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前指导终结篇练习
整理编辑:浙江省武义第一中学刘卫捐
作为基础学科知识内容考查的依据,以下所列的知识点在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呈现率几乎近100%,希望同学们在临考的复习中能一一对照来巩固相应的基础,如果某些点的认识不够,建议重温相应的教材和教辅资料,确保该内容的高得分率。
1、化学史、环境保护、石油及煤化工(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
[点题] “能源分类相关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四组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A.煤炭、石油、沼气 B.水能、生物能、天然气
C.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
[点晴] C。
[点题]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是
①.用铁屑、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取铜:CuO+H2SO4=CuSO4+H2O,Fe+CuSO4=FeSO4+Cu
②.用甲烷、一氧化碳合成乙酸乙酯:2CH4+2CO CH3COOC2H5
③.乙烯催化氧化制乙醛: 2C2H4+O2 CH3CHO
④.2M+N=2P+2Q,2P+M=Q (M、N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点晴]①反应的产物除期望的产品Cu以外,还有CuSO4、FeSO4和H2O,不合题意。②、③、④三个反应的产物都只有所期望的产品,符合题意。故选A。
[点题] 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SO2、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①氧化剂; ②还原剂; ③催化剂; ④吸附剂。
A.①② B.① C.①③ D.③④
[点晴] SO2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可会被O2氧化成SO3。飘尘在上述变化中,未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而是起催化剂和吸附剂的作用。故选D。
[点题] H2C=CHOH不稳定,在常温下为液体,很容易转化成稳定的CH3CHO。然而,2002年的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外太空的某一个星球的大气层含有大量的H2C=CHOH。请预测该星球的温度是
A.较低温度 B.较高温度 C.无法判断温度的高低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点晴] B。
2、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体积比、密度比(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
[点题] 在4℃时向100ml水中溶解了22.4LHCl气体(标准状态下测得)后形成的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 B.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 D.所得的溶液的体积为22.5L
[点晴] 解此类题的秘诀就在于从定义出发,找源头。气体与液体混合体积不能简单加和,液体与液体混合,如果给出密度也不能简单加和!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本题的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可求得:36.5g, 100g,所以可求出质量分数。选项A:溶液的体积不能简单等于0.1L,便可推知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应等于10mol/L。选项D:溶液的体积不能是溶质与溶剂的简单加和。即不等于22.5L。故选B。
3、阿氏常数(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90%)
[点题]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2.4g白磷晶体中含有的P—P键数是0.6NA
B.2.9g2CaSO4·H2O 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02 NA
C.100 g的98%的浓 H2SO4中所含的硫原子数为2NA
D.2molSO2和1molO2 混合在V2O5存在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加热反应后,容器内物质分子数大于2 NA
[点晴] 此类题多注意NA的涵义,掌握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气体体积(标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n(P4)=0.1mol 每个白磷分子含有6个P—P键数,所以A 正确;M(2CaSO4·H2O )=290mol/L ,所以n(H2O)=0.01mol ,B错! C:n(H2SO4)=1mol ,D :SO2 与O2反应是可逆的。故选B。
4、热化学方程式(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70%)
[点题]实验室用4mol SO2与2mol O2进行下列反应: 2SO2(g)+O2(g) 2SO3(g);
ΔH=―196.64KJ/mol,当放出314.624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为
A.40% B.50% C.80% D.90%
[点晴] A
[点题]甲醇是一种重要的醇,它可以做内燃机的燃料和溶剂,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同时它在废水处理中也有重要应用。
(1)在25℃时1g甲醇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温度时可放出24.2kJ热量,则25℃时1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100℃时CO2和水蒸气应放出 J热量。(保留整数)(有关热量公式Q=m·C·△t Q=m·J, 已知水的比热C=4.18J·g-1·℃-1,水的液化热J=2253J·g-1
m:物质质量 △t:温度差 假设100℃时水完全汽化,并忽略CO2吸热)
(2)甲醇加入含氨的废水中,在一种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反应:
2O2+NH3=NO3-+H++H2O, 6NO3-+6H++5CH3OH→3N2↑+5CO2↑+13H2O
若某废水用上述方法处理时,NH3→NO3-的转化率为95%,NO3-→N2的转化率为86%。若每天处理此种含NH3为34mg/L的废水500m3(密度1g/cm3)需要甲醇多少千克?(要求写出解题步骤,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点晴](1)682;
