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地 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题类型(A)涂黑。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栏填写本科目试室号,在“座位号列表”内填写座位号,并用2B 铅笔将相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综合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某地区湖泊和水网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位于我国的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珠江三角洲地区
C.西南地区 D.青藏高原
2.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的河流补给以雨水为主
B.该地区河流、湖泊密集,水运发达
C.该地区的湖泊以咸水湖为主
D.该地区灌溉农业发达
2006年10月15日,我国15省市出现大雾天气。回答3~5题。
3.深秋初冬季节,是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加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加大,水汽易凝结,晴好天气又提供了足够的粉尘颗粒
4.下列天气最不利于浓雾扩散的是C
5.航班取消、高速公路封闭要依据不同的大气能见度,这种差异取决于
A.不同运输方式的造价 B.不同运输方式的速度
C.不同运输方式的运量 D.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费
文化设施的服务半径是指各项设施所服务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文化设施的分级与服务半径的确定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居民的使用频率,二是设施的规模效益。以学校为例,中学属于城市级和居住区级项目,其服务半径可控制在1000米之内。小学属于综合小区级项目,相邻社区的学生以不跨越城市干道为宜,服务半径控制在500米以内。回答6~7题。
6.右图3中,1-4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
文化设施,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A.1-幼儿园,2-中学,3-小学,4-医院
B.1-幼儿园,2-小学,3-中学,4-医院
C.1-幼儿园,2-小学,3-医院,4-中学
D.1-医院,2-幼儿园,3-小学,4-中学
7.文化设施的布局不受服务半径影响的是
A.博物馆 B.影院
C.网上学校 D.体育馆
8.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是
A.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 B.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
C.地理位置的确定 D.地理图像的分析
图 是某地区某种人文景观的分布图。据此回答9~12题。
9.这张图的标题可能是
A.乳畜带分布图
B.石油工业区分布图
C.城镇分布图
D.种族严重冲突地区分布图
10.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此类景观多分布于
A.平原地区 B.高原地区
C.崎岖山区 D.复杂的丘陵地区
11.影响图中景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开发时间的长短 B.宗教与军事
C.气候与河流 D.自然资源与交通运输
12.下列与该景观所在国家无关的地理事物是
A.大片棉田 B.东南信风 C.大片绿洲 D.旱涝灾害
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平方公里土地,都属红色砂砾岩山区的“丹霞地形”,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被称为“红三角”地区。读图,完成下列13~16题。
13.根据地图判断韶关、郴州之间距离约
A.50 Km B.100 Km
C.150 Km D.250 Km
14.该区域内需要改良的土壤为
A.水稻土 B.红壤
C.紫色土 D.黄壤
15.“丹霞地形”的形成过程主要经历了
A.外力作用的沉积、固结,内力作用的地壳上升,后又外力作用的河流下切
B.外力作用的沉积、固结,后内力作用的变质、地壳上升
C.内力作用的固结成岩、地壳上升,后又外力作用的河流下切
D.内力作用的岩浆喷出,外力作用的风化、河流下切等
16.“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系指图中山岭对气候屏阻所产生的景观描述,此屏阻是指
A.阻挡夏季海上暖湿的水汽 B.阻挡热带气旋进入北侧
C.阻挡北方寒潮 D.阻挡梅雨锋面
读中国汉语言分布图,完成17~18题。
17.我国汉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
A.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单一 B.西部语言繁杂,东部语言单一
C.北方方言都分布在北方 D.青藏地区分布着藏方言
18.形成我国汉语言的地理差异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土壤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分为6个“经济成长阶段”,这6个阶段有相应的主导产业。“经济成长阶段”是:①传统社会阶段,②起飞阶段,③高额群众消费阶段,④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⑤追求生活质量阶段,⑥向成熟推进阶段。主导产业是:I食品、饮料、烟草、水泥,II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如纺织)和铁路运输,III农业,IV教育、卫生保健、文化娱乐、市政建设、环境保护,V重化工和制造业,VI耐用消费品生产(汽车)。回答19~20题。
19.6个“经济成长阶段”按由低级到高级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②①③⑥⑤ C.④①③⑤②⑥ D.①④②⑥③⑤
20.不同阶段对应的相应主导产业正确的是
A.②-II B.③-V C.④-IV D.⑥-VI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读1992年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21~22题。
