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014-5-11 0:34:58 下载本试卷

高三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2分。共100分。

2、每位考生将第Ⅰ卷中各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48分。

读下面四幅等高线图,比例尺相同。回答1—2题。

1.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与下列名称排序相符的是

    A.①山峰②山谷③山脊④盆地      B.①山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谷

    C.①盆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峰      D.①盆地②山脊③山谷④山峰

2.上面四幅地图中最可能爆发泥石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右图,回答3—4题。

 3.沿EF线上的山脉是

A.两个国家的分界线      B.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C.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     D.两种农业区的分界线

4.图示国家向欧盟出口的主要物品是

A.军工产品           B.农业产品   

C.矿产、能源        D.机械、家电

读右下图回答5—7题。

5.下列地理分界线不经过秦岭——淮河的是

A.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B.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C.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D.常绿阔叶林带与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

6.制约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错误的是

A.a—洪涝灾害   B.b—夏季低温  C. c—灌溉水源  D.d—热量不足

7.有关四大区域优势农产品的错误判断是

A.a—水稻、柑橘           B.b—小麦、大豆

C.c—棉花、葡萄           D.d—青稞、油菜

下面是黄河干流沿程年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图。读图,回答8—9题。

8.兰州至河口段水量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A. 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    B.农业引水灌溉

C.沿途植被覆盖较好,河水下渗严重     D.有支流汇入

9.在含沙量变化图中,正确反映黄河含沙量沿程变化的折线是

A.折线①     B.折线②     C.折线③    D.折线④

读右图,据图回答10—12题。

10下列省区中与图示地区地貌特征相似的是

A.河北省     B.陕西省      

C.山东省     D.四川省

11.直接将a处煤炭运至沿海港口的铁路线是

A.神黄线     B.大秦线     

C.京包线     D.陇海线

12.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A.水土流失、生态脆弱        B.气候变暖、酸雨危害

C.洪涝灾害、风沙危害        D.地表崎岖、土层较薄

读下图,回答13—16题。

13.图中所示地区地形的主要成因是

    A.河流侵蚀作用             B.地壳水平挤压  

C.断层组合排列           D.冰川侵蚀作用

  14.该地区有利于热带植被向北楔入的

主要条件是

A.地势北高南低,河谷纵列向南倾斜 B.夏热多雨,热带植被生长条件较好

    C.受来自热带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     

D.河谷地势较低,纵列向北倾斜 

15.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A.满族、白族          B.景颇族、朝鲜族  

C.高山族、回族           D.傣族、彝族

16.该地区相对高差大,水流湍急,却不适合建水电站,下列原因不正确的是

A.河流多为国际性河流      B.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C.生物多样性显著         D.地热资源丰富

下图为某地冬、夏各一日太阳昼运动路线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可判断该房屋坐落在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18.该地夏至日日出方位为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19—22题。

19.该时期,a城市的气候特征为

A.炎热多雨      B.低温干澡    C.温和湿润    D.高温干燥

20.同样时期,b河下游河段的河水与地下水水位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21.同样时期,b河河口附近海水

A.盐度变低,等盐度线向北凸出   B.盐度变高,等盐度线向北凸出

C.盐度变低,等盐度线向南凸出   D.盐度变高,等盐度线向南凸出

22.图中c处为世界著名旅游地大峡谷。每年去大峡谷的游客都必须提前半年预定门

票,这说明了

A.该公园距离市场远,旅游经济价值不高

B.交通通达性直接影响旅游地的经济价值

C.旅游活动的规模与环境承载量关系较小

D.旅游业的发展既要重视游客的心理需求,又要重视环境保护

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回答23—25题。

23.甲城西侧的等温线弯曲,是因为

A.受山地影响,气温降低

B.受高原影响,气温降低

C.受河谷影响,气温升高

D.受盆地影响,气温升高

24.乙地与丙地相比,气温

A.较低     B.较高

C.相同     D.无法判断

25.图中甲、丙、丁三城市共同的区位特征是,三者都位于

A.狭长的河谷地带        B.开阔的平原地带

C.暖温带湿润地区        D.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的地区

读某地风频图,回答26—27题。

26.该地出现频率最高和最低的风向分别是

A.西南风、西北风  B.东南风、西南风

C.西北风、东南风  D.西北风、东北风

27.若在该地布局一个水泥厂,位置应选在

城市郊区的方位是

A.东南或西北方位   B.东南或东北方位

C.东北或西南方位   D.西南或西北方位

  读右图,回答28——29题。

28.所示地区区域内商业网点密度最大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9.图示地区各商业网点经济效益由好到差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A>B>C>D     B.B>A>D>C   C.D>C>A>B   D.B>C>D>A

  读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A)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回答30-32题。

30.图A中,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闽南地区

A

 

B

 


B

 
31.图D为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

A.制造和研发环节       B.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C.加工和组装环节       D.市场和运输环节

32.下列关于我国IT产业发展趋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降低成本,增加产业竞争力

B.高层次承接新一轮全球IT产业转移

C.产业高度集聚,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

D.增加科技投入,由“IT制造”向“IT创造”升级


高三地理试题

(综合题,共52分)