(2)解:由反应2O2+NH3=NO3-+H++H2O,
6NO3-+6H++5CH3OH→3N2↑+5CO2↑+13H2O
得关系式:6NH3—6NH3-—5CH3OH—3N2↑
根据关系式6NH3 5CH3OH
6mol 5×32×10-3kg
1000mol×95%×86% m(CH3OH)
答:消耗甲醇21.8kg
5、核外电子排布,推导化学式(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
[点题] 镓是1871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曾预言的“类铝”元素。镓的原子序数为31,属ⅢA族。镓的熔点为29.78℃,沸点高达2403℃。镓有过冷现象(即冷至熔点下不凝固),它可过冷到-120℃。由此判断下列有关镓的性质及其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镓是制造高温温度计的上佳材料 B. 镓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中
C.镓与锌、锡、铟等金属制成的合金,可用在自动救火的水龙头中
D.近年来镓成为电子工业的新宠,其主要用途是制造半导体材料,被誉为“半导体材料的新粮食”,这是利用了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性质
[点晴] D 。
[点题] 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粒子不显电性 B.该粒子质量数为4
C.在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D.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
[点晴] C。
[点题] A、B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放出的能量;C、D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大于C吸收的能量。若A、B、C、D间分别形成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A.D2A B.C2B C.C2A D.D2B
[点晴]本题考察金属、非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特征、离子化合物形成特点及与能量的关系。要善于从能量的变化来判断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根据A、B得2个电子,C、D失1个电子均达稳定结构,判断A、B为ⅥA族元素,再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的原则,A形成稳定离子时放出能量大于B,说明A非金属性强于B,C形成稳定离子时吸收能量小于D,说明C金属性强于D,所以C、A最易形成离子化合物C2A。能量越低越稳定的原则是化学变化中的基本原则,但同学们对这一点很不敏感,在今后的学习中应注意这一问题。故选C。
[点题]下列六种化合物(A-F)中含有的元素不多于三种,且分子内所含X、Y元素的质量分数及化合物的部分性质列于下表。
化合物 | A | B | C | D | E | F |
ω(x) | 0.1653 | 0.2069 | 0.2781 | 0.4211 | 0.8743 | 0.2089 |
ω(y) | 0.8347 | 0.7852 | 0.7019 | 0.5338 | 0 | 0.7911 |
常压下t℃的 密度g/cm3 | 1.448 (20℃) | 1.145 (-113℃) | 1.42 (-122℃) | 2.97×10-3 (0℃) | 0.68(-168℃) | — |
沸点/℃ | 57 | 30.4 | 8.3 | -12 | -111.8 | 145 |
熔点/℃ | -70.4 | -118 | -122 | -130 | -185 | 3 |
分子极性 | 非极性 | 极性 | 极性 | 极性 | 非极性 | - |
根据上表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计算化合物D的相对分子质量。
确定六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写出推理和计算过程。
[点晴] (1) 66.5 (2) 要点之一:D中所含的另一种元素的总式量为:66.5×(1-0.4211-0.5338)=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比3小的唯有H元素,故D分子中必有3个氢原子。要点之二:据要点之一,推定E为氢化物,设其分子式为XHn ,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a=7n,经讨论,当n=4,a=28时符合题意。因此X为Si
要点之三:据要点一与要点二可立即假设D为SiH3Y。 要点之四:设Y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 据 得b=35.5,故Y是Cl
要点之五:由F中X、Y的质量分数,可求得其最简式为SiCl3,从价态不难得出F的分子式为Si2Cl6,因此各物质分别为:A.SiCl4; B.SiHCl3; C.SiH2Cl2; D.SiH3Cl; E.SiH4; F.Si2Cl6
6、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的比较(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
[点题]在反应Zn+2HNO3+NH4NO3=N2+3H2O+Zn(NO3)2中每溶解1molZn,电子转移了
A.2mol B.3mol C.4mol D.5mol
[点晴]在读题时易靠惯性思维,认为溶解1mol Zn当然转移2mol电子,从而错选A,这种惯性思维导致根本不通过标变价的方法观察是否有其他元素也在失e—。越是感觉简单的题目越要当心,因为这其中有可能存在陷阱,另外,考试时应养成动笔的习惯,不要仅凭观察和感觉选项,把送到手的分丢掉。故选D。
7、氧化性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原子量,化合价(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90%)
[点题]目前新一代高效、无污染的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已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在饮用水的处理上。已知工业上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之一是用甲醇在酸性介质中与氯酸钠反应,其反应关系为CH3OH+NaClO3+H2SO4 ClO2+CO2+Na2SO4+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剂是甲醇 B.氧化产物是二氧化氯
C.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点晴] C
8、原子量、分子量,化合价(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80%)
[点题]某元素R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该元素相同价态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可能化合价是
A、(m-n)/14
B、(n-m)/14
