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重点中学01-02年下学期高三文综模拟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图,据图判断1~4题。
1.如把四点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列,最可能的排列方式是
A.④③②①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
2.沿图中EF作剖面线,则波谷有几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图中G处最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是
A.跳伞运动 B.跳水运动 C.攀岩运动 D.滑雪运动
4.G处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200米 B.100米 C.300米 D.250米
据报道,天津市政府决定,从2001年起,将原有的1万亩水稻田改种玉米和小麦,据此回答5~6题。
5.天津市政府作出农业调整决策的原因主要是
A.华北地区居民习惯吃面食,大米销售有困难
B.水稻单产低于玉米、小麦,经济效益较差
C.华北地区缺水日益严重,而种水稻需水量过多
D.种植水稻需喷洒农药,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6.这项农业调整决策
A.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政策
B.充分考虑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特点
C.说明市场的需求量对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影响最大
D.说明对于事物的偏好是影响作物品种选择的最关键因素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自2002年3月15日以来,我国华北、东北等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给交通等生产部门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据此回答7~12题。
7.这次天气过程
①是春季迅速增温导致的典型暖锋天气过程②是极地大陆气团推进造成的快行冷锋天气过程③因冷气团不断增温而没有雨雪④因当地空气干燥而没有雨雪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沙源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沙尘暴沙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采矿产生的废弃物②过度放牧造成土地沙化加剧③冬季的干旱使土壤中的水分减少④原有的沙地⑤西部灌溉农业的发展⑥西部天然气的开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⑥
9.北京地区近年来常见的扬沙及浮尘天气的沙源可能是
A.塔里木盆地 B.蒙古高原 C.撒哈拉沙漠 D.三江源地区
10.我国在西北、华北、东北营造“三北”防护林的首要目的是
A.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调节气候,美化生活
11.沙尘暴的袭击敲响了环保的警钟,要尽快遏止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局面,我国应
①坚决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②适度放慢经济建设的速度③加大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④加强环保方面的执法力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目前,我国正在大力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要搞好这项工作,不能搞行政命令,不能搞“一刀切”,切忌一哄而起,一哄而上。因为这种做法往往会
①脱离当地的具体实际②忽视矛盾的特殊性③无法促成矛盾的相互转化④犯形式主义的错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国家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据此回答13~14题。
13.对于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主流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入封建社会以来统一的时间长于分裂的时间
B.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国家一直处于统一时期
C.封建社会以来国家分裂时期仍然孕育着统一因素
D.人民厌恶因分裂导致的战乱
14.我国中央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而在台湾地区设置的机构按先后顺序曾有
①澎湖巡检司 ②台湾省 ③台湾府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暴露无遗。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势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据此回答15~17题。
15.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相似之处有
①清政府正式宣战②清政府在战争中奉行妥协退让政策③战争在中国境外爆发④战争结局取决于海战结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结局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法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B.清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
C.对交战方输华货物税率给予优惠 D.中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
17.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最深刻地表明了
A.洋务派卖国 B.中国经济落后
C.西方制度先进 D.封建统治的腐朽
土地问题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占有重要地位,据此回答18~20题。
18.由于旧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辛亥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是
A.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力量 B.革命阵营内部成分复杂
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
19.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中共提出的土地政策共同点的不正确叙述是
A.体现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B.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C.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0.1921年起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1978年起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二者的共同点是
A.遵循经济规律以改善人民生活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所有制的经济体制
D.实现旧经济制度向新经济制度转变
领先国家的实力对比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据此回答21~24题。
21.16世纪亚洲一些国家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甚至更高,其后却落后了。其主要原因是
A.亚洲国家保守,西欧国家富有进取精神
B.亚洲统治者重农抑商,西欧国家推行重商主义
C.亚洲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西欧国家手工工场发展
D.亚洲国家实行文化专制,西欧国家学术自由
22.西方列强的崛起对东方国家影响最深刻的是
A.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 B.日益贫困,无力对抗西方