题号

总 

合分人

复核人

33

34

35

36

37

得分

二、综合题(52分)

得分

评卷人

C

 

90ºW

 
33. 下图是局部区域某日正午太阳高度等值线(A和B)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经度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15º

 
(2)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上有极夜现象的范围:____________。

(3)等值线B的数值是:_______________。

(4)经线C的数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3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_______地区,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F为流动沙丘,该地盛行_______________风。

  (2)该地区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D岩层为石灰岩,则该地在勘探优良建筑材料时,应把_______________岩作为重点勘探内容。

   (4)请据图中信息比较B、C、D、E岩层的新老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35.读长江中游湿地50年变迁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平原A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图示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____(至少说出两种)。试分析平原B发展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人为原因:

变化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说明长江中游湿地变化给当地农业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2006年入冬以来的持续干旱,令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1/6的山东深感焦虑:一旦出现供水危机,我们应如何应对?

材料二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地的开发利用程度也存在差异。富水地段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平原的山前冲积扇和鲁中南山区的边缘地带。

材料三:山东省重点城市应急供水量一览表

序号

城市

现状供水量(万m3/d)

应急供水量(万m3/d)

城市可供水总量(万m3/d)

地表水

地下水

合计

地表水

地下水

合计

1

济南

22.20

51

73.20

93.66

93.66

166.86

2

青岛

28.99

21.01

50

22.67

22.67

72.67

3

淄博

11.20

34.85

46.05

13.80

41.16

54.96

101.01

4

枣庄

8

9.36

17.36

13.34

13.34

30.70

5

烟台

11.50

1.41

12.91

20.15

20.15

33.06

6

潍坊

0.82

47.24

48.06

19.87

19.87

67.93

7

滨州

25.20

1.17

26.37

6.98

6.98

33.35

8

东营

11.70

0

11.17

2

2

13.17

材料来源:2007年1月16日《大众日报》

(1)山东人的“水资源危机”从何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西北平原的山前冲积扇和鲁中南山区的边缘地带的地下水埋藏类型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济南主要的地表水水源是__________

(3)青岛与济南相比,其主要的供水主要取自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营市的水资源主要取自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为山东省如何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提一下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37.仔细阅读下面两题,完成题目要求。(本题9分)

(1)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简易的测量当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方案。要求写出测量的具体步骤、使用的工具以及所运用的原理。(5分)

测量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的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城市化发展的一般模式,绘制我国某个假想地区1970年、2000年(已知该地区1950年的城市化情况)的城市化进程略图(要求:在框内绘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主要变化特征)。(4分)

文本框:

高三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1.5分,共48分)

1——5 CCBCC    6——10 BDADB   11——15 BABAD

16——20 DCCDC   21——25 CDABA   26——30 DCBDC  31——32 BA

二、综合题(52分)

33.(每空1分,共6分。)

 (1)90ºW 15ºS    

 (2)15ºS向南北递减  75ºN及其以北地区

 (3)80º

 (4)80ºW

34.(10分)

(1)西北内陆  风力侵蚀作用强烈(2分)  北(偏北)(1分)

(2)地壳运动(褶皱、断层)、岩浆活动(侵入)、变质作用(3分)

(3)大理岩(1分)

(4)从D到C到E(岩层逐渐变新(1分),B比D新(1分)B和C不能确定(1分)

35.(12分)

(1)   地壳下陷,河流冲积而成(2分)

(2)棉花花、油菜(1分)  优势区位条件:气候温暖、湿润(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灌溉水源充足(长江中游水系有从多的水体);农产品需求量大(周围有武汉工业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每点1分,共3分)

(3)变化特征:湿润地面积急剧下降。(1分)原因:上游地区毁林开荒,导致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导致湿地面积直接减小。(每个要点1分,共2分)

 (4)利: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耕地面积,可提高农作物总产量。(1分)弊:改变了局部小循环,加重了旱涝灾害的发生(1分);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增加了农业的病虫害(1分)。(答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36.(15分)

(1)自然原因:以半干旱地区为主,降水较少;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率和年际变率都较大,不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人为原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近几年水污染比较严重,浪费大量水资源;植被破坏严重,不利于水源的涵养。(5分)

(2)前者为潜水,后者为承压水和潜水   黄河(3分)

(3)地表水  青岛地区基地岩层主要是以花岗岩为主的岩浆岩,缺少含水层,地下水资源较贫乏(2分)

(4)地表水或黄河水  地下水受海水入侵,盐渍化严重,不能直接利用 (2分)

(5)保护植被,修建水库,增加水资源;立法保护,提高技术,减少水资源污染和破环;节约利用,尽量提高利用效率。(3分)

37.(9分)

 (1)步骤基本正确的给2分,使用工具合理的给1分,原理2分;下午太阳光线与地平线的夹角即为正午太阳高度(角);旗竿(或竹竿)高度与其正午影长之比等于taα(α为正午太阳高度)。

 (2)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征:用地规模逐步扩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等级不断提高、交通线路日益发达等等,图上如能反映其中三个内容的,可得满分4分(两副图各2分,部分画准确的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