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上学期摸底考试

2014-5-11 0:35:04 下载本试卷

高三地理上学期摸底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图1),完成l一3题。

1.a、b、c、d四箭头表示的风向,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甲地比乙地

 A.气压高  B.风力大  

C.气温高   D.湿度大

3.有关丙、丁两地大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气逆辐射,丙地强于丁地   

B.气温日较差,丁地小于丙地

 C.丙地,狂风暴雨        

D.丁地,阴雨绵绵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2)。图中晨昏线与70°纬线圈相切,A地地方时为当天的3时。完成4—6题,

4.此时北京时间为

 A.当天20点  B.第二天20点

 C.昨天16点  D.第二天16点

5.此日前后

 A.悉尼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B.莫斯科正值隆冬季节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   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6.此时有关自然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开普敦沿岸炎热干燥   B.黄淮海平原土壤返盐

 C.大兴安岭林区郁郁葱葱  D.叶尼塞河出现凌汛

图3中,甲、乙、丙、丁表示四条著名山脉,数字为经纬度数值。读图完成7—9题。


 

7.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山脉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位于国界线上    B.乙位于大洲分界线上

 C.丙位于板块交界线上  D.丁位于我国地形阶梯分界线上

8.四山脉中,两侧自然带类型基本一致的是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乙、丁

9.四图中

 A.a、b两地相距约2200千米  B.d地位于c地的东北方向

 C.e地和f地分属不同的国家  D.g地和h地地壳运动强烈

 图4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0一12题。

10.在图中,③区

 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 

B.常住居民最多   

C.内部分区明显 

D.环境质量最差

11.在②区内, 可以布局

A.学校、体育馆    

B.消防车库、城市雕塑   

C.政府机关、停车场  

D.超市、文化馆

12.①、④是住宅用地为主的卫星城。造成它们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

 A.与市中心的距离  B.自然环境条件   C.基础服务设施  D.交通通达度

读“2005年水产品市场同月比价格指数走势”图(同月比价格指数:某月价格与去年同月价格之比)(图5),完成13一15题。

13.20()5年水产品市场同月比价格指数走势的特点是

 A.海水产品价格指数与总水平价格指数的变化完全一致

 B.淡水产品价格持续4个多月低于去年同期

 C.12月,淡水产品价格高于海水产品

 D.水产品价格变幅最大的是4月份

14.从全年看,水产晶尤其是海水产品价格呈上涨趋势,其原因不可能是

 A.消费需求增加   B.燃料价格上涨 C.水产品质量提高 D.伏季休渔

15.为了遏制水产品价格上涨的势头,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发展

A.淡水捕捞业 B.远洋捕捞业   C.海水养殖业   D.水产品加工业

读我国及附近海域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图6),完成16一17题。

16.在图示海域,海温高低的分布是

A.越靠近海岸,海水温度越高

B.随深度增加,海水的温度变化不大

C.纬度较低海区的水温,高于纬度较高海区的水温

D.同纬度不同海区的水温差,中纬度海区最大

17.甲处等温线有明显的弯曲,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陆热力差异 B.洋流                         C.距大陆远近    D.季风

图7反映的是“某地制造业从1995年至2005年生产受知识、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四要素影响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18—19题。

18.下列对于该地制造业发展情况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1995年,资金和资源对制造业的影响力很小

 B.制造业实现了由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向资源指向型的转变

 C.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的升级

 D.劳动力、资金和资源等区位因素的影响力明显下降

19.下列城市中,制造业的发展与图示情形最为相似的是

 A.乌鲁木齐  B.桂林  C.太原  D.武汉

20.下图为“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示意图.数码①~④表示的含义依次是

A.①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②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B.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②与环境承载鼙相适应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C.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③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D.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②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③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④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1.自然资源在数量上的有限性,是由于

 A.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B.受利用的技术水平限制

 C.受资源地带性分布规律限制  D.受资源之间的相互制约性限制

读部分国家城市人口统计表,完成22—24题。

欧盟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数(万人)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源自《1999年世行发展指标》)

