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右图,图中O点四周都朝向正北,圆圈表示赤道。先正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再判断回答1-—2小题:
1.如果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空白部分表示昼半球,OE为本初子午线,那么此时:
A.太阳直射点在(0°、90°E) B. 节气为夏至日
C. 北京时间为深夜2点 D. OF为昏线
2.如果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东半球,空白部分表示西半球,那么图中OE线表示的经线经度为:
A.0° B.20°W C.20°E D.160°E
3.某地天气晴朗,并且大气污染较轻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强烈 B、夜晚气温较阴天稍低
C、气温日变化幅度大 D、白天天空呈现蔚兰色
右图为甲(30°N)、乙两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完成4—5题。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A.15°N B.15°S C.0°D.23°26′N
5、甲地在乙地的什么方向 ( B)
A.正东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6.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A、不同纬度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日地距离变化造成的太阳辐射差异
D、地表形态及海拔的差异
7.在同一天中,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若空气透明度和下垫面(地面)
状况相同,则一定成立的是:
A、甲地气压大于乙地 B、甲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乙地
C、甲地昼长于乙地 D、甲地太阳辐射强度大于乙地
8.当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明显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明显向南弯曲时,则: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南极洲为冬季,有极夜、极光现象
C、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D、我国各地昼短夜长,北风呼啸
读下表提供的地理信息,分析完成9~10题。
地理位置 | 104oE,31oN附近 |
海拔 | 589米 |
7月平均气温 | 25.8℃ |
1月平均气温 | 5.6℃ |
年降水量 | 976毫米 |
9.该地的典型植被是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0.该地所在的地形区
A.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畜牧业 B.地表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C.主要农产品是水稻、柑橘等 D.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分布广泛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11—12题:
11.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资源是
A.水资源 B.铁矿石 C.劳动力资源 D.煤炭资源
12.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13.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地理空间分析领域,成为现代地理科学的重要标志。能对森林火灾面积、蔓延情况进行动态地分析所采用的技术是
A.RS B.GIS C.RS和GPS D.GIS和GPS
14.下面是影响黑龙江、四川、上海、深圳四地工业发展的因素(“+”号的多少表示作用程度强弱),下列四组排序和表中相符的是:( )
自然条件 自然资源 | 位置、交通 信息条件 | 人口和劳 动力资源 | 社会经济 因 素 | |
① | + | +++ | + | ++++ |
② | ++++ | ++ | +++ | + |
③ | ++++ | +++ | ++ | + |
④ | + | ++++ | +++ | +++ |
A.①黑龙江②四川③上海④深圳 B.①深圳②四川③黑龙江④上海
C.①四川②深圳③上海④黑龙江 D.①深圳②上海③四川④黑龙江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回答15—17题
15、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 环境污染加剧
C.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D农业集约化经营
16、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17、“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18、目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且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的正确措施是( )
A.利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B.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C.推广滴灌、喷灌先进经验,发展节水农业
D.缩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田的耗水总量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答案 | C | B | A | A | B | B | D | B | D |
题号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答案 | C | A | A | A | B | C | D | B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