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
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
地 理 试 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06.9.6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第I卷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在试卷上。第I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0页。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修改,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第Ⅱ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等值线图回答1-3题。
1.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P1> P2>P3,则
A.甲处较丙处坡度陡
B.甲、乙附近为山谷
C.乙处较丁处海拔高
D.此地地形可能为盆地
2.若该图为等压线图,且A箭头表示风向,则,
A.此地为反气旋控制
B.此地一定位于北半球
C.甲在锋前,降水比乙多
D.丙在锋后,降水比丁多
3.若该图为等震线图,且P1>P2>P3,则
A.P1、P2、P3三条等震线相比,震级相同,烈度不同
B.P1、P2、P3等震线应为以震中为圆心的同心圆
C.P1、P2、P3三条等震线相比,震级不同,烈度相同
D.震中位于P1等震线以内的地下
阅读下图,回答4—5题。
4.以P1、P2地区的经济作物为原料的工业分别是
A.橡胶工业、制糖工业 B.饮品工业、麻纺工业
C.造纸工业、医药工业 D.印染工业、棉纺工业
5.洋流L1、L2流向相同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地中海沿岸地区少雨 B.我国塔里木河处于枯水期
C.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D.墨累—达令盆地正值小麦播种期
下列为世界四条著名大河分布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的河口地区,进入新一天的时间顺序,由早到晚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7.四大河流域内,有世界著名棉花产地的是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8.关于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河流三角洲地区,夏季降水较多的是①
B.①④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较高的是④
C.②③河流流域,平均海拔较高的是②
D.③④河流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较高的是③
现在,我国计划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建立中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下图为沿东、西经90°附近南极洲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9~11题。
9.依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文森山位于南极点西方 B.南极大陆冰层履盖均匀
C.大陆基底地形起伏大,海拔高 D.和平站濒临印度洋
10.关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位置会移动 ②高度会变化 ③南极大陆的最高点 ④一直是南磁极所在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南极洲和北冰洋都位于高纬度地区,但南极洲比北冰洋更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南极洲热容量比北冰洋小
B.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
C.南极洲阴雨天比北冰洋多
D.南极洲冰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比
北冰洋强
读”不同地物的反射光谱图”,回答12-13题。
12.有关图中地物反射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雪反射率最强的波段是红外光区
B.沙漠反射率最强的波段是可见光区
C.湿地所有波段的反射率都低于5%
D.小麦的反射率最高部分集中在紫外光区
13.下列地理现象或过程,符合图示原理的有
A.久南极成为地球的”寒极” B.撒哈拉沙漠成为全球7月的”热极”
C.山区的降水多于平原 D.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小于内陆
读我国小麦生产量及贸易量曲线圈,回答14—15题。
14.属于小麦主产区的是
A.三江平原 B.成都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珠江三角洲
15.近几年,我国小麦生产和消费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
A.政府宏观调控,不鼓励农民种植小麦
B.麦田大面积改为稻田。
C.大量进口稻米造成的冲击
D.居民食物结构的改善和农业结构调整
读文化扩散类型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能反映①—②所示文化扩散类型的是
A.原产于中国的大豆,现在南、北美洲大量种植
B.春秋时期,四夷逐步接受了中原”礼”文化
C.话剧传人天津后,先在南开中学学生中兴起,再流传社会
D.中国人穿西服,吃西餐
17.③—④所示类型的文化扩散都是
A.以精神文化为内容 B.以人或传媒为载体
C.因综合国力增强而扩大范围 D.因互联网的普及而快捷广泛
读下面的1991-2004年中的五年世界人口主要统计指标表,回答18-19题。
18.表中①、②、③依次是
A.2.6 0.9 1.2 B.2.5 0.8 1.3
C.2.5 0.9 1.4 D.2.5 0.9 1.3
19.下列有关人口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接近”现代型”
B.德国、匈牙利等国家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
C.美国、日本、加拿大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D.消费水平的高低也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之一
下图为某卫星M绕地球运行轨道及方向示意图,M第一次到达P点时,地球、卫星、太阳正好在同一直线上,且北京时间是2004年6月22日18时20分,卫星运行的周期为6小时,回答20--21题。
20.卫星M第二次到达P点的位置时,全球是6月22日的地区面积约占全球的
A.1/2 B.3/4
C.1/4 D.3/5
21.卫星从P点出发后,第一次过Q点时卫星位于某观测点的天顶,该观测点在
A.巴西 B.智利
C.南非 D.澳大利亚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太空飞行115个小时32分钟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据此回答22~24题。