C、(2m-n)/28
D、(n-2m)/28
[点晴] 错误解答:假设该元素化合价为k,则硝酸盐化学式为R(NO3)k,硫酸盐化学式为R2(SO4)k。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硝酸盐、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R+62k、2R+96k,结合题目给出的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n,可推知k值为(2m-n)/28,答案为C。错误原因:没有考虑该元素化合价为偶数的情况。当K为偶数时,硫酸盐的化学式应该是R(SO4)k/2。
正确解答:假设该元素化合价为k,若k为奇数,则硝酸盐化学式为R(NO3)k,硫酸盐的化学式为R2(SO4)k。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硝酸盐、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R+62k、2R+96k,结合题目给出的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n,可推知k值为(2m-n)/28,答案为C;当k为偶数时,则硝酸盐的化学式为R(NO3)k,硫酸盐的化学式为R(SO4)k/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硝酸盐、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R+62k、R+48k,结合题目给出的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n,可推知k值为(m-n)/14,答案为A。故选AC。
[点题]用足量的CO还原32.0 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 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A FeO B Fe2O3 C CuO D Cu2O
[点晴] 解题时,关键是要运用化学的学科思想抓住变化过程的某个方面,分析清楚,就能形成解题思路,找到解法。守恒原理(守恒原理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氧化还原中的“电子得失守恒”、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变化过程中的“某元素守恒”,还有质量守恒、体积守恒等等。)、差量原理、平均值的原理、整体思维、十字交叉法、等效原理、极限思维等,往往是“巧思妙解”的基础。
思路一:根据氧化物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来求解。
根据题意,可知 m(CO2)= 0.6mol 则m(氧化物):m(CO2)=32.0:26.4=1.21:1
A FeO CO2 72:44=1.64:1 B Fe2O3 3CO2 160:132=1.21:1
C CuO CO2 80:44=1.82:1 D Cu2O CO2 144:44=3.27:1
故选B。
思路二:根据氧化物中氧的质量分数来求。
根据题意,可知0.6molCO2 比0.6molCO多了0.6mol的氧原子(9.6g),是CO从氧化物里夺取的,所以氧化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9.6/32.0=0.30.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B。
9、离子共存(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
[点题]下列各种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的离子组
A.使PH=0的溶液: Fe2+ 、NO3-、SO42-、I-
B.C(H+)=10-14mol· L-1的溶液中:Na+ 、AlO2-、S2-、SO32-
C.酸性环境下:Na+ 、 Cu2+ 、NO3-、SO42-、
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K+ 、Na+ 、Ca2+ 、HCO3-
[点晴] 首先要看题目要求离子共存还是不共存,二看题目的隐含的条件:酸性?碱性?有色?还是无色?三看是否发生离子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NO3-在PH=0的溶液酸性中会氧化Fe2+成Fe3+, 选项C虽共存但Cu2+ 有颜色。选项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为酸性溶液,HCO3- 不能存在。故选B。
[点题]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满足c(H+)·c(OH+)=10-24,则下各
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K+ Na+ AlO2- Cl- B.Na+ Cl- SO42- HCO3-
C.NH4+ Na+ NO3- SO42- D.Ba2+ Na+ Cl- NO3-
[点晴] D
10、离子的鉴别(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80%)
[点题]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A、NH4+ B、Mg2+ C、Fe2+ D、Al3+
[点晴] 错误解答:选A。由于NH4+与OH—作用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在加热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氨气,因此离子浓度将减小。错误原因:因不能掌握Fe(OH)2的强还原性而漏选。正确解答:本题不仅NH4+离子会减少(原因见“错误解答”),而且,当往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时,Fe2+会生成Fe(OH)2沉淀。Fe(OH)2具有具有强还原性,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转化为Fe(OH)3(题目具备氧化的条件),再加盐酸时,溶解为Fe3+。因此Fe3+也会大量减少。本题正确选项为A、C。
11、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
[点题]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2Fe2++Cl2=2Fe3++2Cl-
B.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硫 Ca2++2ClO-+SO2+H2O=CaSO3↓+2HClO
C.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中性 H++SO+Ba2++OH-=BaSO4↓+H2O
D.将氢氧化铁粉末加入氢碘酸中 Fe(OH)3+3H=Fe3++3H2O
