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学期调研测试
高 三 地 理 试 卷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综合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格林尼治时间2006年11月8日19点32分至9日0点10分,发生“水星凌日”天文奇观:水星划过太阳表面,此时太阳、水星和地球在同一直线上。据此回答1—4题。
1.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被降为矮行星的天体是:
A.海王星 B.冥王星 C.木星 D.天王星
2.可能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有几颗?
A.1 B.2 C.5 D.8
3.发生“水星凌日”时,北京时间是:
A.9日3点32分至8点10分
B.9日7点32分至12点10分
C.8日3点32分至8点10分
D.8日7点32分至15点10分
4.右图圆圈表示太阳,线段A-B-C为某观测者看到的水星运动轨迹,则该观测者看到水星的运动方向是:
A.A→B→C B.C→B-→A C.B→A→C D.B→C→A
|
下图中的左图是某沿海地区两地气温随时间变化曲线示意图。右图是某区域海陆分布图。读下图回答5—7题。
5.对应①、②情况的下垫面分别是:
A.湖泊和沙地 B.山地和平原 C.裸地和林地 D.乡村和城市
6.若①、②曲线分别表示甲、乙两地气温年变化情况,则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南美洲 B.欧洲 C.非洲 D.大洋洲
7.依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流经乙地沿岸的洋流应是:
A.秘鲁寒流 B.千岛寒流 C.本格拉寒流 D.西澳大利亚寒流
右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10题。
8.这种情形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
天气分别可能是:
A.沙尘暴、寒潮 B.暴雨、高温
C.干旱、台风 D.暴雨、低温
10.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为准确及时地监测并分析洞庭湖区的淹没范围,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有: ①地理信息系统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遥感技术 ④雷达系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1.下表为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草原和新疆塔里木盆地三地表层土壤的检测分析数据,由数据可以推断,从东到西排列的顺序最有可能的是:
pH值 | 有机质含量 | SiO2含量 | Al2O3含量 | CaO含量 | |
甲 | 4.1 | 12.4% | 62.39% | 16.02% | 2.44% |
乙 | 6.9 | 8.8% | 68.58% | 2.06% | 9.87% |
丙 | 8.8 | 1.29% | 65.05% | 3.63% | 14.96%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丙、乙
读下表完成12—13题。
年份 | 世界总产量 | 该农产品总量世界排名及产量 | ||||
1 | 2 | 3 | 4 | |||
某农产品 | 1993 | 264.5 | 印度 72.0 | 中国 58.8 | 斯里兰卡 24.5 | 肯尼亚 20.0 |
1996 | 263 | 印度 72 | 中国 59 | 斯里兰卡 25 | 肯尼亚 25 |
12.该农产品为:
A.棉花 B.甘蔗 C.茶叶 D.天然橡胶
13.该农产品在中国主要分布于:
A.热量较好、雨量适中的暖温带地区 B.亚热带的丘陵地区
C.海南岛、西双版纳、雷州半岛等地 D.热带、亚热带的平原地区
右图为甲(30°N)、乙两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完成14—16题。
1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A.15°N B.15°S C.0° D.23°26′N
15.甲地在乙地的什么方向:
A.正东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16.此时下列说法可能成立的是:
A.南极长城站正处在极夜期 B.我国华南地区正处在雨季
C.甲地农民正忙着播种小麦 D.开普敦天气炎热干燥
下图为某工业收益等值线随空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该工业布局的理想范围是:
A.OM B.MN C.NP D.PQ
18.该工业空间费用曲线先递减后递增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A.地租费用、市场远近 B.市场远近、工人工资
C.工人工资、政策影响 D.地租费用、交通费用
我国某校高三(2)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右下图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19-20题。
19.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
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
D.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20.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或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Ⅲ
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Ⅳ—Ⅲ—Ⅱ—Ⅰ的过程
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
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读右图,完成21—22题。
21.若①、②、③三地均位于平原地区,当三地的日照时数相等时,则:
A.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B.①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③地
C.三地日出的地方时相同 D.三地地球自转线速度相等
22.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位置由南往北依次是①②③
B.纬度位置由高到低依次是②①③
C.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②
D.地处南半球的是①
23.在地形剖面图上,水平比例尺不变,垂直比例尺扩大,则:
A.更能体现地表起伏状况 B.可能会改变山高或河长
C.会使水流更快,水能更丰富 D.不会改变坡度大小
24.有关中、高纬度北大西洋比南大西洋平均海水温度高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暖流势力强 B.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海洋面积大,吸收热量多
C.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面积广 D.南大西洋中、高纬度寒流势力强
读下面“人口相等的四座城市某年人口变动资料图”,完成25—26题。
25.有关这四座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①<③<②<④
B.人口自然增长率①>③>②>④
C. 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是④
D.人口数量增长最少的是③
26.①城市存在较为严重的人口问题,其原因可能是:
A.实行计划生育
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预期寿命延长
