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
1.现代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教材63页表7.1)
2.邮电通信
邮 政 通 信 | 电 信 通 信 | |
主要任务 | 利用交通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兼营某些金融业务(如储蓄、保险)以及一些代理业务(如代收税款、代发养老金)等 | 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语言。 |
网络系统 | 邮局 + 邮路 是各国邮政共同的基本组织形式 | 终端设备 + 传输设备 + 交换设备 |
自然因素 | 自然灾害(台风、暴雨、山洪等通过影响交通运输而影响邮路的通畅性) | 地形障碍(使电波发生反射、吸收现象,影响通信质量) |
社会作用 | 社会活动的“神经系统”。准确、迅速、保密、方便地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服务。 |
2.铁路、公路和航道的建设及区位选择
⑴铁路建设作用(意义)
①促进 规模、 供应范围和 的扩大。
②加速 开发,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③加强 和 、 和 的联系。
④进行 和 交流,保证一个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安全的重要因素等。
⑵京九铁路的主要区位因素
①合理布局
②促进沿线 的发展。
③维持 的长期稳定和和繁荣。有重大的 和 意义。
④先进的 是保证。
小结:京九铁路最大意义在于激活了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铁路建设中,经济、社会因素对铁路区位的影响,已经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训练】找出深圳货物分别发往上海、合肥、济南的最合理路线?
答案 深圳 —— 京九线(向塘)—— 浙赣线 —— 沪杭线(上海)
深圳 —— 京九线(九江)—— 合九线(合肥)
深圳 —— 京九线(荷泽)—— 荷济线(济南)
这样避免了走拥挤的京广线或浙赣线、京沪线。
⑶公路运输:①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益重要的运输方式。
②国道与省道(县道、乡道)等地方性公路的比较(教材69页图7.10)。
③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 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教材70页图7.11)。
⑷航道建设:①内河航道网由 和把它们连接起来的 组成。
②以莱茵河为主干的西欧航道网(教材70页图7.12)
4.港口、车站、航空港的建设及区位选择
⑴港口建设:
①港口是具有一定面积的 和 ,供船舶 和 、 和 集散的场所。
②港口类型:天然的港湾 、人工改造的港湾、人工筑成的港口
③影响港口区位的因素:
水域条件 ---- 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
陆域条件 ---- 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
自然条件 ---- 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筑港条件等
经济、社会条件 ---- 腹地条件、城市等
④实例分析:我国第一大港、世界大型港口之一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
a从自然因素方面分析
有利方面:①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上海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置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长江和黄浦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
不利方面:三角洲坡度极缓,水流分汊多,致使河道流量分散,来自河流上、中游的泥沙容易淤塞航道。 措施 —— 采用挖泥船作业,维持航道足够的水深,保证航道畅通。
b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①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②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⑵汽车站的建设: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
⑶航空港的建设:
①地形上→ 地势较高、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为了排水,且潮湿低洼处易出现雾。
②地质上→ 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
③气候上→ 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
由于航空机场占地广、噪声大,且城市、工业区易出现烟幕;所以宜设在距城市较远的地方。其具体距离取决于 、 、 等综合因素。
5.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
⑴交通运输 、 、 紧密结合。
⑵行人和车辆的 和 经常变化。
⑶行人和车辆,车辆与车辆交叉,形成典型的 交通。
⑷城市道路 和 设施多,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积空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6.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⑴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而合理的城市交通道路来自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
⑵ →①实施 的技术措施;
②广种 ,绿化美化交通道路;
③合理规划 。
7.电子通信带来的社会变革:
⑴开展 ,促进经济发展。
⑵为人们提供 ,方便生活。
⑶推动世界 的发展。等
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使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8.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
组织形式 | 商 业 街 | 商 业 小 区 |
主要功能 | 集中了较多的零售商店,为消费者购物、娱乐以及享受各种服务提供方便。 | 一般由粮店、小型综合商店、副食杂货点和摊点等多种营业点组成,为消费者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劳务服务。 |
区位选择 | 市场最优原则:建在城市 处,商业活动的范围很大。 交通最优原则:建在市区 边缘或市区边缘的 沿线 | 建在居民住宅区内 |
9.商业网点的密度、形成、效益及组织形式
⑴商业网点的形成: 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⑵商业网点的密度:山区商业网点密度要 于平原地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 、 、 等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
⑶商业网点的效益:①与商品的生产地、销售地的距离、交通联系等有关。
②上海成为国内最大商业中心的主要原因:上海本身拥有较强的
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 。
③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加快了商品 的速度、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⑷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
① 地区→采用流动服务的灵活组织形式。如大篷车、货郎担等。
② 、 地区→相应规模的固定形式。如商业街、商业小区等。
③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和推广,使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例如: 和 购物、 等
10.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
⑴国际贸易的交易范围: 的交易及 的交易
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比(注意我国外贸出口商品构成的变化图))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 |
主要分布于 | 北半球 | 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 |
人口 | 约占世界1/7(20多个国家) | 约占世界6/7(120多个国家) |
财富、贸易 | 约占世界3/4 | 约占世界1/4 |
主要出口品种 | 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和畜产品等少数几种农产品 | 橡胶、棕油、咖啡等农产品,铁、铜、石油、铝土矿等矿产品(初级产品) |
主要进口品种 | 原材料、燃料 | 工业制成品、粮食 |
国际贸易地位及原因 | 优势地位:工业制成品价格高,而初级产品价格低。 | 不利地位:民族工业落后,由原来的殖民地附属国独立,但经济仍未摆脱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 |
措 施 | “南南合作”“南北对话”。通过谈判改革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在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国际贸易。 |
11.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落实到图中)
⑴金融的主要业务
⑵中心:著名的 、 、 (瑞士)、
重要的 、 (德国)、 、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