[点晴]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易错点有1.拆与不拆 2.是否符合事实 3.局部约分 4.量的关系,书写或判断时应特别注意这几点。正确答案:均错。对A、B两选项的判断需要运用知识迁移能力,将FeI2与FeBr2联系,将SO2与CO2联系,同学们的漏洞在于易在迁移时注重相同点,忽略差异,思维定势严重,溴化亚铁中Fe2+还原性>Br-,所以少量Cl2只能将Fe2+氧化,Br-不参加反应,而FeI2中I-还原性>Fe2+,首先被氧化的是I-,Fe2+不参加反应,若忽视差异照猫画虎,必然出错,同理,SO2与CO2的区别在于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次氯酸盐氧化,因此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而非简单的复分解。C选项中同学们易忽略量的关系,审题时应注意“至中性”这一限定条件,以H+与OH-的中和反应做为主要矛盾加以考虑,而不要将两个离子反应简单相加。D选项中同学们容易忽Fe3+能将I-氧化所以二者不能共存的事实,简单地将题意理解成氢碘酸作为强酸能将Fe(OH)3溶解。正确答案: A.2I-+Cl2=I2+Cl2 B.Ca2++2ClO-+H2O+SO2=CaSO4↓+H++Cl-+HClO
C.2H++SO+Ba2++2OH-=BaSO4↓+2H2O D.2Fe(OH)3+6H++2I-=2Fe2++I2+6H2O
12、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pH值及计算(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
[点题]欲使0.1mol-1K2CO3溶液中[K+]=2[CO],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少量盐酸 B.加适量的KOH C.加适量的水 D.加适量的NaOH
[点晴]本题要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题时首先看清是电离平衡的移动还是水解平衡的移动,K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O+H2O HCO+OH-导致[K+]>2[CO],若使[CO]升高,应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则应引入少量OH-,而加入KOH会同时增加[K+],所以只能加适量的NaOH,A错在能使平衡向左移动,但实际消耗3CO,[CO]不升反降,C错在稀释促进CO水解,[CO]会下降。故选D。
[点题]混合Na2S跟NaHS两溶液,此混合溶液中,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Na+]+[H+]==2[S2-]+[HS-]+[OH-] B.[Na+]>[HS-]>[S2-]>[OH-]
C.[Na+]=[S2-]+[HS-]+[H2S] D.[HS-]>[H+]>[OH-]>[Na+]
[点晴] A。
[点题]25℃时,向1mLpH=a的盐酸中滴加10mL pH=b的NaOH溶液,当溶液中
n(Cl-=n(Na+)时,则a+b的值为
A.13 B.14 C.15 D.不能确定
[点晴] A
13、溶液的浓度、溶解度(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60%)
[点题]25℃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Sg,将Sg无水硫酸铜粉末加入到(100+S)g饱和到铜溶液中,得到一定量的蓝色晶体,若将此晶体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应加入的水的质量是
A.100g B.(100+S)g C.(100-)g D.(100-)g
[点晴]很多学生拿到本题就开始列未知数解方程,试图算出答案,结果发现所给数据过于抽象,计算量过大而放弃,其实将题目通览后通过流程图不难发现:
将晶体溶解所加的水量就是将Sg无水硫酸铜配成饱和溶液所需的水量,即100g。故选A。
[点题]在100g浓度为18mol/L、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的硫酸,则加入的水的体积为
A 小于100mL B 等于100mL C 大于100mL D 等于100/ρmL
[点晴]硫酸密度随浓度的减小而减小,设稀释后的硫酸密度为ρ1g/L.则ρ1<ρ。
(100/ρ)×18=[(100+ρ水×V水)/ρ1]×9
V水=(200ρ1/ρ)-100 因ρ1<ρ则V水<100mL。
[点题]酒瓶的标鉴上有55℃的字样,它表示
A.该酒在55℃的条件下酿造 B.该酒的沸点为55℃100mL
C.该酒中含乙醇55mL100g D.该酒中含乙醇55g
[点晴] 化学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如:环境、能源、医药、材料等。而这一方面往往我们学生致命的弱点。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对这方面知识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考查。现将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列举如下:无铅汽油、可降解饭盒、无磷洗衣粉、含氟牙膏的使用,旧电池的回收,食用含碘盐,明矾净水及各种消毒剂的使用,钢铁腐蚀,各种新型电池等。当今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被破坏、光化学烟雾、白色污染、赤潮、含磷洗衣粉的使用、重金属及其盐的污染、沙漠化等。解决好这类问题关键在于知识的积累和化学原理的应用。溶质为液体时,配制的溶液是有体积分数表示。故选C。
[点题]实验室里需480mL1.0mol/LNaOH溶液,若用固体NaOH配制,则应取NaOH的质量为 A.19.2g B.20.0g C.29.6g D.39.2g
[点晴]480mL1.0mol/LNaOH溶液有19.2gNaOH(s),但实验室中没有480mL容量瓶。有500mL容量瓶,故应称取NaOH固体20.0g。选B。
14、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90%)
[点题] 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2B(g) 3C(g),已知起始时
入n molA和3n molB,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m mol,若改变条件,可使C的物质的量
m~2m之间变化,则n与m的关系是( )
A.n<m B.m=2n C.m<1.5n D.n>m
[点晴] C 。
[点题]温度为T℃,压强为1.01×106Pa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A(g)+ B(g)3C(?),测得此时c(A)=0.022 mol·L-1;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2.02×106Pa,第二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0.05 mol·L-1;若继续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4.04×107Pa,第三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0.75 mol·L-1;则下列关于C物质状态的推测正确的是
A.C为非气态 B.C为气态
C.第二次达到平衡时C为气态 D.第三次达到平衡时C为非气态
[点晴] C D。
15、盐类的水解(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