具体地区 | 年生物量(万吨) | 可载人口量 |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长江中下游 | 88600 | 22000 | 395 |
青海、西藏 | 10000 | 1000 | 4 |
2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A.光照 B.地形 C.土壤 D.热量
22.青藏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A.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B.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C.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D.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23.从武汉乘火车到西藏旅游最近的路线所需经过的铁路线和城市,顺序正确的是
A.武汉---郑州---西安---兰州---西宁---格尔木---拉萨
B.武汉---郑州---徐州---兰州---西宁---格尔木---拉萨
C.京广线---陇海线---兰青线---青藏线
D.京广线---京包线---包兰线---兰青线---青藏线
24.从形成原因上看,下列裂谷(峡谷)的形成与其主要成因连线正确的是
A.东非大裂谷——内力张裂作用 B.雅鲁藏布大峡谷——冰川侵蚀作用
C.科罗拉多大峡谷——流水侵蚀作用 D.长江三峡——内力张裂作用
25.导致人口出生率高的原因有
A.女性人口比重高 B.劳动力培训费用高 C.社会保障程度低 D.女性受教育程度高
26.下列自然景观取决于天气的是
A.肇庆七星岩 B.井冈山革命圣地 C.吉林雾松 D.黄山云海
某城镇主导产业出现以下调整:木材公司→菌类养殖公司→建筑采砂公司。回答27~28题。
27.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反映了
A.当地环保建设初见成效 B.人口增长过快
C.当地环境破坏严重 D.产业单一,经济发展缓慢
28.今后,该城镇应
A.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B.封山育林
C.大力发展建筑业 D.产业多元化
读“温压场配置垂直剖面示意图”,完成29~30题
① ② ③ ④
29.“温压场配置垂直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0.上题中正确的气压场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 B.南北纬30º附近 C.南北纬60º附近 D.极地附近
第二部分综合题 (共8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80分)
31.阅读“中国1980-2002年三次产业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表”,完成下列问题。(13分)
年份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城镇人口比重 |
1980 | 30.1 | 48.5 | 21.4 | 19.4 |
1985 | 28.4 | 43.1 | 28.5 | 23.7 |
1990 | 24.5 | 42.1 | 31.1 | 26.4 |
1995 | 20.5 | 48.8 | 30.7 | 29.0 |
2000 | 16.4 | 50.2 | 33.4 | 36.2 |
2002 | 15.4 | 51.1 | 33.5 | 39.1 |
(1)画出中国1980-2002年第一产业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折线图。
(2)请描述中国1980-2002年三次产业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
(3)由表格可知,城市化进程与 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与第 、
第 产业发展的关系更为紧密。
(4)由中国第一产业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的变化,谈一谈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
3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
项 目 | 2010年 | 2020年 | 2030年 |
人口(亿人) | 14.42 | 15.47 | 16.00 |
粮食消费量(亿千克) | 6056 | 6838 | 7360 |
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 | 420 | 442 | 460 |
材料二:1999-2003年我国耕地减少情况分析
年份 | 开发复垦增加耕地万Km2 | 耕地合计减少量万Km2 | 各种因素造成的耕地减少比例(%) | ||||
生态退耕 | 农业结构调整 | 建设占用 | 自然灾害毁损 | 耕地净减少 万Km2(万亩) | |||
1999 | 40.5 | 84.2 | 46.9 | 12.7 | 24.4 | 16.0 | 43.7(654.9) |
2000 | 29.1 | 125.4 | 60.9 | 21.2 | 13.0 | 4.9 | 96.2(1443.5) |
2001 | 20.2 | 83.0 | 71.2 | 5.4 | 19.7 | 3.7 | 62.7(941.7) |
2002 | 26.0 | 202.7 | 70.3 | 17.2 | 9.7 | 2.8 | 176.7(2649.7) |
2003 | 21.0 | 284.4 | 78.6 | 11.6 | 8.0 | 1.8 | 253.0(3806.1) |
资料来源:《1999-2003年国土资源部土地变更调查》(注:括号内单位为万亩)
(1)从材料一说明我国粮食消费的趋势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
(2)从材料二可看出:我国开发复垦增加耕地最多的年份是 年;因建设占用导致耕地减少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年,约减少了 万亩。
(3)从材料二分析1999-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4)请从气候、地形、水源三方面分析我国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3.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比例尺是1/,请据图回答。(16分)
(1)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2)请分别说明甲、乙两处的河流特征。
(3)如果甲区河流特征仍在加剧,可能在乙区存在什么问题?请推理原因。