  年份

德国

英国

荷兰

  葡萄牙

  西班牙

  瑞典

  1981

  6500.20

5004.70 

1259.80

  293.89

  2757.90

  691.33

  1986

  6548.10

5056.10

1290.60

  318.56

  2867.30

  695.55

  1990

  6775.60

5127.00

1326.20

33 1.22

  2926.30

  711.25

  1995

  7062.00

5227.70

1376.20

  353.30

  2997.60

  733.86

  1996

  7101.80

5248.70

1382.20

358.19

  3010.10

  735.21

  1997

7132.00

5270.70

1391.10

363.53

  3024.30

  736.10

22.1981至1997年间,城市人口增长数量居前两位的国家有

 A.荷兰  B.德国  C.葡萄牙  D.西班牙

23.1981年至1997年,德国城市人口增长快于英国的原因主要是

 A.英国城市化起步晚    B.德国人口出生率高

 C.英国乡村人口比重很低  D.德国人口机械增长较快

24.目前,欧盟内部人口迁移活跃的推动力主要有

 A.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B.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C.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  D.自然环境地区差异的变化

 甲、乙分别为庐山和黄山局部景观图(图9)。据此完成25-26题。

25.下列有关甲、乙两处地貌景观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景观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B.乙景观主要由风化、侵蚀作用形成

 C.甲景观主要由向斜构造发育而成   D.乙景观主要由石灰岩溶蚀而成

26.关于庐山和黄山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正确的是

 A.庐山和黄山都位于长江干流沿岸,处在经济发达地区

 B.庐山和黄山的交通通达度都较好

 C.庐山和黄山的美学与科学价值极高

 D.庐山的环境承载量大于黄山,其根本原因在于庐山海拔比黄山低

27. 29.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产业群挥师北上粤北地区,其考虑的布局因素是  

A.劳动力  B.环境  C.土地成本  D.原料

28.关于环境承载力的正确叙述有

 A.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B.环境承载力是指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适宜人口数

 C.对于封闭的区域而言,环境承载力是固定不变的

 D.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北京时间2006年2月23日6时19分,莫桑比克中南部地区发生里氏7.5级地震,震中位于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北方约550公里处(如图10)。根据材料,完成29—30题。

29.本次地震

 A.发生在世界大地震带上    B.发生在大板块内部

 C.主要是由岩层张裂引起的   D.引发的海啸,波及了印度洋沿岸地区

30.对地震的防灾减灾措施主要有

 A.运用科技减低震级    B.建立健全有关政策法规体系

 C.提高工程抗震强度    D.控制震区常住人口数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80分)

31.渎下图(图11),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甲岛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乙岛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岛气候特征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岛气候特征上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主要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主要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该地区城市分布密集。从自然地理区位分析,主要受_______ 和________ 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

(2)从1985年到2000年,该区域城市发展的显著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动该地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大力发展之时,发达国家部分地区却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4)21世纪城市发展的主流模式为________________城市。绿地系统在该类城市模式中显得格外重要,请对照图13,说说“环状+楔状”城市绿地系统的优点。

(5)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规划时,必须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在协调城市工业用地与居民生活用地之间的关系时,应当注意哪儿个方面的问题。

33.读我国某区域图(图14),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所在的区域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原因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地工业区位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附近的朝阳工业园区存在着这样一个工业“生态链”(如图15所示),这是“循环经济”理念的一个产物。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读世界荒漠分布图(图16),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荒漠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地与B地纬度位置大体相当,但没有形成沙漠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F地荒漠直逼海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资源利用不当是造成A区域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简述该区域水资源利用不当的方式及其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读图17 回答问题。(14分)

(1)德国北部水系稠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河流①②③④中运输量居第一位的是________。

(2)传统工业区⑤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东京--横滨工业区与⑤工业区相比,发展工业的不同区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区⑥的主要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______,发展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世纪60年代,德国对传统工业区进行了综合整治,如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着重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