[点题]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溶液,其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NaCl (2)CH3COONa (3)NH4Cl (4)AlCl3 (5) 苯酚钠溶液(6)Ba(OH)2 (7)Na2CO2 (8)NaHCO3 (9)NaHSO4 (10)NaOH (11)H2SO4
[点晴]首先将11种物质按碱,水解显碱性的盐不水解的盐,水解显酸性的盐、酸分成五类,再分段判断PH值大小,正确答案是(6)>(10)>(7)>(5)>(8)>(2)>(1)>(3)>(4)>(9)>(11)
16、电化学知识(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
[点题]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 Cu(OH)2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
A、0.1mol B、0.2mol C、0.3mol
D、0.4mol
[点晴] 错误解答:选B。由于电解后加入0.1mol Cu(OH)2,恰好恢复到电解前,而0.1mol Cu(OH)2中含0.1molCu2+,即反应过程中有0.1molCu2+被还原,因此电解过程中共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错误原因:对电解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没有深入的掌握,而且忽略了题目中加入的物质为Cu(OH)2。正确解答:电解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 2CuSO4 + 2H2O = 2Cu+
2H2SO4 + O2↑ 从上述方程式可以看出,电解硫酸铜过程中,只析出铜和释放出氧气。因此,电解前后只有铜和氧的改变,电解后加入CuO就可以使溶液恢复原来状态。但本题提示加入Cu(OH)2后溶液恢复原来状态,说明电解过程中不仅硫酸铜被电解,而且有水被电解(因为硫酸铜被电解完全)。0.1molCu(OH)2可以可以看作是0.1mol的CuO和0.1mol
H2O,因此电解过程中有0.1mol的硫酸铜和0.1mol的水被电解。故选D。
[点题]消毒、杀菌,是抗“非典”消毒剂。一种家用环保消毒液产生装置。其原理中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该仪器的原理如图所示,
试回答:(1)“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该消毒液无色,
pH大于7,对某些有色物质有漂白作用。你认为它可能的有效成分
是 A.SO2 B.Na2CO3 C.KMnO4 D.NaClO
(2)写出电极名称 a极 ,b极 。
(3)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
(4)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
(5)若在电解过程中因温度上升,生成了少量的NaClO3,即发生了反应:3Cl2 + 6 NaOH =5 NaCl + NaClO3 + 3H2O 测量得n (NaClO):n(NaClO3) = 5∶1,则整个过程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点晴] (1)D(2)由"为使氯气完全被吸收"应在电解槽下部产生氯气,故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3)由方程式:Cl2 + 2 NaOH = NaCl + NaClO + H2O有效成分为:NaClO
(4)2Cl- + H2O=2 OH- + H2↑ + Cl2↑ Cl2 + 2OH-= Cl- + ClO- + H2O
(5)由于整个过程氯气完全被吸收,氯化钠、水为原料,所以H2、 NaClO与NaClO3为产物;其中H2为还原产物,和为氧化产物,由:1mol Cl→1mol ClO-失电子2 mol,1mol Cl→1mol ClO3-失电子6 mol,若设NaClO为5 mol则NaClO3为1mol,氧化产物为6mol,共失电子:5 mol×2 + 6 mol = 16mol,而生成1mol H2需转移电子2mol,则:n(H2)= 16mol/2 = 8 mol,故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6:8=3:4
[点题]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S),发明于1889
年,上世纪的30~60年代在荷兰得到广泛的发
展,而且建成了寿命超过40000小时的电池,
可应用于中心电站。
现有一个碳酸盐燃料电池,以一定比例
Ll2CO3和Na2CO3低熔混合物为电解质。操作温
度为650℃,在此温度下以镍为催化剂,以煤
气(CO、H2)直接作燃料,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极为 极,发生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该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
|
17、化学键,晶体类型及性质(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70%)
[点题]最近发现一种有钛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结构如NaCl晶体图所示,顶角和面心的原子是钛原子,棱的中心和体心的原子是碳原子,它的化学式为______。
[点晴] 错误解答:由结构图可知,顶点上的原子被8个晶胞共用,面心上的原子被两个晶胞共用,棱的中心的原子被4个晶胞共用,而体心中的原子被一个晶胞专用。根据这样的思路:每个晶胞中Ti的个数为8*(1/8)+6*(1/2)=4;C的个数为1+12*(1/4)=4。因此每个晶胞中有4个Ti和4个C,该物质的化学式为Ti4C4(或TiC也可以)。错误原因:忽略指定的结构为“气态团簇分子”,把它按常规的“晶胞”处理。正确解答:由于该结构为“气态团簇分子”,给出的结构就是一个“完整”的分子,因此结构中的每个原子都是构成分子的一部分。由于该“气态团簇分子”结构含有14个Ti和13个C,于是该物质的化学式为Ti14C13。
[点题] 纳米材料的表面粒子占总粒子数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主要
原因。假设某纳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恰好与氯化钠晶胞(最小结构单元)相同
(如右图所示),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粒子数与总粒子数的比值为
A.7:8 B.13:14 C.25:26 D.26:27
[点晴] D 。
[点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
B.除稀有气体外的非金属元素都能生成不同价态的含氧酸
C.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间通过金属键形成的晶体是金属晶体
D.CO2与SiO2都是分子晶体,所以它们有接近的熔、沸点
[点晴] 水分子之间存在形成氢键,水蒸气中不一定含有氢键;B中F、O没有含氧酸;D中SiO2是原子晶体。故选C。
[点题]钛酸钡的热稳定性好,且介电常数高,它在小型变压器中应用很多,在话筒和扩音器中用作陶瓷变频器。其晶体结构示意如图,试回答:
1. 钛酸钡的化学式。
2.在钛酸钡晶体中一个钛(Ti)原子紧邻的氧原子有多少个?
