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师范高三地理下学期适应性考试

2014-5-11 0:35:08 下载本试卷

临夏师范高三地理下学期适应性考试(13

姓名:         

本试题为文科综合考试地理部分内容,试题数量和难易程度接近于高考文综试题,总分为100分。本考试侧重于考试能力训练,考生要注意答题策略,既要保证做题质量,还要掌握好答题速度,要求在50分钟内完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是亚欧大陆60°N纬线上某月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丙地

B.丙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

C.乙地受暖流及西风影响

D.乙地濒临海洋,丙地深居内陆

2、在正常情况下,此时

A.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B.南极洲的温度低于甲地

C.北印度洋洋流向东流动

D.亚欧大陆上受高压控制

3、以下关于甲、乙、丙的正确说法是

A.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B.甲地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甲乙之间的地带每年都有凌汛现象

D.丙地是人口密集区

右图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过程。回答4、5题。

4、阶段Ⅰ水果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阶段Ⅱ水果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地形平坦、城市规模扩大

B.市场区位、交通运输便捷

C.气候优越、城市居民收入提高

D.水源充足、国际市场需求扩大

5、若甲城市为纽约,乙城市位于中美洲,则阶段Ⅱ运输量大的季节是纽约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新华网温州2004年8月20日电,8月13日凌晨,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泥石流灾害袭击了乐清市龙西乡、福溪乡、仙溪镇的9个村庄。据材料回答7—8题。

6、此次泥石流的自然成因是

①山体岩石破碎

②遭遇强度较大的连续性降水

③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受重力作用下滑

④地震诱发所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当今世界某些地质灾害发生频度和强度不断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近期十分活跃           B.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C.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            D.风化、侵蚀作用加强

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该协议规定:“联合履约”,即有减排义务的国家联合履行减排义务;“排放贸易”,即排放水平低于规定指标的国家,可以某种途径出售自己的剩余配额;“清洁发展机制”。据此回答8—9题。

8、《京都议定书》实施后受到冲击最大的产业可能是

A.钢铁、化工                B.水泥、电子

C.造纸、纺织                D.服装、电镀

9、我国应当采取的应对策略

①控制发达国家的碳密集产品和高能耗项目向我国转移

②将东部高能耗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去发展

③加速调整产业结构,走“循环经济”的路子④调整能源结构,加快风能、核能、潮汐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图为某国一跨国公司对部分国家使用该公司某种产品的普及率所做的调查统计图,经过调查决定在中国北京投资建厂。分析回答10—11题。

10、生产该产品的工厂可能是

A.自行车厂                   B.汽车制造厂

C.彩色电视机厂                 D.手表厂

11、选择在中国北京建厂的原因是

①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②水源、动力充足③劳动力价廉质优④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计56分。

12、(36分)下图是世界产业转移的地区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8世纪中叶,英国开始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在伯明翰、曼彻斯特出现了、工业。(4分)指出这个时期英国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4分)

(2)图中M城市是,(2分)影响其形成、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12分)

(3)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对M市的发展有何意义?(6分)

(4)图中M所示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8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通过读图可以看出,甲地气温大约为-40℃,乙地气温约为2℃,丙地气温约为-20℃。又因该图是亚欧大陆60°N纬线上某月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图,所以可以确定乙位于欧洲西部沿海,甲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的蒙古—西伯利亚地区,丙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三地位于同一纬度位置,所以三地的白昼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都相等。乙地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影响,气温比同纬度的甲、丙高。故该题选C。
2.D 根据甲、乙、丙三地的气温判断,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亚欧大陆的等温线向南凸出,南极洲的温度一般比甲地要高,北印度洋洋流是向西流动,亚欧大陆上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所以该题选D。
3.C 乙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甲地属温带草原带或温带荒漠带。甲乙之间的河流多是由低纬流向高纬,并且冬季都有结冰现象,所以每年都有凌汛现象发生。丙地是人口稀疏地区。
4.B 从图中可以看出阶段Ⅰ生产的水果和蔬菜,主要是供应本城区的需要,阶段Ⅱ生产的水果和蔬菜除供应本城区的需要外,还有剩余供应其他较远的城区。这种区位的变化,主要是市场的需求和交通运输的改善。所以该题选B。
5.D 由于纽约位于较高纬度,冬季气温较低,对水果蔬菜生长不利。中美洲位于热带地区,冬季照样可以生产水果和蔬菜。所以该题选D。
6.A
7.B 本次泥石流主要是山体岩石破碎,断裂发育明显,受到暴雨的冲击,引发了山洪泥石流,而③说明的是滑坡的形成。某些地质灾害发生频度和强度不断增大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如人口过度增长,盲目垦荒,破坏植被。
8.A 《京都议定书》主要是针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而指定的。温室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氟氯烃等化学气体,而这些气体主要是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排放的。
9.D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要防止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的进程而把高污染、高能耗的碳密集产品向我国转移;更不能把我国东部的相关企业迁移到西部去,因为西部最脆弱的就是其生态环境;但是我们要大力实行“循环经济”,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温室气体进行利用,这样既发展了经济,又节约了资源,还保护了环境;因为温室气体主要是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产生的,所以要倡导使用新能源。
10.B 根据一般常识,我国自行车、手表和彩色电视机在城市早已普及,而汽车的消费量还很少。而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经济发达,人均收入高,对汽车有强烈的消费需求,汽车市场的潜力巨大;我国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可以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提高厂家的经济效益。
11.C 参考10题的分析。
 36.【解题思路】世界产业转移先是在欧洲,后到北美洲,然后到亚洲的东部沿海地区,它的转移给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带来发展机遇,极大促进了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但是我国的东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缺乏,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缓解了上海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环境质量。
【试题解析】(1)钢铁(2分)纺织(2分)原料、燃料(动力)。(4分)
(2)上海(2分)有利方面: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水陆交通发达;附近地区农业发达。不利方面:矿产和能源不足。(12分)
(3)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6分)
(4)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好;紧邻我国第一大工业城市上海,作为上海经济腹地受上海的辐射作用,便于获得人才、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京沪铁路、京杭运河和长江航道经过此地,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素质较高。(8分)
【试题评析】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了世界产业转移及其对上海和我国东部沿海的影响,西气东输为上海发展的意义,上海的发展为周围乡镇企业发展带来机遇,考查知识点多,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