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班地理综合测试(二)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完成1—4题。
1.图Ll,指示的地貌类型是
A丘陵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2.图示地1区中的河流属于
A.外流河
B 内流河
C地下河
D地上河
3。图示地区中的植被最可能是
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D.荒漠
4.图示地区最可能痛在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 东南地区 |
读图2、判断5~6题。
5.图示中,A属于
A高压脊 B。低压槽
C冷锋 D暖锋
6.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的天气状况是
A,阴雨
B.晴朗
C气压上升,气温下降
D.气压下降,气温上升
读图3,完成7~9题。
7。冰原带最可能是
A,M B.N
C.Q D.11
8.岩石化学风化最强烈的是
A,M B.N
C.O D.P
9,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最可能是
A.M B.N
C.O B.R
读图4,完成10~11题。
10.图中地租水平最高的地方是
A.A B.B C , C D.D
11.图中B处的功能区是
A.无污染工业区 B低密度、低层豪宅区
C高等教育区 D.中心商务区
读表1,完成12~13题,
年份 | 汉族 | 少数民族 | ||||
东经 | 北纬 东经 | 北纬 | ||||
1964 | 114°30’ | 30°45, | 106°02‘ | 30°56’ | ||
1982 | 114°19, | 32°39, | 106°07 | 30°47, | ||
1990 | 114°17’ | 32°36’ | 107°05 | 31°0 | ||
1000 | 114°17, | 32°28, | 106°53′ 31°07′ | |||
]2:.下列关于我国民族人口分布重心迁移趋势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汉族向南迁,少数民族向北迁
B.汉族向北迁,少数民族向南迁
C.汉族向东南迁,少数民族向西北迁
D汉族向东北迁,少数民族向西南迁
13.我国少数民族分布重心位于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 江南丘陵 D 东北平原
读图5,完成14-15题。
14.该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钢铁工业 B.棉纺织工业
C汽车工业 D制糖工业
15.影响该工业部门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燃料产地
C科学技术 D.市场
读图6,回答16-17题。
16.Y是
A水力发电量 B.火力发电量
C风力发电量 D核发电量
17.当前在我国电力工业中,一次能源消费量最
大的是
A.煤炭 B.水能
C石油 D.核能
读图7,完成18~19题。
18.图示中,该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 混合农业
D.乳畜业
19.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条件 B.水源条件
C.科技水平 D.市场条件
读图8(图中国家的面积大小表示该指标
值的大小),判断20。。21题。
20.该指标最可能是
A国民平均寿命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15岁以上人口识字宰
D.人均水资源拥有量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
况均不得分。
21.影响图中国家面积大小的因素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人口数量 C自然资源总量’ D国家领土面积
读图9,判断22~23题。
22.该气候类型可能分布在
A北部非洲 B.澳大利亚
C.南美 D.南亚
23.影响该地气候特征的因素有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信风
C赤道低压 D.季风
24。屑于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大渔场是
A纽芬兰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秘鲁渔场 D西非渔场
读图10 判断25-26题
25.下列关于小学生人口密度与小学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小学生人口密度大,服务范围小 B.小学生人口密度大,服务范围大
C 小学生人口密度小,服务范围小 D.小学生人口密度小,服务范围大
26.影响小学服务范围的关键性因素是
A:城市化水平 B.地形状况, C.气候条件 D.小学生自然增长率
读图11,完成27-28题。
27.北京空气污染主要出现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8。北京空气污染指数的高低与下列哪些地理现象较为吻合
A 雨季 B.干季 C沙尘暴 D 汛期
29.下列关于北京在举办“奥运会”期间的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日出一天天早 B .日落一天天早
C 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升高 D 正午的楼房日影逐日变长
30.影响图12空间分布的关键性因素是
A.震级的大小 B.人口密度 C.城市化水平 D 地壳的厚薄
第二部分 综合题(共80分)
31.(13分)在不同发展阶段,自然地理条件(格局)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也不相同。
材料一:图13是我国不同时期自然地理条件对农业产值的贡献率示意图。
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自然条件对农业产值的贡献大小明显存在_________和_________空间的差异现象。请分别叙述引起其差异现象的农业区位原因(6分)o
(2)我国不同时段自然地理条件变化引起了农业产值的变化。在空间差异上:.自然条件尘
化引起农业产值增长最明显的地区是 ;在时间上,从1979~2002年我国自然
条件中,——区位因素引起了农业产值的波动变化(2分)。
(3)2002年,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西南、华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外)自然条件对农业
产值的贡献值基本相同。这是由于——区位因素变化的缘故(2分)。
A 全球变暖 B.市场条件 C。科技水平 D.交通条件 巳农业政策
(4)图14中M地区是我国自然条件对第二产业贡献率最大的地区,请分析其主要区位优势(3分)。
32.(14分)由于资源和经济、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全球各国都需要实施资源调配的策略。
分析下面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部的大平洋沿岸地E, 面积约41.1万平方千米,
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
材料二:图15是加利福尼亚州水系及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
(1)读图15,从水系特征分析加利福尼亚州东中西三部分地形格局;从调水工程分析中
部地势特征(4分)。
(2)影响加利福尼亚州河流与水系形成的自然因子有——(2分)。
A 背斜 B.向斜 C 地堑 D 地垒 E.板块碰撞 F 板块张裂
(3)试分析加利福尼亚州水资源空间差异的状况及原因(4分)。
(4)试分析近三十多年来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4分)。
33(18分)戢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先富起来的区域.