[点晴]化学式为BaTiO3;Ti原子处于立方体的顶点上,为8个晶格共用,与之紧邻的O原子正处于经过Ti原子的6个晶胞的6条棱上,因此一个Ti原子紧邻的氧原子有6个。
18、Cl、S、N、C、P、Na、Mg、Al、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
[点题](1)Na投入到NH4Cl 溶液中放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有A、B、C、D四种钠盐。当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溶液的pH值依次增大,已知:
又知F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517,请填写下列物质的化学式(E、F也分别是两种物质的代号)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点晴] (1)H2、NH3 (2)
[点题]甲、乙、丙、丁分别是NaAlO2、NaOH、HCl、 -ONa 四种溶液中的一种.若将甲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甲溶液则沉淀逐渐增多,而后又逐渐溶解,甲溶液滴入丁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A.NaAlO2 B.NaOH C.HCl D. -ONa
[点晴] D 。
[点题]A、B、C、D是四种常见单质,其对应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乙、丙为常见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与甲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的水溶液显____________性(填酸或碱),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4)一定条件下,2 mol B与3 mol D的氧化物W恰好反应,则W的化学式________。
[点晴] (1)H:H(2) (3)碱; (4)FeO
19、实验及实验与基本概念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等方面的综合(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
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可以用铁盐溶液洗涤,这是因为与Ag发生可逆反应:(1)若使该平衡向右移动,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相同的两种溶液,洗涤效果最好的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有人认为溶液也可以做洗涤剂,因为发生反应:你认为是由什么反应提供的(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点晴] (1)增大c()或降低 (2);因为AgCl难溶,微溶。因此在将Ag氧化为后,反应产生AgCl沉淀,被降低的程度大,更有利于使平衡向右移动。(3)
本题涉及平衡移动原理的考察。(1)若使该平衡向右移动,要么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要么是减少生成物的浓度,所以可以回答增大c()或降低(2)两种溶液谁优谁劣,就要比较两种溶液的不同,氯化铁溶液中是氯离子,硫酸铁溶液中是硫酸根离子,进而想到AgCl难溶,微溶。再根据平衡移动原理选用氯化铁溶液。(3)溶液水解显酸性。要擅于把平衡移动原理和化学事实联系起来,比如平衡移动原理可用于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可逆反应。
[点题] 固体AlCl3和FeCl3混合物中含有少量FeCl2和Al2(SO4)3。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进行分离,以分别得到纯净的AlCl3和FeCl3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下列试剂的名称:试剂c___________, 试剂d__________,试剂f ,
(2) 操作3是 ,具体操作是 ;
操作4是 ,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 ;
(3) 加入试剂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试剂b适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由溶液D转变成溶液E的操作中,判断加入的试剂e适量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溶液E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杂质是否要另加试剂除去__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中最后得到AlCl3和FeCl3固体的步骤不科学,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晴]
(1) 氯化钡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氨水
(2) 洗涤沉淀 向过滤器中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至水流尽.重复数次 蒸发溶液 边加热边搅拌,至出现较多的晶体时停止加热.
(3) 使Fe2+氧化为Fe3+ 取少量溶液B,向其中滴加溴水溶液,看是否褪色,若不褪色,则说明已适量
(4) 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
(5) AlCl3 BaCl2 NaCl 否 在E中加入氨水后过滤,杂质自然分离
(6) 未在酸性氛围中蒸发AlCl3、 FeCl3会部分水解而得不到纯净的AlCl3 、FeCl3固体
[点题] “化学多米诺实验”即利用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和虹吸作用原理,使若干化学实验依次发生,整个过程只须控制第一个反应,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右图就是一个“化学多米诺实验”.
各装置中试剂或物质是:A. B.Zn C. D.Zn E.溶液 F. G. H.溶液 I.NaOH溶液已知:该反应产物可作为分解的催化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与D两容器中反应速率比较B______D填>、<、=原因是____________.
(3)H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I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和B之间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该实验中不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填序号)______.①分解反应②化合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
[点晴]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D中Zn与发生反应覆盖在Zn表面形成原电池,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3)有气泡并有乳白色(或浅黄色)浑浊.
(4)
(5)平衡烧瓶(B)和漏斗(A)的气压,使液体易于流下 (6)B
[点题]现有分子式均为C3H6O2的四种有机物A、B、C、D,且分子中均含甲基,把它们分别进行下列实验以鉴别之,其实验记录如下:
NaOH溶液 | 银氨溶液 | 新制Cu(OH)2 | 金属钠 | |
A | 中和反应 | —— | 溶 解 | 产生氢气 |
B | —— | 有银镜 | 加热后有红色沉淀 | 产生氢气 |
C | 水解反应 | 有银镜 | 加热后有红色沉淀 | —— |
D | 水解反应 | —— | —— | —— |
则A、B、C、D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A ,B ,C ,D 。
[点晴] A.CH3CH2COOH B.CH3CHOHCHO C.HCOOCH2CH3 D.CH3COOCH3
这题是考查常见官能团的性质,A 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会使新制Cu(OH)2溶解,与金属钠产生氢气可以说明A为羧酸,B与银氨溶液有银镜产生,与金属钠产生氢气说明有醛基和羟基,可能写出B为CH3CHOHCHO,C与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与银氨溶液有银镜产生,说明C为酯类而且是甲酸酯,所以C为HCOOCH2CH3。D只能与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说明D为酯类写出D为CH3COOCH3。此题说明学有机化学一定要抓住官能团的性质。羟基、醛基、羧基、酯基等官能团有什么特殊的性质一定要记住,而且要会区分醇羟基、酚羟基、羧羟基。