C.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23.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几乎同时起步学习西方,但结局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B.两国的领导力量不同
C.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不同 D.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不同
24.尼克松说:“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
①美国已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②世界已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③西欧、日本与美国展开激烈的经济竞争④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危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1901年,北京、中国晚清政府被迫与11个帝国主义列强签署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平等的条约——《辛丑条约》;2001年,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功举办了APEC会议,并发表了《领导人宣言》。据此回答25~27题。
25.两次历史事件的对比表明
①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②国家力量决定国家关系③上海已成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④政治关系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6.上海APEC会议提倡“友好合作大家庭”精神表明
A.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别对发展国家之间的关系没有影响
B.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别不应成为发展国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障碍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大国与小国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和遵守
27.APEC会议的成功举办表明
A.它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论坛 B.各成员国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
C.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当地时间2001年10月14日晚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江泽民总书记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了张学良先生的历史功绩,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哀悼。据此回答28~29题。
28.当初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和平解决,是由于
①张、杨的本意是用“兵谏”逼蒋抗日②国民党内爱国力量要求团结抗日③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力主和平解决④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全力推动和平解决并派周恩来赴西安参加谈判⑤迫于各方面压力,蒋介石也愿和平解决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9.张学良先生受到世人景仰,这表明
A.每个人的人生价值都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C.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
D.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0.这幅漫画告诉人们
冬天来临——原载美国《檀香山公告者》
A.全球经济爆发了危机 B.全球经济步入不佳局面
C.恐怖分子袭击了全球经济 D.全球经济急需阳光的普照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目前已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实现了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据此回答31~32题。
31.这一转变表明
A.我国共同富裕的目标已基本实现
B.商品的价格将更多地由买方决定
C.商品生产者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D.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可折本销售
32.上述现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②量变引起质变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③④
中国外经贸部发言人重申:中国出口的商品,是完全按照中国本国的生产水平以及成本来制定价格的,是企业自主决定的,属于公平贸易,中国反对不公平贸易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任何措施。据此回答33~35题。
33.“中国出口的商品,是完全按照中国本身的生产水平以及成本制定价格的”,其蕴涵的经济学道理是
A.供求关系决定企业经济效益
B.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C.商品的价格与生产力水平成正比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34.“中国反对不公平贸易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任何措施”,这是因为
①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②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③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④市场经济下也要维护国家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5.“中国出口的商品,是完全按照中国本国的生产水平以及成本来制定价格的”,从哲学常识角度看这主要反映了
A.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双重作用
D.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60分)
36.图中ED为昏线,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___________,A、B两地日出较早的是___________。
(3)此时赤道上昼的范围是___________。
(4)此时与50°E处于同一日的区域范围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全球的一半。
(5)为使地处32°N的太阳能热水器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能,这一天应将太阳能热水器的真空管平面与楼顶面之间的夹角调整为___________。
(6)画出此日北京时间8点,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37.据新华社记者报道,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西电东送的三大通道,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250万千瓦,中路通道现在的送电能力达120万千瓦,2005年后将逐年增加至300万千瓦以上,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300万千瓦,我国东部地区缺电情况得到明显缓解。西电东送的三条路线示意图如图1:(15分)
图1
图2
(1)北路送电路线输送的是___________上游的水电和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蒙古等省区的丰富___________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输送的终点A是___________工业基地。
(2)南线送电线路输送的是以___________水电站为主的红水河的水电。红水河的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很丰富?
