)
35.(23分)
(1)①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1分)②为野生动物留出生态通道(1分)
(2)大型工程建设;破坏珍稀动植物资源;过度放牧破坏草场;不恰当的旅游活动;捕捉益兽造成鼠类猖獗等等(任答3个,3分,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3) C(1分) A(1分) 昼短夜长(1分)
(4)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2分)
(5)在地质上有地壳的弯曲隆起、断裂、上升或下沉、造山运动等多方面影响;(1分)对于生活更为直接的则是地震活动的增加;(1分)形成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等。(1分)
(6)①使青藏高原地区形成寒冷、缺氧、大风、低压的环境特征;②青藏高原隆起阻挡了印度洋水汽北上,使其北部地区降水减少,导致中亚及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更加干旱;(任答出一点,1分)③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影响亚洲的地势特点并使河流呈现放射状水系。(1分)
(7)近期补给量增加,远期补给量减少(2分)
(8)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任答二种,2分)
(9)①经济落后,资金不足,技术落后;②交通不便;③易出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④自然环境恶劣,开发难度较大;⑤破坏地表结构易引发地质灾害。(任答四点,4分)
36.(6分)
(1)海陆间循环(1分) 水汽输送(1分)
(2)⑥(1分) 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等)(1分)
(3)更新(1分) 枯竭(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