C.鼓励晚婚晚育
D.已进入“低低低”的增长模式
据报道,广东某乡历时5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27—28题。
27.该乡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改变 B.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C.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D.综合治理了环境
28.该乡发展淡水养殖及产品加工的有利条件是:
A.湿润的气候、充足的降水、水域面积广 B.山区面积广大
C.丰富的经验、发达的科技 D.附近有较大的消费市场
《齐民要术》中有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yun),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29.“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A.“烟气”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低
B.“烟气”含有固体小颗粒和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C.“放火作煴”直接把地面烤热
D.“放火作煴”直接把大气熏热
30.有关中国大力发展私人轿车可能出现的情况,正确的叙述是:
A.可以实现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B.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坐车难及塞车现象
C.可能进一步加剧城市的塞车及空气污染
D.可以有效缓解下岗工人就业难的问题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80分)
三、综合题
31.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家在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许多开拓性的进展。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大气环流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无青藏高原时的环流状况
材料二:高原季风环流纬向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1)下列A、B、C、D四个选项表示材料三中序号的含义,请将选项填写在相应序号后的空格内(填字母,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① ,② ,③ ,④ 。
A.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南亚形成最强盛的季风区
(2)根据材料探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
(3)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这种特性表现在: 。
32.下图我国三个不同类型的农业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甲图中特大城市是 ,以 工业著称。乙图所示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分布最典型地区的是 盆地,这里将成为我国 (能源)生产基地。丙图所示地区的核电站名称是 。
(2)填写下表:
农业区名称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 主要农产品 |
A: 平原 | ||
B:新疆绿洲 | ||
C: 三角洲 |
(3)近十几年来,随着丙地区开放的深入,农业生产逐步向经营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的商品农业发展。近年来,甚至出现大片出售、出租土地等现象。请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近十几年来,丙地区农业生产区位因素发生了什么深刻变化?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下图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草绘的当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材料二 该地理兴趣小组对所在城市农产品产销状况进行调查,得出如下数据:
作物 项目 | 花卉 | 蔬菜 | 稻米 | 甘蔗 |
市场价格(元/kg) | 5 | 3 | 2 | 1 |
生产成本(元/kg) | 2.5 | 2 | 0.8 | 0.4 |
运费(元/kg·km) | 0.5 | 0.3 | 0.01 | 0.01 |
单位面积产量(kg) | 20 | 15 | 4 | 10 |
(1)该学校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东北平原 B.渭河平原 C.太湖平原 D.成都平原
(2)根据材料二,在距离城市1千米处的耕地上,从经济效益考虑,最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3)图中A、B两点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 米,河流支流的流向是 。
(4)兴趣小组发现当地居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效果较差,可能是什么原因?
(5)兴趣小组发现当地大量种植甘蔗,而我国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种植较少。请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该地种植甘蔗的优越条件。
(6)该兴趣小组的成员就上述研究成果准备编写小论文,他们可能会拟订的论文题目是 。
34.根据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回答问题。(8分)
(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图中可看出, 、 、 、 四省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试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90年—2000年期间我国东部与中西部人口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35.读我国西部某地区地理简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城市A所在省的简称为 ,从城市的地域形态上看属于 ,试简要分析原因。
(2)B湖是 ,试分析近年来该湖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
(3)C处是享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等多种称号的 ,试分析该地区发展旅游资源的优势与不足。
(4)在松潘以北地区有我国一块著名的沼泽地,试分析该地区形成沼泽的自然原因。
36.实验原理分析(8分)
[步骤一] 如右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 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 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1)推测可能发生的现象,并按顺序写下来:
(2)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
(3)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 和 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