它们被称为是中国经济的三个增长极。近年来,以武汉为核心的中部地区、以沈阳为核心
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成渝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和以广西沿海为中心的北部湾经济区,谁将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一直存在争议。
材料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沿海地区作为一个经济
区来统筹开发,并将其建设成为”重要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区”。
材料二;北部湾地区在世界区位和经济发展规划示意图,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北部湾经济区地跨我国的_______和________经济发展地带;是我国______地区 .
唯一的出海口;是促进我国与亚洲的____________地区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4分)。
(2)北部湾经济区将可能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第四极”,试指、出北部湾经济区较其
它三个经济区在经济发展上具有的明显区位优势条件(4分)。
(3)现代化大型钢铁、石化和造纸工业是北部湾经济区在工业规划中未来主要发展的重要
部门。试分析本地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造纸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4)据表2,指出北部湾经济区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策略(4分)。
34,("分)玉米也疯狂。以美国为首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主要包括以玉米为原料开发生物乙
醇)拉动了世界玉米的价格飙升,也带动了饲料成本上升后中国猪肉价格的暴涨和持续高
位运行。
材料一:中美两国是世界玉来最主要的生产大国。2007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1A7亿吨,
美国玉米产量为3.3804亿吨(占全球玉米产量的43.67%)。我国农业部预测,预
计本年度中国饲料玉米需求将速到1.05忆吨。头国农业部预et,本年度美国玉
米的期末库存为4255万吨,算上期初库存2901万吨,美国年度玉米剩余量预计
将速到1.1875亿吨。
材料二:田18、19是中美两国玉来带的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指示玉米带)。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对比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分布,指出影响玉米分布的自然区位因素(3分)。
(2)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大于美国,但总产量差异较大。影响中美两国玉米生产差异的区位
因素有_________(2分)。
A 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 水源条件 D.机械化水平
E.市场条件 F 生产方式
(3)分析近年来美国玉米产业迅速向现代玉米能源加工业发展转变的原因(6分)。
(4)在玉水深加工政策上,中美两国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2006年国家发改委
《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国在玉米深加工发展
上不能复制美国模式。试指出我国玉米向能源加工产业发展的国情制约因素(6分)。
35.(8分)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我国人口数量和地区分布变化”专题的研究活
动。下面是他们搜集到我国近二千年来人口总数量和地区分布变化的数据,请你根据已学
知识,探究和解读其中的时空规律及成因。
材料一:表3是我国近二千年来人口总量变化
年份 | 人口(万) | 年份 | 人口(万) | |
2 | 6500 | 1110 | 12000 | |
25 | 4000 | 1275 | 7000 | |
180 | 7000 | 1350 | 10000 | |
220 | 2500 | 1370 | 8000 | |
510 | 5200 | 1570 | 15000 | |
608 | 6000 | 1645 | 8000 | |
620 | 3500 | 1852 | 44000 | |
750 | 9000 | 1911 | 42000 | |
760 | 7000 | 1949 | 55000 | |
980 | 6000 | 2005 | 133783 |
表3 我国近二千年来人口总量变化
材料二:表4是我国近二千年来北方地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变化
年份 | 2 | 140 | 742 | 1102 | 1491 | 1820 | 1933 | 1990 | 2000 |
百分数/% | 81 | 59 | 60 | 41 | 4e | 33 | 38 | 43 | 43 |
表4 我国近二千年来北方地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变化
(1)新中国以前,我国人口总量呈现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
(2)引起上述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1分)。
A.自然灾害 B.气候冷暖变化 C社会经济 D.瘟疫流行 E.人口政策
{3)近二千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占全国人口比重发生了____ 次明显的突变减少过程。公
元760年前后,我国人口和经济中心发生了向南方的__________地区的历史性转移(2
分)o
(4)公元760年以前,我国近六成多的人口集中在北方地区。试根据中学已有知识,指出
这个时期我国北方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3分)。
以下36题、37题为选做题。只能选做一题。
36,(10分)图21是我国2000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分析并完成
下列问题。
(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2分)。
(2)引起上述规律的原因包括有——(2分)
A 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
C.宗教 D 人口总量
(3)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规律呈现出什么关系(2分)’
(4)以上现象揭示了,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广是否合理的标准(4分)。
37.(10分)2008年8月1日,在 “奥运会”即将举办前夕,我国又一次迎来了观察特殊天
象______日全食千载难逢的机会。掀起了我国日全食观察以及日食带经过地区狂热的旅游热
潮。 .