20、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90%)
[点题]2003年8月4日在齐齐哈尔市发生了侵华日军遗留的芥子气毒气罐泄漏伤人事件。芥子气,学名二氯二乙硫醚,是微黄色或无色的油状液体,具有芥子末气味或大葱、蒜臭味。芥子气的分子式为(ClCH2CH2)2S。
(1)芥子气可用两种方法制备。其一是ClCH2CH2OH和Na2S反应,反应产物之一接着与氯化氢反应;其二是CH2=CH2与S2Cl2反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比为2∶1。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液可以解毒。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二氯二乙硫醚性质,你能设计一种最简单且实用快速的预防方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局部中毒如皮肤上之毒液,可立即采取什么措施进行简单的处理
A.用可溶解芥子气的溶剂如煤油、酒精 B.用漂白粉、双氧水浸润棉球吸去毒液
C.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浸润的棉球擦洗 D.将中毒局部皮肤割除
[点晴] (1)2ClCH2CH2OH + Na2S→(HOCH2CH2)2S + 2NaCl
(HOCH2CH2)2S + 2HCl→(ClCH2CH2)2S + 2H2O 2CH2 = CH2 + S2Cl2 →(ClCH2CH2)2S + S
(2)(ClCH2CH2)2S + 2OH- →(HOCH2CH2)2S + 2Cl-
(3)可用纱布、棉花浸润Na2CO3溶液或碱性洗衣粉作解毒溶液制成简单面具。(4)A B
[点题]类似于卤素X2与苯的同系物的反应,卤代烃亦可进行类似反应,如均三甲苯与氟乙烷的反应。它们的反应经历了中间体(Ⅰ)这一步,中间体(Ⅰ)为橙色固体,熔点-15℃,它是由负离子BF4-与一个六元环的正离子组成的,正离子中正电荷平均分配在除划*号碳原子以外的另五个成环的碳原子上,见下图(Ⅰ)虚线。
(1) 从反应类型看,反应A属于 ,反应B属于 ,全过程属于 。
(2)中间体(Ⅰ)中画*号的碳原子的立体构型与下列化合物中画*号碳原子接近的是( )
A *CH≡CH B CH3*CH2CH3 C D
(3)模仿上题,完成下列反应(不必写中间体,不考虑反应条件,但要求配平)。
① + ——→
② (过量)+ CHCl3 ——→
③ + ——→ + HBr
[点晴] (1)加成,消去,取代 (2)B
(3)
21、同分异构体(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
[点题]化合物A与化合物是同分异构体。A是天然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分子中不存在甲基。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A的分子间互相结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晴]
22、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70%)
[点题] 非典型肺炎(SARS)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是三万多个碱基组成,分子直径达100nm,目前治疗该病尚无特效药,目前用于治疗的抗菌指定药物之一是阿昔洛韦[化学名称: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已知这种药物的结构式如下:
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阿昔洛韦的分子式为:C8H10N5O3 B.该物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消去反应
C.该物质一定条件可发生取代反应 D.五个氮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内
[点晴] 本题为一题化学学科内综合题,通过看图可得分子式为:C8H11N5O3,当然也可根据分子中N、H原子的奇偶性一致的原则,判断出A是错误的。由于分子中有羟基,所以能发生取代、消去反应,B、C正确。根据不同化学键在空间可能伸展方向,D是错误的。故选A、D。
[点题]新兴的大脑营养学研究发现,大脑的生长发育与不饱和脂肪酸有密切关系,被称为脑黄金的DHA就是一种不饱和程度很高的脂肪酸,它的分子中有6个C=C键,学名二十六碳六烯酸,它的分子组成是
A.C25H50COOH B.C25H39COOH C.C26H41COOH D.C26H47COOH
[点晴] B
[点题]中草药秦皮中含有的七叶树内酯(碳氢原子未画出,每个折点表示一个碳原子),具有抗菌作用。若1mol 七叶树内酯,分别与 浓溴水和NaOH溶液完全反应,则消耗的Br2和NaO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A.3mol Br2;2mol NaOH B.3mol Br2;4mol NaOH
C.2mol Br2;3mol NaOH D.4mol Br2;4mol NaOH
[点晴] 有机物中结构决定性质。不同类型的有机物有其不同的官能团与结构,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反应时化学键断裂部位,是学好有机物的关键所在!本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酚和酯的结构及其性质的基础上,将获取的有关规律迁移到题 目所指定的有机物中。由于学生在课本中学习的是一元酚和普通酯,而题设物质却是一种既 可以看成二元酚,又可看成酯(内酯)且含有双键的复杂有机物,所以本题在考查相关知识点 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创造性。仔细观察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并结合已有知识,不难得知:1mol七叶树内酯可与3mol Br2 相作用,其中2mol Br2 用于酚羟基的邻位氢的取代(注:对位无氢可取代),1mol用于酯环上双键的加成,其反应原理为:
当1mol七叶树内酯与NaOH反应时,需4mol NaOH,其中3mol NaOH与酚羟基(包括水解后生成 的)作用,1mol NaOH与水解后产生的羧基发生中和反应,其反应原理为:
故选B。
[点题]从米曲霉中分离出的曲酸是—种新型添加剂,其分子结构如下图。曲酸具有抗氧化性(保护其它物质不被空气氧化),在化妆、医药、食品、农业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关于曲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曲酸是一种芳香族化合物 B.曲酸是一种羧酸,难溶于水
C. 曲酸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D. 曲酸被空气中的O2氧化时,反应发生在环上的羟基部位
[点晴] BC
23、有机物的合成(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
[点题]去年9月底,国家质检总局查处了在食品中使用“雕白块”七大案例。“雕白块”的化学名称为甲醛次硫酸氢钠,违法者往食品中添加“雕白块”是为了漂白增色、防腐、增加米面制品的韧性及口感。但人食用“雕白块”后会刺激肠道,引起过敏和食物中毒,容易致癌。已知“雕白块”是甲醛和次硫酸氢钠(可表示成Na+[OSOH]-)反应制得:
回答下列问题:
(1)“雕白块”_______________(填“易”或“微”或“难”)溶于水。“雕白块”具有________(填“强还原性”或“强氧化性”),写出“雕白块”溶液中滴加足量碘水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次硫酸氢根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水溶液中次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醛能使__________变性凝固,所以可用其浓溶液保存动物标本。
(5)甲醛是非常重要的合成原料。纯净的甲醛在[F3B←O(CH2CH3)2]配位化合物的催化下,生成聚甲醛(是一种优良的工程塑料),聚甲醛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俄国化学家布特列洛夫在1861年首次发现在弱碱作用下,6个甲醛分子加合得到己糖,此己糖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点晴](1)易。强还原性。NaHSO2·CH2O+2I2+2H2O4HI+NaHSO4+CH2O。(2) 。(3)HSO2-+OH-=H2O+SO22-。(4)蛋白质。(5)聚甲醛。 C6H12O6。
[点题]已知二氯烯丹是一种播前除草剂, 其合成路线如下:
D在反应⑤中所生成的E, 其结构只有一种可能.