22.当神舟六号在酒泉成功发射时,分别位于纳米比亚西部海域、南太平洋中部、澳大利亚西部海域的三艘远洋测量船所处的昼夜状况是
A.三艘都在夜 B.两艘在夜 C.两艘在昼 D.三艘都在昼
23.当返回的神舟六号进入到离地约100-40千米左右的大气层时,会与大气产生剧烈摩擦,外表变成一团火球,周围产生等离子体,形成电磁屏障,进入”黑障区”,致使地面与飞船失去联系。天文上把这种现象称为
A.流星现象 B.陨星 C.黑子 D.磁暴
24.选择在酒泉发射是因为这里
A.海拔高,接近卫星所在的大气层 B.纬度低,接近地球同步轨道
C.气候干旱,大气的透明度高 D.设备先进,科技力量雄厚
25.在某地24时看到北极星的仰角是40°,这时格林尼治时间是当时18时,那么这个地点的地理坐标是
A.90°E,40°N B.100°E,50°N
B.90°W,50°N D.100°E,40°N
2006~2007学年度
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
地 理 试 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06.9.6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非选择题(50分)
26.(8分)下图为南亚地区某季节的气压形势图,图中EF为某时刻的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C处轮船船员可以观赏 (日出、日落)景观。
(2)从图中气压形势分析B地区该季节降水稀少的原因。
(3)北京时间2005年10月8日,在南亚(34.4°N,73.6°E)地区发生7.8级地震,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该地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4)A地区为该国重要的传统工业区,其发展条件比沪宁杭工业区更为有利的方面是
什么?
27.下图是沿16°纬线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图,读后分析回答:(7分)
(1)A处自然带名称为 ,B处自然带名称为 。
(2)C、D两地地形区相比,形成较早(年龄较老)的是 ,目前地质作用以外力作用为主的是 ,有可能找到大量有色金属的是 ,流水侵蚀更强烈的是 。
(3)E处海底有可能找到 矿。
28.(9分)2005年8月25日,飓风”卡特里娜”在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登陆,并深入美国内陆腹地,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产损失,堪称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
(1)”卡特里娜”飓风在墨西哥湾沿岸登陆时,可能带来哪些气象灾害?
(2)飓风过境前后,新奥尔良的风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飓风或台风多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域而不是赤道地区,其原因是什么?
(4)飓风在墨西哥湾登陆后,势力逐渐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29.图(1)是”北半球气候类型(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图(2)表示在不同纬度的四地垂直树立高度相同的旗杆,正午时旗杆影长的顶点周年变化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共18分)。
(1)图(1)中,由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填图中字母),它们共同的气候特点是 ;由气压带或风带交替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填图中字母),它们共同的气候特点是 。
(2)图(1)中,中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图(2)中①地位于图(1)中 地区,③可能位于图(1)中的 地区,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图(2)中 可能位于图(1)中的b、c、m、r或s地区。
(4)图(2)中①、②、③、④四地在图(1)中不存在的是 (提示:由影子方向判断),若该地又位于大陆东岸,其可能的气候类型有
30.(8分)2005年入冬以来,黄海、渤海水温较往年偏高,烟台、威海连续出现强降雪天气,成为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降雪过程。下图中为该时间段的气压形势图,降雪期间,该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且较稳定。
读图分析该降雪过程的原因:
(1)从风向方面分析:
(2)从海陆位置方面分析:
(3)从地形因素方面分析:
(4)从渤海、黄海水温方向分析:
2006~2007学年度
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06.9.6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8分)(1)日落(1分)
(2)B位于气旋西部,盛行大陆吹来的西北风,气流干燥。(3分)
(3)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区,地壳不稳定。(2分)
(4)煤、铁、锰(原料、燃料)丰富 (2分)
27.(7分)(每空1分)
(1)热带荒漠带、热带雨林带
(2)DDCD
(3)锰结核
28.(9分)
(1)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2分)
(2)由偏北风到偏南风 (2分)
(3)赤道地区没有地转偏向力 (2分)
(4)登陆后,摩擦力加大;中心气压升高;水汽来源减少
29.(18分)
(1)a、b、d、n(2分);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小(1分);c、e(2分),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大(1分)。
(2)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气压带和风带被切断,大陆东西两岸受不同大气环流系统控制;西岸受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影响,东岸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因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4分)
(3)n(1分) d、t (1分)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2分)
(4)②(1分) 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2分)
30.(共8分,每小题2分)
(1)烟台、威海位于低压槽西部,受西北风影响大;
(2)北面临黄海、渤海,空气湿度大;
(3)位于山东丘陵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4)黄海、渤海水温较往年高,海面蒸发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