(4)假如此河夏季常发生洪涝,请说明甲地发生洪涝的原因,并提出甲地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洪涝灾害。
(5)判断图中A区地形。并说明其在防洪方面的作用。
34.(15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以电子信息技术带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日本和韩国当前都已进入产业转移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一批世界级的知名大企业都开始积极向外扩张,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投资地,加速做大做强,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材料二:目前,日韩的中小企业则正在积极寻找合适的投资地。在这一背景下,广东省委、省政府确定把日韩作为当前招商引资重点区域,不仅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更是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具体体现。广东在日韩的招商活动中,也针对性地推出了信息产业、重化与原材料产业、制造业领域等合作项目。
材料三: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开局良好。2006年11月,首批15个产业转移工业园经省政府批准认定,正式挂牌“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 15个园区目前已开发土地15437亩,投入建设资金13.7亿元。签订入园投资意向项目257个,意向投资额163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71个,已建成项目42个,到位投资额近30亿元。广东省的产业转移工业园是在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
(1)日本和韩国积极向国外进行产业转移,从本质上讲,是为了 ,
两国在寻找合适的投资地过程,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东适时推出一系列合作项目,以通过接受国外产业转移,加快调整 ___,缩短 _____的时间。
(3)建设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有何积极意义?
(4) 你认为广东省在积极引进国外产业转移和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5.(26分)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读图和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2003年中国“新三大地带”的基本情况
地带 | 面积 | 人口 | 地区生产总值 | 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 (元/人) | |||
数值 (万km2) | 比重 (﹪) | 数值 (万km2) | 比重 (﹪) | 数值 (万km2) | 比重 (﹪) | ||
各省区合计 | 960 | 100.0 | 126050.0 | 100.0 | 135539.1 | 100.0 | 10753 |
东北及东部沿海 | 170.43 | 17.8 | 54113.4 | 42.9 | 86236.0 | 63.6 | 15936 |
中部及近西部 | 312.69 | 32.6 | 66915.9 | 53.1 | 44700.4 | 33.0 | 6680 |
远西部 | 478.26 | 49.8 | 5020.7 | 4.0 | 4602.7 | 3.4 | 9168 |
资料来源:2004年国家统计年鉴。
(1)请填写出远西部地带四个省区的简称: 。并从表格中数据总结该区域的特点: 。
(2)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请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列举划分的指标有哪些?
(3)为了进一步认识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差异,请你以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和远西部地带为例,从自然地理特征方面列表对比分析。
选做题(以下2题,任选1题)
36.北京、南京和上海都是我国著名的城市。南京是我国第十届运动会的主会场,2008年北京将要承办第29届奥运会,2010年上海将要承办 “世博会”,如何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他们面临的共同课题。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分别是三个城市各月的气温和降水资料。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7分):
城 市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A | 气温 | 1.8 | 4.5 | 6.8 | 13.5 | 17.8 | 22.4 | 27.9 | 28.2 | 22.8 | 18.1 | 12.5 | 5.8 |
降水 | 42 | 63 | 78 | 108 | 116 | 154 | 142 | 107 | 152 | 45 | 51 | 38 | |
B | 气温 | -3.8 | -1.3 | 3.2 | 14.2 | 19.4 | 24.8 | 27.1 | 24.9 | 19.2 | 14.4 | 3.5 | -2.1 |
降水 | 2.3 | 3.3 | 3.7 | 12.4 | 21.2 | 68.5 | 196 | 245 | 65.2 | 11.8 | 3.2 | 2.6 | |
C | 气温 | 1.2 | 3.6 | 7.3 | 14.7 | 18.2 | 23.5 | 29.1 | 28.6 | 21.3 | 16.8 | 10.7 | 3.9 |
降水 | 26 | 38 | 83 | 99 | 101 | 147 | 82 | 74 | 125 | 81 | 42 | 31 |
(1)表中与北京、上海所对应的气候资料分别是 、 (填字母代号);
(2)北京和南京都是千年古城,上海的历史虽然只有百余年却一跃而为中国第一大城市。促使北京、南京经久不衰的有利因素是 ;促进上海后来居上的因素很多,最有利的是 。
(3)当前北京和南京的城建工作主要是加强老城区的改造,这就产生了文物保护与城市现代化之间的矛盾。例如,对北京的胡同,应该拆还是留?请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上海市的主要目标在于浦东新区的开发,1990年开始启动。请问:开发浦东有何意义?