(1)写出下列反应类型: 反应①是_____________, 反应③是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
[点晴] 此题主要是考查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就两个,一是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二是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有机框图推断题一般考查:同分异构体、同系物,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有机物结构简式书写等。同学们只要掌握好典型官能团的性质,抓住有机化学的知识主线:烯烃卤代烃醇醛酸酯。有机框图题就会迎刃而解。有机框图推断题一般有三种解法:顺推、逆推、顺逆结合推。此题突破口在B与氯气加成得到CH2Cl—CHCl—CH2Cl,从面倒推出B 为CH2Cl—CH=CH2和A为CH3—CH=CH2。CH2Cl—CHCl—CH2Cl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可得出C为CH2Cl—CCl=CH2,C再与氯气加成变成D:CH2Cl—CCl2—CH2Cl。D再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可得出E为CH2Cl—CCl=CHCl。
故(1)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2)CH3—CH=CH2,CH2Cl—CCl=CH2 , CH2Cl—CCl2—CH2Cl ,CH2Cl—CCl=CHCl。(特别注意官能团保护题,其中有有机合成中的防官能团还原的保护与恢复和防官能团受氧化影响的保护与恢复。)
24、有机物的燃烧规律(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60%)
[点题]某类有机物CnHxOy完全燃烧需要O2的物质的量为该有机物的n倍,生成CO2
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该类有机物的分子通式为(CnHxOy中的x、y均以n表示) 。
(2)若n=3,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物质的结构简式(各一种):
①呈酸性,且能发生缩聚反应: 。
②呈中性,且能发生水解反应: 。
(3)有一种符合此通式的有机物,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用农作物的秸秆制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
[点晴](1) CnH2nOn (2) ①HOCH2—CH2—COOH(或CH3—CH—COOH)
②H—C—O—CH2—CH2OH(或HO—CH2—C—O—CH3)
(3) (C6H10O5)n+ n H2O n(CHOH)4
25、混合物的计算(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90%)
[点题]密闭容器中有CO和空气的混合气体14L,用电火花引燃,经充分反应后总体积为VL(假设所有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且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以0.20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若CO和O2恰好反应,计算原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请写出必要过程)。
(2)若反应后总体积V=13时,则原混合气体可能的组成为(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第一种情况:V(CO):V(O2)=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情况:V(CO):V(O2)=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情况:V(CO):V(O2)=_______________。
(3)反应后总体积数V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点晴] (1)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为x,O2的体积为y。
据题意得关系式: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得:
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0.29 (2)9:1 (CO剩余) 1:1.2 (原空气中O2剩余) (3)
[点题]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A和B,每份50mL,向其中各通入一定量的CO2,然后各取溶液10mL,分别将其稀释为100mL,分别向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表明,原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两种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加盐酸后产生CO2体积的最大值为 mL。
(2)曲线B表明,原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两种溶质物质的量之比为 ;加盐酸后产生CO2体积最大值 mL。
(3)通过计算求出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点晴](1) NaOH、Na2CO3 3∶1 33.6 (2)Na2CO3、NaHCO3 1∶1 112
(3)解:图示表明,向溶液中滴加0.1mol/L的盐酸至不再放出CO2气体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75mL。所以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其它合理解法可得分)
[点题]有机物A是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分子中碳原子数不超过6。当0.1 mol A 在0.5 mol O2中充分燃烧后,A无剩余。将生成的气体(1.01×105 Pa,110 ℃下)依次通过足量的无水氯化钙和足量的碱石灰,固体增重质量之比为9∶11,剩余气体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为6.72 L。试通过计算、讨论确定A可能的化学式。
[点晴] (1)若剩余氧气,则由二氧化碳与水的物质的量之比,可知有机物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可假设有机物化学式为(CH4)mOn,列式讨论,得该有机物为CH4。(2)若剩余气体为CO,则由有机物、氧气、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1mol、0.5mol、0.3mol,可知反应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假设该有机物化学式为CXHYOZ。
CXHYOZ+5O2 3CO+(x-3)CO2+Y/2 H2O
由CO2与H2O物质的量之比为1﹕2得: ①
由氧原子守恒得:Z+10=3+(2X-6)+ ②
综合①②得:Z=4X-19
讨论知:X=5时,Z=1,有机物化学式为:C5H8O
X=6时,Z=5,有机物化学式为:C6H12O5
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
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
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
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浙江省武义第一中学 刘卫捐 321200