材料一:2008年8月1日将发生一次日全食天象, 日食带将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进入
我国境内,然后基本沿河西走廊扫过甘肃、陕西、山西最后在河南境内结束。
材料二:图22是2008年8月1日天空云量及日食状况示意图。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此次我国观察日全食最理想的城市是——(2分)。
(2)指出我国日全食经过地区天空云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请解释其成因(4分)。
(3) “石窟”是日食带地区最著名的人文景观,试分析这个特征形成的自然原因(2分)。
(4)沿日食带地区由西向东,旅游者发现了在拍摄到的自然景观照片,天空背景的蔚蓝色
逐步变得灰蒙蒙,引起—上述现象最主要是由于一——(2分)。
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折射作用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奶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B | B | D | B | B | A | D | C | D | B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D | A | A | D | A | A | A | B | D | B |
二、双项选择题(30分)
21 | X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AB | BC | BC | AB | AD | AB | AD | BC | BD | BC |
三、综合题(80分)
3L(13分)
(1)东西 南北(2分)
东西:我国东部主要为平原和盆地、丘陵,属于季风气候区(1分);西部为高原山地
属于非季风区(1分); (或者可回答为:地形因子与气候因子差异(2分))
南北:南部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1分);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热条件较差(1分) I或者可回答为:气候条件或水热条件差异(2分))
(2)北方地区(华北平原、东北平朦) 气候<变暖) <2分)
(3)AC(2分) · .
(4)资源条件,如铁矿石、煤炭、有色金属、水能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丰富(任讲出
个资源即可满分)。 (3分)
(3;水资源空间差异:北多南少(2分) ,
原因:从北向南,降水量逐渐减少;从地中海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2分)
(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济高度发达如美国硅谷<2分》;阳光充足,:环境污染较少(2分)
33:18分)
(1)东部沿海 酉部 西南 东盟(东南亚) {4分) -
(2)地理位置和港口(4分). 、
(3)资源丰富(北部湾的石油资源,西南地区、中南半岛、马来群岛丰富的森林资源) ·
’海运便利(位于东亚——酉亚(中东)石袖运输线上,港口便于进口原料,出口产品),
市插广大(邻近地区石油及造纸工业较落后。但经济较为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6分)
(4)采取高新技术发展策略;加大科技投放和研发力度; 1分)
采取低能耗发晨策略,减少水资源、空气污染措施; (1分)
采取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 (1;分).
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和城市化水平的速度; (1分) ’
34.(17分) . ’;
(1)地形区位:都分布在广阔的平 原上(1分);气候区位:都分布在温带地E(1分);夏季
高温多雨,生长期长(1分)
(2)DP(2分)。 ·
(3)玉米生产过剩,库存大量增加(2分);石油不断升价,能源危机产生(2分);科学技术
的发展,玉米探加工水平的提高(2分)÷ ,‘ -
(4)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2分);畜牧业发展迅速;饲料需求量大(2分);生产技术水平
较低,成本较高(.2分)
35.(8分)
(1),巨大的周期性波动(1分);人口总数量不断增长(1分)
(2)C(1分)
(3)三 长江中下游平原(2分) ·
(4)特点:人口主要高度集中在中原地区’(1分
问题:中原地区人口过度稠密,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黄河流域的森林等植被大量破坏,
毁林开荒,水土流失逐步加重,局部地区出现土地盐碱化、’沙化等现象(2分)。
36.(10分) 、 .
{1¨由东向西逐渐增大(2分)
, (2)AD(2分) ‘
(3)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2分) .
(4)人口数量与分布或者说人口承Q力、一个地区合理的人口容量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
(1分)、。资源(1分、环境(1分)之—间是否相互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
(1分)。 (若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37.(1,0分>
(1)哈击(2分)
(2)从郑州——哈密,云量逐渐减少;从哈密— 新疆北部边境(阿勒泰)云量逐渐增加(2分)
成因:从郑州——哈密,受海洋水汽影响逐渐减少;从哈密——新疆北部边境(阿勒泰)
受梅洋水汽影响逐渐增多.(2分)
{3)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1分),岩石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较弱(1分)。
(4)D(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