(4)冬天来了,滑雪成为许多人喜爱的一项户外运动。据报道,北京有17家利用人造雪而运营的滑雪场,请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的利与弊。
37.资源利用不合理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读下面生态问题联系图,完成下列要求:(17分)
(1)将下列备选答案的代号(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完成联系图。
A、粮食不足,单产不高 B、人口增长过快 C、开垦草场,牧业缩小
D、破坏水利及水产资源 E、毁林开荒、破坏植被 F、水旱灾害日益频繁
(2)图示国家多为 国家,判断的依据是 。
(3)依据联系图,结合中国图,回答下列地区的突出环境问题:
甲 ;
乙 ;
丙 ;
(4)依据联系图,简述解决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不少于三点)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31.(13分)(1)(4分)
(2)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3分)
(3)经济 二 三 (3分)
(4)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3分)
32.(17分)
(1)趋势: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都上升(2分)。
原因: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1分)。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食物结构改善,人均消费量上升(1分)。
(2)1999 (1分) 2003(1分) 304.5 (1分)
(3)生态退耕(2分)
(4)有利:我国夏季普遍高温(1分),并且雨热同期(1分),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东部地区多为平原,地势低平(1分),东部地区河网密集,水源充足(1分)。
不利: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自然灾害频繁(2分);山区多,平原和耕地比重小(1分);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有余,北方不足(1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33.(16分)
(1)自西向东 (1分)
(2)甲: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无支流汇入;乙:位于山谷中,水流急,水量大 (2分)
(3)水土流失(1分) 原因:①过樵、过牧等造成的植被减少;②陡坡垦田;③山区开矿,破坏植被(写出2点可得2分)
(4)原因:①图示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②甲区虽无支流,但上游乙区向下游甲区河道排泄的水量大;③甲区位于平原,河道弯曲,上游来水排泄不畅;④缺少湖泊调节。(4分)
措施:①加固堤坝;②河道截弯取直;③建分洪、滞洪区;④增强防灾意识,建立洪涝灾害预警机制;等。(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5)A区是洼地 洪涝发生时,可作为分洪、滞洪区。(2分)
34.(15分)(1)追求更高的利润 廉价劳动力、消费市场、土地租金、内部交易成本等(每点1分,共4分)
(2)产业结构 产品升级换代(产业升级)(每点1分,共2分)
(3)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积极推进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山区及东西两翼的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差距;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施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5分)
(4)要点:①注意信息产业、重化与原材料产业等产业结构的合理性;②升级的产业,要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③注重社会效益,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和资源、劳动密集型的工业比例要适当;④注重环境效益,避免以牺牲环境和生态的代价来换取短暂的经济发展……(只要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共4分)
35.(1)内蒙古、新、青、藏(4分) 面积占全国的近一半(49.8%),人口只有全国的4.0%,人口密度远远小于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该地带生产总量占全国的3.4%,人均生产总值仅为9 168元,高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区。(4分)
(2)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4分)
社会经济因素:农业、工业、产业结构、交通运输、对外开放等(4分)
(3)(10分)画出表格及比较项目得2分,其余每空1分。
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 远西部地带 | |
地形 | 以平原为主 | 以高原山地为主 |
气候 |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 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气候 |
植被 | 以森林为主 | 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
土壤 | 红壤、黄壤、黑土等 | 荒漠土等 |
36.(1)B、A
(2)长期作为行政中心(或政治因素) ; 交通位置优越(或水陆交通便利)。
(3) 规划文物价值较大的一定区域严格保护并开发相关的文化产业,一般的则根据城市现代化的需要,可以拆迁。
浦东新区的建设解决了上海市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城市问题(或有效地控制了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规模),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同时以浦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甚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飞跃。
(4)北京冬季气温低,建滑雪场可以充分发挥气候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业发展;
但北京冬季缺水严重,人工造雪既浪费了水资源,又浪费了能源,应予以限制。
37.(共14分)
(1)每填对1空得1分,计6分。如下图。
(2)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 (每点1分,共2分)
(3)风沙侵蚀(荒漠化、土地沙化、草原退化) 水旱灾害频繁(破坏水产资源) 水土流失加剧(3分)
(4)控制人口增长;退耕还林还草;规定草场合理载畜量;加强草场建设;(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