(3)中线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它将___________水电站及建设中的___________水电站以及隔河岩等多座电站的电能通过超高压电网输送到长江三角洲地区。
(4)读图2回答:宝钢属于___________型工业布局。这种工业布局方式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出现,能够大幅度减少运费,降低生产成本。根据影响工业布局的交通、农业基础、环境等主要因素,分析宝钢布局的合理性。
(5)图中的农田长期以来以种粮(稻麦两季)为主,当地政府准备指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使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你认为这些农田除生产粮食外,还可以进行哪些农业生产?请列举三种以上。
38.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晚期,太平洋两岸中美两大国相继成为世界最有影响的国家,其影响力的提高,是以经济大发展为前提的,两国经济发展都是由于在较好的利用外部条件的同时,又对内部进行了成功的调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35分)
(1)美国在近百年经济发展中,有哪两次重大的生产关系调整?(6分)各有何作用?(6分)
(2)20世纪中晚期,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三次重大的生产关系调整,其中成功的是哪两次?(5分)各有何作用?(6分)
(3)中美两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中有何异同?(6分)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9.材料1 2000年综合国力评价结果:
美国 | 日本 | 法国 | 英国 | 德国 | 俄罗斯 | 中国 | |
综合国力值1 | 8371 | 5112 | 4270 | 4070 | 3918 | 3203 | 2175 |
综合国力值2 | 6090 | 3096 | 3254 | 2830 | 2710 | 1640 | 1101 |
注:综合国力值1是对经济、军事、科技教育资源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得到的综合值。综合国力值2在综合国力值1的基础上,把政治社会国际影响力的评价作为调整系数所得的综合国力值。
材料2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进步对GNP的贡献及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重
时期 | 比重 | 时期 | 比例 |
世纪初 | 5%~20% | 机械化初级阶段 | 9:1 |
50~60年代 | 50%左右 | 中等机械阶段 | 6:4 |
80年代 | 60%~80%左右 | 自动化条件下 | 1:9 |
材料3 200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江泽民主席向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黄昆两位院士颁发了奖励证书和各500万元的高额奖金。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奖。这次大会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是对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一次检阅。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40分)
(1)材料1、材料2各反映了什么问题?(10分)
(2)以下两个问题,任选其一回答(分值相同,多答不加分)(15分)
①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民族创新能力?(15分)[ZK)]
40.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1
图1
图2
——摘自《200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
材料2 第五条:
1.双方保证不研制、试验或部署以海洋、空中、空间为基地的以及陆地机动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及其组成部分。
2.双方保证不研制、试验或部署能从每部发射架上同时发射一枚以上的反弹道导弹截击导弹的反弹道导弹发射架,不改进已部署的发射架,使之具有上述的能力,也不研制、试验或部署反道导弹发射架上快速装填用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或其他类似的装置。
——摘自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
材料3 我们知道,恐怖分子和那些支持恐怖分子的人们,寻求一种能力,利用导弹在我们的家门口制造伤亡和毁灭性的事件。我们必须拥有一种自由和灵活性,以发展有效地抵御这种袭击的防御武器。
作为三军总司令,保卫美国人民的安全是我最优先考虑的事情。我不能也不会允许美国停留在一个阻碍我们发展有效的防御武器的条约中。
——摘自美国总统布什2001年12月13日正式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的电视讲话
(1)核能的和平利用可造福人类。与常规能源相比,核能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目前核电站的主要“燃料”是___________矿,其通过核___________变产生___________能,再经过汽轮机和发电机依次转成__________能和___________能。当前核能尚未广泛和平应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
(2)结合材料2,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苏签署《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历史背景以及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苏在核军备竞赛方面的发展变化。(12分)
(3)结合材料1,剖析材料3美国总统布什讲话的实质。(11分)
41.回答下列一组有关人类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问题。(30分)
(1)①上图是黄土高原某区人类人地关系示意图,根据其相互关系将上图字母代表的内容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5分)
A.人均耕地减少 B.需要更多劳动力
C.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D.毁林开荒
E.破坏植被
②协调人类发展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6分)
(2)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文化昌盛,长时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①简要分析秦汉时期以今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成为经济重心的原因。(5分)
②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说明我国古代中心为什么会由西向东转移?(4分)
(3)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类把自然的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看成不可捉摸的,那时自然完全是人的主宰者,人是自然的奴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利用自然能力,逐步改变了过去的被动地位,成了自然的征服者、主宰者。特别是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大规模掠夺自然资源,导致了对大自然的过度挥霍,造成全球环境不断恶化,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在沉重的教训面前,人类开始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共生同荣,协同发展的。
结合哲学常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①人类生态价值观的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这种变化对我们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